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武曌,将开之荼蘼,浓夏锦纨扇,金梧桐井》 第1章 媚娘 贞观初,太白频昼见(《旧唐书 列传第十九 李君羡》”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巫咸曰:”太白昼见而经天,争明兵起,天下惊,强国弱,女主有名。”天官书:”太白昼见经天,强国弱,弱国强,女主昌也。” 二年(628年),六月,皇九子李治生于长安东宫殿。 利州城,长夏,朱明。日月会于鹑火。 岭间,袁天罡,”狮文龙云,君主之气,必此城中矣。” 将暮。府内。请杨氏,天罡见曰:”果然夫人。今以夫人,府必贵子。”遂见相里氏二子,”虽然,非适所言。”又见一杨氏女,”亦非所言,所谓因之者。或可他请。”曰:”皆已见,惟一者(杨氏女武曌)。”天罡固请之。姆抱以见,诒曰子。天罡知其实,不就言。故作详审道:”此郎君子神色爽彻,不可易知,且试行看。”遂步床前,又着举目,天罡故惊:”龙睛凤颈,贵之极也。”转侧视之,又作惊道:”必若是女,不可窥测,后必为天下主!”皆相视而。 次晨,天罡辞。 未几年。杨氏女(武曌)涉于文史。 贞观九年,父丧。帝委李世勣监护丧事,缘丧所须,并令官给。遂归故里,守制。异母兄等遇杨氏失礼。 以桂阳公主(高祖李渊女)故,杨氏女(武曌)姿仪闻于国戚。 未久,帝闻其(武曌)美,召入宫。为才人,承旨焉。 (才人,内官名。有承恩为妃嫔者,有未承恩为女官者。 有唐一朝。才人职司,初为承旨。至玄宗朝才人改掌序燕寝,理丝臬,以献岁功焉。 才人太宗朝、高宗朝司承旨:《唐会要 卷三内职》”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易官名。置贊德二人。正一品。以代夫人。宣儀四人。正二品。以代九嬪。承閨五人。正四品。以代美人。承旨五人。正五品。以代才人。” 才人玄宗朝改掌序燕寝,理丝臬,以献岁功焉:《唐六典卷十二内官》”今上(唐玄宗)改制才人之位,以备其职焉。才人(改)掌序燕寝,理丝臬,以献岁功焉。”) 又以其(武曌)美姿容,帝改其名曰媚,称媚娘。 贞观十五年,二月十五。熒惑逆行。犯太微东藩上相(旧唐书 志第十六天文下)。 六月,己酉。有星孛于太微(旧唐书 本纪第三太宗下)。 春分前七日。宫中。辰时。 芳文殿。 “才人可是又要往去内藏书馆了麽?阿菊就将备好了。”一个十三、四岁宫人伶俐地将案前笔墨卷书整理齐备着。 “阿菊,每次你都随我去的,今儿不必了。着阿蓉随跟着就是了。昨儿方下过雨,殿院里花枝恁般样好,你且着人修剪修剪,现还未春分,正是时气。廊下那白芍药可是该理了,我素常最爱的,再些时也待要开了。还有衣箱里那领浅青灰花草文衫子与粉茶华地长裙,满绣金黄栀子花文灰地短袖与淡黄花鸟文帔子记得取出来备着。你只管将这些做了,我左右不过一个多时辰就回来的。上面若有人问起,回说内藏书馆就是了。若有事要寻,就往书馆来。” “唯。才人。”阿菊看着媚娘娇艳的脸,言道。 略停片时,阿菊又道: “才人,那午膳可有甚特别番样要知会的麽?” “不必了,往常般样儿就好。” “唯。才人。” “才人安好。才人可是往内藏书馆的麽?怎不见阿菊?” “李学士。”听得音声,媚娘回了头。见路侧一宦人引着一面色微黄、着学士公服之男子。“我着阿菊做些旁的事体,故今儿她没来。李学士今儿正当值?” “今儿正当值。才人。” 与宫内偶遇之李学士寒暄毕,阿蓉随跟着,媚娘缓步去向书馆。 内藏书馆—— 这是春分前七日之内藏书馆,殿前棣棠花一丛一丛将开着,艳黄比金花瓣上,清莹朝露还未完全褪去,娇艳地于殿东侧。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媚娘看着殿东侧棣棠花,微叹了口气。她进宫也有些时了,家里听说兄嫂待阿娘愈为少礼。阿娘,阿娘…… 阿娘是媚娘最担心的。看着殿东侧娇艳比金之棣棠花,媚娘轻喟了声。然她很快就转过了心思——”我将来一定可以振兴武家,教阿娘再不受人冷眼。再不为人小瞧阿娘只生了女儿。”媚娘暗下里从来不是娇弱依人之小女子。 缓步到得内藏书楼,阿蓉自候着,媚娘进了楼。藏书楼内当值宫人们见媚娘来,行了礼,却并不近前——媚娘向是自寻书惯了的,并不喜人打扰。 藏书楼内当值宫人们静立着,楼左近安静得仿若无人,只有楼前山节子芳香于空气里似有若无着,架上卷书想是经若许些年了,微微泛着黄。一只燕子栖在檐下,不远处槐树枝上另只燕子——是一对佳偶罢。媚娘微笑想着,觉着些温暖。燕子想是惯常栖于此地的,看着媚娘并不惊扰。停了些时,槐树枝上乌衣燕子飞来,与檐下那只栖在一起,偎依着。 媚娘看了,轻转个身,自寻书去了。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2章 才人 内藏书楼空气里依旧似有若无山节子之芬芳,媚娘静静阅着史传,她向不全信史书之所载——所有史书之所载都难免精心描摹之印迹——就如唐帝时时置之于心之”起居”及”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事”。待合宜时,总当着亲近者”改削文词,”直”书其事,”曲为之隐罢(后唐帝李世民专着房相,房玄龄,言”宜即改削文词,”直”书其事。”《贞观政要 卷七》”太宗见玄武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事,语多微文,乃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想来国之大事,能直笔总不易的,不然也不必专言董狐了。至于这史载麽,只管依字读,终不过书呆子罢了。若要细细寻究,难免费番功夫。脉络之间,蛛丝之迹,皆需慧心人法识。否者人云亦云,读了亦未必有甚大用处。想起唐帝曾关心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事,媚娘不觉微笑了笑。 再七日就春分了,内藏书楼的风些微暖。媚娘依旧静静阅着汉时史传—— “(傅)昭仪少为上官太后才人。自元帝为太子,得进幸。元帝即位,立为婕妤,甚有宠。(《汉书 卷九十七下 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孝元傅昭仪》)” 这便是史家曲笔处了。傅昭仪为才人时,元帝之父——宣帝尚在位也。则末史家所书之傅昭仪”少为上官太后才人”者,是傅昭仪少为宣帝才人也。元帝为太子时有宠,即汉宣帝宫中傅才人与时为太子之汉元帝相悦也。 傅昭仪有子一,早卒。以专宠赵飞燕、赵合德之汉成帝无子,”私赂遗上所幸赵昭仪(赵合德)及帝舅票骑将军曲阳侯王根。(《汉书卷十一哀帝纪第十一》)”,遂立傅昭仪之孙为太子,即后之汉哀帝也。 哀帝甚尊傅太后。”傅太后既尊,后尤骄,与成帝母语,至谓之妪。与中山孝王母冯太后并事元帝,追怨之,陷以祝诅罪,令自杀。(《汉书 卷九十七下 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孝元傅昭仪》)”傅太后诬致冯太后自杀事,哀帝继位初也。 媚娘阅史至此,不觉摇了摇头。以傅昭仪厚贿立汉哀帝,哀帝继位,傅太后诬冯太后致之自杀事,亦真匪夷也。 其实才人得名,因实掌职便殿”承旨”。职非文史才略者难为,故名”才人”。虽然,皆为才人,才有高下。譬若皆掌中书、门下,亦各自高下有别也。不可皆以比似之。 至于史家为臣,不知后宫才人未必嫔御。以前朝才人为后朝昭仪,非为礼。故曲笔不直书为——(傅)昭仪少为汉宣帝才人。自(宣帝子)元帝为太子,得进幸。元帝即位,立为婕妤,甚有宠也——此亦能解。后宫至密地,内殿臣即居于首,亦多有不知后宫其实者。 前朝有帝王赐后宫才人与子孙者—— 晋武帝时,谢玖”选入后宫为(晋武帝)才人。”“惠帝在东宫,将纳妃。武帝虑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才人谢玖)往东宫侍寝,由是得幸有身。(《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后(谢才人)”玖求还西宫,遂生愍怀太子。年三四岁,惠帝不知也。《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武帝爱之(愍怀太子),恒在左右。尝与诸皇子共戏殿上,惠帝来朝,执诸皇子手,次至太子,(晋武)帝曰:”是汝儿也。”惠帝乃止(《晋书 列传第二十三愍怀太子》)”。武帝崩,惠帝即位,愍怀太子立为太子,惠帝以父武帝之谢才人玖为淑媛。 是帝王赐身侧”才人”与子,后为子之嫔御”淑媛”事。 “(愍怀太子)及长,不好学,惟与左右嬉戏”,又以”其母(谢才人玖)本屠家女”,故好为屠酤之事。”而于宫中为市,使人屠酤,手揣斤两,轻重不差”。愍怀太子”又令西园卖葵菜、蓝子、鸡、面之属,而收其利。东宫旧制,月请钱五十万,备于众用,太子恒探取二月,以供嬖宠。”舍人杜锡”每尽忠规劝太子修德进善,远于谗谤。太子怒,使人以针著锡常所坐毡中而剌之(《晋书 列传第二十三愍怀太子》)”——皆晋武帝以为”当兴我家”之愍怀太子所行。愍怀太子二十三岁为囚杀,有因也。 不详后宫体制者,阅晋武帝以自之才人谢玖与时为东宫(太子)之晋惠帝侍寝,生晋武帝孙愍怀太子。晋武帝崩,惠帝即位,立愍怀太子,封武帝才人谢玖为晋惠帝淑媛事。可约略想见才人未必嫔御也。 譬若不明后宫”夫人”与外朝外命妇”国夫人”之别者。见汉时”夫人”有为嫔御,不知今唐之外命妇”国夫人”皆非嫔御者。或可多阅书典,以为知。 若此皆不能知者,约略总为少读书、无学过罢。媚娘阅史至此间,不觉心念微转,淡笑了笑。轻展卷书,只管阅将下去了。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3章 非器 阵阵仲春和熙微风拂来,再七日春就将半(春分日,春之半也)。媚娘抬头看了看檐下燕子。燕子依前檐下偎依着。又过得些许时,阿蓉随跟着,媚娘归得芳文殿,独坐于芳文殿案前—— “(诸葛)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三国志蜀书 五》”此诸葛孔明与其兄诸葛瑾书翰时所自言。诸葛孔明与其妻黄氏名皆传。孔明、黄氏子诸葛瞻却少才具。世间男子皆好称其儿孙。诸葛孔明亦自不免。若晋武帝称其好屠酤之孙愍怀太子“似宣帝”司马懿且“当兴我家”般。孔明亦称其子诸葛瞻“慧”。蜀人爱孔明,推及子,亦称之——“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诸葛)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三国志蜀书 五》” 蜀汉景耀六年亡,亡之战,正诸葛瞻也—— 景耀“六年冬,魏徵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三国志蜀书 五》” 以诸葛瞻事观之,世间依父母推及子孙者可免矣。 诸葛孔明兼蜀汉不识孔明子诸葛瞻之不能,正相与晋武帝不识愍怀太子之非材也。 故皆亡。不可以不诫。 所谓天地生人,各秉其性。父母慧,子女不慧,常有之。云“知子莫若父”者,亦愚者也。 念至此间,媚娘不禁轻喟的声。 “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 16》” 此竹必秀逸出群罢。独坐芳文殿案前之媚娘莞然而笑。天地间原极有爱竹之人,如徽之者。嫩竹随风自摇,原极有可堪玩处,所谓故自难免。此亦可解—— 风愈发暖了,仲春春分前七日之熙暖阳光静静映射入芳文殿内,些微光影摇晃着。再半时辰就将近午,大兴宫内各处依前弥漫着山节子之馥郁芳香,芳文殿内静谧得恍若无人,只殿前槐树枝间,灰黄雀鸟飞过,却不扰人。一阵和熙春风拂来——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4章 承旨 又一日。 “才人。”“阿菊,宫里有甚事麽?怎地这般样高兴?”阿蓉随跟着,才归芳文殿,阿菊便笑盈盈迎上来。看着阿菊有些雀跃然而天真之桃花般殷红之脸,媚娘问道。 “才人。阿菊听御殿宫人们议论,要着才人正式执掌职司了呢。这几日里就要传下来了。” “是麽?”媚娘却只淡淡的。宫里不比外间,不管甚麽消息,只一日未落到实处,便一日当不得真。 然未过两日,这消息竟真传实,且就来相请了。俟传话宫人行去后,媚娘坐于案侧,静思了半日。自己为才人已有些时日,虽列位号,不依世妇之职。现依命便殿承旨,随侍御前,难免及于应对。承旨敷奏,吐纳明敏,宣纳之最。此职兼涉机要,固在敏达,进退之间,未必不需守拙。如何分寸得中呢?国之大事,问皆不达,难免为人小瞧了去。然过□□,恐亦遭人嫉恨。宫中嫔御、内官、宫官众多,惟知顾忌她人,己不得出,阿娘就难指望,家业亦自难兴。便殿承旨,虽非前廷,欲得其中,亦需内慧。不经意间,于关节处,间为提点,渐成倚重。如此经年,宫中声势,方能略有所成。经国之策,章法可循,为政之要,应机而变。所谓国朝事,前朝可鉴,当今务,视时而策。万事行至其时再看罢。总当相机为言,适时锋芒,万不可于此万千人之宫中,轻易为人湮没了去。 定下这个主意,媚娘逢当值时,看似淡淡闲言,私底里实是百般样用心。只看媚娘其人时,最娇艳儿可人,似全不思政务。策对时之明敏聪达,又绝似出于无意。然言必有中,皆切政之要害。唐帝固自奇之。宫中人等只觉这武才人年岁不过十余,行事似未经心,然于国中事皆有定见。吐纳聪慧,明敏兼达,皆不敢小瞧了她。况天生是个美人胚子,一入宫专赐名曰媚,必是极喜欢的。现依命便殿承旨,真若这般样儿行来,未知日后前程。各为己计,但凡遇她行事,宫人们皆不免各自用心。宫中上下,本来早知武才人美名,现复如此,遇上她时,更皆暗下里谨慎。故媚娘于此宫中,竟至一时无二。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5章 晋王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孟夏。 黄栀子芳香近日里愈发浓郁了,媚娘有时于书屋间,也觉不经意怠惰。承旨职司已极熟稔,并不需自己如何费心。然而常在便殿、在便殿—— 想起便殿,媚娘心里恍惚泛起一个清瘦身影,风神俊爽晋王是便殿常客,因未出阁,一直居停宫中。当然宫中礼制晋王本不当无故与媚娘有甚言语的,然而晋王—— 春分前一日。宫中,便殿。 “郑宫人,你且去将这烛灯换了,再取些瓣香来罢。”媚娘安静叮嘱着——媚娘虽系承旨,便殿里灯烛香事非其职司。然看便殿宫人们疏漏了,亦时常提点之。 “唯,才人。”一个二十几许着淡色公服之淡妆女子静静应着,就往去了。 便殿一时音声寂,只有飞过便殿黄莺鸟婉转啼音,或偶尔乌雀鸟鸣。这时分宫人们大都随侍花苑了罢,阿菊也当快回来了——刻钟前媚娘着她往自住之芳文殿取自己惯常用青紫地绣淡黄棣棠花文丝帕的。媚娘随意收拾着御案侧散落表章。 “阿爷不在这里麽?”一个略些熟悉音声响起。媚娘回了头。“原来是——武才人。” 媚娘略些迟疑着。这是唐帝向不在殿之时分,也是殿院一日间最寂静之时刻。宫中上下皆知道,晋王当也不例外,可是晋王—— 晋王淡淡笑望着这娇艳可人之小女子,他当然知道她为宫中之便殿承旨,虽未承宠,然赐名媚之才人。且晓得这时分他阿爷定当不在,媚娘又正当值,定于便殿待阿爷花苑归来批阅表章。于是,俟殿中人渐次散尽,阿菊、郑宫人次第出得便殿——吩咐随行人只管殿外候着,晋王就无巧无不巧步了进来。 媚娘立于殿之中央,她芍药花般娇艳面颊间带着层淡淡光华,眉间最新式梅蕊淡红,倭堕髻右侧斜插着枚芍药花形玉钗,淡淡脂粉香,口脂殷蕊红。配着茱萸纹绣橘黄地衫,袖缘郁金字文锦,满印着棣棠花文藕丝裙,蹙金绣浅青灰地帔子,娇艳中不失淡雅。晋王静静看着这个仲春薰暖阳光下在那里微微迟疑、欲语还休之娇艳小女子,心中微微涌起一股热意——“为了这个女子,什么也当是值的了。” 其实晋王是极诚孝皇子。贞观十年六月,文德皇后(长孙皇后)崩逝,哀怮最甚者就是晋王。他天性之仁孝是朝臣宫人们皆知的,于女色上素来也极自谨。然而自从见到媚娘,见到媚娘—— 初见媚娘是媚娘还未正式执掌职司之一个惊蛰后六日之半上午,他因事往便殿寻他阿爷,一入便殿,正见一十几许之与他阿爷说话之小女子,淡淡宫样妆,黛绿新眉样,随云髻上斜插着的正是现下鬓间这枚芍药花形玉钗。身上深青紫地木芍药文绣金衫子外缠枝卷草文暗绯地及腰短袖,浓紫薄色衔花鸟文帔子,十二破石榴红留仙裙艳色得仿佛仲春和熙薰暖阳光下只有这个女子。而这个女子,微微仰着头,满含笑意,却全然不知自己的美——晋王知道,从此后,他再难忘怀的就是她——媚娘了。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6章 承乾 方上《括地志》之魏王近来很为得意,他愈来愈得唐帝宠爱了。唐帝甚曾诏他移居武德殿,礼秩如嫡。(《唐会要 卷五 诸王 杂录》)同此之时,太子承乾之荒唐,朝中人皆知。承乾特加宠幸之美貌乐人称心不久前因魏王示意终告发于唐帝御前,并为唐帝怒而收杀之。痛悼不已之承乾因此怨魏王兹甚。然魏王并不为意,他所求远不止此。他深信,唐帝对他屡屡逾制之宠爱意味着,终有一日,唐帝会废太子承乾,立他——魏王为太子。朝中议论愈发频繁了,愈来愈多大臣开始攀附于他。媚娘有时心底也想,唐帝会这般样做麽? 内外庶僚之疑议终于使唐帝不悦了。他宠爱泰儿,然并不真想废了承乾这个他最初就立之太子。魏徵前此亦上疏曰“陛下爱魏王,常欲使之安全,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李元吉)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六唐纪十二贞观十六年》)心下一番次第后,他终于决定依旧遣泰归其本第,又为承乾下了一道诏书—— 储贰不会,自古常式。近代以来,多为节限,求之故实,深非事宜,自今皇太子出用库物,所司勿为限制。(《全唐文唐卷六皇太子用库物勿限制诏》) 诏书既下,承乾循例要谢一番,遂抗表谢。唐帝答曰—— 汝家之冢嫡,国之储两,故有斯命,以彰有殊。入学齿胄,则君臣之义也,同之府库,实父子一体也。是以君子富而不骄,谦而受益,奢则不孙,以约失之者鲜矣。勉思守道,无烦致谢。(《全唐文唐卷六答皇太子承乾诏》) 一番往返,终于,朝臣们暂时安静了下来。 贞观十六年夏天真是个酷热夏天,因常当值,媚娘、晋王相遇愈发频繁了,晋王温柔眼神也愈来愈热切。会有人读懂晋王私底里密藏之心事麽?媚娘不是不担心的。 宫中规矩素来多不胜数,尤者皇子、殿臣、嫔御、内官、宫官之私葛。媚娘心底里明白,若非唐帝依常例将她以宫中未蒙恩女官名赐与晋王,她与晋王隔的不仅数重山。晋王热切眼神里满含期翼于她而言,与其说是温柔低徊之缱倦,毋宁说是许迎面将来之狂风骤雨。 单只与晋王“偶遇”时——虽然,格于宫中礼制,这般样“只两人之偶遇”甚寥若晨星,然而晋王眼底掩不住热切…… 这个贞观十六年夏月白兰花开得格外繁茂,沁人浓香馥郁得有些撩拨人的心,媚娘有些担忧着她与晋王每一次偶遇,哪怕只简单几句话,相互守礼问候,旁人在侧时似有若无关切眼神。唐帝,唐帝会觉出这些巧遇麽? 唐帝的心有些微纠结,他看着他最爱皇儿热切得出格眼神,这是以前从没有于雉奴眼底里发现的。雉奴十五了,本来早当出阁,因为他的溺子,一直居于宫中。 是到让雉奴出阁之时了麽?当如何安置媚娘呢?将其赐与雉奴?还是纳为己宠?这个有着不同宫中其她女子之殊色、看似天真无意实则娴于政令之娇艳小女子,不是不动他心怀的。唐帝心犹疑着。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7章 秘记 贞观十六年的风终究不能就此平静地止歇。这个(贞观十六年)六月之甲辰,有流星状如月,西南流三丈乃灭(《唐会要 卷四十三》)。六月戊戌,太白昼见(《新唐书 本纪第二太宗》)。唐帝循例召太史局以讯,太史局道出一则秘记——“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女主武王。唐帝静静思度着。武王自当武姓或封地曰武,然何为女主呢?难道是个女子?可千百年来除华胥元母外少有女子帝王说。或者,女主者,主后宫女子武姓,生子后宫主位,子继位后外戚专权再以本族武氏代有天下?细思亦绝无可能。本朝以降,朝堂上下咸敬文德皇后(长孙皇后),其崩逝后,宫之内外俱无再立后之想。宫内嫔妃,亦绝无升位为继后之可能。况文德皇后(长孙皇后)子俱负朝望,其嫡长子又居储位。她人纵有所出,亦无废储再立她人所出之可能。则末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还有甚旁之意味麽? 便殿长夏之薰风薰暖着,殿外淡的草木花香。将宫人尽数遣于殿外之唐帝的心有些焦灼了。 “臣据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殆尽。”此李淳风之所言。 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殆尽。竟真一至于此?唐帝的手蓦地一紧,指关节处微微发白。天下方得数十载,而今方传二世,竟乃将快失之了麽?得江山固属不易,守成者何尝不难。若乃失之,诛杀唐氏子孙殆尽,己身之祸乃至后之将世为之何?一念思及此,唐帝杀心顿起,指关节处微微生响,“莫若将疑似者尽杀之,何如?”唐帝音声沙哑中略些低沉。 “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矣。” 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矣——天之所命,一严至此。唐帝心蓦地一冷,手心紧攥着的指尖隐约有些生疼,克制不住急怒之火于他心底里翻腾着,他竭力隐忍着。 “可推算得出究竟是何来历?”唐帝紧攥于掌心之指尖愈发生疼了。 “据象看,恐属华胥远祖。然究属何人,尚待参详。” 尚待参详。唐帝沉默了。由来朝代兴替,自然之理。若果是实,也只有尽力防之了。惟此后细细留意所有武姓相关之人事,宫中人等皆具名册,依名册将宫中人等尽皆筛厘,武姓女子尤须着注。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8章 武王 便殿之薰风依前和暖,殿外草木香依次传来,淡淡月将阑珊。唐帝有些疲惫地立于殿内。“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李淳风所言秘谶如巨石般压于他之心头,唐帝有些喘不过气来了。 历代谶言真亦多矣,虽未必尽能成实,然亦未必尽皆为虚——阿爷当年起事前不也有谶言出世麽?“大业中,童谣曰:桃李子,鸿鹄遶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隋书 卷二十二志第十七五行上 诗妖》)”及坊间街头“李氏当得天下”、“杨氏灭,李氏兴”,又有方士安伽陀,自言晓图谶,谓隋帝曰“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劝尽诛海内凡李姓者。虽隋帝未至于此,但多少李氏人因此失命。如今他亦要杀尽武姓之人麽?炀帝因杀李氏中人,致天下咸知“桃李子”之谶且信为实,亦致李氏中人多为攀附。如现下将此秘记密议朝中重臣,恐亦难免离心攀附之危。且李淳风言“其人已在宫中”,宫中人等皆有名册,或此后凡武姓女子,皆不加临幸,使其无子。一旦自己驾崩,宫嫔循例尼寺,宫女使往守陵,至于未蒙恩之内官、宫官,亦使随无所出之嫔御出家为尼。如此,使无它机,或可避此”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祸矣。 女主武王,女主武王,武姓女子。唐帝忽地想起媚娘,是啊,媚娘不就武姓麽?难道就是这个娇艳小女子?女主之下外戚专权,进而武氏得天下?还是媚娘便是华胥之祖?未来风云幻变自主江山?唐帝心不觉一沉,这个娇艳得如同仲春芍药花般的女子有着不同宫中其他普通女子之殊色。他不是不爱宠这个女子的。然而雉奴——想起雉奴停留于媚娘脸际之热切眼神,唐帝心有些凝滞了——若果女主武氏,那就绝不能纳媚娘为己宠,亦不可赐与雉奴,惟有杀之绝后患。可李淳风又言“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矣。” 那又当怎生样办呢?或让她永居才人位为宫中女官,永不承宠,再于自己驾崩后专列名册,着其随无所出之嫔御入尼寺。至于现下,就置于身侧最宜监看,否者若有他变,恐将变患横生。定下这个主意,唐帝不觉松了口气。可若果是宫中她人呢?若果不是媚娘怎生办?唐帝心不觉又是一沉。看来只有以后于宫中武姓人等处处留心、时时着意了。唐帝暗下筹谋着。 媚娘依旧内藏书楼静静阅着卷书,薰风里夏蝉高鸣,槐树枝上成双之乌衣燕子。书阁不远处诵经声依旧隐约传来,似有宫人语笑之音,与藏书阁内之静迥异——唐帝不知为何近来看她眼神十分有异,是觉察出甚麽了麽?媚娘不是不担心的,有时她想起襁褓时袁天罡之相面,“龙睛凤颈,贵之极也。必若是女,不可窥测,后必为天下主!”如何方为成天下主呢?文德皇后(长孙皇后)崩逝六年,主位空悬,又有嫡子,所出子名皆有著。现之太子殿下虽甚荒唐,然辅翼已成。晋王最得唐帝爱怜。唐帝春秋正盛。如何方为成天下主呢?媚娘又复微叹了口气。然袁天罡相面不是素以“凡言皆有验”名著麽?或当有所因循。还许是时机未到,果因不显呢?媚娘心底里暗相参详着。 藏书楼外诵经音声依旧隐约传来,楼外夏蝉高鸣,槐树枝上乌衣燕子飞起,枝上些微颤动。媚娘抬头看了,不觉些微怅然—— “才人。”“原来系李学士。”出得藏书楼,媚娘于内藏书馆外又遇着宦人引着的李学士。 “才人真孜孜于学者,着实令人敬服。只不知才人这次取的是何卷书?” “不过史传类书。以闲来阅典,免使时日虚耗罢了。”媚娘闲闲语过,便与阿菊归自住之芳文殿了。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9章 朝列 贞观十六年长夏的风终究还是不能就此安静地停歇了。随着晋王愈来愈多看似偶尔停于媚娘脸际之眼神,唐帝终于这个贞观十六年之七月三日,敕晋王宜班于朝列(《唐会要 卷六杂录》)。立于殿中,晋王惆怅之心难以言表,此后面见媚娘当难上难了。阿爷已知晓了麽?他隐忍地立于御殿薰风中,所有的未来可以预见之障碍仿佛层层向他袭来。他仿佛又看见那个娇艳的仲春惊蛰后六日之半上午和熙暖日薰阳下着十二破石榴红留仙裙之女子,随云髻上斜插着芍药花形玉钗,深青紫地木芍药文绣金衫子外缠枝卷草文暗绯地及腰短袖,浓紫薄色衔花鸟文帔子,这个艳色得仿佛仲春和熙暖日薰阳下只有她的娇艳女子,此后再难以相见了麽?他忽地觉得他的心如此痛楚,失落地立于御殿薰风中…… “才人,阿菊回来了。”新采荷莲于手的阿菊步入芳文殿内,见过媚娘,将莲花插于瓶中,几枝莲叶随意荷花间,有些清逸意思。看荷莲皆安排妥当了,阿菊立于媚娘旁侧。 “宫里有甚消息麽?”媚娘依旧静静于殿内读着卷书。 “才人,宫里一切如常。只阿菊听御殿宫人们议论,说大家已敕晋王宜班于朝列了。” 大家已敕晋王宜班于朝列了。媚娘心念一动,执卷书的手微颤了颤。这一日终究还是来了,唐帝发现甚麽了麽?还是宫里有了甚议论?不当是议论罢。若有议论,便不会只敕晋王宜班于朝列这般样息停了。那就是唐帝有所觉了。思及此,媚娘轻叹了叹。宫中事于媚娘向来近乎透明——她一日入宫为备选内官,就再难有其他变数,除非唐帝将她以未蒙恩女官名赐与晋王——然这多半亦是难的。宫中素来于嫔御、内官、宫官、皇子、殿臣极谨严。 晋王此后会将她慢慢淡忘了罢。十五几许年少暗底里丝缕情愫待时日渐长,终将慢慢忘却。她是未蒙恩之内官——承旨才人,而他或亦于不远将来有其她新宠。这不过暮春夏初深宫里偶尔相望见淡淡一书卷纸,轻舒卷过,便舒卷过。 “大家最怜晋王。者番敕晋王宜班于朝列,不过宫中礼制罢了。阿菊不要与宫人们随意议论。” “唯,才人。” 大兴宫七月的风略带着一丝怅惘,于媚娘芳文殿院间淡淡吹拂着。 叮嘱过阿菊,媚娘将手中卷书再展开些,若不着意只管阅将下去了。 风真亦酷烈了,屋外槐树枝上夏蝉高鸣,蝴蝶花间飞舞。 宫中寂寂。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0章 魏徵 然媚娘远远低估了晋王长情,这是他心底里最初最珍视之暗恋。无论光阴如何流转,他依然不能忘记,不能忘记那个仲春惊蛰后六日之半上午便殿里芍药玉钗、十二破石榴红留仙裙之女子,如此娇艳,容色鲜鲜。 长安城秋日风清朗着,月明星稀。 晋王暗下里叹息着。媚娘宫中诸事还好麽?阿爷后宫嫔御、内官、宫官众多,媚娘虽为承旨,若不蒙恩日后子嗣,老时年华逝去,自难逃凄凉孤苦之结局。就便阿爷驾崩时,自己欲施援手,届时承乾主位,自己又能做些甚麽呢? 贞观十六年的风注定不能就此平静地止息。 以“当今朝臣忠謇,无逾魏徵,如遣傅承乾,自可绝天下之望”,新近拜为太子太师,以使朝中臣子皆明白其对承乾之心意,之魏徵内心起伏着。未作太子太傅时,魏徵即知,以承乾之性情,绝不宜为皇太子、并以主天下。虽然历来主位者未必皆为圣人,然若能有所择,他自然希望苍生所面对的是位更适宜君主。唐帝本自所行亦多谬误,自文德皇后(长孙皇后)崩逝后多修离宫,好于田猎,乃至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今之户口不及隋之什一,而给役者兄去弟还,道路相继。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五 唐纪十一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未久前唐帝行及温汤,卫士崔卿、刁文懿惮于行役,冀上惊而止,乃夜射行宫,矢及寝庭者五(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六唐纪十二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虽终以大逆论,然民心若不能止沸,天下可忧、苍生可忧也。况叛乱不止,各地逃户,虽诏曰:“敕天下括浮游无籍者,限来年末附毕(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六唐纪十二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而民间不以,甚有自残肢体以逃赋役者。遂又有制曰“自今有自伤残者,据法加罪,仍从赋役。(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六唐纪十二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然治国道,若不能使民归本,惟诏制其何可之。 秋日风愈发寒了,芳文殿院紫菊花微着清露,清朗秋风中,槐树叶渐凋黄了。 媚娘坐于殿中,也觉些微清冷。近来唐帝仍常着她承旨,只承旨时,每每随意问她些朝中诸事之看法。媚娘虽觉出唐帝似有探寻之心,然仍有以言之。当然,亦会有所保留。毕竟,她面对的是个杀尽兄弟并其子嗣、逼父逊位之人。且,安可使唐帝尽悉,她——媚娘之心意呢?媚娘从来不是一个天真之人,她知道,这看似繁花胜锦之唐宫中,除她自己,绝不可轻信任何一人。宫廷从来危机暗伏之地,透露一分心事,就意味着将性命交与他人一分。她的心事从来只可自己慢慢参详,决不可对第二人言明。 “才人,才蒸好的秋梨,进一些罢。”阿菊说着,将蒸梨之盏匙取了舀半匙尝了,置于媚娘案前。 “嗯。”媚娘自沉思中惊觉,若无心思地揭开蒸梨之小盖,将小匙轻轻搅拌着,却是不则声。 阿菊见媚娘出了神,也不敢言语,只将案前灯细挑了挑,又添了些灯油。停了些儿,往屋室西侧,将西侧灯烛处的油亦添了添,于室内一角,静静做起绣花活来。 秋日风愈发寒了。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1章 反案 贞观十六年冬日之大兴宫,槐树叶就将落尽了。 “自古或君乱而臣治,或君治而臣乱,二者孰愈?(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六唐纪十二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这是媚娘最新听闻之唐帝之问。 “君治则善恶赏罚当,臣安得而乱之!苟为不治,纵暴愎谏,虽有良臣,将安所施!(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六唐纪十二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魏徵答言。 唐帝曰:“齐文宣得杨遵彦,非君乱而臣治乎?”魏徵对曰:“彼才能救亡耳,乌足为治哉!”唐帝然。(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六唐纪十二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 譬若君清臣浊或臣清君浊罢,自然臣清君浊好些些。媚娘不以为然思度着。若诸葛之在蜀汉,虽有”此地乐、不思蜀”之阿斗,然只要有诸葛在一日,总当护得蜀汉周全。若惟君清臣浊,则天下昏昏,一人主有甚能为。届时明主之危,若以孤羊居群狼环伺之所地,恐难免将为群狼所噬耳。故天下昏昏,断不可一人出,出必群臣治也。魏徵素以清正闻,今日看来,竟亦有如是之滑头时。其若迳答”君乱臣治约些些”,岂非若迳言”天下无需君主也”。虽天下治,君臣共为。然君治臣乱,万法虽备,皆不得行;君乱臣治,只需群臣合为,纵君昏聩,着君闲臣理,自然行之。此向来之治国法。当然,若君亦乱,臣亦乱,则不可问矣。唐帝虽有“齐文宣得杨遵彦,非君乱而臣治乎”之问,然终以“君治则善恶赏罚当,臣安得而乱之!苟为不治,纵暴愎谏,虽有良臣,将安所施”为然,必是于经国理不甚明了的了。媚娘略些不以然。 太子太师魏徵之病势愈发沉重了,唐帝不觉有忽忽之心。股肱重臣若经离世,真一时朝中萧瑟感,太子承乾亦将少一良师重辅。 贞观十六年冬日的风当真清凛,于唐帝新赐之素褥布被里,自知无有多日的魏徵有着超乎寻常之平静——纵唐帝药膳赐遗无算,中使缀道,又如之何呢?唐帝、承乾皆来问病了,看着拊之流涕之唐帝,魏徵只发出“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叹。(旧唐书 卷七十五 列传第二十一 魏徵) 贞观十七年的春日远不似人们预想那般样熙暖。唐帝震怒了——新传消息,唐帝子齐王佑反了。 从来皇家后嗣,最难成全,天家骨肉,龙子各别。唐帝子齐王佑劣于性而狂于言,自难免于败落。媚娘于藏书楼静思着。她当然能够理解唐帝之震怒,唐帝新下的《责齐王祐诏》—— “吾常诫汝勿近小人,正为此也。内乖成德,外惑非言,自延伊祸,以取覆灭。痛哉,何愚之甚也!为枭为獍,忘孝忘忠,扰乱齐郊,诛夷无罪。去维城之固,就积薪之危;坏磐石之基,为寻戈之衅。背礼违义,天地所不容;弃父无君,人神所共怒。往是吾子,今为国雠。万纪存为忠烈,死不妨义;汝则生为贼臣,死为逆鬼。彼则往声不陨,而尔恶迹无穷。吾闻郑叔、汉戾,并为猖獗,岂期生子,乃自为之?吾所以上惭皇天,下愧后土,惋叹之甚,知复何云。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大诏令集卷四十 责齐王祐诏) 然唐帝当年何尝有忠孝友爱之心呢?杀兄逼父,己不正而妄子嗣正,岂不求也罔?齐王佑固然糊涂,何尝不是因唐帝鉴在前,故使匹夫气于后?天下难道不是惟德才者方能居之麽?无德才者纵得一时亦难免异日之恨也。这应便是唐帝之异日恨一了。媚娘思度着。 媚娘从来不是个盲目信从君王之人,以箭矢惊行宫之唐帝之卫士也当不是吧,虽然终以大逆罪处之了。惟下次者谁呢?媚娘不以然看着这前廷又一次叛乱。夏日风雨真亦太疾速了,齐王佑案卷入的纥干承基下狱未久告太子承乾预谋反。曰齐王祐反于齐州,承乾谓纥干承基曰:“我西畔宫墙,去大内正可二十步来耳。此间大亲近,岂可并齐王乎?(旧唐书 卷八十 列传第二十六太宗诸子恒山王承乾)”有此一言,承乾终不免于囹圄。同卷入的还有唐帝弟元昌,侯君集与其婿,及城阳公主夫婿等。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2章 孺子 大兴宫暮春微些薰暖,内藏书楼依旧静谧地恍若无人,槐树枝上燕子早飞入檐下巣內,依偎取暖着。偶尔呢喃。 媚娘于内藏书楼选的卷汉时史传,静静阅将起来—— “平帝疾,莽作策,请命于泰畤,戴璧秉圭,愿以身代。藏策金縢,置于前殿,敕诸公勿敢言。十二月,平帝崩,大赦天下。莽征明礼者宗伯凤等与定天下吏六百石以上皆服丧三年。奏尊孝成庙曰统宗,孝平庙曰元宗。时元帝世绝,而宣帝曾孙有见王五人,列侯广戚侯显等四十八人,莽恶其长大,曰:“兄弟不得相为后。”乃选玄孙中最幼广戚侯子婴,年二岁,托以为卜相最吉。 ……,立宣帝玄孙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 莽乃策命孺子曰:“咨尔婴,昔皇天右乃□□,历世十二,享国二百一十载,历数在于予躬。《诗》不云乎?”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封尔为定安公,永为新室宾。於戏!敬天之休,往践乃位,毋废予命。”又曰:“其以平原、安德、漯阴、鬲、重丘,凡户万,地方百里,为定安公国。立汉祖宗之庙于其国,与周后并,行其正朔、服色。世世以事其祖宗,永以命德茂功,享历代之祀焉。以孝平皇后为定安太后。”读策毕,莽亲执孺子手,流涕歔欷,曰:“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明辟,今予独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哀叹良久。中傅将孺子下殿,北面而称臣。百僚陪位,莫不感动。 …… 改明光宫为定安馆。定安太后居之。以故大鸿胪府为定安公第,皆置门卫使者监领。敕阿乳母不得与语,常在四壁中,至于长大,不能名六畜。后莽以女孙宇子妻之。《汉书 王莽传》 媚娘阅过,淡笑了笑。皇家事,实非局外人所能详解。世间皇太子多矣,不知者往往以太子之尊。然此太子非彼太子,岂可皆相论焉?若汉孺子刘婴者,又如何也。其之立,本为废也。至长成,甚不能如常人。所谓世间皇太子亦多矣,何能皆以比似之? 至乎汉孺子刘婴妻——王莽之女孙,汉孺子刘婴为废时,其妻亦为废也。 以曾为太子即自尊或尊之者,愚痴甚也。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3章 孝文 媚娘复展了展手中汉之史传,续阅着——所谓凡曾为太子即自尊或尊之者,或凡太子皆类比者,譬若西施之美,东施效之,如斯而已罢。吴越西施事相近之《墨子亲士》曰:“西施之沈,其美也。”西施必也绝艳惊人的了。可笑惟东施矣。 天日日薰暖,媚娘依旧内藏书楼内阅着史传,魏史书载—— “孝文幽皇后,亦冯熙女。母曰常氏,本微贱,得幸于熙,熙元妃公主薨后,遂主家事。生后与北平公夙。文明太皇太后欲家世贵宠,乃简熙二女俱入掖庭,时年十四。其一早卒。后有姿媚,偏见爱幸。未几疾病,文明太后乃遣还家为尼。高祖犹留念焉。岁余而太后崩。高祖服终,颇存访之。又闻后素疹痊除,遣阉官双三念玺书劳问,遂迎赴洛阳。及至,宠爱过初,专寝当夕,宫人稀复进见。拜为左昭仪,后立为皇后。 始以疾归,颇有失德之闻。高祖频岁南征,后遂与中官高菩萨私乱。及高祖在汝南不豫,后便公然丑恣,中常侍双蒙等为其心腹。中常侍剧鹏谏而不从,愤惧致死。是时,彭城公主,宋王刘昶子妇也,年少嫠居。北平公冯夙,后之同母弟也,后求婚于高祖,高祖许之。公主志不愿,后欲强之。婚有日矣,公主密与侍婢及家僮十余人,乘轻车,冒霖雨,赴悬瓠奉谒高祖,自陈本意,因言后与菩萨乱状。高祖闻而骇愕,未之全信而秘匿之,惟彭城王侍疾左右,具知其事。此后,后渐忧惧,与母常氏求托女巫,祷厌无所不至,愿高祖疾不起,一旦得如文明太后辅少主称命者,赏报不赀。又取三牲宫中妖祠,假言祈福,专为左道。母常或自诣宫中,或遣侍婢与相报答。高祖自豫州北幸鄴,后虑还见治检,弥怀危怖,骤令阉人托参起居,皆赐之衣裳,殷勤托寄,勿使漏泄。亦令双蒙充行,省其信不。然惟小黄门苏兴寿密陈委曲。高祖问其本末,敕以勿泄。至洛,执问菩萨、双蒙等六人,迭相证举,具得情状。 高祖以疾卧含温室,夜引后,并列菩萨等于户外。后临入,令阉人搜衣中,稍有寸刃便斩。后顿首泣谢,乃赐坐东楹,去御筵二丈余。高祖令菩萨等陈状。 ……… 高祖疾甚,谓彭城王勰曰:“后宫久乖阴德,自绝于天。若不早为之所,恐成汉末故事。吾死之后,可赐自尽别宫,葬以后礼,庶掩冯门之大过。”高祖崩,梓宫达鲁阳,乃行遗诏。” 《魏书 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 此魏高祖孝文帝时事也。魏孝文帝之幽皇后初入宫,有宠,“未几疾病,文明太后乃遣还家为尼。(《魏书 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文明太后崩,孝文帝复召入宫,为昭仪。至于其后幽皇后与他人乱,乃至孝文帝幽之于宫中空坐。孝文帝崩,遗诏”后宫久乖阴德,自绝于天。若不早为之所,恐成汉末故事。吾死之后,可赐自尽别宫,葬以后礼,庶掩冯门之大过。(《魏书 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皆幽皇后与人私乱,魏高祖孝文帝遗诏赐死幽皇后事。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4章 改削 史家为文固如是矣—— “后有姿媚,偏见爱幸。未几疾病,文明太后乃遣还家为尼。高祖犹留念焉。岁余而太后崩。高祖服终,颇存访之。又闻后素疹痊除,遣阉官双三念玺书劳问,遂迎赴洛阳。《魏书 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既见爱幸,焉有以病还家为尼者?便为尼,亦当于宫之内道场。焉有已见爱幸者置之宫外尼寺理? 此处史家言“未几疾病,文明太后乃遣还家为尼。”必是罪由文明太后出,文明太后遣之宫外,而非真有疾耳。 “太后崩。高祖服终,颇存访之。又闻后素疹痊除,遣阉官双三念玺书劳问,遂迎赴洛阳。《魏书 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 则言文明太后驾崩,高祖无碍,乃可以于服终,劳问访之。迎之还宫。正所谓文明太后已崩,自然幽皇后之“素疹痊除”了。 至于孝文幽皇后之“始以疾归,颇有失德之闻。高祖频岁南征,后遂与中官高菩萨私乱。及高祖在汝南不豫,后便公然丑恣,中常侍双蒙等为其心腹。