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中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第一臣 > 正文 第八十八章 粮长
    自从进入五月份以来滁州上下全都忙碌起来。

    稻田水田都有人看守着哪怕到了晚上也舍不得回家。

    他们要驱赶偷食的鸟雀还要四处巡逻手里拿着泼盆梆子一类的东西吓唬驱赶野猪和猹。

    或者干脆组成捕猎队漫山遍野到处清剿。

    野猪可不是好对付的这东西食性杂胃口大脾气还暴躁……一个不好就能毁掉一大片庄稼老人孩子遇上了还容易受伤。

    因此有好几个千户营干脆出动兵马猎杀野猪保护庄稼顺便再丰富一下伙食。

    所有人的心都绷起了既兴奋又担忧……即便大家伙已经做到了最好可种田依旧是看老天爷脸色的事情。

    如果赶上收获的季节下几天暴雨粮食收不回来就要腐烂发霉收获锐减。

    因此越是临近收获就越是紧张——差不多就像是某个作品要上架的码农——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半点不差!

    每天从家门出来抬头一看见日头悬空光芒四射就跟得了宝贝似的。

    从唐代开始就施行两税之法元朝在南宋故地也是收夏秋两税虽然夏粮不如秋粮产量高但这就像玩游戏似的能不浪费一条命就不浪费一条命。

    夏粮丰收秋天的压力就小了如果都压在了秋粮上面万一出了差错谁也承担不起。

    就这样盼望着盼望着老天爷一直都是大大的笑脸……终于稻麦成熟了。

    一个老农伸出黝黑的手指轻轻捻下几个麦粒他可舍不得扯下一整根麦穗。

    在手里搓了挫而后又放进嘴里咬了咬。

    沧桑的面孔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孩儿他娘小兔崽子们下地干活啦!”

    所有的农人仿佛得到了圣旨似的天还不亮就从家里爬起来拿着镰刀冲进了田里。

    你快有人更快!

    瞧瞧人家已经割好了一大片。

    干活吧!

    有人或许疑惑庄稼就在田里用得着这么着急吗?

    还真用得着。

    必须早点收割早点晒干然后收入仓库这才算放下了一颗心。

    如果期间遇上了大雨没法顺利收割什么都完了。

    就拿隔壁阿三来说他们坐拥广阔的耕地却还是停留在传统农业的阶段他们的奇葩不只是人均粮食不足二百千克还要大量出口换钱。同时差不多有三成的粮食会烂在田里根本收不回来。这就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没有足够收割机也没有足够的仓库造成的。

    因此对于滁州百姓来说争分夺秒是必须的。

    朱元璋亲自带头下地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不许打扰他也不会衙门居住就在田间地头盯着跟大家伙一起劳作。

    不出意外马氏也发动妇女蒸馒头做包子挑着木桶给田里劳作的人们送去饭食就像是普通的农村夫妇一般丝毫感觉不到一方之主的尊贵。

    似乎真应了马氏自己的话他们两口子都是牲口命生来就不是享福的。

    但又偏偏甘之如饴乐在其中。

    张希孟倒是不用下地干活可是他却忙成了一颗陀螺。

    不断有消息传来一个又一个的村子产量如何是不是附和预估需不需要派遣人员帮忙……他是全力以赴处理。

    由于公务太忙了李善长等人再度得到了拯救跟张希孟一起坐镇指挥。

    渐渐的老李露出了惊骇的神色对于张希孟又多了一分尊重。

    这小子简直神了!

    谁都知道征收田赋是最难的各地都有抗税的情况老百姓不愿意交胥吏想着占便宜双方你争我夺冲突不断哪年都会有人被逼死。

    可是今年的情况大不相同。

    各地已经张贴了告示每村一张还有人专门讲解告诉大家伙税收标准是怎么制定的要怎么缴纳田赋。

    一切的一切都讲清楚了。

    到了收获的时候百姓们彻夜劳碌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把稻麦抢收完备有八成的粮食入了仓库。

    就在还剩下一些粮食没有收完的情况下一些村子的老农凑在了打谷场商量了起来。

    “张二叔咱们村子一共要交一千一百石零五斗我们都算好了。上位对咱们这么好不能让上位费事咱自己送去!”

    中间的老汉点了点头“做人知恩图报这是好事谁送去?”

    “我!”一个小老头干脆答道:“二叔我们家丁多田多还有牲口马车我们送去!”

