爱你中文网 > 网游小说 > 终宋 > 正文 第975章 聚众
    临安。

    文及翁终于将一封新的国书摆在了中都海牙面前。“上使请过目。”

    中都海牙淡淡瞥了一眼只见这次宋廷的国书果然恭敬了许多边上“侄宋皇帝禥”的几个字也显得没有原来那么端庄秀丽。

    “啐。”

    但他还是毫不客气地一口唾沫吐出甚至连后面的内容也懒得细看。

    因为再恭敬这还是国书而不是奉表。

    “上使这是?”文及翁惊愕道:“这这这既已改了国书为何还是这般失这般”

    “这般失礼是吧?在你们眼里我不就是毫无礼数的胡虏吗?”中都海牙道“你们向金国奉表称臣却对大元交聘国书以敌国之礼对待是认为我大元不如女真人吗?”

    文及翁没想到交聘国书这种大事还能遇到对方出尔反尔的情形一时茫然无措。

    如果之前中都海牙就说要大宋奉表称臣必定会有更多人提出不妥。

    但都已经来回计较反复商议到了这一步贾似道归乡官家自称侄儿朝堂上下已颜面无光该受的不该受的折辱都已受尽了

    却还要再把“侄宋皇帝禥”改为“臣赵禥”才能订立和约。

    文及翁一时没有想过强硬些、不答应会如何脑子不时就浮起“臣赵禥”三个字就这样茫然而立了好一会

    他本以为元廷使节的要求会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但至少在选德殿君臣对奏时一切都还很平静。

    许多臣子都沉默着也许之前便想过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唯有赵禥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事。

    他本在后宫饮酒作乐被匆匆请到前殿来还以为出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没想到就只是这样。

    “只要改改国书就行了是吧?那就改。”

    “官家此事只怕没这么简单。”

    “不简单?”赵禥愕然。

    “如果拒绝了元廷的要求担心的是李逆之势难以遏制。而且也担心元廷会不会发兵来攻。”

    赵禥道:“对啊那就答应吧?”“只怕朝臣们会反对。”

    赵祺也不知是反问还是疑问道:“那你说说该怎么办?

    殿上对奏的诸臣答不出来遂感觉这位官家今日终于清醒了还懂得用反问来威慑臣子。

    赵禥见到他们不答不由着恼。

    他还急着回去陪美人儿博戏哪有许多工夫在这里与老头们闷坐着。

    “那要不然把师相请回来?”诸臣依旧不答。

    此事也许已有了一个结果只是还没有人敢出面说而已

    结束了君臣对奏之后整场对奏都不愿多话的礼部尚书吴坚才开始分析形势。

    “切记大元使节的要求与盟约的细节万万不可透露“是。”

    他们其实都明白消息一旦传开必然会有太多人反对就在这样的反复商讨之中时间很快到了三月。

    这几日临安码头上常常能看到一些年轻书生的身影往往是迎了一些友人后离开往酒肆茶楼里高谈阔论。

    三月十八日闻云孙、邓剡等人早早便赶到码头。终于只见一艘乌篷船缓缓划来。

    “江公来了。”

    “老师。”

    来的是江万里他时年已有六十又六更喜欢赋闲在家含饴弄孙但得到李瑕的传信还是毫不犹豫就动身前来临安。

    由学生们扶着笨拙地下了船转头看去江万里的目光第一眼便落在了闻云孙身上。

    他素来欣赏闻云孙曾说过“世道之责其在君乎”认为大宋社稷早晚要担在这个年轻的状元郎肩上。

    因此这日见了面江万里马上便让闻云孙来扶他道:“前年因贾似道专权朝中清流多受打压排挤以致今日满朝无一人能主导朝堂反对议和。这次宋瑞你就莫参与了保全官位以待来时。”

    闻云孙摇了摇头道:“学生不该违背本心若这次妥协了下次岂非便与那些卖国求和之辈一般?恳请老师允学生一同上书。”

    江万里一边走一边眯着老眼望着宫城叹息着道:“也好也好走吧老夫这就去求见太后。”

    “老师一路远来还是去歇歇才妥不如明日再求见太后?”

    “不了不了国事如此如何还能歇得安心?”

    虽说是擅自还朝但江万里自创立白鹭洲书院以来已培养了许多进士声望极重。谢道清很快便答应了接见他。

    至于其它士人皆聚在阙门之外等待。

    这里便是之前关贤六君子伏阙上书的地方。

    随着江万里被召入宫中越来越多的士人们便聚了过来声援。

    有人议论着也有人沉默着。

    “若我等不来岂非教那些苟且乞和之辈以为大宋再无主战之人。”

    “苟且乞和?战败危急之时苟且乞和也就罢了如今尚无战事分明是卖国求荣!”

    “有人盼的是开榷场有人盼的是贪墨军费有人盼的是升官发财如何不是卖国求荣?”

    “我听说秦王正在攻河套?”“不错当此时节岂可议和。”

    当这些书生士人聚集到了一定的人数也不知谁透了一个消息。

    “奉表称臣?不可能吧?”

    “怎么可能奉表称臣自古从未听说过有斩杀虏主、收复失地却还要奉表称臣的道理。”

    “不错蒙哥尚且死于我大宋将士手中。”“伏阙上书伏阙上书!”

    “敲登闻鼓我要伏阙上书”

    这些议论国事的声音越来越多众人越来越激愤。

    忽然宫城门大开密集的脚步声响起带着盔甲碰撞的声音。

    一队队御前军执刀围了过来甚至还有人抬起了弩。“尔等书生欲聚众造反不成?!散了!”

    “我不是书生我乃朝廷命官我有奏折要上达天听然而言路阻塞只好伏阙上书!”

    “让开!”那御前军统领大吼道“没人阻塞你的言路但再敢聚众宫城视同谋反!”

    其实他说的未必有错赵禥是根本不看奏折的很可能没人拦这些奏章。

    但这改变不了众人的激忿。“我等要伏阙上书!”

    “伏阙上书”

    “抬弩!”

    “退开!再不退开放箭了!”

    “”

    忽然听到有人大喊了一句。“都让一让!王将军来了!”

    不知为何因“王将军”这三个字左阙门马上就安静了不少。

    却有人疑惑地议论起来。“王将军?哪个王将军?”

    “莫非是钓鱼城斩杀蒙哥的王将军?”

    “”

    御街那边已有一队人走了过来为首一人步履维艰显得十分苍老但身姿却又透着一股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