中常侍剧鹏谏而不从,愤惧致死。《魏书 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高祖详幽皇后于其南征时,与人乱之事后,幽“幽皇后”于宫中。高祖驾崩,遗诏杀“幽皇后”,皆其之事也。 前此所谓“未几疾病,文明太后乃遣还家为尼”及“素疹痊除”云云,不过史家为文之隐笔耳。 固如唐帝之曾谓褚遂良曰:“卿比知起居,书何等事?大抵于人君得观见否?朕欲见此注记者,将却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耳。”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记人君言行,善恶毕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唐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臣闻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何不书之?” 刘洎进曰:“人君有过失,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贞观政要》卷二十八文史) 唐帝又曾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玄龄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唐帝复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贞观政要》卷二十八文史) 帝王言如此,史家能何为耶?大抵执笔者至此,少有能坚己之意者。难免隐笔者。媚娘轻喟了声。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5章 失位 时序孟夏间,长安城的风依旧薰暖,然因太子反案,大兴宫却真肃肃了。宫人们皆小心侍应着,惟恐一旦祸延及己。媚娘静静于宫内看着这一幕生杀反转之宫墙间戏——太子真不能谨于言者,然亦未必真有叛逆之心罢。太子乃文德皇后(长孙皇后)之嫡子,长居太子之位,以其朝中之荣,纵魏王在侧,若无大过,亦不可轻言废之。况魏王已遣归其邸,唐帝下《皇太子用库物勿限制诏》未久。如太子言,其西畔宫墙,去大内正可二十步来耳,此间大亲近,岂可并齐王乎?真若欲反,迳为可也,何必于此易牵惹大干系时随意言之?显系无心耳。然宫中事,言出如箭,力不可拔。太子此言一俟众知,即殆矣。纵皆知全出无心,然贵为太子,岂可言不谨出,成他人之口实呢?从来居高位者,皆不可轻言行,否者无以担大任,亦难以为大信,更不堪为世间表,威重天下。太子不谨,恐将失其位矣。念及此,媚娘不觉为太子轻叹了口气。太子一旦将危,魏王必图夺储。则如晋王何?思及晋王,媚娘亦些忧心了。 唐帝心愧悔了,当何以处承乾呢?若非他当年逼父逊位之鉴在先,或许不至有今日未变之变罢。那是如他自己当年所为一般的自己的儿子啊,“欲何以处承乾?”他问身侧侍臣,群臣莫敢对。寂静后半晌,济进道曰:“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旧唐书 列传第三十》)” 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或许罢。然一旦为废,废太子又何以自处之呢?历来太子为废,少有能久居世间而得全者。正所谓去载春秋之荣,正足以映今朝黜废之耻,皆可羞人。况太子为废,自然徙居,饮食用具,皆不得时,少有能堪之者。媚娘轻展了展卷书,心下感喟着。 夏,齐王佑自尽未久,唐帝弟李元昌赐令自尽,侯君集一干人等伏诛。承乾废为庶人。唐帝亲谒太庙,谢废太子承乾之过。秋,承乾徙居黔州。 事至此,因二子之反、深增惭叹的唐帝真些难眠了。他该再立谁为太子呢?泰儿麽?还是雉奴? 魏王觉得自己终于等来了最佳时机,他洋洋自得地想着日后登基之景况,一时真有舍我其谁感。凡事贵速不贵迟。他惟恐唐帝变换心思,暗下思度着。唐帝最担心者无非兄弟倪墙不能成全。只要给唐帝一个关于雉奴之承诺,唐帝就可安心了罢。他做着入宫面圣之准备,去之前不忘警告未满十六之雉奴——“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言毕,志必得之的魏王洋洋而去。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6章 魏王 唐帝看着投入怀之魏王,“臣今日始得与陛下为子,是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孽子,臣百年之后,当为陛下杀之,传国晋王。(旧唐书 列传第三十)”真如此就是兄友弟爱了罢。唐帝有时不是不天真的。媚娘不觉有些莞尔。世间焉有杀子传弟之君王?况若欲传弟,迳为可也,何须杀子?为传弟乃而杀子,是何人耶?心非口是,狼子性也。媚娘心里摇着头。 晋王忧心了,“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王警告声声入耳。如何方能改变阿爷心意呢?晋王急转着心思——若迳往阿爷处直言之,魏王或可为辩。言来往去,己之辞未必为阿爷采信,或反成忧。不若故作无知、忧形之色,待阿爷生疑相询再伺机言,以为之对。如此,阿爷或以为信。魏王计或可破,己身或可得全也。 抱定这个主意的晋王遂形深忧于之容色。殿内循例向阿爷问安毕,忧容满面之晋王果然等来了阿爷——唐帝生疑之相询。 “雉奴今日何忧之甚也?”唐帝怜惜地看着自己之最爱子。 “亦且无他——以泰诫雉奴言,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故此雉奴心下,雉奴心下——”晋王言至于此,忧容形之于色愈切了,竟有哽咽难下之音。 不待雉奴言毕,唐帝就震悔了。泰儿竟行恐吓之实,则末杀子传弟之誓自然皆假的了。不过欲欺之言耳。唐帝立时换了心意——只承乾何竟起欲反之心呢?他原本就是太子啊。并非如自己当年须杀兄方能得天下。唐帝有些不解着。 承乾之答解开了唐帝疑问,“臣为太子,复何所求!但为泰所图,时与朝臣谋自安之术,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耳。今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 唐帝突地明白自己天真了。他心下懊悔着,如何可以收回对泰儿之承诺呢。身为帝王,方应允之朝之言,如何可以夕下改呢?孟夏的风依前薰暖着,殿外栀子花浓烈地沁着香。 或只有待臣子相阻,言其之不可,再次第以为之了。思度良久,唐帝定了主张。 “昨青雀(魏王李泰)投我怀云:“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谁不爱其子,朕见其如此,甚怜之。(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帝有些希翼地看着他的一众臣子们。臣子们骤闻此言,面面相觑,一时殿内皆静。 “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陛下日者既立承乾为太子,复宠魏王,礼秩过于承乾,以成今日之祸。前事不远,足以为鉴。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相静片时后,素为唐帝谋计的诸遂良果然没有令唐帝失望,挺身而出了。 唐帝闻,流涕曰:“我不能而。”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7章 册诏 还说唐帝闻诸遂良言,流涕曰:“我不能而。” 于是复御两仪殿,群官尽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又故留雉奴。唐帝故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此,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取佩刀以授晋王。唐帝又假欲抽佩刀以自刺,诸遂良夺刀以授晋王。遂皆请唐帝所欲,唐帝方曰:“我欲立晋王。”无忌知唐帝心意已决,亦决而言:“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唐帝着晋王拜谢。拜谢毕,唐帝谓无忌等曰:“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对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乞陛下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 遂皆议定,上乃御太极殿。召文武六品以上,谓曰:“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子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众臣闻唐帝此,知事已定,咸欢呼曰:“晋王仁孝,当为嗣。(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 唐帝大悦。 遂幽魏王于北苑,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赦天下。脯三日—— 册晋王为皇太子文 维贞观十七年歳次甲辰四月某朔日于戏惟尔并州都督右武侯大将军晋王治忠肃防懿宣慈恵和仁孝出于自然信义备于成德祯祥夙着睿哲日新永言少阳匕鬯是寄畴咨朝列卿士协从是用命尔为皇太子往钦哉尔其思王道之艰难遵圣人之烱戒勤修六德勉行三善无或举非法度忘防俭而好骄奢无或理乖彞伦逺忠良而近邪佞非履道无以彰名非任贤无以成德尔身为善国家以安尔身为恶天下以殆睦九族而礼庶僚怀万邦而忧遐迩兢兢业业无怠无荒克念尔祖宗以寜我社禝可不慎与。《唐大诏令集卷二十七册晋王为皇太子》 见事已定,唐帝又谓侍臣曰:“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 未久,又诏曰。皇太子地惟储副。寄深监抚。兼统禁旅。是允旧章。宜知左右屯营兵马事。大将已下。并受处分。(唐会要 卷四杂录) 贞观十七年六月,己卯朔,日有食之(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 东宫殿一时忙碌了起来。秋风清朗,未几入冬。雉奴很快适应了东宫生活。 媚娘静静旁观着这一场宫廷巨变,前朝素来波诡云谲之地,若无夕惕之心,断无法久立朝堂。者一番东宫废立,朝中之势,自然为变。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8章 梅花 贞观十七年之仲冬异样寒冷。媚娘看当值宫人们整理着便殿,唐帝依例往御苑赏花去了。说是去岁进贡之馨口腊梅新近吐蕊,芬芳莫名,都道要看,故此随侍的皆去了。总当为新蕊浓香罢。媚娘并不着意。她院内也自种了一株梅,素日也吩咐阿菊随时经心,然花期未至,总还要再半月方得,故此并不为急。便殿到底和暖些,将唐帝批阅之表章整理过了,阿菊往媚娘随身自用手炉里又加备了炭,暖意正浓。媚娘预备归自住之芳文殿了。 锦青狐裘刚裹紧了身子,阿菊随跟着,媚娘才出殿门。迎面闻得声”才人”。 “原来是殿下。”媚娘一抬头,见新立之太子正在面前。身后跟着遂安。 “大家往御苑赏梅去了。殿下怎麽——” “阿爷既往御苑,我在这里稍停些,待他则是。”太子无可无不可淡笑着。 遂就此别过。 想来者番决非巧遇了。媚娘于自住芳文殿内细细思量着,她心底里明白,从来后宫嫔御、内官、宫官最忌与东宫行止过密。况承旨职,最要在密。且唐帝常于职司时有意无意相询政事。这在旁侧人看来,正所谓圣眷意浓,一切更须避讳。然而太子似乎—— 太子自然非是巧遇媚娘的,他久不曾与媚娘交语了,有时便殿看见,亦不便有所相视,只眼角若有若无余光总在媚娘那里。媚娘行止愈发从容了,宫中已些年时,唐帝常召其之。又以承旨故,前朝事亦多与闻。宫中皆知唐帝爱于媚娘加以垂询,故此谁也不敢轻忽于她。 然太子亦知自己当避嫌了,自出阁日始。毕竟,阿爷年尚四十余,自己何时继位尚未可知——就便有朝一日嗣位,一旦媚娘为阿爷承宠,自当依例入尼寺,自己又能如之何呢?故此,这份于媚娘之思慕只可默默藏之于心底,断不可使第三人知。 大兴宫内的风愈发清凛了。媚娘于芳文殿内弹了会子琴。若些聊赖着。 芳文殿外风声愈发凛冽了。薰笼正薰着衣。阿菊看媚娘出神,亦不言声,行至媚娘身侧,将盛于银盏内蒸好之秋梨先用了半匙,置于媚娘案前。又复行近殿内一角,将灯挑了挑,又与熏炉添了些香。 静思半晌之媚娘依旧没有言语,将琴弦重调了,低了眉,信手重为一曲。芳文殿院内静得只有媚娘低眉信手之琴音。 阿蓉步入殿内,看媚娘抚琴,也不言语,只于殿内一角。 又数日。 芳文殿院之梅花淡淡开了,似有若无的香,媚娘立于梅前,静思着。 风微起了,庭前梅花微微清颤,寒意真些深了。媚娘将锦青狐裘紧裹了裹。阿菊最是解人,于殿内将银制手炉新添了炭,依旧用锦青小团花絮薄丝绵手炉套子套上,递将与她。媚娘接过,梅树下静立无语。 这梅花开得真好。媚娘叹了口气—— 唐帝近来愈喜探问她于政事之心意了。媚娘自来雅爱文史,故此幼时就将经史子集皆读了读。政事于她并不觉难。然何以唐帝愈来愈喜探问己于政事之心意了呢? 风愈发起了,天色阴沉下来。阿菊见媚娘只是立于梅树之下,道:“才人,这天阴阴的,怕是将落雪了呢。” 媚娘闻阿菊此言,抬头看了天,见阴云果真沉沉下来,风意萧疏。 风清凛了,大兴宫各处皆寒。芳文殿院梅花开愈浓了,淡淡的香。媚娘于梅花侧徘徊思度着。 今载宫中巨变,承乾废徙,魏王降封,唐帝于其仍皆挂怀。现之太子系文德皇后(长孙皇后)所出,又素得唐帝爱怜,朝中大臣倒颇向与他。一经立定,甚为安稳。只国不宁息,叛乱仍频。高丽又生事端。战若不息,唐帝将何以为呢?依唐帝性情,难免将起干戈。战事起时,所用之度归于百姓,是劳民举。叛乱未息,民犹待养。远劳于军,未必真可取也。民生事大,一劳不若一养,何宜便起干戈,倒不若安生些好。媚娘静思着。 风愈发起了,媚娘觉着些寒意,将手中锦青小团花薄丝绵套的银制手炉往狐裘里紧了紧,归殿内了。 太子于东宫潜心静研高丽事端。阿爷素喜功,事若不息,恐真即起干戈。朝中重臣,皆以战事为未可。然依阿爷性情,恐在不免。惟预度之了。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9章 高丽 贞观十八年,将暮春,草木欣欣,黄莺鸟啼。便殿。 “大家,夷狄之道终在以夷制夷。高丽、新罗、百济事端。终宜使其本族制之。若高丽内树可敌之者,再复新罗、百济,不必远征困乏,期之以经年,其内自以生变。劳远军制小夷狄,军需给养俱易困乏。所谓战事不可轻起,起必有克。否者昔炀帝之征,又如何耶?况吾国土辽阔,战事一开,他地有觊觎者,难免起兵之想。届时各竟烽火,将何以为?复经年以来,各地初定,实宜休养生息。军需粮草,本待于民。近载民生方息,未为深养,复以劳之,民必不堪。若因粮反乱,必成大患。至乎高丽,远地小夷,宜外耗其力,内树其敌,使其自乱。届时相机以为之,则事必俱矣。”媚娘言说着。 “盖苏文弑其君,贼其大臣,残虐其民,今又违我诏命,侵暴邻国,不可以不讨。《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八年》” “阿爷——”唐帝话音未落,太子早步入便殿。媚娘、唐帝之话语已俱在太子耳底。他有些惊异地用眼角余光看了媚娘一眼,这个若是娇艳之小女子于军国政事居然见地极深,这不是不令他讶异的。他早闻得媚娘精于文史,居便殿承旨,于阿爷政事常预以闻,今日有听,果见其然。 然媚娘却沉默了,唐帝既非可言劝者,就不必与之言了。不可劝人不必劝之,这是媚娘向以来为人之旨。他人总当有出者,徐徐静观其变罢。 果然朝中皆议。褚遂良出而进曰:“陛下指麾则中原清晏,顾眄则四夷詟服,威望大矣。今乃渡海远征小夷,若指期克捷,犹可也。万一蹉跌,伤威损望,更兴忿兵,则安危难测矣。《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八年》” 众臣闻,称之不已。唐帝未为快,视众,有大不悦色。 李世勣旁侧观之,异曰:“间者薛延陀入寇,陛下欲发兵穷讨,魏徵谏而止,使至今为患。向用陛下之策,北鄙安矣。”李世勣言出,唐帝觉大快意,傲然曰:“然。此诚朕之失,朕寻悔之而不欲言,恐塞良谋故也。《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八年》” 唐帝真志大空言者。媚娘暗下里叹了口气。高丽素耐久战,况北地苦寒,冬冰无草,战若延迟,兵马皆困,粮草亦自将顿于路途。届时以大唐之威,久攻小夷狄而不能克,适足以成自辱,亦贻笑于他国。况久攻不克,若不退军,必经年战。经年则兵马久疲,是为劳军,亦为疲军,军疲则不可以恃。且军需粮草,皆待于国,即国内岁收尚可,亦耗损国力。一旦岁收有歉,民必难安,不免流离。则此战究是为何,又或能何所得呢? 殿上纷纷,众臣皆议其不可。倨傲之唐帝终不肯听,甚欲御驾亲征了。 横见战事不免,褚遂良复上疏焉:“天下譬犹一身。两京,心腹也;州县,四支也;四夷,身外之物也。高丽罪大,诚当致讨,但命二、三猛将将四五万众,仗陛下威灵,取之如反掌耳。今太子新立,年尚幼稚,自馀籓屏,陛下所知,一旦弃金汤之全,逾辽海之险,以天下之君,轻行远举,皆愚臣之所甚忧也。《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八年》” 辞之殷殷,众皆以然。媚娘心下亦颇以之。 然唐帝不以为可,顾左右群臣而言曰:“夫天有其时,人有其功。盖苏文凌上虐下,民延颈待救,此正高丽可亡之时也。议者纷纭,但不见此耳。《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八年》” 言毕四顾,骄之不已。 群臣皆寂,知复劝亦不以为行。乃尔议定,将以为之。 附:一、唐太宗之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帝(唐太宗)举数十万大军亲征高丽无功,病疾而返。终唐太宗生年,未能克之(高丽)。 二、唐高宗、武后(武则天)之龙朔三年(663年),白江口之役,唐军克百济、倭(日本)联军。百济亡。(《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 唐纪十七》“(龙朔三年,663年,唐军)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焚其(倭,即今之日本)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济王丰脱身奔高丽,王子忠胜、忠志等帅众降,百济尽平。”) 三、天皇(唐高宗)、天后(武则天)之总章元年(668年),盖苏文之子为引,唐军平高丽,高丽亡。(《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一 唐纪十七》“(总章元年,668年)九月,癸巳,李勣拔平壤。勣既克大行城,诸军出他道者皆与勣会,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拒战,勣等奋击,大破之,追奔二百馀里,拔辱夷城,诸城遁逃及降者相继。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勣军继之,围平壤月馀,高丽王藏遣泉男产帅首领九十八人,持白幡诣勣降,勣以礼接之。泉男建犹闭门拒守,频遣兵出战,皆败。男建以军事委僧信诚,信诚密遣人诣勣,请为内应。后五日,信诚开门,勣纵兵登城鼓噪,焚城四月,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丽悉平。”)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20章 芍药 芳文殿,孟夏。 芍药花终于将开了,媚娘若些聊赖地立于殿内小庭。唐帝之好恶前廷均知。所谓文治武功,实在以察,文治端赖群臣扶持,武功约莫总是将帅之功罢。至乎此战,且观之再以为何。媚娘略些讥讽地淡笑了笑。 世间帝王凡穷兵黩武未见其可者。若般样资质也可为君王麽?媚娘心底里不以为然摇了摇头。芍药花香气愈发浓郁了,媚娘有些爱怜地抚着娇蕊。 “才人,这芍药开得真美,不如折下一枝簪鬓如何?” “嗯,倒真想折枝簪鬓呢,但恐惜花人要说我不是真爱此花的了,就便罢了。”言竟,媚娘微微含了笑。 “才人今儿怎这般样惜花了。平日里才人不是向着人折枝的麽?”阿菊若些不解得看着犹自抚着娇蕊的媚娘。 “嗯,平日里我倒确是爱着人折枝的。”媚娘笑意愈发浓了。“阿菊不必晓得,只今儿不折就是了。此后,且再看罢。” “唯,才人。”阿菊顾自不解应了声,伴媚娘身后看着孟夏薰风间娇艳的芍药花,不觉亦有些沉醉了。又停了些会子,阿菊若想起甚麽,言道:“才人,新近听御殿宫人们私下议论,道司徒无忌与陛下言太子仁恕,实守文之德,天下无不钦仰呢。就陛下也称许太子驭下宽厚,言就陛下当日如太子现下这般样时节,亦颇不能御常度。道太子真难能的。” “是麽?”媚娘听了,停了抚娇蕊的手,没有言语。 贞观十八年五月,有流星大如斗,五日出东壁,光照地,声如雷。(《旧唐书 卷三十六志十六天文下》) 同月(贞观十八年五月),太白、辰合于东井(《旧唐书 卷三十六志十六天文下》)。 长夏,金风起时。 高丽战事终于将在眉睫了。七月,唐帝“敕将作大监阎立德等诣洪、饶、江三州,造船四百艘以载军粮。……下诏遣营州都督张俭等帅幽、营二都督兵及契丹、奚、靺鞨先击辽东以观其势。以太常卿韦挺为馈运使,以民部侍郎崔仁师副之,自河北诸州皆受挺节度,听以便宜从事。又命太仆少卿萧锐运河南诸州粮入海。(《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八年》)” 冬,十月,辛丑朔,日有食之(新唐书 本纪第二太宗皇帝)。未久,唐帝车驾行幸洛阳,以房玄龄留守京师。 十一月,驾至洛阳。 “才人,原来洛阳宫这般样儿的,阿菊初来之呢。”阿菊环看着洛阳宫拨与媚娘之殿院,略些欢欣言语着。 “阿菊,你停停将这些物事皆理了,记得那领新制紫菊青狐裘取出来备着,天寒。还有这殿内用的香似不太合,你将自长安带来、伽毗国献的香用些些。你且这些皆做了,只阿蓉随我往便殿就是了。” “唯,才人。” 洛阳宫仲冬真深寒了,宫中各处廊檐积着雪,槐树枝灰黑着,不时乌雀飞过。媚娘将身上锦青裘紧裹了裹,淡赭灰暗梅花文薄丝绵套的银制手炉还暖着。洛阳宫便殿将至了。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21章 金钗 便殿。 “才人。” “殿下。” 便殿前,正遇上着浓紫绣金狐裘之太子,媚娘止了步。 太子望媚娘微笑着,他自然不是恁般样巧就遇上媚娘的。阿爷至洛,媚娘本来随行,又逢今儿当值。虽以阿爷方至,多数小息一歇儿,未必批阅表章。然系媚娘职司,总要至便殿方停当的——故此,估约着媚娘将至了,太子一径就往便殿来。 “怎么才人也随阿爷御驾至洛阳了麽?”早知媚娘随行,太子还是故意讶异着,他当然不方便晓得阿爷的哪些位妃嫔、内官、宫官是否伴驾洛阳宫的。 其实安排媚娘随行是唐帝专意,惟此他方能放下心头那块“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秘记巨石。宫中诸人只觉唐帝这一向召媚娘随时伴侍,自是圣恩深重了。故此虽媚娘一直未见升迁,宫中上下依旧对她分外用心。 “殿下是来见大家的麽。大家方至洛阳,想必很倦了呢。”媚娘微微笑应着。看着风神俊爽之太子,想着这未必巧遇之巧遇。 “也是,想必阿爷要将息一歇儿。我究竟明日来方是。只这里有我专进与阿爷的沉香膏怎生好。这般样儿罢,不如就劳才人进与阿爷了。”太子假意沉吟了会子,言道。 媚娘听了,看了阿蓉一眼,阿蓉就自遂安手中接过一紫红绣金合欢花缠枝绫裹着的方形沉香木制小盒,退立于侧。 “有劳才人了,说来当谢方是。我今日究竟未曾备得,过些时定当专致谢仪。”太子待阿蓉自遂安手中接过紫红绣金合欢花缠枝绫裹着的沉香小盒,深看了媚娘一眼,言说着。 “些些小事,殿下不必挂怀。” 媚娘含笑与太子别过,往便殿内去了。 未几日,俟媚娘未当值,于洛阳宫内自居处之时,太子果着人专送来谢仪。媚娘见太子遣人来,面上只淡淡的,着阿菊收下了置于紫檀案上,又命阿蓉赏赐了来者。来人去了,吩咐阿菊、阿蓉各往别处做些要费约许半个时辰之事体。看皆往他处,又静待了待,方坐于案前,打开太子谢仪——外用橘红绣淡芍药缠枝花绫裹的乌木小盒。打开长形盒盖,一枚极精细之芍药花形金钗,停于盒内。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22章 静思 媚娘细细打量着这枚良工细作、打造颇费时日之芍药形金钗——想必太子早经备好了罢,这次终于逢着机会送了将来。拿着金钗,媚娘心一时有些微乱。这是宫里,太子素极自谨之人,宫中从未传过他甚闲言碎语,遑论与宫嫔、备选内官、宫官之往来间了。者番所为自亦当非一时孟浪。然她毕竟系他阿爷之备选内官,纵太子慕恋良久,礼之所在,若他阿爷不循旧例将自己以女官名赐与太子(注:帝皇赐未承恩备选内官、备选内人、宫官与皇子、皇孙、臣子者,不单汉晋,亦乃之唐。详见《汉书》、《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太子又能怎生样办呢?不过深埋心底一丝情愫罢了。这枚金钗不过太子含情日久埋藏心底之秘爱之一小小示意。告诉她,若她是他的人——若她是他的人,必恩爱深重,宠冠人前。 十一月洛阳宫的风当真清凛,雪次第下了一日。太子于东宫有些焦急地期盼着遣者归来,媚娘会喜欢这份礼物麽?这自然是不当问,甚不能多关心之情形——他是太子,媚娘系阿爷之未承恩之才人,宫中体制,礼之所在,终不可逾。除非阿爷循旧例将媚娘以女官名赐与自己,或阿爷驾崩,媚娘又未承宠,自己将其纳为妃嫔,否者亦不过恋慕于心,之止于礼罢了。 思忖半晌,媚娘将金钗依旧放回乌木小盒,橘红绣淡芍药缠枝花绫依样裹好乌木小盒,置于紫檀案处。待阿菊、阿蓉各自归来,媚娘淡淡吩咐阿蓉将乌木小盒打开仿若初见般,假意执于手间细端详了回,称许了会子。道太子之礼甚合心意,然究竟太子之礼,且放着罢。就令阿菊置放停当了。待阿菊置放停当,媚娘静坐于炉火旁,展开卷书假意看着。执了卷书,媚娘心思却止不住上下翻腾。唐帝年方四十余,若还有近二十年相处,自己亦三十余将四十了。届时纵使太子登位,二十年时光想必早教他将自己慢慢忘却。太子这一份十余岁时低徊暗恋,随时光过往未必会得长久,不过年少情怀心底里眷恋不已,一时不能自持,乃至形之于迹罢了。宫中素来波诡云谲,自己与太子若有半分行差踏错,轻则自己一死,重则太子为废。此后与太子间,恐当更加自持方是,否者两者之难皆难免矣。 媚娘静坐于案前思量着,一时心底里只觉万千。借口天寒,这日只是于自己居处静了一日。殿外风雪不已,洛阳宫御苑梅花偏这时开了,宫中诸人只闹嚷着踏雪寻梅,竟无人留意媚娘行止。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23章 心思 窗外风雪萧萧,太子于东宫殿假意研习高丽战事,就便吩咐了不许人打扰——媚娘自是不便有甚特别回音的。至乎其他人——太子一时间真也不想与谁面见。 这番算正式试探媚娘之心意了。太子于东宫殿自思着。媚娘素来自持甚重,未将谢仪退回已为最好消息。自己这番表白不过是藏爱日久,不能按捺情思乃至一时发乎于表罢了。虽然就这番发乎于表,也不过意味着向媚娘表白相知相惜之意,当然终于也仅只于相知相惜而已——媚娘系备选内官,居便殿承旨,自不可与殿臣有密,遑论东宫了。若欲与媚娘一起,惟待合宜时,侧相言语,请阿爷将媚娘以未承恩备选内官之名赐与己身(注:帝皇赐未承恩备选内官、备选内人、宫官与皇子、皇孙、臣子者,不单汉晋,亦乃之唐。详见《汉书》、《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又或待阿爷崩逝,媚娘又未承宠,自己登位纳之, 风雪依旧不已,媚娘用过膳,着阿菊调配了些将要用的香。因不知何时就行程去往北地——唐帝素是说就做禀性,若行程很快也道不定,这些总早些时备着为好。 阿菊自调香时,媚娘于案前心底却止不住思绪繁杂。太子固有眷眷之意,然若唐帝不将自己以未承恩备选内官之名赐与太子(注:帝皇赐未承恩备选内官、备选内人、宫官与皇子、皇孙、臣子者,不单汉晋,亦乃之唐。详见《汉书》、《晋书》、《旧唐书》、《新唐书》),这番若浓若淡之思慕随时光淡远,亦终不过淡远罢了。 媚娘叹了口气,依是着阿蓉添了些香木,自己案前横了素琴,静静弹了一曲旧音静心。弹了些时,觉些微冷了,又着阿菊重添了炭,暖炉早经备着深青地绣金万安福字绣被里。这一夜,媚娘思绪纷乱繁杂,不免有些难以将息。 太子此时于东宫殿亦心底翻覆着,窗外风雪整下了一夜。殿前槐树枝积满了雪,竹叶簌簌。因不能睡,太子越性添了衣,炉火前抄了一夜经静心。 贞观十八年洛阳宫风雪真亦太浓了。因战将时,宫中上下皆些肃肃。唐帝亲征,太子监国,伴唐帝之嫔御、内官、宫官些许将随唐帝前行定州,停于行宫。故此洛阳宫中上下各自准备,候唐帝之命定去留行止。 “才人,御殿宫人们私下里议论说,大家征讨高丽之行将不远了,说是连番经已下讨高丽诏、亲征高丽诏了呢。宫人们皆言如大家这般样甚时都着才人伴侍,才人定当旨意随行的。要者般样说来阿菊也会得要去。只定州行宫地僻人疏,停在那里,才人定无趣的。”阿菊方归殿院,收拾了些时物事,添了香,就于炉侧言语了起来。 “阿菊,似者般大家将亲征高丽之事不要与宫人们随意议论。至乎随驾定州行宫之事,更不可随意与各处宫人们饶舌。洛阳宫不比长安,言语要更留意些方好。就大兴宫时,亦当时时着意,不可教人听出甚不妥。宫中皆人多耳杂处,最要小心方是。”媚娘听了阿菊言语,停了手中卷书,吩咐道。 “唯,才人,阿菊记下了。言语更要留意些方好。不可教人听出甚不妥。宫中皆人多耳杂处,最要小心方是。”阿菊看着媚娘,行了个礼。停了会子,若想起甚麽,又道:“才人,者番大家亲征,才人固然伴驾定州。太子殿下监国,自也将行往定州的。” 媚娘听了,却不言语,似专意看书去了,未加理会。阿菊看媚娘不经心,只是展看卷书,就便也不则声了。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24章 诏谕 太子于东宫殿却亦正思及此事,阿爷北上亲征,媚娘会随往定州行宫麽?依阿爷素日安排,恐将之行。至于将为监国之己自然亦要随至定州。待阿爷御驾行去,行宫内,难免与媚娘之偶遇罢。念及媚娘,太子心下不免有些怅然—— 贞观十八年(□□四年)冬月,唐帝诏谕天下—— 讨高丽诏(贞观十八年十月) 行师用兵,古之常道,取乱侮亡,先哲所贵。高丽莫支离盖苏文,杀逆其主,酷害其臣,窃据边隅,肆其蜂虿。朕以君臣之义,情何可忍!若不诛翦遐秽,何以惩肃中华。今欲巡幸幽蓟,问罪辽碣,行止之宜,务存俭节,所过营顿,无劳精饰;食唯充饥,不须珍膳;水可涉度者,无假造桥;路可通行者,不劳修理;御营非近州县,学生父老等,无烦迎谒。隋室沦亡,其源可睹,良由智略乖于远图,兵士疲于屡战,政令失度,上下离心,德泽不加于匹夫,刻薄弥穷于万姓。当此之时也,高丽之主,仁爱其民,故百姓仰之如父母;炀帝残暴其下,故众无视之如仇雠。以思乱之军,击安乐之卒,务其功也,不亦难乎!何异入水而恶其濡,践雪而求无迹。朕缅怀前载,抚躬内省。昔受钺专征,提戈拨乱,师有经年之举,食无盈月之储,至于赏罚之信,尚非自决。然犹所向风靡,前无横阵,荡氛雾于五岳,翦豺狼于九野,定海内,拯苍生。然则行军用兵,皆亿兆所见,岂虚言哉!及端拱岩廊,定策帷扆,身处九重之内,谋决万里之外。北殄匈奴种落,有若摧枯;西灭吐谷浑、高昌,易於拾芥。包绝漠而为苑,跨流沙以为池。黄帝不服之人,唐尧不臣之域,并皆委质奉贡,归风顺轨,崇威启化之道,此亦天下所共闻也。况今丰稔多年,家给人足,余粮栖亩,积粟红仓,虽足以为兵储,犹恐劳于转运。故多驱牛羊,以充军食。人无裹粮之费,众有随身之廪。如斯之事,岂不优于曩日?加以躬先七萃,亲决六奇,使攻无所守,战无所拒。略言必胜之道,盖有五焉:一曰以我大而击其小,二曰以我顺而讨其逆,三曰以我安而乘其乱,四曰以我逸而敌其劳,五曰以我悦而当其怨。何忧不克。何虑不摧。可布告元元,勿为疑惧耳。《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三十 藩夷讨伐讨高丽诏》 贞观十九年正月,太宗征辽命皇太子监国诏—— 朕以寡薄,君临区夏,奉神祗之永命,当亿兆之重责。宵衣旰食,忧六宫之未安。寒心销志,惧一物之失所。濊貊僻远,豺狼纵毒,元凶尚稽乎天罚,遗黎久陷於坑穽。朕是以发自瀍涧,言巡辽碣,命元戎以先驱,播凯泽于遐裔。省方之务,既劳于躬亲。监国之重,允属于储贰。皇太子治,温文表德,睿哲日跻。仁孝之诚,彰于温凊。弦诵之美,着于胶庠。礼义既茂,徽猷弥逺。委以赏罚之权,任以军国之政。详诸前载,实惟令典。发定州巡辽左之后,宜令太子治监国。其宗庙社稷百神,咸令主祭。军国事务,并取决断。《唐大诏令集卷三十 皇太子监国 太宗征辽命皇太子监国诏》 附:一、唐太宗之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帝(唐太宗)举数十万大军亲征高丽无功,病疾而返。终唐太宗生年,未能克之(高丽)。 二、唐高宗、武后(武则天)之龙朔三年(663年),白江口之役,唐军克百济、倭(日本)联军。百济亡。(《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 唐纪十七》“(龙朔三年,663年,唐军)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焚其(倭,即今之日本)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济王丰脱身奔高丽,王子忠胜、忠志等帅众降,百济尽平。”) 三、天皇(唐高宗)、天后(武则天)之总章元年(668年),盖苏文之子为引,唐军平高丽,高丽亡。(《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一 唐纪十七》“(总章元年,668年)九月,癸巳,李勣拔平壤。勣既克大行城,诸军出他道者皆与勣会,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拒战,勣等奋击,大破之,追奔二百馀里,拔辱夷城,诸城遁逃及降者相继。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勣军继之,围平壤月馀,高丽王藏遣泉男产帅首领九十八人,持白幡诣勣降,勣以礼接之。泉男建犹闭门拒守,频遣兵出战,皆败。男建以军事委僧信诚,信诚密遣人诣勣,请为内应。后五日,信诚开门,勣纵兵登城鼓噪,焚城四月,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丽悉平。”)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25章 玄奘 “辽东道远,粮运艰阻;东夷善守城,攻之不可猝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八年 644年》)”这是已致仕之前宜州刺史郑元璹为唐帝召时之对答言。亦是至实之言罢,媚娘思忖着。 “今日非隋之比,公但听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八年 644年》)”唐帝闻,大不愿乐。他自谓得天下日久,又以高丽小夷,征之不过数月得也,故此颇不以然。这不过是郑元璹那老家伙当年随炀帝出征之旧事罢了。至于他,堂堂大唐帝国之君主,自然但有所出、必有所胜了。唐帝傲岸地自度着,于他听来,耳边之洛阳宫之风似乎也在应声而和。 诏令既下,诸事皆定。朝中异议虽多亦挡不住过十万之大军往辽东而去。媚娘心下明白,北上行不远了。宫中上下随行者皆各自忙碌,媚娘亦着阿菊、阿蓉备将往定州之所需——唐帝经示下,媚娘将随行之。 贞观十九年正月之洛阳宫,一派肃肃森森。太子亦早知行之将至,着遂安诸事备办。至乎媚娘之行,固在太子其度之内。一切皆之所谓。 而此将征伐东夷高丽之时序间,一僧人自西域行至了。 僧人是贞观初一路西行,私往(偷渡)天竺之玄奘。贞观初上书唐帝,愿往西域直探法典,观照三藏。未获帝准,遂私往之(偷渡)。私往(偷渡)例违宪章,当要言罪。现下虽经十余载,念念以归,乃归之行。然法度在兹,归之日如何可得情、理、法皆全,不至为言罪呢?以坐骑大象溺死未得鞍乘为由,停于于阗之玄奘思筹良久,乃为表章,具言其情,使人随商者入朝携去以呈。表曰: “沙门玄奘言。奘闻马融该赡,郑玄就扶风之师,伏生明敏,晁错躬济南之学。是知儒林近术,古人犹且远求,况诸佛利物之玄踪,三藏解缠之妙说,敢惮涂遥,而无寻慕者也。玄奘往以佛兴西域,遗教东传,然则胜典虽来,而圆宗尚阙,常思访学,无顾身命。遂以贞观三年四月,冒越宪章,私往(偷渡)天竺。践流沙之浩浩,陟雪岭之巍巍,铁门巉嶮之涂,热海波涛之路。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中间所经,五万余里。虽风俗千别,艰危万重,而凭恃天威,所至无鲠。仍蒙厚礼,身不苦辛,心愿获从,遂得观耆闍崛山,礼菩提之树,见不见迹,闻未闻经,穷宇宙之灵奇,尽阴阳之化育,宣皇风之德泽,发殊俗之钦思,历览周游,一十七载。今已从鉢罗耶伽国,经迦毕试境,越葱岭,渡波谜罗川归还,达于于阗。为所将大象溺死,经本众多,未得鞍乘,以是少停,不获奔驰早谒轩陛,无任延仰之至。谨遣高昌俗马玄智随商侣奉表先闻。(《全唐文唐卷九百六还至于阗国进表》)” 玄奘名唐帝早经耳闻。西行时受戒日王之邀参加曲女城专为其所备之会,汇五印沙门、婆罗门、外道等(五印度中有十八国王,谙知大小乘僧三千余人,婆罗门及尼乾外道二千余人,那烂陀寺千余僧)。会中任数千修佛者问难,无一人能诘难之,名震五印,大乘尊之为”大乘天”,小乘尊为”解脱天”。 至于贞观年间戒日王遣使往大唐时,使者亦曾专以言,有大唐高僧(玄奘)于兹其地,言唐种种。其僧法相具足,诸行圆满,通晓三藏。即此大和尚玄奘也。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26章 谈叙 玄奘盛名若此,者番携经归国,当年私往(偷/渡)天竺罪自不好详究——高僧大德为法西行十余年,振唐国威,行初却不蒙唐帝准,迫乃私行(偷/渡)。思量来未免使唐帝赭颜。一番思忖,唐帝手谕—— “闻师访道殊域,今得归还,欢喜无量。可即速来,与朕相见。其国僧解梵语及经义者,亦任将来。朕已勅于阗等道使诸国送师。人力鞍乘,应不少乏。令燉煌官司于流沙迎接,鄯善于沮沬迎接。(全唐文唐卷七答玄奘还至于阗国进表诏)” 将这玄奘大和尚十余载前私行(偷/渡)之罪皆不以言了。 玄奘乃行。 贞观十九年正月,晴空万里,长安,迎玄奘僧至。 真真万人空巷也,官民僧俗出迎者无以数计,长安城街巷人皆欣踊,一时间经纶焕彩,宝盖如映,珠佩动音,金花彩叶,各竞庄严。更甚者,当此时,五色绮云现于长安城日北,团圆如盖,红白相映,轮光显发,映照深奇。观睹者莫不嗟仰,深自叹息。 唐帝时于洛阳,故玄奘西至长安后未久,又东向行之。十余日,至,停鸿胪寺。洛阳宫阖宫早尽知之,相以言法界圣名之高僧行将至也。宫中上下钦仰者无以数计,惟候首待其入宫以见。 又数日,(贞观十九年)二月己亥,洛阳宫,仪鸾殿,玄奘,唐帝。(《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 “师去何不相报?(《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唐帝话音未落,于殿后之媚娘心下早微笑了。虽当年玄奘大和尚曾再三表奏西行未准,乃而不得已至私行(偷/渡)。然唐帝今日自然要故作不知了,否者岂非让尊玄奘之西域者耻笑唐帝不知人麽? “玄奘当去之时,以再三表奏,但诚愿微浅不蒙允许。无任慕道之至,乃辄私行(偷/渡),专擅之罪唯深惭惧。(《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玄奘乃尔雍容以答。 乍闻此言,故作辞之唐帝不免些讪讪然。”师出家与俗殊隔。然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朕甚嘉焉,亦不烦为愧。但念彼山川阻远方俗异心,怪师能达也。(《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 “玄奘闻,乘疾风者,造天池而非远。御龙舟者,涉江波而不难。自陛下掘乾符,清四海,德笼九域,仁被八区,淳风扇炎景之南,圣威振葱山之外。所以戎夷君长,每见云翔之鸟自东来者,犹疑发于上国,敛躬而敬之。况玄奘圆首方足,亲承育化者也。既赖天威,故得往还无难。(《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玄奘辞令愈发优容。 媚娘心底里笑意亦愈发深了,真好个擅辞令的大和尚。 “此自是师长者之言。朕何敢当也。(《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听得玄奘此辞,念及当日(玄奘)西行表奏之不蒙准,唐帝不免微些赭颜。遂转而广问西域种种以遮之。玄奘雍然以坐,度之以答,其辞出典雅,极之法言,风之所仪,真无所加焉。媚娘心下暗赞。 “佛国遐远,灵迹法教,前史不能委详。师既亲睹,宜修一传,以示未闻。(《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唐帝似有意若无意言道——玄奘离国十余载,所历地不可胜计,若能具之以书传言之,于日后大唐于西域诸国,自堪大用。将国之道,终要知己知彼,方能胜算万端。否者一旦对敌,将何以之?玄奘闻,深悉(唐)帝意,自以依之。仪鸾殿一时真仲春骀荡,熙风暖日,有融融意。 言至此,唐帝忽话锋一转,“法师诚非常人也,实堪公辅之寄,未若还俗何如?(《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帝又察法师堪公辅之寄,因劝罢道,助秉俗务”)” 唐帝此言一出,殿上诸人不由均是一怔。