    张二叔想了想斟酌道:“你们愿意为大家伙办事可也不能亏了你们村子里再找三十个青壮跟着你们一起去。对了再再多带些粮食拿一千二百石吧!别到时候不够丢了咱们上湾村的脸。”

    小老头点头他起身要去安排张二叔又叫住了他。

    “告诉下去让家家户户都好好挑把顶好的粮食选出来可不许有秕谷更不许掺砂石草棍明白吗?”

    “明白!”

    小老头转身下去其他的老农也散了当天夜里整个村子就忙活下去妇人们拿着笸箩仔细筛选。

    将挑好的粮食装进袋子里每一袋都装得满满的重量远远超出规定。

    即便如此大家伙还要多准备一些。

    “这是给上位的要是掺了坏的那就是没良心这辈子只能生闺女生不出儿子来!”

    面对着可能绝后的诅咒当真没有谁敢马虎。

    天还不亮运送粮食的队伍就出了村子直奔滁州城而去。

    在车队前面的一面小旗上写着歪歪扭扭的四个字:纳粮报恩!

    老百姓提前主动交田赋而且还是超额缴纳!

    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可就是发生在了滁州大地上。

    装载着粮食的车队所过之处都吸引了无数的目光有的百姓拿着清水干粮过来主动询问当知道他们的打算之后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

    “做得对做得好!上位对咱们有恩有大恩!咱们就要报恩!”

    “该怎么报恩?还不是多纳粮让上位的兵吃得饱饱的用力气杀鞑子。”

    “说到底还不是让咱们大家伙能过安稳的日子能吃饱穿暖。”

    很快各个村子丁多粮多的人家主动带头带着田赋涌向了滁州。

    面对此情此景你说李善长能不心惊肉跳吗?

    过去拿刀逼着未必能收上来的税粮现在主动送来了。

    人心如此还有什么好迟疑的。

    上位就是天命所归!

    李善长为了避免混乱立刻跟张希孟商议不能任由各地盲目送粮万一重复了或者来不及送入仓库那就不好了。

    因此他们暂时规定要求几个村子提前商议好并且得到可以起运的命令或是三千石或是五千石最多一万石一起起运送到制定的仓库。

    然后由他们开具完粮纳税的凭据再返回村子。

    张希孟自然是同意又请示了朱元璋。

    老朱也答应了不过他加了一条所有主动送粮过来的人他都要亲自见见请大家伙吃顿饭问问村子的情况。

    再有如果有人确实伶俐会办事就留下来充任官吏。

    从农民一下子成为官员也就是老朱干得出来。

    张希孟也同意了毕竟能组织几千石粮食运输怎么看都是有本事的而且能力突出绝不是书呆子。

    只要适当考察一下就可以大胆使用。

    从老朱这里出来张希孟突然意识到了一件事。

    我的天啊!

    这不就是粮长制吗?

    张希孟隐约记得很多人都把粮长制视作一种落后的财税制度……觉得让粮长将粮食运到指定的区域效率低下缺少管理拖欠积压是常有的事。

    由此也造成了大明朝户部财政的窘迫。

    甚至粮长制被视作朱元璋小农意识入骨不懂财政异想天开的证据。

    是很多人咬牙切齿希望改革的弊政。

    这些看法也没错只是在这么想之前能不能稍微肯定一下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由于土地分配公平执法严明。

    百姓主动缴纳田赋一些地区汇总到丁多田多的富户手里而富户主动运粮去太仓……中间省去了多少官吏避免了多少贪墨害民?

    而各地的粮长也会得到老朱的提拔重用有人甚至能当到布政使六部尚书在科举和国子监之外又有了一条晋升的渠道。

    又是何等光荣!

    一项良政为什么会崩溃?

    土地兼并许多百姓无以为生缙绅大户却趁机躲避田赋把原本在他们身上的田赋都转嫁给小民。

    这样一来谁还愿意主动交粮?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众正满盈谁又愿意给一个粮长官位?毕竟那么多进士还不够分!

    一切的基础都毁掉了粮长制自然也就成了弊政了。

    这事能怪朱元璋吗?张希孟无奈咧嘴笑笑就应该怪朱元璋不是你建立了大明朝哪来的明朝灭亡啊!

    张希孟甩了甩头直奔常平仓而去他没空想乱七八糟的事情还要赶快统计收上来多少粮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