媚娘暗下却微微莞尔——佛家事果与公辅无干乎?必得还俗方为可?况以玄奘修为,公辅位何尝其眼中也。唐帝真痴人耳。 果然玄奘立时有言:“玄奘少践缁门,伏膺佛道。玄宗是习,孔教未闻。今遣从俗。无异乘流之舟使弃水而就陆,不唯无功,亦徒令腐败也。愿得毕身行道以报国恩,即玄奘之幸甚。(唐沙门慧立 本释彦悰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 如是固辞乃止。 注:《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慧立本彦悰笺》:此《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序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三月十五日仰上沙门释彦悰述。且当于开元庚午岁之公元730年之前早大行之也。 此论详据如下: 一、慧立,唐西崇福寺沙门智升于庚午岁——公元730年撰《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部 2154部开元释教录卷第九 總括群經錄上之九(大唐傳譯之餘)沙門釋慧立一部一十一卷集傳》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十卷右一部十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慧立。本名子立。天皇改為慧立。俗姓趙氏。天水人也。遠祖因官徙寓新平。故為豳(今改為邠)人焉。爰祖及父俱馳高譽。立即隋祕書郎毅之第三子也。生而岐嶷有棄俗之志。年十五貞觀三年出家住豳州昭仁寺。此寺即破薛舉之戰場也。立識敏才俊神清道遠。習林遠之高風有肇融之識量。聲譽聞徹勅召充大慈恩寺翻經大德。次補西明寺都維那。後授太原寺主。皆降綸旨令維寺任。天皇之代頻召入內。與黃冠對論皆愜帝旨。事在別傳。立以玄奘法師求經印度。若無紀述季代罕聞。遂撰慈恩三藏行傳。未成而卒。後弘福沙門彥悰續而成之。總成十卷。故初題云沙門慧立本釋彥悰箋。 据此《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部 2154部开元释教录卷第九》所记”沙門釋慧立年十五貞觀三年出家”,则沙門釋慧立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年十五,则当生于公元615年也。 二、彦悰,唐西崇福寺沙门智升于庚午岁——公元730年撰《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部 2154部开元释教录卷第八总括群经录上之八沙门釋彥悰一部六卷集议》集沙門不拜俗議六卷(見內典錄)右一部六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彥悰。識量總敏博曉群經。善屬文華尤工著述。天皇龍朔二年壬戌有詔令拜君親。恐傷國化令百司遍議。于時沙門道宣等共上書啟聞于朝廷。眾議異端所司進入。聖躬親覽下勅罷之。悰恐後代無聞故。纂斯事并前代故事及先賢答對。名為集沙門不拜俗議。傳之後代永作楷模。牆壍法城玄風不墜也。兼撰大唐京師寺錄。行於代。 据此《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部 2154部开元释教录卷第八》“天皇龍朔二年壬戌有詔”,则其于天皇龍朔二年(公元662年)”于時沙門道宣等共上書啟聞于朝廷。” 三、据以上一、二所析—— 《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慧立本彦悰笺》为文者一沙門釋慧立生于隋末,卒于沙門釋彥悰为《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著序之——垂拱四年(公元688年)三月十五日之前也。 《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慧立本彦悰笺》为文者二沙門釋彥悰亦唐高宗、武后时人。 以《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部 2154部开元释教录》既著述于开元年间,《开元释教录》亦谓《开元释教录》一书于”唐西崇福寺沙门智升于庚午岁撰”。考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至开元末——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间,庚午岁惟公元730年也。则《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部 2154部开元释教录卷第九 總括群經錄上之九(大唐傳譯之餘)沙門釋慧立一部一十一卷集傳》当于开元之庚午岁——公元730年之前早大行之也。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27章 请随 两相反复,唐帝久言,不觉时日。言久,唐帝慨然曰:“忽忽言犹未尽意,欲共师东行省方观俗,指麾之外别更谈叙,师意如何?(《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 则末是要劳大和尚为国之军旅之师了,这自非大和尚所愿了,必得婉辞。媚娘想着。观玄奘这大和尚行止,意岂在此小小之战事,恐亦还未必看好此战事呢。 “玄奘远来兼有疾疹。恐不堪陪驾。(《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果然,玄奘闻,徐徐而谢之。 唐帝并不识趣:“师尚能孤游绝域。今此行盖同跬步。安足辞焉。(《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 “陛下东征六军奉卫。罚乱国,诛贼臣。必有牧野之功,昆阳之捷。玄奘自度,终无裨助行阵之效。虚负途路费损之惭。加以兵戎战斗律制不得观看。既佛有此言。不敢不奏。伏愿天慈哀矜。即玄奘幸甚。(《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 兵戎、战斗,律制不得观看。既佛有此言,不敢不奏——此辞听来倒是绝好借口。然不也有金刚怒目麽?况十方法界,降除妖魔,难道不皆佛家兵事?这大和尚倒会推。媚娘意且闲闲。 唐帝倒是信纳而止了。遂言其他。 “玄奘从西域所得梵本六百余部。一言未译。今知此嵩岳之南少室山北有少林寺。远离廛落,泉石清闲。是后魏孝文皇帝所造。即菩提留支三藏翻译经处。玄奘望为国就彼翻译。伏听敕旨。(《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 “不须在山。师西方去后。朕奉为穆太后于西京造弘福寺。寺有禅院甚虚静。法师可就翻译。(《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 大约是望大和尚留于长安,日后有事请益罢。媚娘思度着。 贞观十九年,春。洛阳宫。 东行早经定下时日,先行定州,次经幽州往高丽。太子之外,长孙无忌、岑文本、杨师道将随行,媚娘亦自在列。 媚娘随行定州是唐帝之精心安排,“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秘记系唐帝心底里一块巨石,无如何,他要将这个小女子带在身边方能安心。 媚娘匆匆着阿菊打点行装,者番随唐帝远行定州若唐帝高丽之战能速决固然便好,否者恐将耗些时日。况依高丽素长于守之习性看来,若唐帝执意于攻,耗时将所难免,或者便至越冬。定州地僻人疏,行宫物事未必皆全,届时取用当有不便,越冬物事皆需备下以全。媚娘吩咐着阿菊——当然,毕竟是乃途中,且伴唐帝随行,唐帝于此番战事又志在速得,以为不过数月间事。故此媚娘着阿菊整理物事时专嘱万勿多言,只说为应唐帝东征凯旋或停留定州些时,或归途不时之需,故备四时之物,免使人知系于定州行宫做越冬打算的好。 洛阳宫外,繁花正盛。 注:(《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慧立本彦悰笺》,此《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序》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三月十五日仰上沙门释彦悰述)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28章 监国 贞观十九年之春日,洛阳宫花枝开得当真灼艳,媚娘着阿蓉打点完行装,又着其庭前剪了几枝棣棠,于殿内一角插了好一大瓶,又新燃了白檀香,就自于案前展阅卷书。未多久时,阿菊笑盈盈进得殿来—— “才人,宫里人皆议论呢。说者番大家亲征,钦点才人随行,可见待才人与她人不同,想必不过多时才人就要升位了呢。说来才人入宫数载,圣眷优隆,早当升位方是。” “阿菊,这些宫人们私底里议论还是少听为好。虽说现于洛阳宫,非在长安,然话传了开去,必有人听了不快。传得远了,至得大兴宫,更易招人嫉恨。况升位事,皆有安排,原不必各人操心。这些宫人们私底里议论,还是当不知的好。”媚娘淡淡说道,心里却微微叹了口气——她自入宫来虽未承恩,然向圣眷优隆,只历事数载不见升迁,自己也颇不快意。宫人们者番议论,毕竟只是宫人们私下闲谈,原当不得真,多听了未必有甚好处,恐还惹人妒恨,不若不听的好。然唐帝总将政事相询,媚娘有时也想,是不是唐帝有甚打算呢。当年袁天罡预言自己日后将为天下主,究竟要怎生样机缘方能为天下主呢?自己亦觉好生疑惑。媚娘暗底里思度,总当是机缘未到、果因不显罢,或还静待时机、静观时局之更的好。 (注:1、宫中内官升迁,并非皆依承宠。 2、《唐会要 卷三杂录》载“天祐二年九月六日。內出宣旨。乳母楊氏可賜號昭儀。乳母王氏。可封郡夫人。第二乳母先帝已封郡夫人。可準楊氏例改封。中書奏議。言乳母古無封夫人賜內職之例。近代因循。殊乖典故。昔漢順帝以乳母宋氏為山陽君。安帝乳母王聖為野王君。當時朝議。猶或非之。惟中宗封乳母于氏為平恩郡夫人。尚食高氏為蓨國夫人。今國祚中興。禮儀革舊。臣等商量。楊氏望賜號安聖君。王氏福聖君。第二王氏康聖君。從之。” 3、此处欲以乳母赐号内职二品昭仪,虽以乖于典故,终未以行。然亦可见内职之甚者,至于昭仪二品,亦未必皆经承恩——是内官之二品昭仪或五品才人者,其昭仪、才人,俱乃内职女官名也,有经承恩,亦有未经承恩者。否者何以有此误?故内官五品才人,即未承恩,亦可升迁,甚可升迁至未承恩二品昭仪。) 唐帝“朕发定州后,宜令皇太子监国”诏下后,尉迟敬德终于忍不住上言了:“陛下亲征辽东,太子在定州,长安、洛阳心腹空虚,恐有玄感之变。且边隅小夷,不足以勤万乘,愿遣偏师征之,指期可殄。(《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九年(645年)》)”然傲岸之唐帝——依旧不从。 贞观十九年,定州,行宫,唐帝亲征。 定州行宫的暮春夏初倒还颇具春意,紫藤花蕾蕾垂坠着,不远地荼蘼花香传来,各处弥漫。媚娘于行宫殿院小庭间随意拨弄着琴弦,阿菊侍立一旁。 “才人,闻宫人们议论说大家已至幽州了。说是就将行往辽东呢。” “是麽,消息来得倒快。” “说太子于大家临行前悲泣了好几日,奏请飞驿递表起居,又请递敕垂报,大家并许之。故此消息来得分外快呢。(《唐会要 卷二十六笺表例》“贞观十九年正月,上征辽,发定州,皇太子奏请飞驿递表起居,又请递敕垂报,许之。飞表奏事,自此始也。)” 飞表奏事了麽?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29章 孟夏 未久孟夏末,定州行宫竟有些干热煞人,殿内小庭紫藤花快谢尽了,槐树卷了叶,蝉声高燥。媚娘只觉热得有些不耐人,还是阿蓉道得: “才人,恁般样热,不若阿蓉再取些冰来,置放侧边,到底凉爽些可好?” 媚娘闻言,微点了点头。于是阿蓉好着人送来几大块子冰,次第又取来冰梅子汤,置于冰鉴内镇了。阿菊旁挥了扇,媚娘坐了静心。 “才人,未想定州行宫这般样热。阿菊本以为定州于北,夏日定比长安、洛阳要为凉爽些。哪里晓竟这般样干热煞人。”阿菊一行替媚娘挥着扇,一行说着。 “北地素以如此,虽比长、洛两京要为凉爽,然天时不常,有时孟夏间也颇酷烈,你只在过长安、关中,自然不知。”媚娘吩咐阿蓉取了冰镇好的冰梅子汤,阿蓉先行试过,又递与媚娘。媚娘饮了,闲说着,微些不以然——她幼时随自家阿爷、阿娘去的地方多了,故皆晓得。 阿菊又道:“才人,还有一事,眼见得自长安带来益母草留颜粉将用完了,阿菊想着再制些,只益母草要端午所收根上无土的。阿菊问过尚局说现无有,若要时,需待些时日,且便一时有了,也比不得长、洛两京宫里。则末这益母草留颜粉——” “这里自是比不得长、洛两京宫里。且将就罢。”媚娘依旧抚琴,头也未抬。 “辽东近来战报如何?”媚娘闲闲拨弄着琴弦,问道。 “说已报捷,行宫上下为之雀跃,想着总不过多久,大家定当班师回朝的。” 已经报捷——媚娘思度着,御驾亲征以大军战小夷狄,事之初自然士气至盛。然战稍长,攻者难免气竭,守者最生敌忾。高丽军素以擅守称,前以国之内乱,故易衰。一旦人心内聚,坚为固守。大家劳师远征,兵军生疲,最生变数。且再数月即入秋冬,高丽时气早寒,我大唐兵军未必能耐此。若不能时,寒生疫疾,不战自乱。其时攻不能立克,士疲疾不能久(战),粮草供给一旦再难,恐进之不成,惟有退之一法矣。战于初攻时,兵马自然章法皆谨,一旦不胜兵退时,则难免退中生乱矣,乱则兵马有损。届时大家以堂堂大国之威,国主出而不能克小夷狄,终至无功退军,再兼伤亡疫疾,兵疲马损,是所谓回军日即愧悔时。一旦斯时至,颜面安在哉? 念至此间,媚娘忆起唐帝发兵前于长安大兴宫同李世勣相论之豪言—— “间者薛延陀入寇,陛下欲发兵穷讨,魏徵谏而止,使至今为患。向用陛下之策,北鄙安矣。《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八年》”(李世勣) “然。此诚朕之失,朕寻悔之而不欲言,恐塞良谋故也。《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八年》”唐帝时傲然,四顾群臣,骄之不已。 媚娘不觉微摇了摇头。 附:一、唐太宗之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帝(唐太宗)举数十万大军亲征高丽无功,病疾而返。终唐太宗生年,未能克之(高丽)。 二、唐高宗、武后(武则天)之龙朔三年(公元663年),白江口之役,唐军克百济、倭(日本)联军。百济亡。(《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 唐纪十七》“(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唐军)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焚其(倭,即今之日本)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济王丰脱身奔高丽,王子忠胜、忠志等帅众降,百济尽平。”) 三、天皇(唐高宗)、天后(武则天)之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盖苏文之子为引,唐军平高丽,高丽亡。(《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一 唐纪十七》“(总章元年,公元668年)九月,癸巳,李勣拔平壤。勣既克大行城,诸军出他道者皆与勣会,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拒战,勣等奋击,大破之,追奔二百馀里,拔辱夷城,诸城遁逃及降者相继。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勣军继之,围平壤月馀,高丽王藏遣泉男产帅首领九十八人,持白幡诣勣降,勣以礼接之。泉男建犹闭门拒守,频遣兵出战,皆败。男建以军事委僧信诚,信诚密遣人诣勣,请为内应。后五日,信诚开门,勣纵兵登城鼓噪,焚城四月,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丽悉平。”)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30章 卷书 数日后,定州行宫。 “才人,太子殿下遣人来了。”阿菊禀报着。 “有甚事麽?”媚娘手依旧于琴弦上。 “太子殿下遣人来说一本要紧的高丽卷书寻不着。说是大家东征前时,落在大家便殿里了。旁的人想也寻不着。现大家正行辽东,这行宫里只有请才人帮寻寻,恐怕才成。故此——” 怎麽要寻高丽卷书?媚娘心下不觉微些生奇,大家往辽东去也些时日了,甚麽要紧的书落在便殿?况就落便殿时,太子着便殿宫人们寻,何等方便。如何偏要请我这当格外避嫌之承旨才人?莫非还有旁的甚事?媚娘一行想,一行却应下了。着阿菊随跟着,就往便殿行去。 定州行宫,风微薰暖,龙爪槐晒得有些微干了,叶子泰半垂下来,紫藤花倒还娇艳着,黄莺鸟依旧枝间,偶尔数声鸟啼,周围静悄悄地——除殿外宫人。便殿内空若无人。 想是大家往去辽东,便殿宫人们无甚事,管事的也偷闲,底下的躲着各处去了罢。媚娘也不着意。只一番细寻,果然,一卷高丽卷书便殿案上散放着。媚娘取了,出的便殿,着阿菊将与太子所遣来人。 “才人。” 才出便殿,迎面却是太子。 “殿下来了。高丽卷书倒经寻着了。”媚娘说时,着阿菊将卷书交与遂安。 “这卷书当紧要用的。亏得才人在此,若非才人,就难寻了。”太子微笑地看着媚娘暖阳薰日下灼艳照人的脸,心底里微些眩惑。 媚娘只浅笑着,两人就此别过。 又旬日,媚娘着阿蓉随跟着自便殿依例看视归来——唐帝虽往辽东亲征,便殿媚娘还依例看视,也免教便殿宫人们因唐帝不在行宫,全没了规矩意——却见一青地绫绣连心不断福字裹的锦盒置紫檀案上。 “阿菊,谁送来的,是甚麽?” “太子殿下遣人送来的,说谢上次才人寻卷书事,故此遣人送来谢仪。” “嗯,如此。且放着罢。”媚娘若不着意看了一眼,只推说庭前紫藤花开得正将时,赏花罢。阿菊、阿蓉就随跟着往庭前看了回紫藤花,媚娘道还想着该作些应景的紫藤糕方好,吩咐阿蓉去了。阿蓉方去,媚娘又说恐当值的不知口味,做得太甜,清淡些方宜,还是阿菊交代一声。阿菊就便亦去了。 眼见得阿蓉、阿菊先后往去,媚娘归的殿内。打开案上青地绣连心不断福字绫看时,却是一淡青四方锦盒,内里置放着上好的端午收根上无土之益母草、滑石粉、白丁香粉、并些胭脂口脂,正是大兴宫中之物。 媚娘看了,将锦盒青地绫依样裹好,置于案上。复往前庭若做赏花,心下自是一番翻覆心事。 过得些时,阿蓉、阿菊次第归来。待挑灯时节,媚娘先看了会子书,停些假意方想起太子所送谢仪一事,不紧不慢着阿菊打开看了,吩咐置放好了。又用过紫藤糕,闲摆弄了会子琴,方道有些生乏了,还安歇罢。于是次第过得一夜,一夜自是无话。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31章 孟秋 贞观十九年夏间的定州行宫,骄阳烈日,夏蝉高鸣,各处花皆开尽了,只除荷莲。媚娘着阿菊去采了几枝依次插于瓶中,算清供意思。媚娘又说单粉莲未免太素些,亦要着些莲叶的好。且莲叶生清,最为上品。花叶相生,叶、莲相衬,亦得逸趣。故着阿菊又去采了些莲叶衬着。插瓶已毕,阿菊依媚娘吩咐,取来水,洒的些莲叶、荷瓣上。 “粉荷共莲叶最清,有了这,殿内倒不要用香的好。”媚娘又道。 阿菊听了,将原燃着的香亦移去了。 七月,定州行宫。 “才人,到底立秋过了,虽在伏中,还是凉爽了些。” 阿菊一行替媚娘敷了面,一行说着,“说来这留颜粉中益母草还是前些时太子着人送的呢。太子送礼当真送得巧,恰才人平日的将用完了。这里定州行宫偏没有,长安、洛阳宫又皆远,想取一时也不好取去。” 媚娘听了,心头突地浮起太子似笑非笑看着自己的脸,不觉静了些儿,没有言声。 阿菊替媚娘整理完发髻,又道”只今日用甚麽插鬓好呢?玉钗还是簪子?或就用上会子大家赐的金镶玉云头发簪可好?才人肌肤腻理,这金镶玉光色最宜。”说时阿菊将金镶玉云头发簪取出,就要插媚娘发鬟鬓边。”大家对才人当真极好,赐才人的钗簪大率皆逾制了呢。” “不好,阿菊。不要这枚簪子。”还未等阿菊插上,媚娘言声了,“还是我素常惯了的芍药玉钗好。” “唯,才人。”阿菊听了,停了于媚娘发鬟鬓边的手。将金镶玉云头簪置放回妆台盒内,取了芍药玉钗依旧给媚娘插上。 “才人真正是个美人。宫人们私底里都议论说,整个宫里就才人方称得上是真正美人呢。”阿菊看着方理完发髻、镜中宜嗔宜喜春风面的媚娘,禁不住赞的声。 “贫嘴。宫里美人多了去,哪里可这般样说。”媚娘表面不以然,心下还是些微欢喜,虽然这话她自来听惯了。 “真真正正,才人,阿菊可不敢胡说。宫里上下背地里谁不这般样议论。”阿菊又道。 又一日。 “大家现至何地?战况如何?”媚娘看着殿院内生艳的木槿花,闲闲问道。 “说是大胜,已徙营安市城东岭,驿书报太子。与太子太傅书曰:“朕为将如此,何如?”还更名所幸山曰驻骅山了呢。(《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一旁侍应着的阿菊回道。 已更名所幸山为驻骅山了麽,那也未免太骄矜了。从来骄兵之日即是轻敌之时,接下里便易生变了。况将兵之道,最忌志满,帷幄不仅于千里之外,亦在尺寸之间。悲时尝胆易,欢时有制难。总须步步为营,攻坚有克,持之为好。所谓决胜不难于一时,难于恒常继之。至于“朕为将如此,何如?”这般样话还是待重阳秋深天寒、疫疾将起时再论罢。媚娘唇边一抹不以然轻笑。 附:一、唐太宗之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帝(唐太宗)举数十万大军亲征高丽无功,病疾而返。终唐太宗生年,未能克之(高丽)。 二、唐高宗、武后(武则天)之龙朔三年(公元663年),白江口之役,唐军克百济、倭(日本)联军。百济亡。(《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 唐纪十七》“(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唐军)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焚其(倭,即今之日本)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济王丰脱身奔高丽,王子忠胜、忠志等帅众降,百济尽平。”) 三、天皇(唐高宗)、天后(武则天)之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盖苏文之子为引,唐军平高丽,高丽亡。(《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一 唐纪十七》“(总章元年,公元668年)九月,癸巳,李勣拔平壤。勣既克大行城,诸军出他道者皆与勣会,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拒战,勣等奋击,大破之,追奔二百馀里,拔辱夷城,诸城遁逃及降者相继。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勣军继之,围平壤月馀,高丽王藏遣泉男产帅首领九十八人,持白幡诣勣降,勣以礼接之。泉男建犹闭门拒守,频遣兵出战,皆败。男建以军事委僧信诚,信诚密遣人诣勣,请为内应。后五日,信诚开门,勣纵兵登城鼓噪,焚城四月,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丽悉平。”)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32章 仲秋 贞观十九年八月,定州行宫。风寒,梧叶渐黄,将深秋也。 “才人,才过仲秋,天恁般样寒了。” “定州北过长安千里,夏日固是干热,然冬日里还是寒些些。”媚娘不以为意言道,“近来前方驰报,可还捷报频传?” “说是正攻安市。驰报人还言,大家曾问策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曰:“吾闻安市城险而兵精,其城主材勇,莫离支之乱,城守不服,莫离支击之不能下,因而与之。建安兵弱而粮少,若出其不意,攻之必克。公可先攻建安,建安下,则安市在吾腹中,此兵法所谓“城有所不攻”者也。”(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对曰:“建安在南,安市在北,吾军粮皆在辽东,今逾安市而攻建安,若贼断吾运道,将若之何?不如先攻安市,安市下,则鼓行而取建安耳。”上曰:“以公为将,安得不用公策。勿误吾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遂攻安市的。且听闻安市人望见大家旗盖,辄乘城鼓噪。上怒,李世勣甚请克城之日,男女皆坑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呢。” 建安在南,安市在北,吾军粮皆在辽东,今逾安市而攻建安,若贼断吾运道,将若之何?这其实也算的论了,大家的专攻建安之计看似甚妙,实则行危之策,一旦不万全,则殆矣。只安市人既见大家旗盖,辄乘城鼓噪,显是已起敌忾之心。若再克城日男女皆坑之,李世勣此计一出,安市人闻之,知破城日即命归时,必愤勇死战,心志益坚,断不肯降。从来克城坑兵之计不可轻用,用是逼举城皆为死士也。况高丽之属,本有内斗,最宜以它计分化之。所谓立一仇一,分间使其自耗,则大唐远兵之劳损可因其内耗暂缓,亦可以脱久战之泥沼。故宜寻高丽可用人旁立以制之,唐军以襄助名侧克其现之主,两相为用,则战必易为也。 现大家以克城日男子皆坑之计,安市人闻之,仇心立炽,又以素擅守,坚兵不出。时将九月,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一旦粮草将尽,为如之何?看大家、李世勣于天时、地利、安市人禀性皆未深知也。兵行而不知彼,此行军者最忌。媚娘念及此,不觉摇了摇头。 “才人,将秋夕了,大家既在辽东,一时间不得回。秋夕日定州行宫定冷清的。想来太子殿下主持祭典了。” “这里不比长、洛两京,大家不在,自然冷清些。所谓“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大家既在辽左,太子殿下监国,自当主祭之。”媚娘看阿菊将花苑移来的几盆紫菊置于廊檐下合宜处,闲闲随说着。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33章 秋夕 秋夕将至,风兼草木,寒蟲亦鸣。媚娘临风鸣琴,微觉肃肃。阿菊旁侧侍立着。 “才人。”听得阿蓉音声,媚娘依旧于琴弦间,头亦未抬。”太子殿下遣人来了,说是秋夕之礼。”阿蓉将一沉香木制长形小盒。置媚娘案前。 待阿菊打发了太子所遣之人,媚娘思度着案上沉香木制小盒,并不急于打开。依太子处事性情,这份礼当不致有甚逾越处。太子素性沉稳,万事皆不会着痕迹罢。媚娘想着。然为万全计,媚娘还是借了一个由头,着阿菊、阿蓉先后皆往尚局去了。 待阿菊、阿蓉次第皆往尚局,媚娘打开沉香木盒看时,内里是一枚细长于阗白玉簪,簪作竹节形,玉质莹润,当真可玩。是晓得了我不喜唐帝赐的金镶玉云头发簪了麽?媚娘唇边浮起一抹轻笑。 媚娘细细抚摩着这枚于阗白玉竹节簪,过得片时,将于阗白玉竹节簪依旧置归盒内。又再半个时辰,待阿菊、阿蓉先后归来,着阿菊打开沉香木盒,媚娘将于阗白玉竹节簪执于手间看了。道难为太子殿下心意,只此礼未免逾制,想是太子殿下一时疏忽。簪之则不宜。又着阿菊依例将于阗白玉竹节簪置放妥当。 未几日秋夕,自当赏月,阿菊庭前摆了长案,上置放了些果品。媚娘说秋意风清,赏月最贵清气,庭前已有黄桂,再燃香,薰意杂陈,反不好了。故此并未燃香木,只是庭前黄桂树下静静赏玩了些时月色。看看将至戌正,媚娘着阿菊取了琴,自弹得一曲《清秋月》。正弹行间,行宫里却不知谁人清笛音起,呜呜咽咽,伴媚娘萧散琴音,幽远不绝。 “才人,阿菊听着,这笛音竟似专和才人琴音的。”待媚娘停了琴音,阿菊旁侧言道。 媚娘心下早是生奇,然笛音听来却似太子宫中方向。也不说破,只淡言语了声”是麽?” 秋深了,寒露浸阶。媚娘琴音甫毕,笛音亦即将落。媚娘于庭前黄桂树下站着。笛音静了些时,似待媚娘琴音再起,琴音久未起时,依旧太子宫中方向,却又呜呜咽咽,起的一曲《月出皎兮》——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诗经陈风月出》) 媚娘听了,只觉音声若宛,低徊间情思不禁之意,不免有些伤感,怔怔立着。 一夜秋风落索,寒蟲哀鸣。次日风起,(定州行宫)草木摇落。 未久就将重阳,宫中咸庆,虽以大家驾正辽东、现非安、洛两京故,一切从简。阿菊是依媚娘吩咐庭前设了菊花小宴。媚娘独坐庭前菊间,又自酌了些菊花酒,心下不觉有些烦闷,思念起阿娘来。 阿娘现下还好麽?长安路远,重阳秋深。阿爷去世来,阿娘心下并不如意。或者,要待自己宫中荣迁,阿娘方能——念及此,媚娘不免有些伤心——入宫数载,自己仍居才人之位。虽于宫中人看来,唐帝频加垂问,算待自己圣眷优隆,然毕竟仍只居才人之位——要何日方得升位,令阿娘荣光呢? (注:1、宫中内官升迁,并非皆依承宠。 2、《唐会要 卷三杂录》载”天祐二年九月六日。內出宣旨。乳母楊氏可賜號昭儀。乳母王氏。可封郡夫人。第二乳母先帝已封郡夫人。可準楊氏例改封。中書奏議。言乳母古無封夫人賜內職之例。近代因循。殊乖典故。昔漢順帝以乳母宋氏為山陽君。安帝乳母王聖為野王君。當時朝議。猶或非之。惟中宗封乳母于氏為平恩郡夫人。尚食高氏為蓨國夫人。今國祚中興。禮儀革舊。臣等商量。楊氏望賜號安聖君。王氏福聖君。第二王氏康聖君。從之。” 3、此处欲以乳母赐号内职二品昭仪,虽以乖于典故,终未以行。然亦可见内职之甚者,至于昭仪二品,亦未必皆经承恩——是内官之二品昭仪或五品才人者,其昭仪、才人,俱乃内职女官名也,有经承恩,亦有未经承恩者。否者何以有此误?故内官五品才人,即未承恩,亦可升迁,甚可升迁至未承恩二品昭仪。)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34章 班师 又过的时日,辽左战报传来,果不出媚娘所料,江夏王道宗督众筑土山于(安市)城东南隅,浸逼其城,城中亦增高其城以拒之。士卒分番交战,日六、七合,冲车礮石,坏其楼堞,城中随立木栅以塞其缺……筑山昼夜不息,凡六旬,用功五十万,山顶去城数丈,下临城中……山颓,压城,城崩,会伏爱私离所部,高丽数百人从城缺出战,遂夺据土山,堑而守之。上(唐帝)怒……命诸将攻之,三日不能克……上(唐帝)以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敕班师。……城主登城拜辞。上(唐帝)嘉其固守,赐缣百匹,以励事君。(《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 乃诏天下以归——以贼帅莫离支,犹不授首,本图未果,志无旋旆。忽属徼外霜严,海滨寒冱,念兹兆众,便命班师。朕所向必摧,上灵之佑也。所攻无敌,勇夫之力也;方且仰酬玄泽,展大礼於郊禋;赉此勤劳,录摧锋於将士。有勋者别颁荣命,无功者并加优恤。诸渡辽海人,应加赏命及优复者,所司宜明为条例,具状奏闻,朕将亲为详览,以申后命。贞观十九年十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三十 高丽班师诏(贞观十九年十月)》) 为此役兵军折损之唐帝归途中难掩伤怀,自泣叹曰:“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 嘉其固守,赐缣百匹,以励事君。恐是以泱泱大唐之军对小夷狄,历将年载,损兵折将,终不能克,无以自表,故赐缣百匹以遮羞罢。至于城主升城,拜手奉辞,那便是所谓有辞千里远侵之军了。这城主倒是会嘲人。媚娘心下略些暗讽——唐帝素爱惺惺作态,者番劳数十万大军,战马死者什七八(战马数万匹),战马之骑者死当更不可胜计也。贼帅莫离之犹不授首,本图未果,折损兵军,无功而返,总要有所以言天下臣民,否者何以遮羞也。至于”朕所向必摧,上灵之佑也。所攻无敌,勇夫之力也(《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三十 高丽班师诏(贞观十九年十月)》)”,若此言非虚,战之为胜,岂非辽东失地早复,高丽早平,何至唐帝归途涕泪乎。 这班师诏显系唐帝自吹之言了。媚娘微摇了摇头。 注:1、《唐会要 卷九十五》载“初入辽也,将十万人,各有八驮,两军战马四万匹。及还,死者一千二百人,八驮及战马死者十七八。张亮水军七万人,沉海溺死数百人。”此十七万军乃贞观十八年初入辽东时。 2、《旧唐书 卷三本纪第三太宗下》载“贞观十九年春二月庚戌,上(唐太宗)亲统六军发洛阳”。贞观十八年先锋十七万,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征六军之数,当至少过五万,甚乃十万众。 3、《旧唐书 卷一百九十九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上 东夷新罗》载“太宗将亲伐高丽,诏新罗募集士马,应接大军。新罗遣大臣领兵五万人,入高丽南界,攻水口城。”是新罗出兵五万。 4、《新唐书 卷二百二十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高丽》载唐廷“又发契丹、奚、新罗、百济诸君长兵悉会”。 综上1、2、3、4所注,唐太宗此番高丽战事前后用兵当过三十万余。 5、《唐会要 卷九十五》“及还,死者一千二百人,八驮及战马死者十七八。张亮水军七万人,沉海溺死数百人。”《资治通鉴》“战士死者几二千人,战马死者什七八。” 此战唐太宗劳过三十余万大军之众,亲征高丽。辽东失地未复。归国途中君臣对泣,叹“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是确然败也。 至于军兵战死之数,若惟战士死者二千人,水军沉海溺死者数百人。皆知军战之时,战马若死,战马上骑者难存。《唐会要 卷九十五》记“(贞观十八年)初入辽也,将十万人,各有八驮,两军战马四万匹。”至于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征之时战马之数,当亦不在于少。又岂有唐军战马数万匹,马死什七八,而士丧仅二千人之理?显俱伪也。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35章 图谶 贞观十九年冬。 唐帝心内明白,此次东征所伤不仅于病疾,亦于重新审视自己——高丽如此小国蛮夷,不能胜令他心甚惨然,且亦有些不自信了。回想初定东征时媚娘劝阻,更令他对这娇艳小女子心生惕惧——这小女子现下就于军国政事如此沉稳老辣,再十年又复何如?“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谶言难道直指的真是这娇艳可人之小女子麽?唐帝漫想着。 媚娘知晓亲征高丽之败于唐帝言实系一生之最大辱。看似病痈已瘳之唐帝已有内虚之感,其精气经此一役大伤,全然康复恐将很费时日。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天命所归,否者何以对一小国蛮夷亦且一败此。 太子如媚娘般,他亦早算到唐帝此役难以建功。故与唐帝之大气馁不同,他并不觉有甚大异处,不过一场无法劝阻之兵戈之事罢了。太子平静一如往昔,他每日依旧遵唐帝之旨,代理军国政务。 政务罢则往行宫阿爷殿入侍药膳,虽唐帝屡次劝他将息,他依旧执意此。 仲春时节终是至了,棣棠花新发之并州行宫,柳树叶嫩绿得媚人眼,黄鹂鸟轻啼着。宫人们依常做着宫中诸般事务,多遵太子之旨——唐帝不同往时了。太医只说因病——当然,太医共媚娘皆暗下明白,唐帝是为这场大败于高丽之亲征战事了。这场战事,消磨了唐帝心头倨傲之自意。也为此战事,唐帝凡事皆不愿多与闻了。 行宫殿内常不欲起之唐帝,于并州棣棠花新发之时节,终于,起意归京了。 暮春,长安,大兴宫。 暮春长安大兴宫些微薰暖,棣棠花早开过,亦谢过了。唐帝于大兴宫殿内静静养疾——唐帝东征高丽之心病未平,早年疾又时起时复。虽还未至五十,然他忽地觉得,自己或许真的老了。他依前让媚娘于殿内侍应着,时而故作无意问着媚娘于朝廷军国政务之看法。 媚娘沉稳应对着,本能小心地不暴露自己全部看法。点到辄止即可,所谓言必有失。况唐帝不同往,似有意探寻之。帝王心向不可不深防者。她貌似无心实则有意地小心回应着。 唐帝性情真亦大变了,同以往咄咄逼人相比,约莫不再自信缘故,他开始变得些微谦和。宫人们若有错犯,也大率信其所之,了了而已。故此大兴宫中一时诸事皆静。 同此之时,唐帝以数十万之众,御驾亲征高丽大败,却使人疑其非真命所归,有欲起大事之人了。 贞观二十年暮春之长安暗流频涌。 陕人常德玄告刑部尚书张亮养假子五百人,与术士公孙常语,云”名应图谶”。又问术士程公颖曰:“吾臂有龙鳞起,欲举大事,可乎?”(《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 唐纪十四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一时朝中皆议。 果然有起谋逆心者。媚娘于殿院间静思着。唐帝以数十万军之众,御驾亲征高丽大败,自然使人心疑其非真命之主,从而有欲举事者。术士复从侧推相怂恿,至于异动,亦算不得甚奇事。只从来为此能功成者,最要秘而不言,或于远地谋于军,密徐图之。或暗附皇子国戚,结党禁军。或深藏己心,将才多附而谦下,谋士已依而敬恭,声名播于海内,民心凝之以成。惟如此之者,方可以成。岂有若张亮者,方养假子数百人,远无边军以依,近无禁军可恃,朝堂上下,尚未结营,后宫皇子,亦未就并。便求占问卜,欲之以图,真所谓志大才疏者。然唐帝确亦才薄寡行,故有高丽大败。所谓帝不称君,难免臣下异心了。 就审张亮,亮自不肯承服之。朝中大臣皆议为反,亦有独持异议者,以为反形未具,罪不当死。然帝王家从来于此不能忍。唐帝就怒而言:“亮有假子五百人,养此辈何为?正欲反耳!”(《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 唐纪十四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遂定其罪,斩西市,籍没其家。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36章 丽华 朝中固自翻覆,媚娘却独自于芳文殿内思及文德皇后(长孙皇后)来。文德皇后(长孙皇后)若在,朝中势,当大不同罢。历朝之后亦众矣,若论心思绵密深沉,少有若光烈阴皇后(阴丽华)者——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光烈阴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汉书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光烈阴皇后》) “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阴丽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光武即位,令侍中傅俊迎后,与胡阳、宁平主诸宫人俱到洛阳,以后为贵人。帝以后雅性宽仁,欲崇以尊位。后固辞,以郭氏有子,终不肯当,故遂立郭皇后。”(《后汉书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光烈阴皇后》) “建武四年,从征彭宠,生显宗于元氏。”(《后汉书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光烈阴皇后》) “(建武)九年,有盗劫杀后母邓氏及弟,帝甚伤之,乃诏大司空曰:“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士,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谥贵人父陆为宣恩哀侯,弟为宣义恭侯,以弟就嗣哀侯后。及尸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绶,如在国列侯礼。魂而有灵,嘉其宠荣!”“(《后汉书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光烈阴皇后》) “(建武)十七年,废皇后郭氏而立贵人(立阴丽华为皇后)。”(《后汉书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光烈阴皇后》) 阴贵人建武十七年始得封后。然建武初年初议后位时,竟辞不就。此之因—— “世祖因留真定,纳郭后,后即扬之甥也,“《后汉书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一 刘植》 “建武元年,生皇子彊。…二年,贵人立为皇后,彊为皇太子,…十七年,遂废为中山王太后。”(后汉书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光武郭皇后) “时真定王刘扬复造作谶记云:“赤九之后,瘿扬为主。”扬病瘿,欲以惑众,与绵曼贼交通。建武二年春,遣骑都尉陈副、游击将军邓隆征扬,扬闭城门,不内副等。乃复遣纯持节,行赦令于幽、冀,所过并使劳慰王侯。密勑纯曰:“刘扬若见,因而收之。”纯从吏士百余骑与副、隆会元氏,俱至真定,止传舍。扬称病不谒,以纯真定宗室之出,遣使与纯书,欲相见。纯报曰:“奉使见王侯牧守,不得先诣,如欲面会,宜出传舍。”时扬弟临邑侯让及从兄细各拥兵万余人,扬自恃众强而纯意安静,即从官属诣之,兄弟并将轻兵在门外。扬入见纯,纯接以礼敬,因延请其兄弟,皆入,遒闭郃悉诛之,因勒兵而出。真定震怖,无敢动者。帝怜扬、让谋未发,并封其子,复故国。”《后汉书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一 耿纯传》 为建武初朝中势也——建武初,郭贵人母舅真定王杨反,郭贵人虽育子,议立后位事尚未底定。即此,郭贵人母舅反,母舅子尚得封,复故国。可见其时朝中阴贵人(光烈皇后)尚未得为均。时阴贵人纵得后位,未必不难。故深自抑。 后朝中势渐次翻覆,阴贵人局自有成,事方可以图之。故见后之废后、立后、前廷历事之更。阴贵人此时局之见,自安之道,沉潜之术,真不可小觑者。至于阴贵人之母家兄弟——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 \'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后汉书 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二阴兴》 所谓愚固自如阴兴者,竟以”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与阴贵人言。史家之(阴)”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语,亦非的论也。 夫”人当知足,夸奢益”云云皆寻常小户人家之所言,小家求小富,固必如此。然此之语岂阴贵人之”至于时局之更、固当仁不让者”所宜听。若阴兴之小富即安者,又岂能解底定邦国人之所见。阴兴固自愚者也。 建武初,阴贵人初辞后位时,阴兴于何处有何言哉?以阴贵人建武年间之审时度势,退之为进,取舍诸道,岂只知论”奢益”之阴兴能明者?竟以阴贵人”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阴兴不知阴贵人之内慧深识、见时局之当仁不让,亦诚世间之可笑人也。似阴兴此等者,只宜为村人也。 至于己身麽——入宫已经数载,既未承恩子嗣,复未升迁得位。再十年又自如何?媚娘不觉心下有些黯然。 芳文殿外,风微起了。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37章 女娲 一阵风拂入殿来,媚娘不禁有些感伤—— “大皞帝包犠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迹出于雷泽。华胥履之,而生包犠。……取犠牲以充包厨,故号曰包犠氏。后世音谬,故谓之伏犠,或谓之虙牺。一号皇雄氏。在位一百一十年。包犠氏没。女娲氏代立为女皇。亦风姓也。(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自皇古至五帝第一》)” “女娲氏。亦风姓也,承庖犠制度。……一号女希,是为女皇。(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自皇古至五帝第一》)”“《淮南子》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女娲錬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滔水。(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自皇古至五帝第一》)” “(女)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说文解字第十二下 女部》)” “瓦亭水又西南,出显亲峡,石宕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娲祠。庖羲之后有帝女娲焉,与神农为三皇矣。(《水经注卷十七渭水上 △又东过冀县北》)” 华胥履大迹生伏羲(包犠,庖羲),伏羲(包犠,庖羲)从母。世所言”天子无父”,约略源于此罢。媚娘独自于芳文殿内思度着。 至于天子从母,不从母家兄弟姐妹,原亦不必从。从来天家骨肉难全,六亲难靠。若从母家之兄弟姐妹,岂非母家兄弟姐妹俱与母无别,此置母何地也?况天下同母之兄弟姐妹,才情各别,人情各殊,又如何可同而从之?又有天赋睿明,依其本命而来,六亲皆不能及者。似此,若从之亲,置其自又何地焉?安有睿明者从昏者乎? 且复世间子女之缘,佛家有报恩求债说。若此,报恩者又岂同求债者也?至于人间帝王,睿明聪达亦鲜矣。若唐帝高丽之败,何处见其明哉?历朝昏庸之君,又复何其多也?以居帝王位即自尊者,愚痴甚。所谓睿明聪达在其人,不在其位。如斯而已。 至乎文德皇后(长孙皇后)——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38章 谏言 贞观二十年之大兴宫若是熙暖着。太子依例理事。且为”方便入侍药膳故”,唐帝于寝殿侧,置一院,令太子居之,绝不遣往东宫了(《唐会要 卷四杂录》“(贞观)二十年。太宗於寢殿側。置一院。令太子居之。絕不遣往東宮”) 然朝臣见此,皆不以然。以太子久居唐帝寝殿侧,上疏谏曰—— “臣闻周家问安,三至必退。汉储视膳,五日乃来。礼曰”男子十年出就外傅,出宿于外,学书计。”然则古之达者,岂无私爱?欲使成立。凡人尚犹如此,况君之世子乎?且朋友不可以深交,深交必有怨。父子不可以滞爱,滞爱或生愆。伏愿远览殷、周,近遵汉、魏,不可顿革,常许旬日半月,遣还宫,专学艺以润身,布芳声于天下,则微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唐会要 卷四杂录》) “才人,便殿宫人们议论说,大家就要着太子归东宫了。”侍应于芳文殿内书案侧之阿菊小心言道。 “是麽?”闻此言,执卷书之媚娘之手微顿了顿。 “说是近日大臣谏言,以为大家私爱过重,致太子不离膝下,常居宫中。不得体人间之庶事,识君臣之大道。以古之达者,岂无慈爱?思使成立。凡人尚犹如此,况君之世子乎?自当春诵夏弦,亲近师傅,使成立之。且言父子不可以滞爱,滞爱或生愆,以文王问安,三至必退,汉储视膳,五日乃来;伏愿大家远览殷、周,近遵汉、魏,但计旬日,半遣还宫,专学艺以润身,布芳声于天下,以称天下瞻望呢。” “嗯,此谏言倒确有宜,大家必有所为。阿菊,事涉大家、殿下,不可轻言。似者般样宫人们议论,平日里听过即可,万勿与他人多语。” “唯,才人。”阿菊小心应的声。 此谏言倒确是的言了,凡未来君者,不可不深体人间之庶事。若只居宫中,庶事不能洞明,一旦为君,必生有殆。所谓为君深居宫中,世间事皆赖百官之察,一旦权臣上下其手,为太子时,不先预于文武,恐难至时,犹梦中耳。继位之先,自需百艺其身,贤德法则,否者凭何于以众?故此谏言,唐帝纵千般不愿,万般不舍,亦不得不以从。媚娘心下想着。 果然,唐帝闻此,虽情非所愿,亦只得遣太子时往东宫。然未久,太子又依旧长于唐帝殿了,遂得常与媚娘面见。太子固谦谦君子,媚娘亦淑静佳人,皆深自仰抑。故太子虽于媚娘思慕甚重,亦自守礼重持,惟偶交片语而已。 而唐帝疾久经诊治,究不能愈,终于起向佛道问药之心了。 大兴宫殿前槐树叶愈发深绿了,熙暖阳光自殿门投射入来,空气仿佛都弥漫着夏日懒洋洋之气息。因唐帝疾久经不愈,宫人们皆分外小心,惧恐唐帝一旦动怒——虽然自高丽大败归来,唐帝脾性好了很些。宫人们依旧惧恐着,担心唐帝一旦脾性翻覆。媚娘倒全然无惧,她知唐帝经此一役,早元气大伤,精气为损,无复昔时之自负了。譬若猛兽无牙,自垂垂矣。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39章 以疾 太子随时在侍,唐帝觉着些安慰。他是老了,翻覆的噩梦令他心生惧畏,他常梦兵戈现前,作厮杀状,或血渍污衣斑斑在侧。每每噩梦惊醒,汗涔涔下,心悸不已。又梦辽东疆场,天寒草枯,战马皆亡,军兵疲损者。一战功成万骨枯,然功成骨枯,总可以不大恨。此番御驾亲征数十万军战小夷狄,军兵折损,含恨败亡,真生平之奇耻也。一梦此,唐帝真有悠悠忽忽,魂不知何处感。 唐帝疾亦愈觉愈烈了。每日里只没有神采,虽不多言,宫中上下皆知,唐帝屡发梦魇,一夜间,所睡总不过一个多时辰。白日亦不得好生安息,虽药膳饮食,依例调养,御医在侧,日常诊治。然病在心,药石自然罔灵,故几个月亦不见好。御医亦知要在心结,偏是帝王,又不好说得。唐帝只觉连来噩梦频频,精力疲损,日甚于日。太子侧观,知大不祥。为唐帝久不眠安,精力疲损,长此往之,三魂七魄,俱不能养。疲损之过,难不吉矣。宫中上下一时皆忧之甚。 媚娘每日于侧,固明其理,然慎于言。为其深知,唐帝此疾最在心结,多梦之症要在禳解。人命因果循回,所谓一言多不如一言省,故此亦不以言。 太子侧侍日久,觉阿爷日甚日,不免些焦躁。一日忽思及阿娘文德皇后(长孙皇后)当年亦曾病重,后经礼谒禅师,解众宝名珍,为阿娘供养祈愿,方得吉祥。现阿爷久病不愈,或亦可为此,以转吉祥焉?(《大唐太原交城县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唐)太宗昔幸北京,文德皇后(长孙皇后)不豫,辇过兰若,礼谒禅师绰公,便解众宝名珍,供养启愿。玉衣旋复,金榜遂开,因诏天下名山形胜,皆表刹焉。所以报护力,广真谛也”) 遂请玄奘。 弘福寺。玄奘法师。 自贞观十一年,唐帝下”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经九年矣,思之宁不痛哉。 玄奘室内沉思着。窗外暖日熙阳,一只黄莺轻掠过树梢,些许绿的落叶。太子诚意以请,百般言说,诚可感天。自来于佛于家,皆重仁孝,太子此为,或当禳解吉祥,施药唐帝,解此局耶? 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贞观十一年二月) 老君垂范,义在于清虚。释迦遗文,理存于因果。详其教也,汲引之迹殊途。永其宗也,驰益之风齐致。然则大道之行,肇于遂古。源出无名之始,事髙有形之外。迈两仪而运行,包万物而亭育。故能兴邦致泰,反朴还淳。至如佛法之兴,基于西域,爰自东汉,方被中华,神变之理多方,报应之缘匪一。洎乎近世,崇信滋深。人翼当年之福,家惧来生之祸。由是滞俗者,闻玄宗而大笑,好异者,望真谛而争归。始波涌于闾里,终风靡于朝廷。遂使殊方之典,欝为众妙之先。诸华之教,翻居一乗之后。流遁忘反,于兹累代。朕夙夜夤畏,缅惟至道,思革前弊,纳诸轨物。况朕之本系,起自柱下,鼎祚克昌。既凴上徳之庆,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宜有改张。阐兹玄化。自今已后,斋供行法,至于称谓,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庶敦本之俗,畅于九有。尊祖之风。贻诸万叶【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40章 佛药 “才人,未料想太子殿下所请之玄奘大和尚居然此等灵验。说是才经请得,大家再无噩梦了呢。近几日服其所施佛药,精气俊爽,无怪天竺奉其为”大乘天”、”解脱天”的。当真名实不虚。”阿菊自殿院修剪了木槿花枝,归殿内,插于瓶中,与媚娘言道。 这大和尚所施佛药竟如此效验,真非比寻常。想其于佛门兵事,亦非常人也。媚娘没有言声,心下暗赞了声。她从来异界佛道,皆明其理,只不言破。 太子者番请那大和尚赠与佛药,又复见功,者般样行来,佛家声势必行大增。虽唐帝九年前下”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然前朝以来,宫中上下,朝堂内外,民间百姓,崇佛者向较信道者为众。唐帝轻佛有年,经此疾患,恐亦不敢再随意贬损佛门矣。 闲思间媚娘步至木槿之花瓶前,将木槿花重理了理。”大家精气复爽,自是好事,太子殿下此番功莫大焉。”媚娘淡淡言道。 唐帝真惊异了,他自来于佛不十分尊崇,武德间使用僧兵不过一时之计,傅奕论抑佛言曰”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遵尚其教,皆是邪僻小人,模写庄、老玄言,文饰妖幻之教耳。于百姓无补,于国家有害”,他(唐太宗)亦”颇然之”(《旧唐书 卷七十九 列传第二十九 傅奕》)。现玄奘这大和尚所施佛药竟十分效验,不能不令他重新审视自己所知。于是,他与(玄奘)法师一手翰—— 太宗文皇帝长命婆罗门与玄奘法师书 造化陶均。短长异寿。天地覆载。愚智同生。故知上圣上贤。无代不有。然而前王前帝,罕得相逢。朕自顾德薄行轻。智微力浅。幸因夙缘有庆得遇真人。□□药已来。手脚渐觉轻损。弥加将慎。冀得全除。抚疫躬而自欢。荷神方而多愧。唯凭命于后药。庶遐龄之可期。必望超促世而长存。驻常颜而不朽。既白之发变素成玄。已弊之躬除衰益壮。此心此愿其可遂乎。唯竭深诚。敬伫良术。(内出与玄奘法师)(《大慈恩寺志卷八太宗文皇帝与长命婆罗门与玄奘法师书》,亦见于《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部 2119 寺沙门玄奘上表记(一卷)太宗文皇帝与长命婆罗门与玄奘法师书》) 唐帝思长生了。 七月,长安,长夏。金风依起,梧桐叶落。玄奘居弘福寺译经初有成(译得数部佛经),奉御敕而著之《大唐西域记》亦已备,唐帝又经所施之佛药愈,于事于理,皆算交代。或是时请唐帝为所译佛经御制经序了。所请成时,既可壮佛门之声威,又可为向唐帝提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预为表里,以为其阶。本来请唐帝自停前诏,固非易事,然步步行之,总在斯然。世间难为之事,正当以力而为。应时而动,待之时日,再兼施以他法,纵”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一时不能止,亦要以此(请唐帝为所译佛经御制经序)为佛门复彰声名,务必使自”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以来(佛门)渐颓之势顿改。玄奘于弘福寺净室内筹谋着。 贞观二十年之长夏风意薰暖。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41章 请序 未久,玄奘上”进新译经论并求御制经序表”、”请御制三藏圣教序表”,以”沙门玄奘言”,请唐帝为新译佛经”曲垂神翰,题制一序,赞扬宗极”—— 进新译经论表 沙门玄奘言:窃闻八正之旨,实出苦海之津梁;一乘之宗,诚入涅槃之梯登。但以物机未熟,致蕴蒽山之西,经胥庭而莫闻,历周秦而靡至。暨乎摩腾入洛,方被山川;僧会游吴,始霑荆楚。从是以来,遂得人修解脱之因,家树菩提之业。固知传法之益,其利博哉!次复严显求经,澄什继译,虽则元气日扇,而并处伪传。唯玄奘轻生,独逢明圣,所将经论,咸得奏闻。蒙陛下崇重圣言,赐使翻译,比与义学。诸僧等,专精夙夜,无堕寸阴,虽握管淹时,未遂终讫,已绝笔者见得五部五十八卷,名曰《大菩萨藏经》二十卷、《佛地经》一卷、《六门陀罗尼经》一卷、《显扬圣教论》二十卷、《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一十六卷,勒成八帙,缮写如别,谨诣阙奉进。玄奘又窃见宏福寺尊像初成,陛下亲降銮舆,开青莲之目。今经论初译,为圣代新文,敢缘前义,亦望曲垂神翰,题制一序,赞扬宗极。冀冲言奥旨,与日月齐明;玉字银钩,将乾坤等固。使百代之下,诵咏不穷;千载之外,瞻仰无绝。(《全唐文九百六》) 请御制三藏圣教序表 沙门玄奘言:奘以贞观三年往游西域,求如来之秘藏,寻释迦之遗旨,总获六百五十七部,并以载於白马,以贞观十九年方还京邑。寻蒙敕旨,令於宏福道场披寻翻译,今已翻出《菩萨藏》等经,伏愿垂恩,以为经序,唯希敕旨,方布中夏。并撰《西域传》一部一十四卷,谨令舍人李敬一以将恭进,无任悚息之至。谨奉表以闻。谨言。(《全唐文九百六》) 大兴宫内的唐帝甫阅此表,觉难为了——他奉老子尊祖,又下”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九载,佛门中人心下之积怨他不是不知的。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之议佛门亦经屡提,却皆为他屡拒了。钳制佛门已久,虽经佛药而愈,然若为玄奘所进新译经论御制经序,即意味佛门之势重将抬头。接下来的,恐便是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了。自已以老子为尊祖,一旦此,则佛门、帝门,孰高孰低,难以易言。这般样来,岂非——岂非为人所笑? 唐帝断难应此。媚娘看着手执玄奘所上”进新译经论并求御制经序表”、”请御制三藏圣教序表”沉吟之唐帝,心下十分了然。此攸关唐帝之颜面也。唐帝若允玄奘大和尚现之御制经序所请,意味着后将至的必是佛门这九年屡提的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了。然唐帝奉老子为尊祖,一旦停此诏,岂非为天下人所笑?颜面攸关,即大唐百姓,朝廷上下,宫之内外,泰半以佛门为尊,欲唐帝停此”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恐亦难矣。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42章 固请 未久果然,唐帝便以”朕学浅心拙,在物犹迷,况佛教幽微,岂能仰测。请为经题,非己所闻”—— 答玄奘法师进西域记书诏 省书具悉来意。法师夙标高行,早出尘寰,泛宝舟而登彼岸,搜妙道而辟法门,宏阐大猷,荡涤众罪。是故慈云欲卷,舒之而荫四空;慧日将昏,朗之而照八极。舒朗之者,其唯法师乎。朕学浅心拙,在物犹迷,况佛教幽微,岂能仰测。请为经题,非己所闻。新撰《西域记》者,当自披览。(全唐文唐卷八) 将玄奘大和尚御制经序之请——轻轻推却了。 真病甫愈即却医也。那玄奘大和尚必大不快意。依那大和尚当初西行前再三表奏,不蒙获准,迳自私行,一行十余年之所为看来,定不会这般样便即罢休,要再上表为请才是。唐帝方经佛药而愈,想必亦不好一推再推的,看那时唐帝要怎生样办。媚娘倒意态闲闲。 果然,弘福寺内接唐帝此诏的玄奘大不快意,沉吟未久,墨濡毫笔,再上一表,乃固请之—— 重请御制三藏圣教序表 沙门玄奘言:伏奉墨敕,猥垂奖谕,祗奉纶言,精守震越。玄奘业行空疏,谬参缁侣,幸属九瀛有截,四表无虞,凭皇灵以远征,恃国威而访道,穷遐冒险,虽厉愚诚,纂异怀荒,实资朝化。所获经论,奉敕翻译,见成卷轴,未有诠序。 伏惟陛下睿思云敷,天华景烂,理包系象,调逸咸英,跨千古以飞声,掩百王而腾实。窃以神力无方,非神思不足诠其理;圣教玄远,非圣藻何以序其源?故乃冒犯威严,敢希题目。宸睠冲邈,不垂矜许,抚躬累息,相顾失图。玄奘闻日月丽天,既分晖於户牖;江河纪地,亦流润於岩崖。云和广乐,不秘响於聋昧;金璧奇珍,岂韬彩於愚瞽?敢缘斯理,重以干祈。伏乞雷雨曲垂,天文俯照,配两仪而同久,与二曜而俱悬。然则鹫岭微言,假神笔而宏远;鸡园奥典,英词而宣畅。岂止区区梵众,独荷恩荣?亦使蠢蠢迷生,方超尘累而已。谨奉表奏以闻。谨言。(《全唐文九百六》) 玄奘以所谓西行”所获经论,奉敕翻译,见成卷轴,未有诠序,“又以”伏惟陛下睿思云敷,天华景烂,理包系象,调逸咸英,跨千古以飞声,掩百王而腾实。窃以神力无方,非神思不足诠其理;圣教玄远,非圣藻何以序其源”由,再请唐帝御制三藏圣教序表。正是经论本奉敕译,请序自合情理。况唐帝抱疾已久,方因玄奘所施佛药疾瘳,再加推辞,于情于理似俱不宜。奉老子为尊祖亦些许年矣,此序一题,佛门自然重辉。然于道家,恐便面上有妨。唐帝犹豫地想着——或者,待些许时,以他法徐徐置之? 于是,唐帝将玄奘此表搁置案侧,拖而不决起来—— 嗯,竟倒是个拖字诀。媚娘淡笑了笑。天下事岂是俱能拖便了之的。唐帝此法真大谬也。玄奘那大和尚看着亦未必如唐帝以为的那般样好说话。倒是再看。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43章 翻覆 (贞观二十年)八月,上(唐帝)发灵州,媚娘随行。太子监国。同年十月,上(唐帝)归长安。 长安城冬日真是风凛。朝中因唐帝获玄奘大和尚所施佛药疾瘳,崇佛声愈重了。唐帝忽地有些惊觉——若举朝皆以崇佛,自(唐帝)尊老子为祖,虽九年前下”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然朝廷内外、宫中上下、民间仍皆以佛尊。若佛道相争,他当何以之呢?岂非亦在佛之下?如此,帝皇之荣,又安在哉? 于是,甫归长安未久,唐帝借萧瑀曾自请出家得准又未出家,诏以责,竟将佛门亦贬损了番。言”至于佛教,非意所遵,虽有国之常经,固弊俗之虚术。何则?求其道者,未验福于将来;修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旧唐书 卷六十三列传第十三萧瑀》)”—— 朕闻物之顺也,虽异质而成功;事之违也,亦同形而罕用。是以舟浮楫举,可济千里之川;辕引轮停,不越一毫之地。故知动静相循易为务,曲直相反难为功,况乎上下之宜、君臣之际者矣。朕以无明于元首,期托德于股肱,思欲去伪归真,除浇反朴。至于佛教,非意所遵,虽有国之常经,固弊俗之虚术。何则?求其道者,未验福于将来;修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至若梁武穷心于释氏,简文锐意于法门,倾帑藏以给僧祗,殚人力以供塔庙。及乎三淮沸浪,五岭腾烟,假余息于熊蹯,引残魂于雀榖。子孙覆亡而不暇,社稷俄顷而为墟,报施之征,何其缪也!而太子太保、宋国公瑀践覆车之余轨,袭亡国之遗风。弃公就私,未明隐显之际;身俗口道,莫辩邪正之心。修累叶之殃源,祈一躬之福本,上以违忤君主,下则扇习浮华。往前朕谓张亮云:“卿既事佛,何不出家?”瑀乃端然自应,请先入道,朕即许之,寻复不用。一回一惑,在于瞬息之间;自可自否,变于帷扆之所。乖栋梁之大体,岂具瞻之量乎?朕犹隐忍至今,瑀尚全无悛改。宜即去兹朝阙,出牧小籓,可商州刺史,仍除其封。(《旧唐书 卷六十三列传第十三萧瑀》) 以佛门为”弊俗之虚术”,佛门中人闻听自是大为不快。然玄奘素性隐忍,并不明言,只唐帝所用之佛药,却便停进了。唐帝自以为病疾已瘳,并不在意,想玄奘之药亦不必再求,故此亦且不问。朝廷内外、宫中上下骤闻唐帝此诏,一时皆静。 长安城冬日真深寒了,媚娘于殿内闲闲阅着经卷。玄奘法师之请为唐帝推却早为她所知闻,唐帝责萧瑀之诏亦一并为她所知晓。唐帝素是需有所用、方如所请之人,当年为尊自家李姓,于贞观十一年间下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时便意味着他离佛日远了。后屡经事端,梦事频频,自知所为(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确有不当,遂以”为阿娘追福”由,于弘福寺成后召大德十人,亲对言论。唐帝言及阿娘,悲不自胜,掩泪吞声。久而言曰”朕以早丧慈亲,无由反哺。风树之痛,有切于怀。庶凭景福,上资冥佑。朕比以老子居左,师等不有怨乎?”(弘福寺主道)意曰:“僧等此者,安心行道,何敢忘焉”。(唐)帝曰:“佛道大小,朕以久知;释李尊卑,通人自鉴。岂以一时在上,即为胜也。朕以宗承柱下,且将老子居先。植福归心,投诚自别。比来檀捨,佥向释门,凡所葺修,俱为佛寺,诸法师等,知朕意焉”(《法苑珠林第一百》)。 欲以言语得佛门之忍解。而佛门中人,皆不以之。 现(唐帝)以噩梦兵戈,不能安枕,经太子往玄奘求施佛药方得疾瘳,又复贬损佛门,佛门中人无能忍者。经此一事,唐帝疾若翻覆,恐再无颜向玄奘问药了。如此,疾患势将深矣。媚娘自于芳文殿静思着。 果然,诏下未久,以幸灵州往还,冒寒疲顿,欲于岁前专事保摄的唐帝病疾翻覆了。 注:佛药、医药看似不同,本则一也。多有擅医人入佛门者,至乎玄奘施药之所为,若药师佛也。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44章 金石 贞观二十年的深冬风寒簌簌。唐帝愈发不能安寝了。每时辰必翻覆数次,偶能入眠,即梦惊觉。宫人们多不敢言,惟小心侍应而已。御医依例安神药汤,辅之以饮食汤水调理。然唐帝疾,日甚于日。 病疾翻覆之唐帝自觉无颜复问药于玄奘,太子亦觉方经唐帝责萧瑀之以佛门为”弊俗之虚术”诏,不好就便再向玄奘开言。转念间,唐帝自思,佛门不好复求,自己素尊老子,何不就向道士饵金石——唐帝遂行乳石丹药之饮。然唐帝之魇疾经丹药之饮,却只翻覆于患愈之间了。 贞观二十一年,春,正月,(开府仪同三司申文献公)高士廉疾笃;辛卯,上(唐帝)幸其第,流涕与诀;壬辰,(高士廉)薨。 唐帝(上)将往哭之,帅左右出,……长孙无忌闻,……迎谏于马首曰:“陛下饵金石,于方不得临丧……”(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为此,因饵丹药乳石不得临丧之唐帝登楼,望而恸哭之。 未久,唐帝疾患复重。 长安城春暮亦真有些初夏暑意了。殿前草木繁盛,不远处紫藤花香次第传来,藤叶间黄莺鸟啼。阵阵喘息之唐帝只觉眩晕头恶难忍,胸口烦闷不堪。道士进的金丹乳石虽经服用,并不见效,他满心大不快意,希翼着自己快好起来。 着宫人们皆行退下,唐帝微昏沉着。 再半时辰太子将至了罢,还当避些嫌儿。媚娘想着。看诸事皆妥当了,媚娘寻了个由头,道往芳文殿取些甚麽,侍应人恐不明白。着阿菊随跟着,便往自住殿院去了。 “才人。”才出殿未几步,迎面正是太子。 “原来是殿下。”媚娘淡笑着。 太子亦微笑了—— “阿爷今儿可好些?”太子话头一转。 “大家用了金丹乳石还那般样。倒是御医嘱咐不可着恼,静气宁神方好。”媚娘言道。 空气里紫藤花香愈发浓郁了,媚娘身上青牡丹莲蓬淡荼蘼文绫衫子,黄印花纱裙、浅莲灰罗披帛,安静间几分闲雅。不过淡淡样儿妆,唇间浅粉红,蕊黄花钿子,薄薄脂粉黛色眉,宜春娇模样。两人正言语间,一阵风拂过,想是媚娘脂粉香。太子心念不觉一动——到底是现大兴宫中第一的美人儿。 太子疏神间,媚娘似乎觉察到甚麽——略寒暄数句,便与太子别过了。 暮春大兴宫阳光有些西斜了。许是亦疲累了,黄莺鸟停了藤叶间宛转轻啼。殿内静悄悄的,只唐帝微微咳喘之音,及风拂过偶尔音响。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45章 棣棠 暮春棣棠花竟不曾开败,艳色比金花瓣间微些露珠,于媚娘芳文殿庭院间依旧烂映发着。殿内,阿菊于媚娘身后替她梳理着长发。 “阿菊,且换个别生样子,不要朝云髻了。” “才人可是厌了朝云髻麽?那换凌虚髻可好?”媚娘微点了点头。 “这凌虚髻衬着才人真美。才人,今儿还插那枚芍药玉钗?要不要换枚旁的簪子?”“还那枚芍药玉钗罢。”媚娘言说了句。阿菊依前将芍药玉钗插于媚娘髻边。 薄薄略施粉,淡淡细扫眉,又用过淡芍药红口脂,眉间梅蕊钿,往随身自带香囊里添了些丁香、白檀、沉香粉,媚娘就往帝殿去了。 殿内唐帝正静息间。媚娘低语问过宫人们,道唐帝昨晚用了乳石金丹看着还好,只今日未天明即晕,是热,要歇息会子,不要人打扰。 媚娘闻唐帝头晕正歇息间,不宜打扰,就言要取御医嘱咐唐帝头晕时专用的醒窍香,旁人恐不知置放哪里。就行去了。 孟夏,长安,薰暖。 殿院栀子花开得愈发繁盛了,媚娘庭间静静抚着弦琴。近来唐帝多疾,眼见不得便好,宫中上下多三缄其口,惟恐祸及于己。虽说唐帝年方四十余,然毕竟也将五十了,帝王长寿者向寡,况唐帝风疾为发(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是月,上得风疾,苦京师盛暑。夏,四月,乙丑,命修终南山太和废宫为翠微宫”),兼梦魇不止,金丹又忽验忽不验。长此往,难料矣。唐帝一旦崩逝,太子升位。东宫现之所位者——太子妃自然入主后宫。届时自己不过一先帝宫中未承恩之备选内官才人,因未承宠,虽不必依嫔御例入尼寺,又如何呢?况唐帝现下虽沉病疾,亦未必就将如何。再二十年,自己韶华老去,纵以承旨之密,亦未必能于阿娘有甚大荣光处。 念及此,媚娘不觉烦乱起来,将琴重理了理,欲再弹一曲静心。 栀子花浓香真亦太沁人了。不远处淡竹枝上早蝉声鸣,些微的风,一只乌雀飞过。 “才人,看风起了,要落雨呢。”眼见风起,西边乌云渐近,阿菊一旁言道。 媚娘入的殿内,阿菊见媚娘若有心事,又不知当说甚麽、不当说甚麽,旁侧只不敢言声。乌云愈发近了,风忽地狂起来,一忽儿,雨倾盆而下。 殿外暴雨倒是将暑热一扫空,媚娘烦燥的心略静了些儿。 端阳节将近了,唐帝疾患久之未平,宫中上下不便随兴,倒未有甚新兴头。太子依旧每日处理着朝中政务,眼见阿爷病患愈发难好,不免有些焦心——近日阿爷精气愈发不济了,睡眠又常自醒,一夜翻覆数次,每每咳喘难平,晕眩难止,倒是脾性自辽东归来好了许些。虽如此,近侍之人担心责罚,分外小心留意。道士金丹乳石已服数月,总不见大起色。太子有时也想,或还当寻玄奘那大和尚用些佛药为好。只阿爷搁置玄奘《请御制三藏圣教序表》,则末不好再开口了罢。太子想着。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46章 修造 孟夏间荼蘼花将谢尽了,蝴蝶随意停歇着,太子手中笔停了,使殿内侍应宫人们皆行退下,又着遂安取了些薄荷叶煎饮。太子一行品饮着,一行细思起来。毕竟阿爷敕玄奘大和尚所著之《大唐西域记》已成了,佛经既系奉旨而译,佛药又曾施得,且用药即愈。现婉拒玄奘那大和尚《御制三藏圣教序表》之请再,任谁也心下不快。《御制三藏圣教序表》之请未允,怎生好再请佛药呢。念至此,太子心下不免烦闷起来,手中薄荷饮亦置下了。 殿外荼蘼香愈发浓密了,一阵风微拂过,太子烦闷略觉好些。媚娘入宫已数载了,入宫即得阿爷赐名,虽未承宠,然以承旨之密,伴侍左右,屡经逾制之赐,可谓恩宠备至。却一直仅居才人位,不得升迁,颇令人不解。阿爷将过半百,病疾久不见愈,若阿爷崩逝,届时媚娘以一宫中之先帝未承恩之才人内官,将何以之呢?太子思度着。 若阿爷崩逝,依例继位之太子——即己,自为新登位之君主。媚娘虽系才人承旨,然未经唐帝承宠,届时自可纳媚娘为嫔御,宫中当无可言者。则末这样一来——思至此,太子胸中不觉一定。 然阿爷疾患,何日方得向好呢?太子忡忡着。 唐帝真生出些悔意了,服用金丹既久,病疾却有翻覆愈重之势。御医几番曾言,人秉四时之气,春暮夏初、秋暮将冬之时节于气疾、风疾者均要,又万不可劳神气怒,最在养心宁神。庭院闲散亦多有助益。然每用金丹即生躁意,御苑闲散既久,渐觉了无意趣。大兴宫本就潮热,现风疾愈甚,更觉难耐。为君王二十余年了,真有倦极生厌感,或当好生养息了。莫若广修园林行宫,以畅晚怀。天下事本来多由群臣,此番御驾亲征高丽大败而归,唐帝心中早无复先年之锋锐意——且将诸事付太子罢。 于是,御苑闲散郁郁不快之唐帝思再三,终于不止于大兴宫与先年所修各处行宫,兴起再起园林、奢度晚年之念来。营造复起。行宫初成即行避暑。诸事咸付太子,唐帝自加行乐。 将将过得一夏,唐帝以翠微宫险隘,不能容百官,庚子,诏更营玉华宫于宜春之凤皇谷(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一时天下营营,修造不已。 七月,秋意渐起,唐帝车驾还大兴宫。 贞观二十一年秋,长安。 这个秋月的北地报说今载水患极重——是不蒙天佑了麽?民间许将议论了。唐帝心低沉着。为北地大水患故,原定明载将行之封禅亦行取消了(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 “八月,……加以河北水灾,停明年封禅”)。 唐帝疾依前翻覆着。 御医颇觉烦恼,道士进的金丹乳石并不见效,且于唐帝体损耗颇巨。唐帝耽于此,又不可劝,经玄奘禳解而止的噩梦又有续来之势了。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47章 秋意 弘福寺钟声于长安城回响着,秋雁南归,枫叶全红。居停于弘福寺译经之玄奘并不为急,依旧镇日里与僧众们忙着译经诸事宜。玄奘知道,唐帝迟早会重求佛药——从来梦魇之苦非亲历者难以心明。梦魇不得脱时,万事消磨,终日昏昏,且兼噩噩。终需寻能禳之者。 唐帝愈发夜梦频惊。也为此,精气愈竭,神不能安——经时以来之唐帝,终不能免于困顿了。宫中私底里亦再次翻涌起关于唐帝梦魇之窃窃传闻。 “才人,听便殿宫人们私底里言,大家梦魇近日愈发来得频了,用了那麽些丹药皆未见好。看大家形容有愈焦槁之色,都道这般样下去不晓得要怎生样好呢。宫人们还说未若前些时那玄奘大和尚佛药来得。” “大家之疾,自有御医调理。佛药、道丹,大家亦会选用。便殿宫人们饶舌就罢了。阿菊,你要谨记我素日之语,宫中事多看少言,慎勿妄议,否者自招祸殃。太子每日里多于大家身侧,素性仁孝,于大家之疾最是用心。前次佛药,亦经太子请得。此番大家疾患又恶,太子必有道理。阿菊,当此大家疾患紧要之时,万不可与宫人们闲来乱加议论。” “唯,才人。阿菊记下了。” 媚娘吩咐完阿菊,静静思虑着——唐帝之疾翻覆了,会再问佛药于玄奘麽?抑或换炼丹道士?还是等一些儿呢? 贞观二十一年的秋。大兴宫,便殿。 唐帝噩梦愈频了,憔悴愈损,太子忧心不已。着御医处再详用诊,又细问了阿爷用药后诸般情形。细加思量后,太子决定,还是往弘福寺向玄奘求佛药了。 玄奘毫不意外太子之所请。他知道,唐帝疾再不加佛药、禳解,必难当也。未加犹疑,玄奘便如太子所请了。 未几日,十一月,壬子,上(唐帝)疾愈,三日一视朝(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百官咸贺,宫中皆庆,一时攘攘。 “才人,还是玄奘那大和尚了得。大家吃了这麽些时丹药,也不见大好。太子甫请佛药,未几日大家便精气复爽,视朝如先时了。宫人们皆道还是玄奘那大和尚法力呢。” 弘福寺竹林间大雪纷飞,晨钟暮鼓。译经院众僧忙碌着,玄奘静默。他在待唐帝之召见,还有他期翼已久之御制三藏圣教序。他知道,唐帝者番疾愈,终将有所表——毕竟,疾患已久,几番翻覆,这次,唐帝定不愿噩梦再续了。 贞观二十二年,孟春,长安。 唐帝体大康健了,他颇觉精气神爽。自服玄奘佛药以来,梦亦少了,纵有亦非梦恶。有道士金丹病疾翻覆之例,他并不急于召见玄奘,他想再等一等,待佛药续加效验。 媚娘毫不讶异唐帝病疾之再次康复——佛法又是一重天。至乎唐帝,真是老了,即使者番病疾大愈,也再无复媚娘初入宫时所见那般神采。唐帝愈来愈不自信了,佛药展现出的莫测之功令他心生惕惧,他再无年轻时的无畏心——他有些信果因了。 太子默契地与媚娘只简单数语对答着。太子朝中声望日隆,他已有子女,表面上似乎还有偏宠之女子。然则这,皆不过他精心之安排——使人不致留意他对媚娘之浓浓眷意。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48章 内宴 大兴宫孟春的风依旧清凛,总要再半月方会得暖。玄奘法师再施佛药已经数月,唐帝病疾已瘳,噩梦亦不复扰人。虽因高丽战败故,不再似过去那般样器宇轩昂,然也确算得精气皆复了。他亦开始研读玄奘大和尚所译经藏。渐信果因之唐帝对死后异界开始有些畏惧。他想,也许精研佛法会对他有诸般助益。长生或可使他避开死后异界可能将面临的诸般惩罚,使自己有足够时间弥补当年犯下诸般过错,再请那玄奘大和尚法事超度亡灵,这样就可以泯去旧日仇者之恨怨了罢。唐帝暗底里希翼着。 大兴宫孟春的风依旧深寒,御苑池岸边杨柳还未生黄,有些黑灰着,池水依旧凌冰。槐树枝还未生叶,冰雪亦未完全消融,宫人们也依旧身着冬衣,因着深寒,有些畏缩着。然毕竟唐帝体复如初了,宫人们皆松了口气。 至于施佛药使唐帝疾瘳之玄奘大和尚,不消说得,宫中上下皆对他钦敬有加。朝堂、民间崇佛声一时愈甚。贞观十一年下“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的唐帝于此亦不再加涉,大病初愈的他虽然并不就打算停了“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然佛道之争,他想,也许现下,还是再缓些儿的好。那玄奘大和尚所请之经序麽—— 唐帝却增新扰。 武官内宴。 “今日内宴,尔其各尽欢意,勿拘于节。朕为先,起一令,诸位酒意尽后,各言小名,以为众乐。何如?”唐帝言毕,一饮尽杯中酒。 诸人正兴致处。唐帝此言既出,殿上诸人闻,俱欢笑以应,兴致不已。 遂行酒令。尔其各言,诸人尽欢。有笑乐者,有酒未尽杯倾洒者,有衣冠渐不整者,博酒为意,言笑欢洽。各各不一。灯火哗笑之声,出于殿外。 既久,杯传至左武卫将军李君羡。 君羡见杯至,一饮尽。众人欢笑,待其言小名。既久,君羡却不就言,乃尔忸怩。唐帝拊掌大笑乐:“君羡素勇武,武德间屡破敌。贞观初战突厥解长安危,朕时与众言“君羡如此勇猛,强虏何足忧虑”。如何今日酒筵,为小儿女态,何其可笑。君羡其言之。”(《新唐书 卷九十四列传第十九 李君羡》“突厥至渭桥,君羡与尉迟敬德击破之。太宗曰:“使皆如君羡者,虏何足忧!”改左武候中郎将,封武连县公,北门长上。”) “陛下起酒令,君羡焉敢不言?不过为君羡小名,易为人取笑,如此乃尔。”君羡言毕,色渐朱。 “小名而已。天下人之小名,可取笑众乐者何其多也,岂独君羡?有何难言处。不过酒后尽意,为众人乐。君羡不必介怀。其为言之。” 众皆以然,拊掌点头笑乐为助。见众如此,君羡再尽杯酒:“陛下既如是言,君羡安敢不从。即为言之。请诸人切勿取笑。君羡之小名,君羡之小名——是乃曰——五娘子。”言未竟,色益转朱,语颇讷讷。(《旧唐书 卷六十九 列传第十九 李君羡》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 诸人闻,俱大笑乐,有酒意作女子舞者,且舞且言:“原来君羡小名竟乃五娘子。君羡素勇猛,未料竟女子名也。何其可笑!何其可笑!”众皆哗然。取意笑乐。一时不已。 君羡闻,色愈朱。诸人尽意,有大畅怀。 唐帝闻君羡小名,面作不更,心内大震恐。片时乃言:“竟如此。未料君羡小名竟乃五娘子。真非男子名,竟而若女子。果然可笑,果然可笑。”乃尽杯中酒,依作语笑不已。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49章 坐诛 至宴终,武官退去,唐帝归便殿。遣宫人俱于殿外,唐帝殿内独坐,思忖起来——君羡武将也,武德间屡破敌,贞观初战突厥解长安危,唐帝时与众言“君羡如此勇猛,强虏何足忧虑”。是深信君羡者。今日突闻其乳名乃“五娘子”,“五”者“武”也,君羡封武连郡公,属县亦“武”,是已三“武(五)”也(《旧唐书 卷六十九 列传第十九 李君羡》又以君羡封邑及属县皆有“武”字,深恶之。)。思及秘记所言之“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则末相连数“武”,莫非君羡即秘记所指之“武王”者? 唐帝思及此,不觉深恶之。他紧攥之掌心愈发紧了,指节处微微生疼,心内止不住翻腾——淳风尝言“女主武王”所指尚未参详得实,然亦言“其人已在宫中”。君羡者,守宫武将也,所居正宫中。且君羡小名、封地所属、封地之名皆合。若言为巧,世间焉得诺巧事哉?莫非君羡真系秘记所指之“武王”者?此真所谓不能不预为之防之事。 然若迳自以此罪君羡之,则谶言公之天下,从此出之众口。一旦为人所用,以为“应谶”。则天下悠悠之众,皆来应之,防之难,恐甚矣。方之隋“杨落李兴”谶言旧例,此策断不可为,决非上计。惟暗下安排,密以除之,或方妥当。 此念一定,唐帝迳行安排。未久,唐帝出武连郡公李君羡华州刺史。君羡行(华州)。(《新唐书 卷九十四列传第十九 李君羡》“又君羡官邑属县皆“武”也,忌之。未几,出为华州刺史。”) 华州俗尚修仙。君羡去未久,以其地风俗所好,亦习之焉。遂与一布衣道信者善。道信自言能辟谷,通法术,数番为君羡试演之,君羡奇之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后出为华州刺史,有布衣员道信,自言能绝粒,晓佛法,君羡深敬信之,数相从,屏人语。) 然术数者,国之大忌也。君羡以道信能异术,深信之。又以自居远地,行之颇不避。朝中渐有闻之者。 唐帝既预于君羡,君羡行之先,早与安排,使华州地之御史,凡君羡异动,深察之,以奏闻。御史故以详。 君羡相与道信,御史以为君羡者,武将也,既与术人勾结,恐将不轨。特奏之。(《旧唐书 卷六十九 列传第十九 李君羡》“会御史奏君羡与妖人员道信潜相谋结,将为不轨,遂下诏诛之”) 奏本恰中唐帝心怀——武臣、术人暗下相结,历朝皆忌。既有此奏,趁势以此将李君羡除去,岂不省事?且借此由头,不明实因者看来最不着痕迹,朝中亦不易起异议。此后大唐“国本永固”,毋庸再虑,岂不两下里好? 念至此,唐帝断然决行。 七月,甲申,太白星昼见,占曰“女主昌”。(《新唐书 卷二本纪第二太宗皇帝》“七月,甲申,太白星昼见”) 壬辰,华州刺史李君羡坐诛,籍没其家。(《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御史奏君羡与妖人交通,谋不轨。壬辰,君羡坐诛,籍没其家”) 事毕,唐帝心大畅快。以为最大隐忧——秘记之“代有天下之女主武王”或已除,不免心得志满,贪恋世俗之乐了。 君羡坐诛后未几日,媚娘觉出唐帝似与前时些许不同,不但精神爽俊,心意畅适,待宫中人亦分外和悦,似乎诸事皆称心怀。媚娘暗下里寻思,唐帝莫非有甚快意事于心未言麽? 长夏风依前薰暖。媚娘侍立于唐帝便殿。玉华宫较大兴宫确为凉爽些,草木亦葱茏甚,林间鸟鸣竹青,翠润生凉。媚娘将便殿熏炉香重添了添,不过是郁金,媚娘一行随意添着香,一行想起那再请御制经序之玄奘大和尚来。 玄奘大和尚于玉华宫已久了。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50章 婉拒 玄奘六月间蒙唐帝召至玉华宫玉华殿详谈(《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二十二年春,驾幸玉华宫。夏五月甲午,翻《瑜伽师地论》讫,凡一百卷。六月庚辰,敕追法师赴宫。”),其时自玄奘去载秋月间施佛药再次痊愈,已过大半载。佛药之功唐帝已深信然,坐于长夏行宫薰风中,唐帝深觉佛门造化之功,真不能不令人生惕惧之心。果因之化,岂其然乎。些年间梦魇之苦,至玄奘大和尚佛药一朝而愈。此玄奘大和尚真可谓药师佛也。 既以擅医,又学业该赡,仪韵淹深,若能劝之(玄奘)归俗,致左右商朝政,于唐室固为大助力,于自身疾亦可再不以为患矣(《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帝以法师学业该赡,仪韵淹深,每思逼劝归俗,致之左右,共谋朝政”)。如何劝这大和尚归俗呢?唐帝暗底里盘算着。玄奘独自西行十余载,至贞观十九年方归大唐,其时于洛阳宫早经婉拒归俗之请,现正专以译经。贞观十九年时未允归俗,现如今凭何可劝转来呢?唐帝心下亦不怎生自信。 然纵不可行,亦当勉为一试。唐帝思量着。长夏行宫并不十分暑热,殿外依前夏蝉高鸣,间或雀鸟飞过,啾啾啼音。一阵风轻拂过,殿内清净生凉。白兰花香传来,些许微静。 无何,总当有以言说者。踌躇再三之唐帝,终于心念以定,有以为言了—— “昔尧、舜、禹、汤之君,隆周、炎汉之主,莫不以为六合务广,万机事殷,两目不能遍鉴,一心难为独察。是以周凭十乱,舜托五臣,翼亮朝猷,弼谐邦国。彼明王圣主犹仗群贤,况朕寡闇而不寄众哲者也。意欲法师脱须菩提之染服,挂维摩诘之素衣。升铉路以陈谟,坐槐庭而论道。于意何如?(《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 终将久于心间之语,与这大和尚言出了。这大和尚未必会应承罢。然总当有以言者,言毕之唐帝不免心下忐忑,若是忽忽。 此大和尚岂会应承。媚娘思度着。这大和尚千般艰、万般难、独自西行数千里往去西域天竺。这独自西行路上岂是好相与的?若非慧法禅定,诸行圆满,天竺十余载岂容易便能过得?况归大唐时,若非通晓三藏,法力完足,那一干天竺僧众岂是容易便放归得?想是经一番斗法经轮者。现归大唐又带得者般多佛经,立下译经宏愿,于那译经院安排得佛门那一大干人等。其之所行所意,又岂会在此朝廷冠带?唐帝这些个打算,断不在这大和尚眼里,必难行的。而况帝王求法,乃尔尊之,岂有请其归俗为殿下之臣者。唐帝此请,当真荒唐。媚娘心下颇不以然。 殿外蝉噪音复高起了。玄奘静坐于殿内待唐帝言毕。从来帝王欲于异界寻助力者,亦常自之也。惟多以国师礼遇之。少有归俗之请者。唐帝此请,真所谓不知所谓者也。 况唐帝素性为人,最好翻覆用者。心意泰半不纯,安可以为之信托?其行先,着太子求佛药,疾愈即拒为三藏序。所谓甫得所请即弃所请者。疾复厉遣太子为复求,不得已耳。有甚意诚处。皆权宜之为也。安可以信而为之传者?其于异界诸理,全无悟处。纵与多言,亦不能解。其“欲法师脱须菩提之染服,挂维摩诘之素衣。升铉路以陈谟,坐槐庭而论道”之请,真俗夫之论也。佛之旨法渡众生,灵台清朗。圣君出暗为之辅,世昏昏暗为之度,岂在紫衣、染服之论焉?况出家、在家,有甚分别,乃尔言此?唐帝真非解异界意者。又好大喜功,现切念长生望。为人旨向以能用则用之,无用则弃之。刻薄寡恩,如斯所在。安可为其片言所动,为其助力焉?所谓世之察当为之出,世之昏当为法守。佛道之争,非为名也,为理之在,固当明之。“道先佛后诏”尚在,不之多言也。玄奘虽素静心似水,然闻唐帝此番还俗之复请,亦不免心下微微摇头。虽然,容色间依是肃肃。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51章 答言 行宫外夏蝉之音更高起了,殿外风些簌簌。一只雀鸟殿前飞过,停于竹叶枝间,若自有思。 待唐帝言毕,殿内之玄奘淡然一笑,雍容对曰—— “陛下言六合务广。三五之君不能独守。寄诸贤哲共而成之。仲尼亦云。君失臣得。故君为元首,臣为股肱。玄奘谓此言将诫中庸,非为上智。若使有臣皆得,桀、纣岂无臣耶?以此而推,不必由也。仰惟陛下上智之君,一人纪纲,万事自得其绪。况抚运以来。天地休平。中外宁晏。皆是陛下不荒、不淫、不丽、不侈,兢兢业业,虽休勿休,居安思危,为善承天之所致也。余何预哉!请辨二三以明其事。陛下经纬八纮之略。驱驾英豪之才。克定祸乱之功。崇阐雍熙之业。聪明文思之德。体元合极之姿。皆天之所授。无假于人。其义一也。敦本弃末。尚仁尚礼。移浇风于季俗。反淳政于上皇。赋遵薄制,刑用轻典。九州四海禀识怀生。俱沐恩波,咸遂安乐。此又圣心圣化,无假于人。其义二也。至道旁通,深仁远洽。东逾日域,西迈昆丘。南尽炎洲,北穷玄塞。彫蹄鼻饮之俗。卉服左袵之人。莫不候雨瞻风,稽颡屈膝。献珍贡宝,充委夷邸。此又天威所感,无假于人。其义三也。玁狁为患,其来自久。五帝所不臣。三王所不制。遂使河、洛为被发之野。酆、鄗为鸣镝之场。中国陵迟,匈奴得志。殷周已来不能攘弭。至汉武穷兵,卫、霍尽力。虽毁枝叶,根本犹存。自后以来,无闻良策。及陛下御图,一征斯殄。倾巢倒穴,无复孑遗。瀚海、燕然之域其入提封。单于弓骑之人俱充臣妾。若言由臣。则虞、夏已来贤辅多矣。何因不获?故知有道斯得。无假于人。其义四也。高丽小蕃,失礼上国。隋帝总天下之师。三自征伐。攻城无伤半堞。掠卒不获一人。虚丧六军,狼狈而反。陛下暂行,将数万骑。摧驻跸之强阵。破辽盖之坚城。振振凯旋。俘馘三十万众。用兵御将,其道不殊。隋以之亡,唐以之得。故知由主,无假于人。其义五也。又如天地交泰,日月光华。和气氤氲,庆云纷郁。四灵见质,一角呈奇。白狼白狐。朱鸾朱草。昭彰杂沓,无量亿千,不能遍举。皆是应德而至。无假于人。乃欲比喻前王,寄功十乱。窃为陛下不取。纵复须人,今亦伊、吕多矣。玄奘庸陋,何足以预之。至于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此其愿也。伏乞天慈,终而不夺。(《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 一番言语,竟将唐帝亲征高丽大败事遮却了。其“守戒缁门,阐扬遗法,伏乞天慈,终而不夺”堂堂皇皇。唐帝心下大悦,虽知玄奘不过为“欲自全雅操。故滥相光饰耳”。然其言悦耳,难免欣欣。亦知强劝不可得,遂曰“师向所陈,并上玄垂祐,及宗庙之灵,卿士之力,朕安能致也。既欲敷扬妙道,亦不违高志,可努力,今日已后,亦当助师弘道。(《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既以言解。 遂问玄奘现译何经。答曰近译瑜伽师地论讫,凡一百卷。约略论及其义。唐帝便言欲览,乃遣使赴长安取玄奘译瑜伽论。(《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帝笑曰:“师欲自全雅操。故滥相光饰耳”帝又问法师:“翻何经论?”答曰:“近翻瑜伽师地论讫,凡一百卷。”……遣使向京取《瑜伽论》”)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52章 内人 夏月的风些薰暖,媚娘静静于芳文殿内案前。殿外,花荫寂静。 “才人,新近宫里传的个宫外笑话儿。” “又说的甚麽?”媚娘全不于心上。 “宫里人传,宫外人不知宫之内人称无关品级,宫之内人者大率皆平常宫人之意,只道宫之内人俱为陛下已纳之妾室呢。你道可笑人麽?若依此人这般样解法,这大兴宫中万千之内人,岂不俱为已经陛下宠幸之人了麽?便殿人言此事时,皆笑得掩不住口,道此人所思当真匪夷。想是村鄙之家,思那富贵之事,出的这麽个念想。” “宫之不同寻常民家,若非皇亲国戚,宫外人自多不解宫内事者。难免言语可笑些。”媚娘听了,亦不免微些莞然。 “虽如此说,吾唐已历两朝,高祖皇帝与陛下岂不皆曾放出宫人,其出宫人诏上甚指出内人过千甚数千以计。诏言放出内人“各任其嫁。其年老及疾患,如无近亲收养,散配诸寺安置,待有去处,一任东西。仍各与一房资财,以充粮用,并委府县官勾当,勿使侵凌,以成朕无为之化也。”想至后朝,出宫之内人时,亦当言此者。其所言之放出内人“各任其嫁,”是明言内人大率皆未经承宠、乃各任其嫁之宫人也。如何仍有以内人皆陛下已纳妾室之误呢?显无知村人,不明宫之内人大率皆寻常宫人之意者也。”阿菊道。 “无知村人原亦多也。不单吾唐。汉史载“康以太后久临朝政,心怀畏惧,托病不朝。太后使内人问之。时宫婢出入,多能有所毁誉,其耆宿者皆称中大人,所使者乃康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康闻,诟之曰:“汝我家出,尔敢尔邪!”婢怒,还说康诈疾而言不逊。太后遂免康官,遣归国,绝属籍。(《后汉书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和熹邓皇后纪》)”此之内人,亦即宫人也。 所谓汉至本朝,宫之内人皆平常宫人或宫之女伎,非同民家之内人也。宫外村鄙之人,不能解此,出无知言。笑他则甚?”媚娘说时,略些不以然。 注:宫之内人见之汉以来、至唐、至两宋之史传 一、汉宫之内人 《后汉书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和熹邓皇后纪》“康以太后久临朝政,心怀畏惧,托病不朝。太后使内人问之。时宫婢出入,多能有所毁誉,其耆宿者皆称中大人,所使者乃康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康闻,诟之曰:“汝我家出,尔敢尔邪!”婢怒,还说康诈疾而言不逊。太后遂免康官,遣归国,绝属籍。” 此之内人,即宫人也。 二、唐宫之内人: 1、《全唐文唐卷四十二肃宗皇帝》放宫人诏 国有五典,幽闭为重;刑有六宫,明章内理。所以教之阴礼,诏之御服。至於衡紞紘綖之美,织絍织纩之事,任适於用,则有司存焉。顷年已来,仍遭寇盗,违其情性,则谪见天象;恣其供亿,则糜费国储,非以达冤烦振系滞之义也。宜放内人三千人,各任其嫁。其年老及疾患,如无近亲收养,散配诸寺安置,待有去处,一任东西。仍各与一房资财,以充粮用,并委府县官勾当,勿使侵凌,以成朕无为之化也。 此之内人三千人,皆未蒙恩之“各任其嫁”之平常宫人也。 2、《新唐书 卷九十九 列传第二十四李迥秀》“迥秀少聪悟,多通宾客。喜饮酒,虽多不乱,当时称其风流。母少贱,妻尝詈媵婢,母闻不乐,迥秀即出其妻。或问之,答曰:“娶妇要欲事姑,苟违颜色,何可留?”武后尝遣内人候其母,或迎置宫中。” 此之内人,亦宫人也。 三、北宋、南宋宫之内人: 1、《宋史卷一百四十四志第九十七仪卫二》北宋、南宋内人大率亦指宫人。“皇后仪卫,惟东都政和礼有卤簿,他无卤簿之名,惟曰仪卫而已。中兴后,皇太后既尚简素,后尤简焉。出入朝谒宫庙,用应奉御辇官一员,人吏三人。供应六十三人:内人员十五人,头帽、紫罗四单衫、金涂银柘枝腰带;肩擎辇官四十八人,幞头、绯罗单衫、金涂海捷腰带、紫罗表夹三襜、绯罗看带。次供应十四人:内人员一人,服同上,惟海捷带;辇官一十三人,服同肩擎官,惟行狮带。都下五十四人:内人员一人,帽服同前;辇官五十三人,服同上,辇官惟云鹤带。” 此之内人,北宋、南宋皇后仪卫宫人也。 2、《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宋纪一百四】(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己酉三月(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是日,上移御显忠寺,宰执(百)官侍卫如仪,内人六十四人肩舆以从。傅等遣人伺察,恐匿内侍故也。甲午(申),太后与魏国公垂帘,朱胜非称疾不出,太后命执政诣其府,胜非乃出。是日,上徽号曰睿圣仁孝皇帝,以显忠寺为睿圣宫,留内侍十五人,馀诸州编置。降制大赦。” 此之内人,南宋高宗之肩舆宫人也。此内人者,宫婢也,亦非南宋高宗之妾室。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53章 释迦 “才人,近日还听得一事。说是宫外有和尚解经,道释迦牟尼佛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羊乳,为此释迦牟尼佛会护持此牧羊女千次呢。” “这是哪个糊涂和尚讲的糊涂语。世上佛经开篇大率皆谓“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佛曰——”。可是哪个佛说的?释迦牟尼佛曾未有著佛经传世,世间佛经皆后人所作。世上有聪明和尚、糊涂和尚。聪明和尚写聪慧经,糊涂和尚难免糊涂言语。聪明和尚的经自要读,是谓方便法门。糊涂和尚的经若亲近了,岂非信了糊涂法门? 况那释迦牟尼佛岂是无那一盏羊乳即不得行?若此,又岂是释迦牟尼佛了? 若是那牧羊女尊敬修行之人,敬释迦牟尼佛一盏羊乳。释迦牟尼佛为这一盏羊乳,便要千次护持那牧羊女?那牧羊女若生生世世良善也罢,若堕入恶道,专行欺压良善之辈,难不成释迦牟尼佛要为那牧羊女惩善扬恶千次不成? 若有和尚言释迦牟尼佛饮了那牧羊女之羊乳,便当护持千次以报一盏羊乳。那牧羊女若作恶千次皆要释迦牟尼佛护持,岂非世间一盏羊乳可抵千次作恶?世间哪有这般糊涂解经和尚?真愚不可及也。 吾倒是愿亲近那释迦牟尼佛法。不愿听那糊涂和尚经。若枉听了糊涂和尚经,不晓得误却多少聪明种子也。” “才人。原来这般样的。只是若有人言,世间人非皆如释迦牟尼佛般能无需那一盏羊乳。若急需人极要饮那一盏羊乳,不然便不得活。予羊乳之人要千次护持,方肯与羊乳予此急需之人。无羊乳便不得活人又当如何也?” “若人急需羊乳,不然便不得活。予羊乳之人要求急需羊乳人千次护持方与,那予羊乳之人便系要挟者了。饮了那羊乳亦不必护持与此予羊乳之人,但需予其羊乳相当之报酬也。至于其要挟之罪,却当有人问的。因世上岂有良善辈如此要挟人也。若他亦系为人胁迫,则末日后亦必不图此千次护持之报也——因世间无有为一盏羊乳便千次护持以报之理。若此,无人要饮那一盏羊乳也。总之世间事,相当即可。世间岂应有不公之律法在耶?若以不公律法行之,皆当以枉公平律法之罪论也。皆当问之。此方为世间公之律法。”媚娘不以然言道。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54章 遣使 又数日。 长夏行宫各处草木繁盛,正时午间,媚娘自殿院前折了一枝木槿花,默默自思着, “才人,随行来便殿宫人私底里议论呢。”阿菊看着折木槿花枝之媚娘,犹豫着要不要再言声。媚娘看了阿菊一眼。 “才人,便殿宫人们私底里议论这次玄奘那大和尚再施佛药,大家疾病再无翻覆。若这般样看来,佛道之争已明。大家或将改弦易辙,专意礼佛,那“道先佛后诏”说不得就要停了呢。”阿菊将宫人们私底里之议论与媚娘言出。 媚娘听了,却没有则声,只将手间木槿花执了,若思着。 经序之请必是准了,停“道先佛后诏”恐还要难些些罢。佛道相争,早非一日。朝臣、宫内之人、民间固然泰半崇佛,然唐帝已认老子为祖,若迳停此诏,自家颜面何在?难之难矣。 殿院风些微起,庭间细竹摇曳着,簌簌之音。宫中不知何处隐隐传来乐音,似是乐人们试练新曲,还未将成样子。媚娘立于竹前略听了听,音声未竟,转过身,归的殿内。阿菊见媚娘不则声,知是心里有事,也不敢言语,只随入殿内。因在长夏,虽行宫较长安清凉,然媚娘仍以暑意,着阿菊不要熏香了,只将栀子花折了些,清供着。倒满室沁香。 还说唐帝遣使赴长安取玄奘译瑜伽论。玄奘心下十分了然,唐帝自是允前之三藏圣教序之请也。 终于《瑜伽师地论》至。唐帝阅经,又着人专请玄奘大和尚殿内共论以言,坐谈未久,唐帝叹曰: “朕观佛经,譬犹瞻天望海,莫测高深。法师能于异域得是深法。朕比以军国务殷,不及委寻佛教。而今观之,宗源杳旷,靡知涯际。其儒道九流之典比之,犹汀滢之池方溟渤耳。而世云三教齐致,此妄谈也。(《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又自言用佛药以来,身体渐经痊愈之象。问佛门神方,愿为遐龄,常驻颜色,发素成玄,使益为壮。唯竭深诚。敬伫良术云云。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55章 经序 不过是将此《瑜伽师地论》阅了阅,至于经中之义,唐帝恐不明也。所谓禅观则生静,静渐及慧,能得静慧之味者,自远离虚妄心,不至念念于长生间。肉身各自有期,譬如万物难免终时。皮囊蝉蜕,所在不已。焉有能解禅观真意而不明此者哉!唐帝“而今观之,宗源杳旷,靡知涯际。其儒道九流比之犹汀滢之池方溟渤耳。而世云三教齐致,此妄谈也”倒是实言。不过唐帝心性,这些皆不过当下之堂皇言语矣,过得这几日,也便罢了。唐帝素是说一时,此一时,过一时,彼一时者也。倒是“愿为遐龄,常驻颜色,发素成玄,使益为壮。唯竭深诚。敬伫良术”云云大约为唐帝之真心语。媚娘不以为然着。(《大慈恩寺志卷八太宗文皇帝与长命婆罗门与玄奘法师书》,亦见于《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部 2119 寺沙门玄奘上表记(一卷)太宗文皇帝与长命婆罗门与玄奘法师书》“愿为遐龄,常驻颜色,发素成玄,使益为壮。唯竭深诚。敬伫良术”) 殿外,薰风微起。 终归是与那大和尚三藏序了。自“道先佛后诏”以来,佛门处处掣肘,此经序一出,道家难免些许失落意了——毕竟丹药未能愈唐帝疾,佛药竟有奇验。媚娘静思着。 又些日。 贞观二十二年八月,己酉朔,日有食之(《新唐书 本纪第二太宗皇帝》)。 报唐帝。唐帝闻,大恶之。召太史令。太史令曰“以秘记其人尚在宫中,故乃尔。” 以秘记其人尚在宫中,故乃尔。唐帝不由心下一沉。君羡已为所杀,何依旧天文示警呢。莫非所杀非人?抑或天命之然者,除之非其人麽?唐帝真难眠了。佛门最重因果,或者,寻佛门中人以问之,能得本源耶?然此秘记又不可以与他人言,则末如何问之呢?或当复召玄奘,言以参解。 于是复召玄奘。徐徐论经言后,唐帝若无意间: “自古国本难在永固,或有动摇者,将如之何?” “天之道,惟在修德。德者,国本。无德无可以托。谓难。”玄奘淡然道。 唐帝默然。 唐帝渐耽佛法,秘记系他心间之巨石。玄奘“欲固国本、要在修德”言令他沉思良久——三世后武王方兴,则末他若寿延百岁,活过武王之寿岂非可避此祸?又者,百年间勤修福德,祸自得免呢?今载王玄策自天竺归,带回天竺方士那逻迩娑婆寐于京,自言寿二百岁,有不死术,能为延年长生丹。若所造延年药早成,服用之,岂不好?思及此,他急着人传旨,曰凡天竺方士那逻迩娑婆寐所用皆供之,不可延误。(《新唐书 卷二百二十一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 西域上 天竺》) 一番毕,唐帝犹焦灼不已。翻覆间不免思及玄奘,又召之。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56章 度僧 “欲树功德,何最饶益?”唐帝问。 “众生寝惑,非慧莫启。慧芽抽殖,法为其资。弘法由人,即度僧为最。”(《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唐慧立本彦悰笺》)玄奘对曰。 则末当度僧尼了。 众生寝惑,非慧莫启。慧芽抽殖,法为其资。弘法由人,即度僧为最。所言真甚是者。自来启慧最在明德,静慧所修,法定为入,定之所得,依于法静。众生寝惑,欲其明者,譬如蒙童,欲其小学。虽在家出家,本来无别。然度僧弘法,度僧者,度法之种子也。譬若蒙童学书,譬若师者解惑也。出师者还俗也罢,为僧师也罢,各且由他。僧师何曾不入世,佛法处处世间法。要在众生不迷,所谓知佛理能行者,是真佛也。不需佞佛者也。此方为“弘法由人,度僧为最”义。媚娘旁侧思忖着。 秋九月,唐帝下度僧诏曰—— 诸州寺度僧诏 昔隋季失御。天下分崩。四海涂炭。八埏鼎沸。朕属当戡乱,躬履兵锋。丞犯风霜,宿于马上。比加药饵,犹未痊除。近日已来,方就平复。岂非福善所感,而致此休征耶?京城及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弘福寺宜度五十人(《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唐慧立本彦悰笺》,亦见之《全唐文唐卷八诸州寺度僧诏)。 计海内寺三千七百一十六所。计度僧尼一万八千五百余人(《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唐慧立本彦悰笺》)。 诏毕天下欣然。后就有沙门慧立、彦悰为玄奘法师传,此传释彦悰于武后临朝称制之垂拱四年三月十五日——公元688年作序,于卷七曰“未此以前,天下寺庙遭隋季凋残,缁僧将绝,蒙兹一度,并成徒众。美哉君子所以重正言也。”(《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唐慧立本彦悰笺》) “才人,这玄奘大和尚当真厉害。宫内皆传,者番新度僧尼一万八千五百余人,佛门重辉之大幸事,皆此玄奘大和尚之力也。”阿菊于媚娘身后言语着。殿院紫菊花早开过了。 隋季之末,自贞观十一年二月“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以来,天下寺庙凋残。现以这玄奘大和尚故,成徒众万八千余人。看来佛门自贞观十一年来困局有解了。媚娘思度着。 贞观二十二年,冬,十月,车驾还京。玄奘法师亦从随。唐帝且先是敕所司于北阙紫微殿西别营一所,号弘法院,既到,居之。于是昼则帝留谈说,夜乃还院翻经。(《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唐慧立本彦悰笺》) 殿院愈发风意萧索了,媚娘着阿菊将携归物事皆安放妥当了。阿蓉原留大兴宫中,并未随行,故芳文殿内诸事早是妥帖,无需媚娘吩咐。 为唐帝归,大兴宫中景象一新。 “才人,自这玄奘大和尚施佛药以来,大家竟将息平复了。现又经藏为序,广度僧尼,宫中上下依佛的人皆歌咏德音,内外揄扬,道是慈云再荫,慧日重明呢。” “所谓上之化下,犹风靡草,斯之谓也。”媚娘若不经意言道。 注:《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慧立本彦悰笺》所著时间之详据—— 此《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序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三月十五日仰上沙门释彦悰述。且当于开元庚午岁之公元730年之前早大行之也。 此论详据如下: 一、慧立,唐西崇福寺沙门智升于庚午岁——公元730年撰《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部 2154部开元释教录卷第九 總括群經錄上之九(大唐傳譯之餘)沙門釋慧立一部一十一卷集傳》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十卷右一部十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慧立。本名子立。天皇改為慧立。俗姓趙氏。天水人也。遠祖因官徙寓新平。故為豳(今改為邠)人焉。爰祖及父俱馳高譽。立即隋祕書郎毅之第三子也。生而岐嶷有棄俗之志。年十五貞觀三年出家住豳州昭仁寺。此寺即破薛舉之戰場也。立識敏才俊神清道遠。習林遠之高風有肇融之識量。聲譽聞徹勅召充大慈恩寺翻經大德。次補西明寺都維那。後授太原寺主。皆降綸旨令維寺任。天皇之代頻召入內。與黃冠對論皆愜帝旨。事在別傳。立以玄奘法師求經印度。若無紀述季代罕聞。遂撰慈恩三藏行傳。未成而卒。後弘福沙門彥悰續而成之。總成十卷。故初題云沙門慧立本釋彥悰箋。 据此《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部 2154部开元释教录卷第九》所记“沙門釋慧立年十五貞觀三年出家”,则沙門釋慧立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年十五,则当生于公元615年也。 二、彦悰,唐西崇福寺沙门智升于庚午岁——公元730年撰《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部 2154部开元释教录卷第八总括群经录上之八沙门釋彥悰一部六卷集议》集沙門不拜俗議六卷(見內典錄)右一部六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彥悰。識量總敏博曉群經。善屬文華尤工著述。天皇龍朔二年壬戌有詔令拜君親。恐傷國化令百司遍議。于時沙門道宣等共上書啟聞于朝廷。眾議異端所司進入。聖躬親覽下勅罷之。悰恐後代無聞故。纂斯事并前代故事及先賢答對。名為集沙門不拜俗議。傳之後代永作楷模。牆壍法城玄風不墜也。兼撰大唐京師寺錄。行於代。 据此《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部 2154部开元释教录卷第八》“天皇龍朔二年壬戌有詔”,则其于天皇龍朔二年(公元662年)”于時沙門道宣等共上書啟聞于朝廷。” 三、据以上一、二所析—— 《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慧立本彦悰笺》为文者一沙門釋慧立生于隋末,卒于沙門釋彥悰为《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著序之——垂拱四年(公元688年)三月十五日之前也。 《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慧立本彦悰笺》为文者二沙門釋彥悰亦唐高宗、武后时人。 以《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部 2154部开元释教录》既著述于开元年间,《开元释教录》亦谓《开元释教录》一书于“唐西崇福寺沙门智升于庚午岁撰”。考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至开元末——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间,庚午岁惟公元730年也。则《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部 2154部开元释教录卷第九 總括群經錄上之九(大唐傳譯之餘)沙門釋慧立一部一十一卷集傳》当于开元之庚午岁——公元730年之前早大行之也。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57章 节物 贞观二十二年冬。 “才人。听闻大家近时每日阅经,成日家都与那玄奘大和尚谈经论道。太子殿下今载六月间亦宣令为文德皇后(长孙皇后)营造寺院祈福,且已渐向毕功,轮奂将成……其新营道场宜名大慈恩寺。别造翻经院,虹梁藻井,丹青云气,琼礎铜,金环花铺,并加殊丽,令法师移就翻译,仍纲维寺任。”(《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唐慧立本彦悰笺》) “那是太子殿下孝心,自该当的。”媚娘言道。 又日。大兴宫。芳文殿。天色阴沉。槐树枝黑着树干。风寒阴凛。 见媚娘将行往便殿,阿菊将银制暖手炉新添了炭,以深灰间青卷草文手炉丝绵套套好了,递与媚娘。随媚娘行出了芳文殿。 “才人。”方至便殿外,迎面又是太子。 “太子殿下——” “专来问阿爷安好。”雉奴淡笑着看着媚娘。一阵风拂过,淡的白檀香混着黄栀子香,些微牵惹人心——想是媚娘吩咐阿菊新配之异香了。太子想着。他早听闻媚娘常着阿菊配些奇香,多是沉、檀、丁香、黄栀子、白兰花,亦有梅花之属,却少有宫中常用之瑞龙脑、郁金。宫中人言媚娘此道之行家里手,所制香皆芬芳莫名。 当真名下不虚。看着娇艳可人之媚娘,太子心下暗赞了声。 “殿下孝心,真亦无二。听闻殿下夏月间就令择址为文德皇后(长孙皇后)营造大慈恩寺祈福,且已渐向毕功,轮奂将成了。是麽?” “原来才人也听闻了。”太子笑意愈深了。媚娘发间依旧是芍药玉钗。想必深爱芍药花的了。太子心道。 太子眼神微灼热了,媚娘觉些不宜。言叙片时,别过太子,阿菊随跟着,媚娘就行去了。 太子看着媚娘渐行远去之身影,不觉些微怅然。他明白,这娇艳可人之小女子正规避着自己。宫规森严,媚娘份属宫内未承恩之至密承旨,自己又乃太子,身份攸关,规之所在,自只可依规而行。 风愈发凛冽了,乌云聚将起来,浓阴密布。 看太子有些怔怔的,遂安于太子身后不好多言,只低低道得声: “殿下。” 太子心神一凝,略定了定,步入便殿。 非同往年,贞观二十二载孟冬已然深寒。或当送媚娘甚礼麽?太子犹豫着。媚娘诸物并不缺疏。送甚礼好呢?礼若欲动人心怀,最要恰中其念。否者,便只有动之以奇了。究底里送媚娘甚物事好呢?太子苦思良久,忽得一计,东宫府库颇多奇珍,细寻来未必寻不出动人心怀之物。至少,可使媚娘明己待她之殊处。如此,亦算不枉费心思。这般思来度去,吩咐遂安着人取来东宫府库要记,于要记之载中细搜寻了起来。 一番细寻查,太子果于府库要记中寻着了一物——西域人来时专献之温凉玉枕。系西域人得之献与都护府。都护府来人又敬献东宫。 便是此温凉玉枕了。太子吩咐遂安着人自府库将温凉玉枕取出。只说媚娘长于阿爷身侧,虽未承恩,又未升迁,然阿爷素来最爱垂询,显是极蒙圣眷,未来不可以知。故亦最不可以轻忽,专以此赠。便着遂安安排妥当去了。 芳文殿内。 “才人,今冬真正天寒。方过孟冬,就这般样儿了。倒是太子殿下送的温凉玉枕,触手即温,真真奇物。”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58章 仲冬 长安城真异样寒冷。宫中上下皆忙,媚娘亦于诸务。因各处皆不停歇,媚娘着阿菊于芳文殿备办着,随行的却是阿蓉了。 真仲冬风凛,槐树枝上雀鸟也不啼声,畏缩依偎着。宫中寂寂——媚娘心有些闷闷起来。宫中岁月绵长,不过循例分内职司、诗书礼乐耗度时日。唐帝近来湎于佛理,常与玄奘大和尚谈经论法。自家阿娘本来事佛,旁侧听来,媚娘倒不觉有甚疏隔处。 芳文殿内。 “阿菊,再些时就元正了,要备用物事也多着。这些时,拣个好日,将去载腊月埋于竹根处香取出来备正月里用。你且再去合些香,备再下年正月里用的,要比常日里加倍心思。沉、白檀、丁香多些儿。麝香、阿末香就不要了,伤生的。再添些梅花。用南地献的百花蜜就好,不必枣蜜。合好了依旧于竹根旧处,还用瓷罐子。早前我亲手合的那香,我记得也数载了,还留着,轻易不要动得。只将去载十二月合的香取出便好。可记下了?” “唯。才人。阿菊记下了。” “才人,今冬怎恁天寒。好在自玄奘那大和尚再施佛药后大家就痊愈了,不然今冬可怎生样过呢。”阿菊道。“听闻说大家正着番道人炼长生丹呢,那番道人只管支要了无数贵重之物,也不晓得何时方能炼成。现在金飚门内。大家颁旨皆要深加礼数,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也不知采了多少奇药异石,也不准人进去观看,只说神药天成,不可为人气所冲。现大家正等得心焦呢。”阿菊一行替媚娘暖炉重添了炭,取来淡青灰丝绵织梅花文暖炉套子套上,递与媚娘。一行道。(《旧唐书 卷三本纪第三太宗下》载”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五月庚子……使方士那罗迩娑婆于金飚门造延年之药。”《旧唐书 卷一百九十八列传一百四十八西戎天竺》“是时就其国得方士那罗迩娑婆寐,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太宗深加礼敬,馆之于金飚门内,造延年之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 就是今载王玄策自天竺带归的天竺方士那逻迩娑婆寐了。媚娘接过暖炉,坐于紫檀案前,若无意般——“阿菊,且少议论这些,大家自是要万万岁的。况那长生丹想亦非同寻常,所用之物贵重些,费些些奇药灵石、贵重物也该当的。”媚娘不无嘲讽言道。 又日。 “才人,这天真亦奇了。前几日那般样严寒,未想昨儿放晴,竟暖好些。就今日天阴下来,或有些薄雨,不如昨般,亦称和暖。本来上月小阳春,不当过寒,未料想竟寒得紧。倒是现仲冬时节了,又暖些个。” “天时不常,亦乃常事。”媚娘于紫檀案前漫不经心饮着暖饮,淡言道。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59章 有问 “才人,便殿宫人们言语,道大家近来且专研佛法,读那玄奘大和尚译的经卷呢。” 未必能解得佛之真意罢,依唐帝之天赋秉性。媚娘些不以为然,没有言声。 便殿。 “未知现世女子得为天下主否?”与玄奘闲闲语佛理后,唐帝突地语道。 “陛下何此问也?自来男女皆可为天下主。女娲伏羲,华胥元母,斯之谓也。”玄奘沉着应道。 “现世早非古初,五帝以来皆男子经纬天下,何可骤为女主?况因何而成之?” “天地造化,各因其时。世事安可以预?” 是啊,世事安可以预?唐帝沉默了。他隐约觉着了丝烦恼。“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究会是谁呢?君羡已死,天文仍警,便意味着女主武王非君羡其人。太史令亦推算其人尚在宫中,又以“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力言不可杀之。且“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矣。”是明言难以杀之避大唐此祸了。佛家多因禳法,再询玄奘大和尚有否禳解之法麽?可怎生问呢?唐帝自思着——这件事,每盘亘其心,使难安枕。 又日。 “何可使江山固永?师可语我否?”唐帝问。 “江山固永,重在修德。德之不存,谁肯与附。苍生疾苦,君王所重。”玄奘双眼微闭,淡淡语说着,眼角余光却在媚娘眼眉间。 自然要在修德,德之所披,方可以靡。苍生疾苦,本君王职司。自不可轻忽。媚娘思度着。 此女神色爽彻,清朗间贵气盈溢,前程真不可言也。玄奘眼尾余光看着媚娘,心下暗赞。 时近暮冬,本当严寒,长安城却连日晴暖。芳文殿梅花倒是开了。媚娘自折了枝于瓶中,置殿内一角,幽香静谧。映着紫檀案上卷书笔墨,愈显清意。 “阿蓉,且将我明日里备将着衣裳取了,侧殿熏笼上薰薰。只要白檀香,不要混杂了旁的香味儿。这殿里只这梅花香就好,有了旁的香,便觉不合这梅花。且将这里熏炉用香撤了,只用炭火,切记只用松炭,不可旁的香炭。梅香配松炭香,倒罢了。旁的不大宜,亦不大清。” “唯。才人。”阿蓉答应着就将熏香皆撤去了,又将炭皆换过,方往侧殿安排熏笼薰衣去了。阿菊依旧媚娘身侧,一阵梅花香传来,不觉神清。 殿外冬阳。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60章 口脂 唐帝真是老了,贞观元年十二月间他曾谓侍臣曰“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乃遣童男女数千人随其入海求仙药,方士避秦苛虐,因留不归。始皇犹海侧以待之,还至沙丘而死。汉武帝为求仙,乃将女嫁道术人,(事)既无验,便行诛戮。(既)(据)此二事,神仙不烦妄求也。(《太平御览第一〇九卷皇王部三十四唐太宗文皇帝》)” 贞观十一年二月又下诏曰“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寿者修短之一期。生有七尺之形,寿以百龄为限,含灵禀气,莫不同焉,皆得之于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旧唐书 卷三本纪第三太宗下》)” 然十余载后—— 所谓生必有终,皆不能免,唐帝显无复年轻时之自信了。佛家尚知涅槃,何可得永生之道呢?况魂魄不死,转而复之,其理亦非丹药耳。只这个番道人倒是会作得这麽些个玄虚,平白骗了恁麽些个黄白之物、奇药异石,且看他到时如何收场。媚娘于案前,不以为然闲思着。 梅花香意愈发浓郁了。 阿蓉见媚娘若是心思,与媚娘新添了盏饮,又往殿外梅树上摘了几朵半开梅花,置于饮中,就往侧殿去了。 殿外风入殿来。梅之淡香。 又日。芳文殿。 “阿菊,这月送来的口脂、香粉倒还罢了,只没甚新鲜处。且换个样儿,将这些个口脂、香粉所用盒换过罢,寻大些许的套盒,内置口脂、香粉,内里不必用丁香,只晓得用丁香,便俗气了。取些上好白檀木屑置套盒夹櫊处,置放些时,定馥郁非常。白檀香意带暖,冬用最宜。至于仲春时用甚麽香来,那会子再看罢。”媚娘随意言说着。 “还有,我记得往常腻发用的都是阿菊夏月作的白兰花露,我还用那个。澡豆就还宫里的罢。”媚娘闲闲吩咐着。 “唯。才人。”阿菊旁侧应着。 殿外风声作响。后院竹折之音。 “才人,这两日起风了,倒是未有雨雪。这些时奇的很,是暮冬了,偏前数日那般样暖,这几日又这般样了,虽说也不太寒。说来今冬也连晴这麽些时了。”听得外间竹折之音,阿菊说道。 媚娘却微叹了口气。天时若寒,宫里自然都好,城外却难免冻馁之人了。似今冬这般样连旱,天时则暖,饥者确少畏冷。然于明载之谷物麽—— “才人,前些时玄奘那大和尚移居大慈恩寺之礼真备极庄严呢。皆道大慈恩寺气象非凡,只院落便过十余,僧屋甚有近两千间。各处皆重楼复殿,并加殊丽。”阿菊拿着手薰炉,一行替媚娘薰衣裳,一行言说着。 “说来殿下真是仁孝,就玄奘那大和尚移居大慈恩寺后未几日,殿下又往大慈恩寺礼佛,会见五十大德,述及造寺原由曰—— “寡人不造,咎谴所锺。年在未识,慈颜弃背。终身之忧,贯心滋甚。风树之切,刻骨冥深。每以龙忌之辰,岁时兴感。空怀陟屺之望,益疚寒泉之心。既而笙歌遂远,瞻奉无逮。徒思昊天之报,罔寄乌鸟之情。窃以觉道洪慈,实资冥福。冀申孺慕,是用归依。遂令所司,于京城内旧废寺妙选一所,奉为文德圣皇后营此僧寺。仰规忉利之果,副此罔极之怀。” 其时呜噎酸感不已。侍臣及僧无不哽泣。皆言殿下烝烝之情,真今之舜也。”阿菊停了会子又道。 “殿下素来爱敬其母,所谓风树之悲,寒泉之痛,自是会伤感的。”媚娘微叹了口气道。 “据东宫跟去了人说,太子殿下真好才情,至玄奘法师房,还亲制的阕五言诗帖其户的。” 是这阙了,媚娘心念道—— 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含日转,花盖接云飞。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幡虹遥合彩,空外迥分辉。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作者:唐高宗李治) 倒是颇得雍容之度,媚娘漫思着。 注:《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唐慧立本彦悰笺》“辛未,皇太子与仗卫出宿故宅。后日旦,从寺南列羽仪而来。至门,下乘步入。百寮陪从。礼佛已,引五十大德相见,陈造寺所为意。发言呜噎,酸感傍人,侍臣及僧无不哽泣。观烝烝之情。亦今之舜也。言讫,升殿东阁。令少詹事张行成宣恩宥降京畿见禁囚徒。然后剃发观斋。及赐王公已下束帛讫。屏人下阁礼佛。与妃等巡历廊宇。至法师房。制五言诗帖于户曰:“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含日转。华盖接云飞。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幡虹遥合彩。空外迥分晖。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61章 冬暮 贞观二十二年冬暮。 媚娘所居芳文殿前梅花依前开着,一缕幽香细细传来,远处隐隐乐音。 “才人,宫里人说,大家每日里与玄奘那大和尚谈经论道,怕是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日后亦将要改了呢。宫里为那大和尚专建居所,就北阙紫微殿西,号弘法院的。那大和尚昼日里与大家谈说佛法,夜则还院翻经,听闻得大家数攘袂叹曰:朕共师相逢晚,不得广兴佛事,甚以为憾的。” 怕是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日后亦将要改了麽?那倒未必不是好事。只是恐怕还将难成罢。媚娘抚卷书的手不觉微微一顿。 “才人。宫里这些时礼佛之风愈盛了,九月间新度僧尼万余人,现太子殿下又建大慈恩寺,别造翻经院,伏奉敕旨度三百僧,别请五十大德,真佛门之盛。听说大家原所尊崇之道教中人,这些时大不自在。”阿菊依旧絮叨着,媚娘倒也随她说说——她亦想听听平常宫人们私底里议论。 殿外风似停了。阿蓉将来暖饮,置紫檀案上,媚娘于案前沉吟着。 经序已成,大慈恩寺已建,翻经院亦已落座,自然是与佛门修好意。然一旦“道先佛后诏”止,则伤及唐帝尊祖之根底,且亦将及尊帝、尊佛之争。此事攸关唐帝颜面,以唐帝好自尊大之禀性,恐难矣罢。倒是依那玄奘大和尚遇事绝不干休性情,必提及这停“道先佛后诏”的。毕竟,佛门众人自贞观十一年颁此诏起念念于兹十余年,现佛门拨云见日,此自为第一急务。诸事一旦有定,那玄奘大和尚必言此。倒是唐帝届时将何以言呢?毕竟,唐帝正切念佛门良术,且“愿为遐龄,常驻颜色,发素成玄,使益为壮”呢。 “便殿宫人们且还议论,若这般样儿下去,十余年间因大家之旨废弃之寺庵皆得重兴,佛门之盛恐将过前隋文帝时呢。”阿菊只顾兴头头言说,却未注意及媚娘之沉吟。 佛门之盛将过前隋文帝时麽?前隋文帝幼为女尼养成,后为天下主,大振佛门声威。而唐帝尊老子为祖,此事麽—— 媚娘饮了暖饮,心念微动。 一时阿蓉自殿外行来,往殿内置灯处去添了灯油,灯芯重挑了挑,剪了灯芯。阿菊见媚娘有些懒懒的,知道媚娘懒怠说话意思,歇了絮叨。 弘法院内的风较大兴宫它殿似乎和祥一些,院内一只乌雀栖于槐树枝上晒着午后冬阳。屋内僧玄奘正细研经卷。 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已十余年了,自己者番请经序得成,又新度僧万余人,颇有重兴佛门之势。何时借机与唐帝言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之议呢?玄奘译经之时,亦时常思忖着。 乌雀依旧于槐树枝上静静晒着午后冬阳。玄奘停下了手中译经之笔——是往唐帝便殿之时辰了。 贞观二十二年冬暮之大兴宫分外安静。太子依旧居于唐帝殿侧院,与媚娘常相遇着。虽只偶尔相遇应答,或心照不宣眼尾余光。两人皆守礼彬彬,太子固古之君子,媚娘亦淑静美人。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62章 气怒 如此便至年时,不消得说,自是依例华灯溢彩,歌舞不已,更少不得大傩者驱除群厉。文武千官,舞蹈太平。前朝如此,后宫亦自繁丽富贵景象。 数九行过,天时渐至向暖,草长莺飞,雀儿呢喃,春朝春日,好景无限。媚娘当值时自往便殿分内职司。归来时则于芳文殿对花对月,赏玩低徊。阿菊、阿蓉随跟着于便殿、芳文殿间,日子倒甚清静。 春。又日。 媚娘芳文殿间棣棠花开得真亦太盛了,朝来新露尚未得干,近处淡竹掩映着,有些娇艳人。媚娘于案前阅着卷书,这是她自来最爱之消闲法一。 “才人,宫里新出了桩吾唐以来从未有之事。说是大家震怒呢。” “是麽?”媚娘闻此言,卷书处的手停了。 “才人。说是也不知哪里农家,于高祖皇帝时入宫的个内人。想来也非歌舞伎家。若乃歌舞伎家,亦经择选。从未听说的个内人,不知为何死了。家里人远来讨赏,那贫苦人家,有这麽个事,也难免的。只是那农家自那内人入宫也未得入京探望过,也不懂宫里规矩。想宫外内人即夫妻之义,只道入宫为得内人,便与君王有番夫妻恩义了。哪里晓得不过是个普通内人,未得品级,服侍闲杂人的。连君王后妃前也未去得,从不曾有过体面。来宫里讨赏时,那农家无知,胡说了番甚麽内人即高祖皇帝妻室之类的浑话。笑煞个人,直打了出去。不知怎地,大家晓得了,龙颜大怒,直要怒杀了这农家。说来真亦场笑话。” “也没甚麽。前些时不亦言,宫外有不晓事之人,不知宫之内人称无关品级,宫之内人大率皆平常宫人意,只道宫之内人俱为大家已纳之妾室耶。宫之不同寻常民家,宫外自多不解宫内事者。只这般样胡言,大家气怒,亦自难免。那农家也是进得宫来,与宫中人言此。若是外间与人论及,逢着那假扮高祖皇帝的,说不得以为妻室,也未可知呢。” “才人。近日听人言及汉时吕后,道吕后当年未得那般样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喑药,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者。若真为此,戚夫人当即死也。如何能苟以半刻?那史书所言不可皆当得真。如何无人为那吕后一言也?”(《汉书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钳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太后闻之大怒,曰:“乃欲倚女子邪?”乃召赵王诛之。使者□□,赵相周昌不遣。太后召赵相,相征至长安。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入宫,挟与起居饮食。数月,帝晨出射,赵王不能蚤起,太后伺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迟帝还,赵王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喑药,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居数月,乃召惠帝视“人彘”。帝视而问,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复治天下!”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七年而崩。”) “你哪里晓得。吕后当年为权不旁落,立子惠帝之女甥为惠帝之皇后(《汉书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孝惠张皇后。宣平侯敖尚帝姊鲁元公主,有女。惠帝即位,吕太后欲为重亲,以公主女配帝为皇后”)。舅、甥合婚,乃人间第一大羞事。天下无不耻之。虽然惠帝之皇后——即惠帝之女甥孝惠张皇后至死亦童身。然孝惠张皇后、吕后子惠帝岂不耻者?吕后居太后位,行此不伦之事,天下岂有肯为其一言者?”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63章 内官 “吕后以舅、女甥为帝后,是真令人耻者。然孝惠张皇后立为皇后,说至死亦乃童身。焉有已立为后数年尚童身者乎?” “斯又何足以为奇也。宫之备选内官,甚或低位备选内官升迁高位之内官,未经承恩者,又何鲜耶?若汉昭帝方过十岁之纳六岁之上官皇后。上官皇后六岁入宫为婕妤,月余立为后,岂其六岁次第经婕妤、立为后时能蒙方过十岁之汉昭帝之恩者乎?况甫六岁之上官婕妤之为汉昭帝皇后,以其外祖权臣霍光也,岂六岁即辱之?宫之礼制所在,亦当待以年也。然已次第经婕妤为皇后矣,不亦童身乎?(《汉书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时上官安有女,即霍光外孙,安因光欲内之。光以为尚幼,不听……长主以为然,诏召安女入为婕妤,安为骑都尉。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岁)” “才人,听闻才人之号,汉时已备。斯时属内官者,抑乃宫官者乎?” “你也晓得这个?本朝美人、才人,皆属周官二十七世妇位。其制增损,累代不恒。前汉十四等。后汉贵人、才人虽列位号,不依世妇之职。 前汉之时,史书载汉元帝“因赦天下,举直言极谏之士。奉奏封事曰:“……阴气之盛,不亦宜乎! 臣又闻未央、建章、甘泉宫才人各以百数,皆不得天性。若杜陵园,其已御见者,臣子不敢有言。虽然,(上官)太皇太后之事也。及诸侯王园,与其后宫,宜为设员,出其过制者,此损阴气应天救邪之道也。(《汉书 卷七十五 传第四十五 翼奉》)”是言前汉元帝之才人也。 司马迁所书之史亦曰“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淮南)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輂车四十乘反谷口,……制曰:“计食长给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才人得幸者十人从居。他可。(《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是言前汉孝文帝时谋反、“拟于天子之制”之淮南厉王刘长之得幸之才人也。” 又有史载“诏赐中山靖王子哙及孺子妾冰未央材(才)人歌诗四篇。(颜)师古曰:“孺子,王妾之有品号者也。妾,王之众妾也,冰,其名。材(才)人,天子内官。(《汉书 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未央宫,皇宫也。未央材(才)人,是言前汉之为天子内官之材(才)人也。 此皆前汉之才人事。 至于后汉之才人,若“帝幸濯龙中,并召诸才人,下邳王已下皆在侧,请呼皇后。帝笑曰:“是家志不好乐,虽来无欢。”是以游娱之事希尝从焉。(《后汉书 后纪第十 明德马皇后》)”。“时帝数失皇子,后忧继嗣不广,恒垂涕叹息,数选进才人,以博帝意。(《后汉书 后纪第十 和熹邓皇后》。此亦见之《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和帝永元十四年(壬寅,公元一零二年)》“时帝数失皇子,贵人忧继嗣不广,数选进才人以博帝意”)” 此处既言“后忧继嗣不广,恒垂涕叹息,数选进才人,以博帝意。”则末后汉才人亦当为天子之备选内官也。 “帝幸濯龙中,并召诸才人”,召之才人亦应属天子内官。以若乃宫官,则不当以从之游娱。宫官皇后之属,帝不得随意以游娱事召之。斯宫之常式。 魏晋时之才人者,载“(晋)武帝二十六男:杨元后生毗陵悼王轨、惠帝、秦献王柬。审美人生城阳怀王景、楚隐王玮、长沙厉王乂。徐才人生城阳殇王宪。匮才人生东海沖王祗。赵才人生始平哀王裕。赵美人生代哀王演。李夫人生淮南忠壮王允、吴孝王晏……王才人生孝怀帝……(《晋书 卷六十四列传第三十四》)”“(光熙元年(丙寅,公元三零六年))十一月……癸酉,太弟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惠皇后,居弘训宫;追尊母王才人曰皇太后;立妃梁氏为皇后。(《资治通鉴卷第八十六晋纪八惠帝光熙元年(丙寅,公元三零六年)》)”此处晋孝怀帝追尊母——晋孝怀帝父晋武帝之王才人——曰皇太后,乃晋武帝时才人属天子内官进幸之典例。 “才人。既云前汉、后汉、晋之才人皆乃天子内官。汉时史书又言“(傅)昭仪少为上官太后才人。自元帝为太子,得进幸。元帝即位,立为婕妤,甚有宠。(《汉书 卷九十七下 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孝元傅昭仪》)”那如何汉宣帝之傅才人,后为汉宣帝子汉元帝之傅昭仪者? 晋之史书言谢玖“选入后宫为(晋武帝)才人。”“惠帝在东宫,将纳妃。武帝虑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才人谢玖)往东宫侍寝,由是得幸有身。……玖求还西宫,遂生愍怀太子。(《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武帝崩,惠帝即位,愍怀太子立为太子,惠帝以父武帝之谢才人玖为淑媛。 那晋武帝如何赐自家才人谢玖与子晋惠帝,且生子后为晋武帝子晋惠帝之淑媛了?” “此又何奇?汉宣帝还曾赐自之备选内人——家人子与其子,其子继位为汉元帝,立其父汉宣帝所赐之备选内人——为其生子之家人子,为皇后,即孝元皇后王政君也。(《汉书 卷九十八元后传第六十八》“久之,宣帝……乃令皇后择后宫家人子可以虞侍太子者,(王)政君与在其中。及太子朝,皇后乃见(王)政君等五人,……皇后使侍中杜辅、掖庭令浊贤交送(王)政君太子宫,见丙殿。得御幸,有身”) 凡宫之备选内官、宫官、备选内人未为进幸,赐与皇子孙,甚或殿臣,亦历朝宫之常式。便高祖皇帝、大家,何尝未曾赐备选之属与殿臣之者?”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64章 论诏 “才人,方听闻得人言玄奘那大和尚终于向大家请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了。(《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九 唐慧立本彦悰笺》“往贞观十一年中,有敕曰:“老子是朕祖宗。名位称号宜在佛先。”时普光寺大德法常、总持寺大德普应等数百人于朝堂陈诤。未蒙改正。法师还国来已频内奏,许有商量,未果……”)阿菊匆匆进得芳文殿,向媚娘言道。 “是麽?”媚娘心下大震。果然有得今日,此绝非小可。她停了手中卷书,定了心神,静待阿菊说下去。阿菊见媚娘形容若此,亦知紧要,略停了停,又言语道: “大家却没有则声呢。只过了些儿,便言其他了。听宫人说,见大家如此,那玄奘大和尚再次陈词,大家便道“佛道大小,朕已知矣;佛理渊深,正修研之。然以宗承柱下,一时尚有不便者。师当我知”云云。便言经卷了。” 然以宗承柱下,一时尚有不便者。那便是仍未应允了。想玄奘那大和尚难生欢喜心矣。媚娘不觉微摇了摇头。 佛道大小,朕已知矣;佛理渊深,正修研之。然以宗承柱下,一时尚有不便者。师当我知。玄奘于弘法院内静修着。心中不免薄有怒意,佛门以“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不振十载有余,自去岁以显佛力故,得御制三藏圣教序。又度僧万余,唐帝且数言“朕共师相逢晚,不得广兴佛事,甚以为憾”颇有重兴佛门势。然至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请,唐帝终究还是寥寥数语搪塞了事。所谓其求有甚于者,然其意非诚者。真孰能忍乎! 屋外熙阳尚好,槐树枝上乌雀低啭了几声,枝叶颤动,空气里青草微香,棣棠花开了。玄奘于室内一角将白檀香木燃起,满室微薰中他的思绪一沉,定下心意,将薄生的些许恼意淡化去,思绪翻转着——或还是借机再请罢——唐帝依前未允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之请,则末佛道之争,尚处不明,是障法者也。唐帝既不肯俯仰于天地之理,惟以自家宗柱为要,真非帝王资质。既此,且由之耳。至于眼下,相机行事便是。 思定于此,玄奘心复澄明。白檀浓香中他眼前忽地浮现出一个女子——媚娘身影——这个看似娇艳若春夏芍药花般之小女子,容色鲜鲜,言若闲闲,却心思宛密,深不可测,未来真不可以知者也。 一时朝堂咸知。 太子亦听闻了玄奘请为唐帝婉拒事。那玄奘大和尚必大不悦矣。然其向不惮烦,事难亦必再三。者样看来,必再请之。只唐室以老子为祖,若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岂非僧尼为道之先,则末佛道之争,道之于佛,即唐室先祖之于佛也。若此,于唐室,亦已矣。虽然,经此一拒,阿爷疾再翻覆时,不知当何所往之。太子不免些愁思着。 棣棠花依前灼艳地于御苑闲开着,柳树碧绿。宫中诸人却无赏花之心绪——唐帝疾患又复难安了。又以天时久旱,数月无雨(《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三月,丙辰,置丰州都督府,使燕然都护李素立兼都督。去冬旱,至是(三月)始雨”),朝野间皆暗下私言,以为唐帝失德,上天为警。 暮春,去冬之久旱终于始雨了。三月辛酉,唐帝勉以重疾之体至显道门外,赦天下。丁卯,敕太子于金液门听政。是月,日赤无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去冬旱,至是(三月)始雨。(三月)辛酉,上力疾至显道门外,赦天下。丁卯,敕太子于金液门听政。是月,日赤无光”)。 阿爷此疾真有风雷势了。太子于唐帝殿侍疾毕,侧殿细思着——以太子身份,自难应承玄奘大和尚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之请。纵有日自己登位,只要仍以老子为先祖一日,亦复难停此诏——此非道先、佛先之争,实乃帝先、佛先之争也。所能为者,惟广兴佛事、善尊佛门大德而已。玄奘大和尚常于阿爷前,若诸事转圆,或可复请。只是那玄奘大和尚看似温文谦和,实极刚进勇猛,若不应其停诏之请,恐难也。 暮春帝寝紫藤花低垂着,一阵风吹过,氤氲花香。太子忧虑了,他今载二十二了,近以唐帝之疾,忧思过甚。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65章 之令 正斯是时,有报,天竺方士那逻迩娑婆寐炼的长生丹将成了。 太子日日忧心于唐帝体况。报曰将成之长生丹他并不真以为信——从来未见万世不死之帝皇,亦未见能使万世不死之丹药,所谓万世不死,不过因世承袭罢了。这个天竺方士左不过是个骗人的番道人。然唐帝现迷于此,又有甚法子呢。只是阿爷之病,若不能医得麽—— 唐帝殿内静静息神,他是愈来愈不受用的了,头晕目眩常不能止,目不能开,胸闷气短。山风虽甚清凉,然他依旧觉额前若有浮热。看他眼神在处,近旁宫人小心侍应着。 宫人们泰半皆退下了,只留当值的。太子亦将行往侧殿。媚娘嘱咐完宫人事体,阿菊随跟着,往自住殿院。两人皆守礼彬彬,各自谨行。 殿内一时清静。惟殿外偶尔飞过鸟雀之音,未远处夏蝉之鸣。 未久果然,唐帝服下了天竺番道人之长生丹。天竺番道人为所监看,待唐帝服下之最后效验。 风依旧不疾不迟吹着,荼蘼花满地蔓白。含风殿微些寂静——服用了长生丹之唐帝一时倒未见有何其它不适。道士们进的乳石汤固然不见效验,御医安神汤亦不过尔尔,本来目眩的他又始头痛了。唐帝绝望地做最后的准备。太子昼夜侍疾。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翠微宫。 “李世勣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唐帝秘嘱太子。 五月,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 辛酉,开府仪同三司卫景武公李靖薨(《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 唐帝疾愈烈了,苦痢增剧(《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昼夜难安。太子悲不自胜,或累日不食。唐帝泣曰:“汝能孝爱如此,吾死何恨!(《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殿中众人,闻之亦皆不免泣下。 御医皆知,唐帝大限将至了。 唐帝殿内昏睡着,头愈发疼了。喝过御医调配的安神汤,唐帝略觉好了些儿。着身侧侍应宫人们皆退往外殿,唐帝半躺着思度起来—— 当如何安置媚娘呢?眼见大限之期将至。或大限前杀之麽?倒是一了百了,只少个由头,旁人未免疑惑无因杀人,此之何谓。若着其殉呢?看来倒分外自然,泰半人以为君王有情,不能舍之,乃着与殉罢了。传将出去,也不会有甚旁的言语。倒是不着痕迹。然依李淳风所言,恐亦将大不妥罢, “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矣。” 若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矣。唐帝思及此,心内不觉一寒。 则末还是不当杀之麽?唐帝微阖双眼,苦思着。 还是着其出家罢。从此割绝世俗,为己祈福,别为一天地。如此安排,或可免唐三世后之祸灾,亦可全此女之性命。 “媚娘,你于宫中亦时日矣,吾之一旦,你——将之何?”唐帝看着殿内媚娘,语道。 媚娘心下一惊,不容有思,回道:“陛下春秋正盛,何以言此。想过些时日,陛下疾瘳,自然万几安理。” “自然万几安理…”唐帝又是一阵气喘。略过片时,“媚娘,吾思久矣,一旦吾之,你,虽未蒙恩——亦且随宫中无所出之嫔御之例尼寺出家罢(《唐会要 卷三皇后》“太宗崩。(武氏,即武曌)隨嬪禦之例出家。”注:“随嫔御之例出家”者,非嫔御也。若为嫔御,当为依嫔御之例出家)” 殿内一时诸人静,皆待媚娘言语。 媚娘骤闻唐帝此言,周身微颤,低首片时言道:“诺。陛下。” 太子闻,寒意顿生。 唐帝挥挥手,诸人皆退下了。 花事终已了,依唐帝近日体况看来,终是时日无多了。己将何往之呢?本来己不过宫中未承恩之内官承旨才人,一旦唐帝驾崩,新帝继位,宫中诸人皆将重经择选,运命皆待之新。现下唐帝严令,己于帝崩之后,虽未蒙恩,亦随宫中无所出之嫔御之例出家。一旦此—— “才人,听含风殿宫人说,大家今日疾痢愈剧了。(《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上苦利增剧”)”阿菊自殿外入得来,行至媚娘身侧,低声细语着。 媚娘听了,却是无言。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66章 新帝 风薰暖得有些腻人,殿外榴红似火,黄莺鸟于枝头婉转着,间或飞起。因皆知唐帝在这几日,含风殿内宫人们进出皆严屏气息,惟恐踏错,御医群集,长孙无忌、诸遂良等皆候。 唐帝自知时日无多,李世勣受诏叠州都督,不顾而去。以此行止,知其日后必用心辅佐太子,又去一忧。密诏亦付太子。继之以的,惟托嘱无忌、遂良了。 唐帝昏昏自躺着,偶微睁眼,亦神情散乱,不能成言。又复神思不济。太子见阿爷神思昏乱,不免心思亦乱。御医等不敢多言,含风殿一干众人,皆待唐帝返照。 如此经夜,宫中人等多不得息,太子更焦灼不已。一夜灯烛,人影憧憧,自是无话。 唐帝疾甚于日。宫内消息严禁,诸般人等皆行待命。翠微宫风声肃肃。 丁卯,唐帝疾笃,召长孙无忌入含风殿,上卧,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悲不自胜。唐帝竟不得有所言,因令无忌出(《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宫中上下咸知,帝惟数日而已矣。 这一日终是来了。 五月,己巳。唐帝疾愈甚。玄奘于宫中。(《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唐慧立本彦悰笺》“至五月己巳,微加头痛,留法师宿宫中”)。 唐帝寿日将尽了。想来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之请,于唐帝之纪,当无望了。玄奘微些失望。从来教门兴衰,各自有因,唐帝虽极力抑佛十余载,然朝堂上下,内外宫中,少有不尊佛者。现既如此,亦乃运数。玄奘微叹了口气。 唐帝将崩了,后之事将如何呢?崩于翠微宫,太子必秘锁消息,严禁内出。若无大变,过得时日,车驾归了大兴宫,便是太子即位。即位之初,自也不及言废这“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宫中还有何人可以图日后佛门之兴呢? 宫中……宫中……他眼前忽地浮现出一个娇艳可人之小女子——媚娘身影——媚娘依唐帝严命,若唐帝大行渐去,这小女子虽未蒙恩,亦且将随宫中无所出嫔御出家尼寺,其之未来——想起媚娘,玄奘突地心念一动,这小女子面相骨格,贵气充盈,容色娇艳,形容举止间竟有盈溢之意,绝非余生割绝世俗富贵之缘之相,却是何因由呢? 含风殿,唐帝回光。遂复召无忌及诸遂良入卧内。谓之曰:“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又谓遂良曰:“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谗人间之。”仍令遂良草遗诏(《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言未竟而精气即涣散矣。太子急召御医进参汤诸等。未久神散。众皆不敢言,惟待之。含风殿一时肃肃。 宫人们均不免有惊之色,加之太子严诫,心下皆是生惧。只玄奘静诵经持咒。御医随时候命,惟待唐帝而已。 有顷,翠微宫,含风殿,唐帝崩。(1、《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有顷,上崩。”2、《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九 唐慧立本彦悰笺》“往贞观十一年中,有敕曰:“老子是朕祖宗。名位称号宜在佛先。”时普光寺大德法常、总持寺大德普应等数百人于朝堂陈诤。未蒙改正。法师还国来已频内奏,许有商量,未果而文帝(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升暇。”) 唐帝真驾崩了。含风殿风意肃肃。宫中人于含风殿者皆尊太子严令,严密进出。 太子拥无忌颈,号恸欲绝。无忌揽涕,请处分众事以安内外。太子哀号不已。无忌曰:“主上以宗庙社稷付殿下,岂得效匹夫唯哭泣乎!”如是者,太子方乃强忍悲声,处殿内事。乃秘不发丧。无忌等请太子先还,飞骑、劲兵及旧将皆从。辛未,太子入京城;大行御马舆,侍卫如平日,继太子而至,顿于两仪殿。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少詹事张行成兼侍中,以检校刑部尚书、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辅兼中书令。 壬申,发丧太极殿,宣遗诏,太子即位。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平常细务,委之有司。诸王为都督、刺史者,并听奔丧,濮王泰不在来限。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 六月,甲戌朔,皇太子(李治)即皇帝位。赦天下。(《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67章 览诏 太子终是顺利即位了。媚娘轻舒了口气。大行皇帝五月驾崩,依制停灵。至于己身,虽未蒙恩,亦惟有依大行皇帝遗命随无所出之嫔御出家—— 六月大兴宫的风渐息了。 长安城六月的风依旧薰暖,殿外依稀玫瑰清香,沿阶依次传来。新帝李治亦些疲累了, 于案前凝思半晌,新帝李治忽忆起随身密带之阿爷密诏,“惟有即位日且身侧无人时方可秘启。阅后有疑义处,可与李淳风秘议,除此不可以使第三人知。便是李淳风,亦只可相询,决不可告知其密诏文。” 何事如此要紧阿爷于生前密嘱呢?一念此,新帝李治不动声色遣退了殿内宫人,着遂安独于殿外守着,免有相扰。取出随身密携之阿爷所付密诏,细细阅将起来—— 竟是如此,竟是如此——阅完密诏之新帝李治之心霎时沉若寒冰。他眼前不由浮现起贞观十六年暮春夏初便殿里见媚娘时情景—— 暮春薰暖阳光下的媚娘那时正站在便殿中央,芍药花般娇艳面颊间带着一层淡淡光华,眉间蕊黄是最新式梅蕊淡红,倭堕髻右侧斜插着一芍药花形玉钗,配着茱萸纹绣橘黄地衫,袖缘郁金字文锦,满印着棣棠花文藕丝裙,蹙金绣浅青灰地帔子,娇艳中不失淡雅。时方十四的晋王于旁侧静静看着这个暮春薰暖阳光下在那里微微迟疑、欲语还休的娇艳女子,心中涌起一股热意——“为了这个女子,什么也当是值的了。” 是的,为了这个女子,什么也当是值的了——媚娘所以这些年间于唐宫备极荣宠,屡屡蒙阿爷以政事垂询,却未承宠,不得升迁之秘亦尽在此了。 “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此谶数度天警,李君羡亦因乳名“五娘子”坐诛。君羡死未久,日有蚀之。召太史令。太史令曰“以秘记其人尚在宫中,故乃尔。”先亦曾言“据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殆尽。”且“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矣。” 若此,其人之于唐国,真不可不深防者。然何以阿爷专以指媚娘呢? 新帝李治细细推详着——自阿爷知秘记始,一直潜心安排,思虑周详若此,只终未向媚娘重下杀手,恐是因当年杀戮太重,屡遭梦魇,近年间亲近佛门,渐畏果因也。新帝李治微叹了口气。只是依阿爷安排,其殡葬后媚娘出家为尼,从此割绝世俗,所为祈福,别为一天地,再不可复往宫中。一生皆需着紧要之人隐监看之,不可使其与他人接近。若有异动,立杀之。其余武姓宫人悉使守陵,绝不可使归。如此或可免唐三世后之祸灾。真若依此密诏行来,媚娘余生真堪忧矣。新帝李治独坐于空荡荡无人之殿,心内不觉一阵酸楚——媚娘,这个他暗下誓言要护持一生,且亦为私心底里所属之娇艳小女子,难道竟一生反要困于己手麽?竟真无他法可解此困局焉?禳解亦不能为麽?新帝李治满心底里百千万般苦楚,只不知与谁可以说得,独坐于空荡荡无人之殿内,仔细推思着,何法可解得这个他私心底里早为之所属之小女子——媚娘,之将临之危。 六月风真正薰暖,浓郁玫瑰香随风隐入来。 “若阅后有疑义处,可与李淳风秘议,除此不可使第三人知。便是李淳风,亦只可相询,决不可告知其密诏文。”便是当召李淳风了。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68章 天命 “何所谓之秘记?” “大行皇帝在日,贞观十六年六月甲辰,流星状如月,西南流三丈乃灭(《唐会要 卷四十三》)。六月戊戌,太白昼见(《新唐书 本纪第二太宗》)。以秘记“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时蒙大行皇帝垂询,臣据象推算以言,告其兆已成。其人已生,于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殆尽。” “阿爷何以言之?” “大行皇帝有“莫若将疑似者尽杀之”意。臣据实答曰:“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矣。”” “大行皇帝又问“可推算出究竟是何来历?”。臣言:“据象看,恐属华胥远祖,然究底何人,尚待参详。”如斯而已。” 果然如此。此便是媚娘入宫初恩宠优渥,却久不得升迁之因了。 新帝李治心下微叹了口气。停了一些儿,问: “后又有警示否?” “去载八月,己酉朔,日有蚀之(《新唐书 本纪第二太宗皇帝》)。大行皇帝召臣,臣推算“秘记其人尚在宫中。”后再未蒙垂询。” “你所言华胥远祖系何意也?” “臣亦在参详间。” “秘记谓“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你之所见,此主果为女子否?” “恐为女子。” “三皇五帝之后,皆男子主政,女子何可为天下主?莫非所言者止于后宫之主?” “据象以言,恐为天下主。” “五帝以来天下均男子焉,女子凭何以成之?” “天地造化,各因其时。此女子必以非常,故非常理可度之者。” “可禳解否?” “天之所命,恐无禳解之理。” “如何消解之?” “我朝得天下先,大业中,童谣曰:桃李子,鸿鹄遶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隋书 卷二十二志第十七五行上 诗妖》)及坊间街头“李氏当得天下”、“杨氏灭,李氏兴”,又有方士安伽陀,自言晓图谶,谓隋帝曰“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劝尽诛海内凡姓李者。虽隋帝未至此,然天下李氏人多有因之失命者。今若以此谶强杀武姓中人,恐大不祥。如臣答大行皇帝时所言,据上象,其人得天下当在数十年后。其时则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于陛下子孙戚属,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戚属,无遗类矣。而况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谶言终以应,应则自然之。” 天之所命,恐无禳解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谶言终以应,应则自然之。难道就无两全之法了麽?李淳风离殿去后,新帝李治独于殿内怔怔自思半晌。终于一筹莫展。 媚娘日后将何其凄凉也。若依此诏,出家为尼,从此割绝世俗,所为祈福,别为一天地,再不复往宫中,一生皆着紧要人隐监看之,不使人与之接近。此令一暗发,媚娘形同终生囹圄。即于尼庵之中,亦不可随意与尼寺中她人多加言语。阿爷密诏更另有嘱,一旦异动,立杀之。念及此,新帝李治不觉凛然。 玫瑰花香依旧次第传来,醉人微醺。新帝李治的心却不禁有些凄寒了。 “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天理循环,帝王江山,终无万世不易之理,此俗世之常也。凡君王,未有不明此理者,然亦不免皆愿江山万世不易者。此秘记若不能禳解,若不能禳解,该当如何呢?新帝李治眼前不觉又浮现出那年暮春夏初薰暖熙阳下媚娘微微仰起的脸,就是这个小女子,因是阿爷宫中之内官才人,虽未承宠,亦不能与自己佳偶。故只能于春朝春月,秋夕秋阙,郁结心中,不能与解。本以为待阿爷崩逝,自己贵为帝王,纵媚娘依阿爷遗命——虽未蒙恩,然随嫔御之例出家——待制服期满之后,总可以还俗复归宫中,纳为嫔御,然现下之密诏—— 有此秘记,当如何安排媚娘方为妥当呢? 新帝李治心真无所归依了。他静坐苦思了半晌,依旧没有主意。则末真一困局焉?新帝李治心乱如丝。 长安城的风依旧暑意,新帝李治心不能止息了。宫中风意渐起,风雨难停。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69章 制服 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既避不得此谶,又复不能禳解时,莫若趋而应之何如? 新帝李治心念一动——莫若依旧着媚娘依阿爷遗命先入尼寺,待制服期满,再着媚娘还俗复归宫中——媚娘未曾承恩,制满还俗纳为己宠,无人可以为议。待媚娘复归宫中,蒙恩生子,子立太子,媚娘立为皇后,则末一旦己之崩逝,其子继位,其以太后主位宫中。即媚娘势必为天下主时,继位者亦已身与其之子也,亦李唐也,又何妨?岂非应了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谶。两下里皆好? 只是依制现下当立妃王氏为后如何可解?——或者,暂不立妃王氏为后?惟久不立后,百官咸议,又复如何?或漫延之,徐徐以俟后罢。 注:制服之期。依《后汉书 卷四十六郭陈列传第三十六》“制服二十五月”。依《旧唐书 卷九十一 列传第四十一 张柬之》唐之前及初唐制服二十五月之期,“《仪礼》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 1、制服之期:《后汉书 卷四十六郭陈列传第三十六》忠上疏曰:“臣闻之孝经,始于爱亲,终于哀戚。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尊卑贵贱,其义一也。夫父母于子,同气异息,一体而分,三年乃免于怀抱。先圣缘人情而著其节,制服二十五月……” 2、唐之前及初唐制服二十五月之期:《旧唐书 卷九十一 列传第四十一 张柬之》“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也。少补太学生,涉猎经史,尤好三礼,国子祭酒令狐德棻甚重之。进士擢第,………圣历初,累迁凤阁舍人。时弘文馆直学士王元感著论云:“三年之丧,合三十六月。”柬之著论驳之曰: 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不刊之典也。谨案《春秋》:“鲁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乙巳,公薨。”“文公二年冬,公子遂如齐纳币。”《左传》曰“礼也。”杜预注云:“僖公丧终此年十一月,纳币在十二月。士婚礼,纳采纳徵,皆有玄纁束帛,诸侯则谓之纳币。盖公为太子,已行婚礼。”故《传》称礼也。《公羊传》曰:“纳币不书,此何以书?讥丧娶。在三年之外何以讥?三年之内不图婚。”何休注云:“僖公以十二月薨,至此冬未满二十五月,纳采、问名、纳吉,皆在三年之内,故讥。”何休以公十二月薨,至此冬十二月才二十四月,非二十五月,是未三年而图婚也。按《经》书“十二月乙巳公薨”,杜预以《长历》推乙巳是十一月十二日,非十二月,书十二月,是《经》误。 “文公元年四月,葬我君僖公”,《传》曰,缓也。诸侯五月而葬,若是十二月薨,即是五月,不得言缓。明知是十一月薨,故注僖公丧终此年,至十二月而满二十五月,故丘明《传》曰,礼也。据此推步,杜之考校,岂公羊之所能逮,况丘明亲受《经》于仲尼乎?且二《传》何、杜所争,唯争一月,不争一年。其二十五月除丧,由来无别。此则《春秋》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 《尚书伊训》云:“成汤既没,太甲元年,惟元祀十有二月,伊尹祀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孔安国注云:“汤以元年十一月崩。”据此,则二年十一月小祥,三年十一月大祥。故《太甲》中篇云:“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是十一月大祥,讫十二月朔日,加王冕服吉而归亳也。是孔言“汤元年十一月”之明验。 《顾命》云:“四月哉生魄,王不怿”,是四月十六日也。“翌日乙丑,王崩”,是十七日也。“丁卯,命作册度”,是十九日也。“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须材”,是四月二十五日也。则成王崩至康王麻冕黼裳,中间有十日,康王方始见庙。则知汤崩在十一月,淹停至殓讫,方始十二月,祗见其祖。《顾命》见庙讫,诸侯出庙门俟,《伊训》言“祗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则崩及见庙,殷、周之礼并同。此周因于殷礼,损益可知也。不得元年以前,别有一年。此《尚书》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 《礼记三年问》云:“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断之者,岂不送死有已,复生有节?”又《丧服四制》云:“变而从宜,故大祥鼓素琴,告人以终。”又《间传》云:“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醯酱。中月而禫,食酒肉。”又《丧服小记》云:“再期之丧,三年也。期之丧,二年也。九月七月之丧,三时也。五月之丧,二时也。三月之丧,一时也。”此《礼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 《仪礼士虞礼》云:“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是月也吉祭。”此礼周公所制,则《仪礼》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 此四验者,并礼经正文,或周公所制,或仲尼所述,吾子岂得以《礼记》戴圣所修,辄欲排毁?汉初高堂生传《礼》,既未周备,宣帝时少传后苍因淹中孔壁所得五十六篇著《曲台记》以授弟子戴德、戴圣、庆溥三人,合以正经及孙卿所述,并相符会。列于学官,年代已久。今无端构造异论,既无依据,深可叹息。其二十五月,先儒考校,唯郑康成注《仪礼》“中月而禫”,以“中月间一月,自死至禫凡二十七月”。又解禫云“言澹澹然平安之意也。”今皆二十七月复常,从郑议也。逾月入禫,禫既复常,则二十五月为免丧矣。二十五月、二十七月,其议本同。……… 故由也不能过制为姊服 ,鲤也不能过期哭其母。夫岂不怀,惧名教逼己也。 ……… 时人以柬之所驳,颇合于礼典。”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71章 在难 武氏(武曌)为立皇后次年。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武氏(武曌)复怀子。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冬十月。中宫(即皇后殿下,武氏,亦即武曌)(临产)在难。(急招玄奘法师。)归依三宝。请垂加祐。 法师启:圣体必安和无苦。然所怀者是男。平安之后。愿听出家。当蒙敕许。其月一日,皇后(武曌)施法师衲袈裟一领,并杂物等数十件。 法师启谢曰。沙门玄奘启。垂赐衲并杂物等。捧对惊惭。不知比喻。且金缕上服。传自先贤。或无价衣。闻诸圣典。未有穷神尽妙目击当如今之赐者也。观其均彩浓淡。敬君不能逾其巧。裁缝婉密。离缕无以窥其际。便觉烟霞入室。兰囿在身。旋俯自瞻。顿增荣价。昔道安言珍秦代。未遇此恩。支遁称礼晋朝。罕闻斯泽。唯玄奘庸薄。独窃洪私。顾宠循躬。弥深战汗。伏愿皇帝、皇后。富众多之子孙。享无疆之福祚。长临玉镜。永御宝图。覆育群生。与天无极。不任惭佩之至。谨启谢闻。施重词轻。不能宣尽。 五日申后。忽有一赤雀飞来止于御帐。 奘不胜喜庆。陈表贺曰。沙门玄奘言。玄奘闻。白鸠彰瑞。表殷帝之兴。赤雀呈符。示周王之庆。是知穹昊降祥以明人事。其来久矣。玄奘今日申后酉前。于显庆殿庭帷内见有一雀。背羽俱丹。腹足咸赤。从南飞来。入帐止于御座。徘徊踊跃。貌甚从容。见是异禽。乃谓之曰。“皇后在孕。未遂分诞。玄奘深怀忧惧。愿乞平安。若如所祈。为陈喜相。”雀乃回旋蹀足。示平安之仪。了然解人意。玄奘深心欢喜。举手唤之。又徐徐相向。乃至逼之不惧。抚之不惊。左右之人咸悉共见。玄奘因为受三归报其雅意。未及执捉。从其徘徊。遂复飞去。伏惟皇帝、皇后。德通神明。恩加兆庶。礼和乐洽。仁深义远。故使羽族呈祥。神禽效质。显子孙之盛。彰八百之隆。既为曩代之休符。亦是当今之灵贶。玄奘轻生有幸。肇属嘉祥。喜忭之深。不敢缄默。略疏梗概。谨以奏闻。若其羽翼之威仪。阳精之淳伟。历代之稽古。出见之方表。所不知也。谨言。 表进已。顷间有敕令使报法师。“皇后分娩已讫。果生男。端正奇特。神光满院。自庭烛天。朕欢喜无已。内外舞跃。必不违所许。愿法师护念。号为佛光王。” 法师进贺曰……… 佛光王生满三日。法师又进表曰“………令月嘉晨。皇子载诞。天枝广茂。琼萼增敷。率土怀生。莫不庆赖。在于玄奘。特百恒情。岂直喜圣后之平安。实亦欣如来之有嗣。伏愿不违前敕。即听出家。移人王之胤。为法王之子。披著法服。制立法名。授以三归。列于僧数。………” 当即受三归服袈裟。虽保傅养育。所居常近于法师。 十二月五日。满月。敕为佛光王度七人。仍请法师为王剃发。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九 唐慧立本彦悰笺》)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72章 图画 春。又日。 “这会子人皆散了。我们可便宜会子。嗯。你可晓得凌烟阁之图画。太宗皇帝贞观十七年正月诏图画勋臣二十余人的(《旧唐书 卷三本纪第三太宗下》“(贞观十七年春正月)戊申,诏图画司徒、赵国公无忌等勋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看过的。绘的倒好。只听闻说太宗皇帝时绘的太宗皇帝图,不晓何故,却并不全然肖似?” “此事吾亦听闻了。说是有个典故。只宫里老人方知。说历朝宫里传下来规矩。但凡绘帝、后、妃之时,皆需绘得些不似了。道是圣容岂可使知其详者。甚乃图画之时,连真容亦不能见着,有专代者呢。即见帝、后、妃真容,亦需绘得些不似了。无有使人详知者。宫里老人还说,最奇者,一至朝代更革,前朝所绘帝、后、妃像,常错乱之。皆常有之义。说乃前朝人专意为之。此事且有不可说之密呢。” “却是何密?” “宫里老人说这个不当细言。道恐帝、后、妃转世之时,有所大妨。教人轻易寻着了转世之身甚麽的。故此云云。尤者末世之时。” “无怪上会子不知何人与皇后殿下(武氏,即武曌)绘容。全不觉肖似皇后殿下(武氏,即武曌)。若传之后世,那后世人想依此图寻着皇后殿下(武氏,即武曌)转世之身,难之难了。我本来好生奇怪,如何皇后殿下(武氏,即武曌)还直称图画得好呢。原来为此。” “那汉魏曹阿瞒(曹操)事“魏武(曹操)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一》)”。皆知武王(曹操)姿貌短小,神明英发(魏氏春秋曰:“武王(曹操)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崔季珪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有威重(魏志曰:“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是不同者。” “原来帝皇将相,使人替时。这般样底。” “便是这般。还有一事,前些时皇后殿下(武氏,即武曌)将诞佛光王时,说那载(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冬十月。皇后殿下(即中宫,武氏,武曌)在难。归依三宝。请垂加祐。玄奘法师启:圣体必安和无苦。然所怀者是男。平安之后。愿听出家。那佛门当真显异。皇后殿下(武氏,即武曌)孕子未生,玄奘法师已知所怀是男。未几日皇后殿下(武氏,即武曌)分娩已讫。果生男。端正奇特。神光满院。自庭烛天。(《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九 唐慧立本彦悰笺》)说来真不可思议事呢。” “佛门常不可思议者。皇后殿下(武氏,即武曌)素日里常近佛门大德。无论玄奘法师,抑或禅门之师。亦常手抄经书者。”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73章 谶讳 “都说谶纬神准。可又忌讳这个。” “可是忌讳。只能背地里说这个。不能教上头晓得了。否者恐有大妨。” “你也晓得这个?这会可悄悄儿说。” “嗯。晓得。就前数年,那会子我们皇后殿下(武氏,即武曌)还是二品昭仪居嫔位之首时(《唐六典尚书吏部卷第二司封郎中一人》“凡内命妇之制……。昭仪、昭容、昭媛、充仪、充容、充嫒并为嫔,正二品。”嫔,正二品,昭仪,嫔之首)),宫里宫外就唱武媚娘曲(《全唐文卷卷二百七十六迦叶志忠进桑条歌表》“天后未受命时,天下歌《武媚娘》”。《新唐书 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永徽后,民歌《武媚娘曲》”)。这本来是前朝的个曲子(《旧唐书 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李纲传》“隋开皇末,为太子洗马。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自请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逢巧与我们皇后殿下(武氏,即武曌)同名,又晓得陛下独宠我们皇后殿下(武氏,即武曌)。就这般样儿唱。未久就要立我们皇后殿下(武氏,即武曌)那会子,太史局偏又占的个“人主以嫔为后”(《新唐书 卷三十三志第二十三天文三》“(永徽)六年七月乙亥,岁星守尾。占曰;“人主以嫔为后””。《唐六典尚书吏部卷第二司封郎中一人》“凡内命妇之制……。昭仪、昭容、昭媛、充仪、充容、充嫒并为嫔,正二品。”嫔,正二品,昭仪,嫔之首)。未几月就立我们皇后殿下(武氏,即武曌)了。都说天机神测。当真验者。” “那是自然。太史局向以神验。” “要说神验。最奇就属后汉光武帝刘秀之谶验了。” “后汉光武帝刘秀亦有谶验麽?” “嗯。汉末本来时有谶言“刘秀当为天子”。国师公刘子骏甚易名刘秀,欲自应此谶(《后汉书 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窦融》“融等于是召豪杰及诸太守计议,其中智者皆曰:“汉承尧运,历数延长。今皇帝姓号见于图书,自前世博物道术之士谷子云、夏贺良等,建明汉有再受命之符,言之久矣,故刘子骏改易名字,冀应其占(刘子骏,刘歆,即欲应“刘秀当为天子”之谶更名刘秀之人)。及莽末,道士西门君惠言刘秀当为天子,遂谋立子骏。事觉被杀,出谓百姓观者曰:“刘秀真汝主也。”皆近事暴著,智者所共见也”)。时人议论此事。后汉光武帝刘秀正于微时,又以亦名刘秀。就戏道的个刘秀指的许是为其之语。时坐之人皆大笑之。未想后果为后汉天子者也(《后汉书 卷十五 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邓晨》“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讌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刘子骏,刘歆,即欲应“刘秀当为天子”之谶更名刘秀之人)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邪?”坐者皆大笑”)。你道奇亦不奇?” “竟这般样奇事?” “嗯。就为的谶纬神验。后汉称谶纬为内学,尊为秘经。刘宋后谶纬之书为禁,尤者魏孝文帝之时(《魏书 卷七上 帝纪第七上 高祖孝文帝》魏孝文帝“(太和)九年春正月戊寅,诏曰:图谶之兴,起于三季。既非经国之典,徒为妖邪所凭。自今图谶、秘纬及名为《孔子闭房记》者,一皆焚之。留者以大辟论。又诸巫觋假称神鬼,妄说吉凶,及委巷诸卜非坟典所载者,严加禁断”)。至前隋又复禁毁。(《隋书 卷三十二志第二十七经籍一 经》“至宋大明中,始禁图谶,梁天监已后,又重其制。及高祖受禅,禁之逾切。炀帝即位,乃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者至死。自是无复其学,秘府之内,亦多散亡”)至吾朝麽——” “至吾朝怎生?——”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74章 侯景 “当载衣冠南渡,怎生便散了?” “道是一桩公案。说来真可叹人。道的太清元年(公元547年)侯景降梁。侯景自至壽陽,徵求無已,朝廷未嘗拒絕。(侯)景請娶於王、謝,上曰: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侯)景恚,曰:會將吳兒女配奴!(《资治通鉴卷一六一 梁紀十七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亦见于《南史卷八十 列传第七十 贼臣侯景》)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戊戌,(侯)景反于寿阳(《资治通鉴卷一六一 梁紀十七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大宝二年(公元551年)十一月,己丑,豫章王栋禅位于(侯)景,(侯)景即皇帝位于南郊。还,登太极殿…… 王伟请立七庙,(侯)景曰:“何谓七庙?”伟曰:“天子祭七世祖考。”并请七世讳,(侯)景曰:“前世吾不复记,唯记我父名标;且彼在朔州,那得来啖此!”众咸笑之。(《资治通鉴卷一□□梁紀二十 简文帝大宝二年(公元551年)》) 次年(公元552年),湘东王(萧绎)命王僧辩等东击侯景,二月,庚子,诸军发寻阳,舳舻数百里。陈霸先帅甲士三万,舟舰二千,自南江出湓口,会僧辩于白茅湾……癸酉,王僧辩等至芜湖,侯景守将张黑弃城走。景闻之,甚惧,下诏赦湘东王绎、王僧辩之罪,众咸笑之。…… (三月)丁丑,僧辩至姑孰,……合战中江,子鉴大败,……子鉴仅以身免,收散卒走还建康……景闻子鉴败,大惧,涕下覆面,引衾而卧,良久方起……(《资治通鉴卷一□□梁紀二十 元帝承圣元年(公元552年)》) 侯景战败,东趋吴郡。夏,四月,景与腹心数十人单舸走,推堕二子于水。将入海,瑱遣副将焦僧度追之。景纳羊侃之女为小妻,以其兄鹍为库直都督,待之甚厚。鹍随景东走,与景所亲王元礼、谢葳蕤密图之。葳蕤,答仁之弟也。景下海,欲向蒙山,己卯,景昼寝;鹍语海师:“此中何处有蒙山,汝但听我处分。”遂直向京口。至胡豆洲,景觉,大惊;问岸上人,云“郭元建犹在广陵”.景大喜,将依之。鹍拔刀,叱海师向京口,因谓景曰:“吾等为王效力多矣,今至于此,终无所成,欲就乞头以取富贵。”景未及答,白刃交下。景欲投水,鹍以刀斫之。景走入船中,以佩刀抉船底,鹍以矟刺杀之。(《资治通鉴卷一□□梁紀二十 元帝承圣元年(公元552年)》) 侯景乱(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至太始二年(公元552年)四月),前后三载余。(侯)景登帝位,数十日即败,又数十日而卒,计居帝位百余天耳。所谓亦速也者。 先是,景每出师,戒诸将曰:“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故诸将以杀人为戏笑。(《南史卷八十 列传第七十 贼臣侯景》) 是可知其忍者。” “登帝位,数十日即败,又数十日而卒,计居帝位百余天耳。倒是败亡得速。只是若侯景这般样“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人,当如何以待之也?” “若侯景般惟知“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之人者,见之宜力必杀之,使天下明世间之当有序。侯景类若不为杀,天下之大乱难止。至乎其求婚王、谢门庭。(梁武)帝以为“王、谢门高非偶”。实在天下门庭高偶之般,可以不论。然此大恶之徒,岂宜衣冠门户!况岂有求婚谁者便得谁者之理?便帝皇之家,尚有婚配不遂之时。遑复他人!婚之不遂,世常理耶。何朝何族不见之?岂有不遂便欲以之为奴者?此实孽罪徒也。见之当立除之。岂宜降之于世。” “吾闻世间有以侯景言胁天下良善者,则末如何?” “此有何惧?此譬若杀人重囚,复为罪之言语也。其所肆意为罪之时,便乃复请其入囚笼时也。怕他怎地?你可知及(侯)景死,僧辩截其二手送齐文宣,传首江陵,果以盐五斗置腹中,送于建康,暴之于市。百姓争取屠脍羹食皆尽,并溧阳主(溧阳主:简文帝女溧阳公主,侯景妃。见之《隋书 卷十三志第八》“其后台城沦没,简文帝受制于侯景。景以简文女溧阳公主为妃”)亦预食例。景焚骨扬灰,曾罹其祸者,乃以灰和酒饮之。首至江陵,元帝命枭于市三日,然后煮而漆之,以付武库。(《南史卷八十 列传第七十 贼臣侯景》,亦见于《资治通鉴卷一□□梁紀二十 元帝承圣元年(公元552年)》)” “若杀来时,不吓煞人麽?似侯景般人,直能止小儿夜啼。” “休惊怕也。人间罪犯重时,天聋地哑皆常态。似侯景此般样人,看阎王老儿捉了去。千载不来阳间。来时再作个甚麽,便晓得了。” “还是吓煞个人。” “你那般怕侯景这般样人麽?那你悄占卜个,看侯景这般样人于何处?” “宫里不便占卜。恐晓得了。” “不怕。这里无有闲人。我替你看个。日后亦不说的。你悄占来,便知了。” 未半刻。 “占了,说侯景这人,卒后不曾降世。鬼界重罪囚也。” “这便是了。不消惊怕的。”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75章 袈裟 数年后。 “你晓得了麽?” “甚麽?” “就前数载(显庆元年冬十月,公元656年)皇后殿下临产在难,急招玄奘法师加佑。皇后殿下施玄奘法师衲袈裟事。宫中上下咸知。然宫外不晓事人,居然言,此衲袈裟系玄奘法师贞观初年往去天竺时太宗皇帝所赐呢。” “如何会有此误?玄奘法师贞观初年往去天竺,当去之时,以再三表奏,但诚愿微浅不蒙允许。无任慕道之至,乃辄私行(偷-渡)。(《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唐慧立本彦悰笺》)”玄奘法师后归国达于阗,复以贞观初年私行(偷-渡)冒越宪章,法当为罪。故遣高昌俗马玄智随商侣奉表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专言此事,道的“玄奘往以佛兴西域,遗教东传,然则胜典虽来,而圆宗尚阙,常思访学,无顾身命。遂以贞观三年四月,冒越宪章,私往(偷-渡)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全唐文唐卷九百六还至于阗国进表》)。” 是玄奘法师贞观初年往去天竺未蒙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允许也。更无论衲袈裟也。哪里来的太宗文皇帝(李世民)贞观初年玄奘法师西行天竺赐衲袈裟事。” “然听闻得太宗文皇帝确曾赐玄奘法师衲袈裟的。” “那系玄奘法师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归长安、洛阳两京后,太宗文皇帝(李世民)病体,得玄奘法师助力,故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秋七月赐衲袈裟事也。” “如何说得?” “是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秋七月景申,夏罢,(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又施(玄奘)法师衲袈裟一领。价直百金。……时并赐法师剃刀一口。(玄奘)法师表谢曰:沙门玄奘伏奉敕赐衲袈裟一领,剃刀一口。殊命荐臻。宠灵隆赫。恭对惶悸。如履春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唐慧立本彦悰笺》) 此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秋七月之赐衲袈裟、剃刀,缘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少劳兵事。纂历之后又心存兆庶。及辽东征罚。栉沐风霜。旋旆已来,气力颇不如平昔。有忧生之虑。(《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唐慧立本彦悰笺》)”是为太宗文皇帝病体,故此乃尔。玄奘法师此贞观二十二年秋七月谢太宗文皇帝(李世民)表与其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冬十一月谢今上(唐高宗李治)之皇后殿下(武曌)赐衲袈裟及杂物等数十件表殊异也。玄奘法师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冬十一月谢今上(唐高宗李治)之皇后殿下(武曌)表曰:沙门玄奘启。垂赐衲并杂物等。捧对惊惭。不知比喻。且金缕上服。传自先贤。或无价衣。闻诸圣典。未有穷神尽妙目击当如今之赐者也。观其均彩浓淡。敬君不能逾其巧。裁缝婉密。离缕无以窥其际。便觉烟霞入室。兰囿在身。旋俯自瞻。顿增荣价。昔道安言珍秦代。未遇此恩。支遁称礼晋朝。罕闻斯泽。唯玄奘庸薄。独窃洪私。顾宠循躬。弥深战汗。伏愿皇帝、皇后。富众多之子孙。享无疆之福祚。长临玉镜。永御宝图。覆育群生。与天无极。不任惭佩之至。谨启谢闻。施重词轻。不能宣尽。(《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九 唐慧立本彦悰笺》) 如何可混同之?” 注:1、玄奘法师谢则天皇后(武曌)之谢启,除见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九 唐慧立本彦悰笺》外,亦见于《全唐文唐卷九百七玄奘(二)谢皇后施衲袈裟杂物启》。《全唐文唐卷九百七玄奘(二)谢皇后施袈裟杂物启》所载谢启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九 唐慧立本彦悰笺》所载谢启全文同。 2、玄奘法师贞观初私往(偷-渡往)天竺,贞观十九年方归,长孙皇后贞观十年逝,《全唐文》辑录此谢启所指皇后绝无可能为长孙皇后。 3、《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九 唐慧立本彦悰笺》所录则天皇后(武曌)显庆元年冬十月临产在难请法师加佑产子事——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冬十月。中宫(即皇后殿下,武氏,亦即武曌)(临产)在难。(急招玄奘法师。)归依三宝。请垂加祐。法师启:圣体必安和无苦。然所怀者是男。平安之后愿听出家。当蒙敕许。其月一日,皇后(武曌)施法师衲袈裟一领,并杂物等数十件。” 与《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唐文宗开成四年刻,公元839年刻)》 “古朝议郎检校尚书屯田郎中使持节洛州诸军事守洛州刺史兼侍御史上柱国赐绯鱼袋刘轲撰。……(显庆元年)冬十月,中宫方妊,请法师加祐。既诞,神光满院,则 中宗孝和皇帝也。请号为佛光王,受三归,服袈裟,度七人,请法师为王剃发……开成四年(唐文宗,公元839年)五月十六日……” 所录则天皇后(武曌)显庆元年冬十月请法师加佑产子事相合。 4、则天皇后(武曌)向以崇佛,天授二年三月有《释教在道法之上制》“朕先蒙金口之记,又承寳偈之文,歴数表于当今,本愿摽于曩劫。大云阐奥,明王国之桢符。方等发扬,显自在之丕业。……自今已后,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庶得道有识以归依,拯羣生于回向。布告遐迩。知朕意焉。【天授二年三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释教在道法之上制》)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76章 制期 “前廷又复有朝臣议论制服三年之丧之期了。有言三年之丧三十六月者,有言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者,有言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者。好番不休。” “三年之丧之论,历朝不绝。本朝自高祖皇帝以来,亦数论之也。只者番又言的甚麽?” “者番有重臣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不刊之典也。”道后汉之时,忠上疏曰:“臣闻之孝经,始于爱亲,终于哀戚。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尊卑贵贱,其义一也。夫父母于子,同气异息,一体而分,三年乃免于怀抱。先圣缘人情而著其节,制服二十五月……(《后汉书 卷四十六郭陈列传第三十六》)”云云。又曰:“谨案《春秋》:“鲁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乙巳,公薨。”“文公二年冬,公子遂如齐纳币。”《左传》曰“礼也。”杜预注云:“僖公丧终此年十一月,纳币在十二月。士婚礼,纳采纳徵,皆有玄纁束帛,诸侯则谓之纳币。盖公为太子,已行婚礼。”故《传》称礼也。《公羊传》曰:“纳币不书,此何以书?讥丧娶。在三年之外何以讥?三年之内不图婚。”何休注云:“僖公以十二月薨,至此冬未满二十五月,纳采、问名、纳吉,皆在三年之内,故讥。”何休以公十二月薨,至此冬十二月才二十四月,非二十五月,是未三年而图婚也。按《经》书“十二月乙巳公薨”,杜预以《长历》推乙巳是十一月十二日,非十二月,书十二月,是《经》误。 “文公元年四月,葬我君僖公”,《传》曰,缓也。诸侯五月而葬,若是十二月薨,即是五月,不得言缓。明知是十一月薨,故注僖公丧终此年,至十二月而满二十五月,故丘明《传》曰,礼也。据此推步,杜之考校,岂公羊之所能逮,况丘明亲受《经》于仲尼乎?且二《传》何、杜所争,唯争一月,不争一年。其二十五月除丧,由来无别。此则《春秋》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 《尚书伊训》云:“成汤既没,太甲元年,惟元祀十有二月,伊尹祀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孔安国注云:“汤以元年十一月崩。”据此,则二年十一月小祥,三年十一月大祥。故《太甲》中篇云:“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是十一月大祥,讫十二月朔日,加王冕服吉而归亳也。是孔言“汤元年十一月”之明验。 《顾命》云:“四月哉生魄,王不怿”,是四月十六日也。“翌日乙丑,王崩”,是十七日也。“丁卯,命作册度”,是十九日也。“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须材”,是四月二十五日也。则成王崩至康王麻冕黼裳,中间有十日,康王方始见庙。则知汤崩在十一月,淹停至殓讫,方始十二月,祗见其祖。《顾命》见庙讫,诸侯出庙门俟,《伊训》言“祗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则崩及见庙,殷、周之礼并同。此周因于殷礼,损益可知也。不得元年以前,别有一年。此《尚书》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 《礼记三年问》云:“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断之者,岂不送死有已,复生有节?”又《丧服四制》云:“变而从宜,故大祥鼓素琴,告人以终。”又《间传》云:“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醯酱。中月而禫,食酒肉。”又《丧服小记》云:“再期之丧,三年也。期之丧,二年也。九月七月之丧,三时也。五月之丧,二时也。三月之丧,一时也。”此《礼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 《仪礼士虞礼》云:“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是月也吉祭。”此礼周公所制,则《仪礼》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 此四验者,并礼经正文,或周公所制,或仲尼所述,吾子岂得以《礼记》戴圣所修,辄欲排毁?汉初高堂生传《礼》,既未周备,宣帝时少传后苍因淹中孔壁所得五十六篇著《曲台记》以授弟子戴德、戴圣、庆溥三人,合以正经及孙卿所述,并相符会。列于学官,年代已久。今无端构造异论,既无依据,深可叹息。其二十五月,先儒考校,唯郑康成注《仪礼》“中月而禫”,以“中月间一月,自死至禫凡二十七月”。又解禫云“言澹澹然平安之意也。”今皆二十七月复常,从郑议也。逾月入禫,禫既复常,则二十五月为免丧矣。二十五月、二十七月,其议本同。……… 故由也不能过制为姊服 ,鲤也不能过期哭其母。夫岂不怀,惧名教逼己也。………” 或又有言“《(礼记)三年问》曰:三年之丧,何也?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弗可损益也。故曰无易之道。创钜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断之者,岂不送死有已、复生有节也哉?………故有血气之属者,莫知于人。于其亲也,至死不穷,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然而遂之,则是无穷也。故先王为之立中制节,壹使足以成文理则释之矣。(《太平御览卷第五百四十六礼仪部二十五 居丧》)” 朝之臣者闻此,皆以制服二十五月之论合于礼典。” “果然如此。那制服闰月复如何计得?” “那自又一番议论纷纷,好生难了——”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77章 丧制 数载后。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唐军“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焚其(倭,即今之日本)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济王丰脱身奔高丽,王子忠胜、忠志等帅众降,百济尽平。”(《资治通鉴卷二百一 唐纪十七》) 又五年。 总章元年(公元668年)“九月,癸巳,李勣拔平壤。勣既克大行城,诸军出他道者皆与勣会,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拒战,勣等奋击,大破之,追奔二百馀里,拔辱夷城,诸城遁逃及降者相继。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勣军继之,围平壤月馀,高丽王藏遣泉男产帅首领九十八人,持白幡诣勣降,勣以礼接之。泉男建犹闭门拒守,频遣兵出战,皆败。男建以军事委僧信诚,信诚密遣人诣勣,请为内应。后五日,信诚开门,勣纵兵登城鼓噪,焚城四月,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丽悉平。”(《资治通鉴卷二百一 唐纪十七》) 咸亨二年(公元671年)。 “皇后殿下母荣国夫人去载卒逝(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了(《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咸亨元年八月二日,崩于九成宫之山第,春秋九十有二。”),皇后殿下(武曌)好不伤怀。说来皇后殿下姊韩国夫人卒逝亦好数年了。” “嗯。记得乾封二年(公元667年),皇后殿下(武曌)为韩国夫人卒逝故于敦义坊立崇福寺。此寺本隋灵觉寺。开皇六年亲王杨雄所立。武德初废。至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则天皇后为韩国夫人复立为崇福寺祈福的。(《隋唐两京坊里谱敦义坊》敦义坊 福田寺、灵觉寺、崇福寺。《长安志》“东北隅废福田寺”注:本隋灵觉寺。开皇六年,亲王杨雄所立。武德初废。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武后为其姊贺兰氏复立为崇福寺。仪凤二年(公元677年),改福田寺。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废)” “那韩国夫人是于乾封二年卒逝的了?” “约莫是的,不大记得了。既然敦义坊之崇福寺立于乾封二年。约莫是乾封二年卒逝。看墓碑就当晓得。从来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葬,“王公以下皆三月而葬”(《新唐书 卷二十 志第十 礼乐十 五曰凶礼 五服之制》)。就古之体制,何尝不是“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的。(《太平御览卷第五百五十三礼仪部三十二葬送一》“《礼记王制》曰:“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嗯。说来确是。韩国夫人又未随荣国夫人卒逝迁坟改葬,墓碑立之近期自当为卒逝期(据《集古录目》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欧阳修之子记《集古录目》系欧阳修命其(欧阳棐)编录。《集古录目》序亦欧阳修撰。《集古录目卷五 唐郑国夫人武氏碑》“司列少常伯李安期撰,前戎卫兵曹参军殷仲容八分书。夫人名顺,字(缺一字)则,太原寿阳人。武后之妹,司卫卿贺兰安石之妻。封韩国夫人,追赠郑国,碑以乾封三年立。”《金石录(宋,赵明诚编录)卷第四第六百八十二唐郑国夫人武氏碑上》【李安期撰殷仲容八分书乾封二年二月】。此处《集古录目卷五 唐郑国夫人武氏碑》记郑国夫人武氏夫贺兰安石,名同《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一)上 一一三大唐故贺兰都督(敏之)墓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八月十八日》1964年陕西咸阳市周陵乡出土《大唐故贺兰都督(敏之)墓志》所记贺兰敏之“父安石,袭爵应山县开国男,赠卫尉卿、户部尚书、驸马都尉、韩国公。”则《集古录目卷五 唐郑国夫人武氏碑》、《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一)上 一一三大唐故贺兰都督(敏之)墓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八月十八日》,可为相互之印证))。说来立寺祈福大率皆于当载,既然敦义坊之崇福寺立于乾封二年。那韩国夫人想必是乾封二年卒逝的了。约莫韩国夫人卒逝乃乾封年间事。” “我亦记得韩国夫人卒逝乾封年间,追赠郑国夫人。然有新入宫不晓事之宫人潜议,谓韩国夫人卒逝于龙朔、麟德年间(公元661年至公元665年)呢。” “又是新入宫不晓事之宫人这般样胡说。皇后殿下既于乾封二年为姊韩国夫人立崇福寺祈福,韩国夫人自是于乾封二年临近间卒逝。焉有姊卒逝于龙朔、麟德年间(公元661年至公元665年),至数年后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方为之立寺祈福之皇后?任之一朝,帝、后为丧制之礼,皆经殿臣议论而定,陛下(唐高宗李治)当年为太宗文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守制之制服期,何尝不是经朝臣议论而定?况皇后为其姊立寺祈福,又非为皇后殿下之父母,若过丧数年亦为此,岂合礼制?朝臣岂有不议论皇后殿下过越情礼者?历来丧制之礼,固不可不及情,亦不可过越于情。焉有为姊丧制之礼过于为父母者?皇后殿下若这般样,殿上纷纷矣。”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78章 子卒 三载后。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懿王为光皇帝,□□武皇帝为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皇帝为文武圣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改咸亨五年为上元元年,大赦。(《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正月甲寅,荧惑犯房。占曰;“君有忧。”一曰;“有丧。”(《新唐书 卷三十三志二十三天文三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亦见之《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二年春正月甲寅,荧惑犯房。”) 上元二年三月丁未,日赤如赭。(《新唐书 卷三十二志第二十二天文二日变》,亦见之《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 “你听闻了麽?天皇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天皇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呢。”(《旧唐书 本纪第五 高宗下》“三月丁未,日赤如赭。丁巳,天后亲蚕于邙山之阳。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 “低声些。看为人听去。说今载正月就天象有异,占卜曰“君有忧”、“有丧”的。现下天皇风疹疾甚,怕是为此占卜,天皇——” “太子殿下疾重了。” “太子殿下又复疾患了麽?” “嗯。太子殿下此次疾患甚重。天皇、天后伤心不已。本来天皇风疹,欲使天后摄知国政(《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现下为太子殿下病重,天皇、天后与太子殿下言,待太子殿下腠理微和,逊位太子殿下(《唐大诏令集巻二十六追谥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只说了数日,太子殿下亦不见好,反更见增甚了。”(《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唐纪十八上元二年》(上元二年)“五月,戊申,下诏:“朕方欲禅位皇太子,而疾遽不起,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可谥为孝敬皇帝”) “太子殿下如何有疾的?” “太子殿下自幼有疾,常自复发。这次旧疾复发已经数月,饮了多少药饮,亦不见好。恐天皇、天后忧心,瞒着天皇、天后,只说太子殿下虽然病体,然自幼如此,勿忧的。前数日大不见好了,天皇、天后方知。天皇、天后见太子殿下病况如此,就言,及太子殿下腠理微和,逊位太子殿下的。也是天皇、天后爱子之意。未想太子殿下疾患仍见増甚。(《唐大诏令集巻二十六追谥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仁孝闻于四海。若使负荷宗庙。宁济邦家。必能永保昌图。克延景曆。岂谓遽婴雾露。遂至弥留。顾惟辉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欷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増甚”)天皇、天后皆伤心不已。说来天皇、太子殿□□况皆弱,倒是天后少有病灾,就三月丁巳,天后祀先蚕于邙山之阳,百官及朝集使皆陪位的(《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唐纪十八》)。”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夏。 “太子殿下病重薨逝也将月了(《旧唐书 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诸子》“上元二年,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年二十四。制曰:“皇太子……生知诞质,惟几毓性。直城趋贺,肃敬著于三朝;中寝问安,仁孝闻于四海。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顾惟耀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迁上宾之驾。……)。也是真奇。今载正月甲寅,荧惑犯房。占曰;“君有忧。”一曰;“有丧。”(《新唐书 卷三十三志二十三天文三月五星凌犯及星变》)天皇本想应者何人——谁想竟应在太子殿下了。真个天命难违,占卜奇验。” 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 朕肃承鸿绪。无忘御朽之懐。虔奉圣谟。每切临深之惧。幸以穹昊垂祐。宗社降灵。公卿尽叶赞之谋。黎庶遂怀生之望。故得乾坤交泰。日月休徴。垂衣而晏九瀛。端拱而家六合。方将……成功弗处。思遵象帝之规。守器斯传。用申知子之授。皇太子……生知诞质。惟几毓性。肃敬著于三朝。仁孝闻于四海。若使负荷宗庙。宁济邦家。必能永保昌图。克延景曆。岂谓遽婴雾露。遂至弥留。顾惟辉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欷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増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迁上賔之驾。昔周文至爱。遂延庆于九龄。眹之不慈。遂永诀于千古。天性之重。追怀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夫諡者行之迹也。号者事之表也。慈恵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可諡为孝敬皇帝。仍遵故典。式备徽章。布告遐迩。使知朕意【上元二年四月】(《唐大诏令集巻二十六追谥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79章 流言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六月,戊寅,立雍王贤为皇太子,赦天下。(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唐纪十八) “天后(武曌)姊乾封年间卒逝。如何宫中流言谓太子殿下(武曌所育第二子李贤)乃韩国夫人子耶?” “太子殿下(武曌所育第二子李贤)乃天后(武曌)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十二月发京师谒昭陵,在路所生子。(《旧唐书 卷四本纪第四高宗上》“(永徽五年十二月)戊午,发京师谒昭陵,在路生皇子贤”)其时天后(武曌)尚为二品昭仪,韩国夫人亦未得封一品国夫人,皇后尚乃王氏也。天后尚为二品昭仪,韩国夫人尚未封一品国夫人,则尚未封国夫人之天后姊进出宫禁且为难,如何能与天皇(李治)有子耶?此言真匪夷也。” “你此说倒甚是。天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冬方立为后(《新唐书 卷七十六列传第一 后妃上 则天武皇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帝(唐高宗)意决,下诏废后(废皇后王氏)。诏李勣、于志宁奉玺绶进昭仪(武氏,即武曌)为皇后,命群臣及四夷酋长朝后肃义门,内外命妇入谒。朝皇后自此始”),立后之后,天后姊方封一品国夫人,方能便宜出入宫禁也。太子殿下(武曌第二子李贤)既乃天后尚为二品昭仪之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十二月戊午随天皇于京师谒昭陵,在路生(《旧唐书 卷四本纪第四高宗上》),自非韩国夫人之子也。只是说太子殿下(武曌所育第二子李贤)乃天后(武曌)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十二月发京师谒昭陵,在路所生子。如何在路生皇子也?若天后有孕,将行分娩,自当于宫中,何乃于路。宫中流言于此颇有疑。” “妃嫔有孕,将行分娩,仍为出行,乃至皇子于路为母所生,斯事亦未为奇。譬若后汉光武帝与阴丽华后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五月于路所生皇子后汉孝明帝。后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四年二月还洛阳宫中(《资治通鉴卷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建武四年(公元28年)二月,壬子,上行幸怀;壬申,还雒阳”),是时阴丽华已孕数月矣。然建武四年阴丽华临产一月前,夏,四月,丁巳,后汉光武帝行幸鄴;己巳,幸临平,…五月,幸元氏,辛巳,幸卢奴,将亲征彭宠。…六月,辛亥,车驾还宫(《资治通鉴卷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则阴丽华四月丁巳产前二十七日自宫中出,从征于路,经十余日至临平,又十余日于元氏产子后汉孝明帝。又二十余日复还宫中。故载“建武四年(公元28年),从征彭宠,(阴丽华)生显宗(后汉孝明帝)于元氏。(《后汉书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光烈阴皇后》)”其确之日乃建武四年五月甲申,后汉孝明帝生于元氏(《东观汉记卷二纪二显宗孝明皇帝》“孝明皇帝讳阳,一名庄,世祖之中子也。建武四年夏五月甲申,帝生,丰下锐上,顶赤色,有似于尧,世祖以赤色名之曰阳”)。四月丁巳出宫从征至五月甲申生后汉孝明帝,计过二十七日也。岂后汉光武帝登位数年后,阴丽华产前二十余日能出行在路生子后汉孝明帝。天皇(唐高宗天皇大帝李治)共天后(则天皇后武曌)不能者?言此者,至无知人也。” “那如何宫中流言韩国夫人与天皇——” “天皇、韩国夫人,斯未有之事也。韩国夫人封国夫人,乃天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冬封后之后事。韩国夫人若有宠,自当为妃嫔,如何能为国夫人外命妇耶?” “若乃为天后异议耶?” “天后为天皇内官之制度,不说现下,就(天皇大帝,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易(内官)官名。置贊德二人。正一品。以代夫人。宣儀四人。正二品。以代九嬪。承閨五人。正四品。以代美人。承旨五人。正五品。以代才人。卫僊六人。正六品。以代宝林。供奉八人。正七品。以代御女。侍栉二十人。正八品。以代采女。又置侍巾三十人。正九品。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复旧(《唐会要 卷三内职》)。此之置正一品贊德二人。正二品宣仪四人。正四品承闺五人。正五品承旨五人,正六品卫僊六人。正七品供奉八人。正八品侍栉二十人。正九品侍巾三十人。皆宫之内官名也, 依此,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置内官数(不含正三品婕妤)已八十人矣。加之正三品婕妤五人(比照正二品嫔四人,正四品美人、正五品才人各五人,依此,正三品婕妤当为五人),天后之外,内官八十五人。 此内官更名、复旧、及内官之择选,皆经天后亲为。若韩国夫人斯时有宠,自当为妃嫔选,何必封一品国夫人耶?天皇母文德皇后(长孙皇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早逝,宫之主事,天后而已。此龙朔二年(公元662年)之内官八十余人,无一选择,不经天后之议也。岂有韩国夫人事耶?至于天皇以独宠天后,于内官少恩幸者,斯天皇、天后两相恩爱也。 况且,若太子殿下非天后所生子,如何为立太子耶?天后嫡出,孝敬皇帝、太子殿下(李贤)外,尚有二子也。若太子殿下非天后亲出,何必立为太子殿下(李贤)?自当立余之二嫡子也。” “这倒是的。天后嫡出,孝敬皇帝、太子殿下(李贤)外,尚有二子也。若太子殿下非天后所出,何必立太子殿下(李贤)?自当立余之二嫡子也。” “不过天后真喜改名,这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内职名就系天后(武曌)主意。咸亨二年又是天后(武曌)主意,将这些个内职名又复旧了。(注:武曌素喜更官位、年号名,自唐高宗李治崩逝至神龙前,年号、官位名等之常更变,历朝无出其右者)” “天后(武曌)固是这麽个性情,亦乃天皇特别番样专宠。只这般样由着来。”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80章 第二子卒 文明元年(公元684年)。 (废太子李贤)“以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廿七日终于巴州之别馆。春秋卅有一”(《全唐文补遗第三辑大唐故雍王赠章怀太子墓志并序》) 后数载。 “闻李贤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卒。宫外流言乃皇太后(武曌)三月遣丘神勣逼使杀之也?” “又是宫外流言。哪有此事。李贤以居太子位,起谋逆心,于东宫私藏铠甲数百。以此为废。历朝太子如此事者,得废黜,莫能外也。太宗皇帝时承乾太子以数言即行易储,况李贤东宫具藏铠甲数百乎?历朝太子为废,多不长久。承乾太子贞观十七年为废,未久即卒。李贤调露二年事发,至文明元年二月卒,废至卒,数载也。至于传言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皇太后命左金吾将军丘神勣诣巴州,检校故太子贤宅,以备外虞,丘神勣往巴州下。时在三月。李贤二月卒,未至而亡,此预皇太后何事也?此事朝堂皆知闻者,安可伪以月日诬皇太后乎?”(1、《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唐纪十九》(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三月……丘神勣至巴州,幽故太子贤于别室,逼令自杀。”2、《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唐纪十九 考异》“《(资治通鉴)考异》曰:则天《实录》,贤死在二月,丘神勣往巴州下。旧本纪在三月。唐历,遣神勣、举哀、追封皆有日。今从之。则章怀太子卒,非因则天皇后之遣丘神勣也。”3、《资治通鉴考异》乃司马光于著《资治通鉴》同时著。4、《全唐文补遗第三辑大唐故雍王赠章怀太子墓志并序》(章怀太子)“以文明元年二月廿七日终于巴州之别馆。春秋卅有一”) “那李贤长兄孝敬皇帝卒又何因也?宫外于此流言亦频。” “孝敬皇帝自幼有疾,以旧疾增甚,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卒逝。说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正月甲寅,荧惑犯房。占曰;“君有忧。”一曰;“有丧。”(《新唐书 卷三十三志二十三天文三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亦见之《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二年春正月甲寅,荧惑犯房。”)三月丁未,日赤如赭。(《新唐书 卷三十二志第二十二天文二日变》,亦见之《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未久孝敬皇帝卒逝。时都道太史占卜,奇验无比。流言此者,真无知甚者。” 又年。 “前日闻得段经——” “讲的甚麽?” “讲的世间因果。谓因果相生,世世不绝,难矣乎解者。” “倒且说来。” “说的因果,世之纠葛者也,往复相循,果因相生。虽人力定欲胜之,欲借一时之机出世。然因果者,天命必为安排,平之以公。故枉然者终必枉然。况复一生,今日之祸,他日之福,今日之福,他日之祸,皆关命数。运来不可骄,运去不必惘。祸福无门,惟人自招。修德而已。大般涅盘经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然因果之道,何止三世,恐亿万年间,无穷劫数,不能得免。修者畏因,凡者畏果。最下愚者见果因亦不畏,世世堕其内。亦有不得不为者。” 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秋七月,……彗星见西北方,长二丈余,经三十三日乃灭。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光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壬午,(武曌)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乙酉,(武曌)加尊号曰圣神皇帝。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夏四月。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旧唐书 卷六本纪第六则天皇后》) 《释教在道法之上制》—— “朕(即武曌)先蒙金口之记,又承寳偈之文,歴数表于当今,本愿摽于曩劫。大云阐奥,明王国之桢符。方等发扬,显自在之丕业。驭一境而敷化,弘五戒以训人。爰开革命之阶,方啓惟新之运。宜叶随时之义,以申自我之规。虽实际如如,理忘于先后。翘心恳恳,畏展于勤诚。自今已后,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庶得道有识以归依,拯羣生于回向。布告遐迩。知朕意焉。【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三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释教在道法之上制》) 数载后。 “陛下(武曌)之开经偈,真妙绝千古—— 开经偈(作者:武曌,武则天)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81章 细腰 浓锦黄扇旧烟罗,流年风雨竟消磨,,何意干戈美人殿,荒草萋萋马嵬坡。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仲冬。长安寿王宅。 仲冬冬日微些深寒,寿王宅一如往常。宅内藏书素以丰,又多得上赐,寿王妃时以阅典,时以琵琶自娱。时日消耗,寿王宅内倒不乏和熙之意。 王妃院。 “桐叶子。去乐室将我的琵琶来。”注的口脂淡殷红,额前方贴了梅蕊花钿的寿王妃吩咐身侧侍儿桐叶子。 “唯。王妃。” 桐侍儿礼了礼,应的声,往乐室去了。过的会子,将寿王妃素常的螺钿紫檀琵琶取了来。 寿王妃随意拨弄着。腕间镶金于阗白玉臂环儿。仲冬王妃院冬寒方盛,寿王妃近处熏炉内郁金微些清甜。橘侍儿旁侧添的香屑。 “王妃琵琶当真可听。竟些琴之古音况味。不晓何故?从未听过似王妃这般样弹拨琵琶的。”橘侍儿听着寿王妃拨弄琵琶音,言道。 “橘吉子,你不晓得。凡乐之类,自成腔体。欲成何音,即以何法之。不单琴之古音,琵琶亦可成箜篌、笙之音的。”寿王妃依旧随意拨弄着琵琶。如云发鬟间插的折枝牡丹花金钿,唇际一抹轻笑,额前梅蕊花钿愈发娇艳了。只薄薄淡敷粉,微微浅画眉,愈衬得肌肤腻理,秾艳夺人。 不过辰时,寿王妃身上着的绣梨花文衣,艳黄裙间瑞联珠文,浅灰地绫石榴花文帔子淡黄缘边。(《新唐书 卷三十四志二十四五行一》“杨贵妃常以假鬓为首饰,而好服黄裙) “大王作甚麽呢?” “说是侍读学士来,大王研读经卷呢。”橘侍儿答道。(《唐会要 卷五 诸王》“先天之後。皇子幼則居內。東封後。以年漸長成。乃於安國寺東附苑城為大宅。分院居之。名為十王宅。令中官押之。於夾城中起居。每日家令進膳。又引詞學工書之士入教。謂之侍讀。十王謂慶忠棣鄂榮光儀潁永延盛濟等。以十舉全數。其後壽信義陳豐恆涼七王。又就封。入內宅。…十王宮人每院四百餘人。百孫院三四十人”) 寿王妃听了,未有言语。 “这些时宫里皆这般衣样儿,王妃着上倒好看。只衣裳样儿未有则天皇后(则天皇后,即武曌)时衣裳样儿娇。”橘侍儿又复言。 寿王妃淡笑了笑。 桐叶子略些不以然,“王妃可是吾唐第一美人,着甚麽都好看。至于衣样儿,宫里现是怎生般,自然就怎生般。” “依我说,还是则天皇后时衣裳样儿好。衬得人小腰身百般样娇。王妃浓艳若此,腰肢纤细,身形细长。若着则天皇后时衣样儿,不定多少般好看。”橘侍儿又道。 (注一、唐尺有大尺、小尺。《唐六典尚书兵部卷第五》“兵部尚书、侍郎之职…得令宿卫。…取少壮六尺已上,材艺超绝…以戒军令,而振国容焉。…员外郎一人掌贡举及诸杂请之事。凡应举之人…五曰材貌(以身长六尺已上者为次上,已下为次)”。则开元天宝年间量身长之唐尺近乎1尺30厘米左右方合理也。此有唐墓出土唐尺1尺30厘米为实例。杨玉环身形细长,腰肢纤细,即赤足散发身长约1.675米,腰身1尺6、7寸(非松紧弹力之尺度,乃非弹性松紧之腰围尺度1尺6、7寸也)。 注二、《全唐诗卷八百九十 词二李白清平乐(一名忆萝月)》“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能于宫中“赌珠玑满斗”“御前闲舞霓裳”者,非宫中贵宠人莫能为也。以“御前闲舞”也。“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李白曾亲见唐玄宗天宝年间宫内之杨玉环,为杨玉环作诗词,未有闻见为她之妃嫔作诗词也。是唐玄宗宫内尚杨玉环之“窈窕细腰”之明证也 注三、吾——江西九江市区石红梅(亦名石淇文,亦名绿竹)之赤足散发之身长约1.675米,体重50余kg。此亦近数载至今2018年8月16日吾江西九江市区石红梅(亦名石淇文,亦名绿竹)之赤足散发之身高体重也。至于腰身,亦约略其非弹力松紧之腰围尺度也) 言至则天皇后,寿王妃将横抱的螺钿紫檀琵琶放下,往大镜前行了,看的艳黄裙衬的小腰身,想了想,折的个旋。 艳黄裙摆自散开。铜镜里,年方十余的寿王妃眉目如画,艳色夺人。 (注一、《初学记第二十五卷器物部镜九 事对》“九寸三尺《邺中记》曰:石季龙三台及内宫中镜,有径二三尺者,有尺五寸者…应语写形陆机《与弟云书》曰:仁寿殿前,有大方铜镜,高五尺余,广三尺二寸…”注二、《新唐书 列传第一 后妃上》“(公元756年)瘗道侧,年三十八(虚岁)”。则杨玉环生于公元719年。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实岁十七) 详注: 详注一:唐尺有大尺、小尺。 1、《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金部郎中一人》“凡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一尺二寸为大尺,十尺为丈。…凡积秬黍为度、量、权衡者,调锺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之制则用之;内、外官司悉用大者。” 2、《唐六典尚书兵部卷第五》“兵部尚书、侍郎之职…其三奇、五等之选有殊尤者,得令宿卫。其宿卫皆带本官以充。其选人有自文资入者,取少壮六尺已上,材艺超绝;考试不堪,还送吏部。凡官阶注拟,团甲进甲,皆如吏部之制。凡大选终於季春之月。所以审名实之铨综,备戎仗之物数,以戒军令,而振国容焉。” 3、《唐六典尚书兵部卷第五》“员外郎一人掌贡举及诸杂请之事。凡应举之人有谋略、(谓闲兵法。)才艺、(谓有勇技。)平射、(谓善能令矢发平直。十发五中,五居其次为上第;三中,七居其次为下第。)筒射,(谓善及远而中。十发四中,六居其次为上第,三中,七居其次为下第;不及此者为不第。)皆待命以举,非有常也。…五曰材貌;(以身长六尺已上者为次上,已下为次。)” 4、此《唐六典》所选入为宿卫少壮及应举之人者,1尺所度当为1尺30厘米类唐墓出土唐尺者方合理也。 则开元天宝年间测量身高之唐尺1尺约30厘米,此有唐墓出土唐尺1尺约30厘米为实例。杨玉环身形细长,腰肢纤细,即赤足散发身长约1.675米,腰身1尺6、7寸(非松紧弹力之尺度,乃非弹性松紧之腰围尺度1尺6、7寸也)。 详注二:唐人诗词皆以杨玉环资质丰艳,纤秾合度。 1、天宝年间,李白曾作《清平乐》写及唐玄宗宫中之事。 《全唐诗卷八百九十 词二李白清平乐(一名忆萝月)》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此阙全写唐玄宗天宝年间宫内事,能于唐玄宗宫中“赌珠玑满斗”、“御前闲舞霓裳”者,非唐玄宗宫中贵宠人莫能为也。以“御前闲舞”也。“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李白曾亲见唐玄宗天宝年间宫内之杨玉环,为杨玉环作诗词,未有闻见为她之妃嫔作诗词也。是唐玄宗宫内尚杨玉环之“窈窕细腰”之明证也。 2、杜甫,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诗人。《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绝句漫兴九首杜甫》 隔户杨柳弱嫋嫋,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3、《次柳氏旧闻 唐李德裕》“上即詔力士下京兆尹,亟選人間女子細長潔白者五人,將以賜太子。”此处“上即詔力士下京兆尹,亟選人間女子細長潔白者五人,將以賜太子”,是唐玄宗宫中尚细长身、窈窕细腰者之明证又一也。 4、是故有言,开元天宝年间测量身长之唐尺近乎1尺30厘米,此有唐墓出土唐尺1尺约30厘米实例。杨玉环身形细长,腰肢纤细,即赤足散发身长约1.675米,腰身1尺6、7寸(非松紧弹力之尺度,乃非弹性松紧之腰围尺度1尺6、7寸也)。 至于吾——江西九江市区石红梅(亦名石淇文,亦名绿竹)之今载赤足散发之身长约1.675米,体重50余kg。此亦近数载至今2018年8月16日吾江西九江市区石红梅(亦名石淇文,亦名绿竹)之赤足散发之身高体重也。至于腰身,亦约略其非弹力松紧之腰围尺度也) 详注三:《唐会要 卷五 诸王》“先天之後。皇子幼則居內。東封後。以年漸長成。乃於安國寺東附苑城為大宅。分院居之。名為十王宅。令中官押之。於夾城中起居。每日家令進膳。又引詞學工書之士入教。謂之侍讀。十王謂慶忠棣鄂榮光儀潁永延盛濟等。以十舉全數。其後壽信義陳豐恆涼七王。又就封。入內宅。開元二十五年。鄂光得罪。忠王繼大統。天寶中。慶棣又歿。惟榮儀十四王居內。而府幕列於外坊。歲時通名起居而已。外諸孫長成。又於十宅外置百孫院。每歲幸華清宮。側亦有十王宅百孫院,十王宮人每院四百餘人。百孫院三四十人。又於宮中置維城庫。以給諸王月俸。諸孫納妃嫁女。亦就十宅中。太子不居於東宮。但居於乘輿所幸之別院。太子之子。亦分院而居。婚嫁則同親王公主。於崇仁里之禮院。” 详注四:《唐大诏令集卷四十 册寿王杨妃文》“维开元二十三年,岁次乙亥,十二月壬子朔,二十四日乙亥。皇帝若曰:于戏,树屏崇化,必正壶闱,配德协规,允兹懿哲。尔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长女、公辅之门,清白流庆,诞钟粹美,含章秀出。固能徽范夙成,柔明自远,修明内湛,淑问外昭。是以选极名家,俪兹藩国。式光典册,俾叶龟谋。今遣使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李林甫、副使黄门侍郎陈希烈,持节册尔为寿王妃。尔其弘宣妇道,无忘姆训。率由孝敬,永固家邦。可不慎欤。”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82章 故实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冬之夜。长安寿王宅。 “此卷甚的书?” “玉娘,此系阿爷以吾辈将学缀文,须检事及看文体。《御览》等部帙既大,寻讨稍难。着诸学士撰集要事、要文,以类相从。务取省便,令易成就。徐坚、韦述等遂编此进上,《初学记》为名。阿爷赐之。”(《初学记》系唐玄宗着张说、徐坚、韦述诸学士编撰。见唐刘肃 《大唐新语卷九 著述第十九》“玄宗谓张说曰:“儿子等欲学缀文,须检事及看文体。《御览》之辈,部帙既大,寻讨稍难。卿与诸学士撰集要事并要文,以类相从,务取省便,令儿子等易见成就也。”说与徐坚、韦述等编此进上,诏以《初学记》为名。赐修撰学士束帛有差,其书行于代。”) 寿王言竟,寿王妃看架上卷书,选的卷取下,轻展开,阅起将来。 “【宴北园迎西宫】王隐《晋书》曰:初惠帝晚成,武帝遣(武帝)才人谢玖给(武帝子)惠帝。因是有娠。临娶妃,遣致西宫,遂生愍怀也。(唐《初学记卷第十 中宫部妃嫔第二》)” “【举酒祝傅低头泣邢】《汉书》曰:孝元傅昭仪,哀帝祖母也。少为上官太后才人(即傅昭仪少为元帝之父——汉宣帝之才人也),元帝进幸,有宠,改为昭仪。(唐《初学记卷第十 中宫部妃嫔第二》)” “原来系循典检事之书。此书,陛下细阅过麽?” “阿爷麽。这个——”寿王语下一时有些踌躇起来。 “说来才人于宫中作的甚麽?此书屡于言及。” “才人系宫之内官。内官者,备选内人或承恩内人之有品级者也。若此朝为进幸,即为此朝之承恩内官,亦即此朝嫔御也,此若编此《初学记》之徐坚之姑,太宗皇帝才人,徐充容。若此朝未进幸,于新帝朝进幸,则此朝之备选内官,新朝之承恩内官,亦即新帝之嫔御也。此若太宗皇帝才人,(唐)高宗天皇大帝之则天皇后。” “才人既属内官,又有宫官,此有何别?” “如前所言,内官者,备选内人或承恩内人之有品级者也。内人、内官者,入宫本为备选。何朝进幸,为何朝承恩者,亦为何朝之嫔御也。此亦则天皇后于太宗皇帝朝入宫备选内官,至(唐)高宗天皇大帝朝进幸为嫔御,又于(唐)高宗天皇大帝朝晋位中宫,(唐)高宗天皇大帝殿臣少有以其太宗皇帝朝入宫为言者之因由。 至于《初学记》所言之晋武帝才人谢玖与则天皇后全不能相与语。 然史之晋武帝,确曾遣(武帝)才人谢玖予(武帝子)惠帝生孙(见前所引《初学记卷第十 中宫部妃嫔第二》【宴北园迎西宫】“王隐《晋书》曰:初惠帝晚成,武帝遣(武帝)才人谢玖给(武帝子)惠帝。因是有娠。临娶妃,遣致西宫,遂生愍怀也”)”。 譬若汉宣帝确曾着皇后遣家人子予(汉宣帝子)汉元帝生孙也(《汉书 卷九十八元后传第六十八》“久之,宣帝……乃令皇后择后宫家人子可以虞侍太子者,(王)政君与在其中。及太子朝,皇后乃见(王)政君等五人,……皇后使侍中杜辅、掖庭令浊贤交送(王)政君太子宫,见丙殿。得御幸,有身”)。 晋武帝后宫才人多有为晋武帝生子者(《晋书 卷六十四列传第三十四》(晋)武帝二十六男:杨元后生毗陵悼王轨、惠帝、秦献王柬。审美人生城阳怀王景、楚隐王玮、长沙厉王乂。徐才人生城阳殇王宪。匮才人生东海沖王祗。赵才人生始平哀王裕。赵美人生代哀王演。李夫人生淮南忠壮王允、吴孝王晏…王才人生孝怀帝…),是为晋武帝嫔御。晋武帝赐(晋武帝)才人谢玖予惠帝,为惠帝生孙,则为惠帝嫔御也。 汉宣帝之家人子亦汉宣帝后宫备选内人,若为汉宣帝进幸,则为汉宣帝之嫔御也。若汉宣帝着皇后以其未承恩之备选内人家人子赐其子汉元帝,则为汉元帝之嫔御也。 此皆之例。 宫官则非备选。帝皇泰半亦不予进幸。内官、宫官,职选即有所别。宫之体制,为殿臣者,甚有内官、宫官之别亦不详者。至于无学之为官小吏,甚流外品者,不详宫之体制,以为奇,胡言则天皇后事,有学者孰不笑其。”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83章 随例 “才人既为内官,宫中所司者何?” “才人自立以来,虽列位号,不依世妇之职(1、唐《初学记卷第十 中宫部皇后第一 论》“【宋范晔《皇后纪论》】夫以周礼,后妃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知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设官分务,各有典司。”2、唐《初学记卷第十 中宫部妃嫔第二叙事》“炀帝置贵妃、淑妃、德妃为三夫人,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华、修容、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婕妤十二员,美人才人十五员为世妇,宝林二十四员、御女二十四员、彩女三十二员为女御,总一百二十员。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3、《唐六典卷第十二内官宫官内侍省 内官》“后汉贵人、才人虽列位号,不依世妇之职”)。至于宫中所司,高祖皇帝以降,为便殿承旨,掌机要之职。大率为才人者,皆通文史、亦才略。虽然,皆以才人,才有高下。(唐)高宗天皇大帝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易(内官)官名。置贊德二人。正一品。以代夫人。宣儀四人。正二品。以代九嬪。承閨五人。正四品。以代美人。承旨五人。正五品。以代才人。卫僊六人。正六品。以代宝林。供奉八人。正七品。以代御女。侍栉二十人。正八品。以代采女。又置侍巾三十人。正九品。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复旧(《唐会要 卷三内职》)。此之改易内职名,以承旨代才人,亦可见才人之掌实。不过此皆宫之内事,外臣多有不详者。至于今朝,阿爷(即唐玄宗)又行改制,以才人掌序燕寝,理丝臬,以献岁功焉。(《唐六典卷第十二内官宫官内侍省 内官》“今上(唐玄宗)改制才人之位,以备其职焉。才人(改)掌序燕寝,理丝臬,以献岁功焉。)” “凡殿臣名承旨者,皆参葛重事,朝廷机要多所预闻。则天皇后十四岁为才人承旨,无怪(唐)高宗天皇大帝一朝,二圣之名——” “玉娘,岂止(唐)高宗天皇大帝一朝,即太宗皇帝朝亦多预重事。否者早迁闲职,安能久居才人位,御前承旨,掌机要,进重言?” 闻寿王此语,寿王妃亦未复言——谁不知太宗皇帝一生,端赖百官扶持。其贞观十九年力拒百官议,亲征高丽,铩羽归(《唐会要 卷九十五》“(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皇帝)初入辽也,将十万人,各有八驮,两军战马四万匹。及还,死者一千二百人,八驮及战马死者十七八。张亮水军七万人,沉海溺死数百人。”)。若非(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洗此辱,吾唐迄今于东北亦少颜面呢(《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一 唐纪十七》“(总章元年,公元668年)九月,癸巳,李勣拔平壤。勣既克大行城,诸军出他道者皆与勣会,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拒战,勣等奋击,大破之,追奔二百馀里,拔辱夷城,诸城遁逃及降者相继。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勣军继之,围平壤月馀,高丽王藏遣泉男产帅首领九十八人,持白幡诣勣降,勣以礼接之。泉男建犹闭门拒守,频遣兵出战,皆败。男建以军事委僧信诚,信诚密遣人诣勣,请为内应。后五日,信诚开门,勣纵兵登城鼓噪,焚城四月,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丽悉平”)。 寿王妃念至此处,心意微转,便与寿王言其他了。 “太宗皇帝朝,则天皇后既未进幸,(唐)高宗天皇大帝即位,依例封位即可。何竟至禁苑尼寺随太宗皇帝嫔御出家呢?” “玉娘,此事亦有本源。说太宗皇帝朝,则天皇后为才人之贞观十六年六月之甲辰,有流星状如月,西南流三丈乃灭(《唐会要 卷四十三》)。(六月)戊戌,太白昼见(《新唐书 本纪第二太宗》)。太史局李淳风出秘记,言“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故太宗皇帝于宫中武姓人等皆忌之。当年左武卫将军李君羡亦因乳名“五娘子”为太宗皇帝坐诛(《旧唐书 卷六十九 列传第十九 李君羡》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又有谣言:“当有女武王者。”太宗恶之。时君羡为左武卫将军,在玄武门。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羡封邑及属县皆有“武”字,深恶之。会御史奏君羡与妖人员道信潜相谋结,将为不轨,遂下诏诛之。天授二年,其家属诣阙称冤,则天乃追复其官爵,以礼改葬)。时居承旨才人位之则天皇后亦武姓,故太宗皇帝崩逝前,专着则天皇后于其崩逝后,虽未蒙恩,亦随嫔御之例出家(《唐会要 卷三皇后》“太宗崩。(武氏,即武曌)隨嬪禦之例出家。”注:“随嫔御之例出家”者,非嫔御也。若为嫔御,当为依嫔御之例出家)。故此则天皇后至于禁苑尼寺。所以言随嫔御之例出家者,便为的未经承恩也。若经承恩,则末不当言“随嫔御”,则当言依嫔御之例出家了。”寿王看着宅院内月下梅花,静静言说着。 “原来为此。” “不仅此,说(唐)高宗天皇大帝其时心慕则天皇后已久,本可于贞观年间,请将时为备选女官才人之则天皇后依例赐与尚为太子之(唐)高宗天皇大帝。太宗皇帝为有此秘记,虽知时为太子之(唐)高宗天皇大帝此念,亦未与行。”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85章 外戚 “闻则天皇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冬月得位,父武士彠崇赠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新唐书 卷二百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高宗永徽中,以士彠仲女为皇后,故崇赠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母杨氏国夫人。一门中,武惟良、武怀运、武元庆、武元爽皆超迁。则天皇后母乃置酒,谓惟良等曰:“颇忆畴昔之事乎?今日之荣贵复何如?”对曰:“惟良等幸以功臣子弟,早登宦籍,揣分量才,不求贵达,岂意以皇后之故,曲荷朝恩,夙夜忧惧,不为荣也。”则天皇后母不悦。皇后上疏,请出惟良等为刺史,元庆至州,以忧卒。元爽坐事流南地而死(《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 唐纪十七》“后既立,杨氏号荣国夫人,越石妻号韩国夫人,惟良自始州长史超迁司卫少卿,怀运自瀛州长史迁淄州刺史,元庆自右卫郎将为宗正少卿,元爽自安州户曹累迁少府少监。荣国夫人尝置酒,谓惟良等曰:“颇忆畴昔之事乎?今日之荣贵复何如?”对曰:“惟良等幸以功臣子弟,早登宦籍,揣分量才,不求贵达,岂意以皇后之故,曲荷朝恩,夙夜忧惧,不为荣也。”荣国不悦。皇后乃上疏,请出惟良等为远州刺史,外示廉抑,实恶之也。于是以惟良检校始州刺史,元庆为龙州刺史,元爽为濠州刺史。元庆至州,以忧卒。元爽坐事流振州而死”)。 以此,颇多以为则天皇后于兄弟间有细语者。” “玉娘(即杨玉环),从来外戚最难以制。皇后若不能制戚属,必大忧。若此,一旦帝崩,外戚专位,新君太后两废,朝代更革,至无容身所者,所在非鲜。则天皇后封后,王氏、萧氏两废,未来易储,可以见之。 武惟良等语,以功臣子弟,早登宦籍。是以其父旧日之功,骄之也。又谓揣分量才,不求贵达,岂意以皇后之故,曲荷朝恩,夙夜忧惧,不为荣也。此家宴言,全不以皇后及其母。若此,皇后母、皇后于此诸戚属日后还能如何为也?其不谙世故若此,试思此诸戚属与朝中殿臣相事时,将何以自居位?又何能以为事也? 皇后上疏,请出惟良等为刺史者,非为不悦,是以其当历练,知世务,方能后日计也。否者,以皇后戚属居朝中,行事诸般,难免为所笑者。 至于元庆至州,以忧卒。元爽坐事流南地而死。自来朝臣外官,升迁难免。况坐事而流,自之过也。以忧卒者,朝中常有雷霆变,出京即以忧卒,若于朝中,顷刻有变,将如之何?”寿王言此,略不以然。 “说来亦是。”寿王妃闻,思及寿王母易储之所计,虑及日后,不觉轻喟了声。 “太宗皇帝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亲征高丽,高宗天皇大帝定州监国。何有人言高宗天皇大帝保傅曾領太宗部分嬪妃,前往遼東前綫覲見,深受太宗皇帝信任之事呢?且高宗天皇大帝登位,专以此封此保傅周国夫人。言曰“往者文帝(即太宗皇帝李世民)親揔元戎,自臨王險,使領貴人,度遼遠覲,後襃前効,特封(高宗天皇大帝之保傅)周國(夫人)。(《大唐故周國夫人姬氏墓誌銘幷叙》)” “太宗皇帝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亲征高丽,高宗天皇大帝留于定州监国,并请飞驿递表起居,又请递敕垂报,太宗皇帝许之。(《唐会要 卷二十六笺表例》“贞观十九年正月,上征辽,发定州,皇太子奏请飞驿递表起居,又请递敕垂报,许之。飞表奏事,自此始也) 故有高宗天皇大帝保傅周国夫人“使領貴人,度遼遠覲”言。此处之贵人,系指时为太子之天皇大帝所遣人,非太宗皇帝嫔妃也。 宫中之制,禁皆森严,岂有东宫太子保傅可领帝皇之嫔妃者?此真笑谈。” “吾亦以笑谈,然有人言贵人者,乃太宗皇帝嫔妃也。” “岂有此说?贵人之于内职,系后汉光武皇帝所置。至于本朝,已无斯职。 太宗皇帝朝,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并为四夫人,昭仪、昭容、昭媛、充仪、充容、充嫒并为嫔,婕妤、美人、才人二十七世妇,又宝林、御女、采女等(《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凡内命妇之制: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并为夫人,皆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充仪、充容、充嫒并为嫔,正二品;婕妤九员,正三品;美人九员,正四品;才人九员,正五品;宝林二十七员,正六品;御女二十七员,正七品;采女二十七员;正八品。”)。 高宗朝内职改名,乃至阿爷(唐玄宗)内官之制“惠妃一人丽妃一人华妃一人淑仪一人德仪一人贤仪一人顺仪一人婉仪一人芳仪一人美人四人才人七人(《唐六典卷十二内官宫官内侍省 内官》)”,亦无贵人之内职称。 宫之内外,称贵人者,多不过尊称耳。 太宗皇帝讳世民,此名由来故事曰:高祖之临岐州,太宗时年四岁。有书生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高祖惧其言泄,将杀之,忽失所在,因采“济世安民”之义以为名焉。(《旧唐书 卷二本纪第二太宗上》)是相者之称尚未为帝皇之高祖也。 至于贵人(《新唐书 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一 刘义》“不能俛仰贵人”),所谓要官贵人、亦即达官贵人者(《新唐书 卷一百七十九 列传第一百四郑注》“要官贵人”)。 又或言宫中或东宫遣使者,谓之“贵人”——“中贵人”者(1、《旧唐书 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九十二王武俊》“代宗嘉其功,使中贵人马承倩赍诏宣劳。”2、《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 唐纪四十一》“上嘉李宝臣之功,遣中使马承倩齎诏劳之。”3、则中“贵人”即中使也4、《旧唐书》、《新唐书》,“中贵人”处处也)。 曾无有东宫太子之保傅领帝皇之嫔妃者说。此真匪夷言也。”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86章 画敕 “李君羡事,吾亦早有耳闻。说太宗皇帝时,太史局李淳风所言“唐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秘记本无人知。(唐)高宗天皇大帝朝渐为人晓,至则天皇后天授年间,李君羡后人请为平冤,秘记遂公之诸众(《旧唐书 卷六十九 列传第十九 李君羡》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又有谣言:“当有女武王者。”太宗恶之。时君羡为左武卫将军,在玄武门。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羡封邑及属县皆有“武”字,深恶之。会御史奏君羡与妖人员道信潜相谋结,将为不轨,遂下诏诛之。天授二年,其家属诣阙称冤,则天乃追复其官爵,以礼改葬),众方咸知事之本实。说来亦真良令人叹。然亦真难为解,秘记事,李君羡为乳名“五娘子”坐诛。何则天皇后得全呢?”寿王妃疑惑着。 “玉娘(即杨玉环),此事亦有渊源。秘记初出,太史令李淳风言,其据象推算,其兆已成。其人已生,在陛下(太宗皇帝)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殆尽。太宗皇帝本有将宫内疑似者尽杀之念。李淳风又言“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矣。”为此,太宗皇帝沉吟久之。又以则天皇后乃尚未蒙恩之宫之女官,遂定绝不使武氏女子蒙恩,宫中凡武氏人于其崩逝后皆使出家尼寺或往昭陵守灵,不得复入宫中。如此武氏女无主后宫可能,又无子嗣继位以专权,代有天下。以为此,或可弭秘记所言之“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祸。则天皇后故以此得全。 亦为此,太宗皇帝本有之将时为未承恩之才人之则天皇后赐与时为皇太子之(唐)高宗天皇大帝念亦止于行。”寿王言及此,不觉轻喟了声。 “(唐)高宗天皇大帝竟不知“唐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秘记事麽?”寿王妃问道。 “(唐)高宗天皇大帝自是知晓此事。然详起本实已为太宗皇帝崩逝后,(唐)高宗天皇大帝即位初了。太宗皇帝崩逝前,则天皇后以未承宠之宫中女官,随太宗皇帝嫔御出家之令已出。故则天皇后往禁苑尼寺出家事难猝更。” “谶讳之说,历朝多矣。虽未必尽成实,然亦未必尽皆为虚。方隋之“大业中,童谣曰:桃李子,鸿鹄遶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其时坊间街头“李氏当得天下”、“杨氏灭,李氏兴”。又有方士安伽陀,自言晓图谶,谓隋帝“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劝尽诛海内凡姓李者。致李氏人多有因之失命者。此皆历朝事也。则天皇后亦终以女主天下,应此“唐三代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谶。此谶真非虚言。” “原来玉娘(即杨玉环)亦好阅史。如玉娘(即杨玉环)所言,此谶果非虚言。”寿王闻,微笑道。 “不仅此,当载天皇大帝(唐高宗)初扶床,将戏弄笔。左右试置纸于前,乃乱画满纸。角边画处成草书“敕”字,(唐)太宗遽令焚之,不许传外。(1、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之一忠志》“高宗初扶床,将戏弄笔。左右试置纸于前,乃乱画满纸。角边画处成草书“敕”字,太宗遽令焚之,不许传外。”2、《康熙字典》“敕:《後漢光武紀註》漢制度曰:帝之下書有四。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誡敕”)。皆知天子誡敕。此亦谶讳之应者也。” “既太宗皇帝令焚之,不许传外。何知之也?”寿王妃奇道。 “斯事于(唐)高宗天皇大帝继位后,偶自言之,遂传之矣。”寿王道。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87章 延久 “(唐)高宗天皇大帝既知“唐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秘记事,何以复召则天皇后入宫呢?”寿王妃又问。 “此自是(唐)高宗天皇大帝于则天皇后恩义深重。非此,何能知谶讳尚为此。说(唐)高宗天皇大帝深知此事之详后,曾密召李淳风解,以详本实。其后,(唐)高宗天皇大帝静思良久,得一两全良策。决意待制服期满,迎未蒙恩之则天皇后复入宫中,纳为己宠,使其蒙恩生子,再立为皇后。待己身崩逝,其之子,亦天皇大帝之子即位,以应此谶。即女主代有天下,亦己之妻,应此谶讳。 故有天皇大帝制服期满,迎则天皇后复归宫中为(唐)高宗天皇大帝昭仪,越数年,复立则天皇后为后之事。 亦为此,(唐)高宗天皇大帝在位时,屡有传位则天皇后之议(《旧唐书 本纪第五 高宗下》“三月丁未,日赤如赭。丁巳,天后亲蚕于邙山之阳。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此事朝野咸知。二圣之名,传位则天皇后之议,乃至天皇大帝遗诏“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唐大诏令集卷第十一 帝王遗诏上 大帝(唐高宗)遗诏》“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凡此种种,固自有因。” “无怪(唐)高宗天皇大帝即位后,册后事延久不决,至历二百余日,次年初方得以定。(1、《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丁卯,疾笃…有顷,上崩。”2、(《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六月,甲戌朔,高宗(李治)即(皇帝)位。赦天下。”3、《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春,正月…丙午,立妃王氏为皇后”)当亦是不欲立王氏为后,为则天皇后故迟疑麽?” “玉娘(即杨玉环)当真剔透。(唐)高宗天皇大帝即位,立后事悬久不决,即为则天皇后故。” 寿王言竟,与寿王妃并立于院内梅花树下,侍儿于略远处。时月将满,梅花悄然。 “天皇大帝制服期满,迎则天皇后自禁苑尼寺复归宫中事,(唐)高宗天皇大帝自是筹谋已久。只是当年既有秘记之谶,王氏于则天皇后复归宫中时,何不以此秘记阻之?况立则天皇后时,多有殿臣力阻。既有秘记,何无人以此因由?” “玉娘(即杨玉环)。太史局秘谶之事,帝皇戒约,百官不可以知。此亦之制。前隋炀帝杀李氏中人,致天下咸知“桃李子”谶且信为实,亦致李氏中人多为攀附。太宗皇帝恐朝中臣子亦因此秘记,生离心之危。故此秘记,太宗皇帝朝,李淳风外,无有人知。至(唐)高宗天皇大帝立则天皇后时,王氏共欲阻立则天皇后者亦皆不知此谶。故无殿臣以此因由。天授年间李君羡后人以此平冤,此秘记方公诸众。(《旧唐书 卷六十九 列传第十九 李君羡》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又有谣言:“当有女武王者。”太宗恶之。时君羡为左武卫将军,在玄武门。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羡封邑及属县皆有“武”字,深恶之。会御史奏君羡与妖人员道信潜相谋结,将为不轨,遂下诏诛之。天授二年,其家属诣阙称冤,则天乃追复其官爵,以礼改葬)”寿王解道。 “原来此故。闻则天皇后幼时,袁天罡曾为其相面,言则天皇后“神色爽彻,不可易知。龙睛凤颈,贵之极也。”又以则天皇后之姆诒曰子,不便言实为女也。故谓“必若是女,不可窥测,后必为天下主。”后日事,果如其言。以此观之,谶讳道,似有先机之理。” “天机人寰,果自有因罢。前隋故事曰:隋高祖文皇帝杨坚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其母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隋高祖文皇帝舍于别馆,躬自抚养。隋高祖文皇帝母尝抱之(隋高祖文皇帝),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隋高祖文皇帝母大骇,坠其(隋高祖文皇帝)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兒(隋高祖文皇帝),致令晚得天下。”(《隋书 卷一 帝纪第一 高祖(杨坚)上》“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隋高祖,即隋文帝)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隋高祖之母,即隋文帝之母)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隋高祖,即隋文帝)舍于别馆,躬自抚养。皇妣(隋高祖之母,即隋文帝之母)尝抱高祖(隋高祖,即隋文帝),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隋高祖之母,即隋文帝之母)大骇,坠高祖(隋高祖,即隋文帝)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兒(隋高祖,即隋文帝),致令晚得天下。””)是亦于隋高祖文皇帝生之初言其日后之将为帝也。后果然之(指隋高祖文皇帝后果然登帝位)。”寿王言竟,若自有思。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88章 离猫 “则天皇后为昭仪时,育一女,未久即殇。世间于此颇多议论。倒底何因呢?” “玉娘(即杨玉环)。皇子女者,生之始,至皇子出阁、皇女出降前,宫中皆有专司。公主有公主院。每一皇子女,皆有阿姆、阿保、侍儿等给使数十人或数百人。 (注:1、《玉海卷一百五十九 宫室殿上 唐承庆殿甘露殿》两京记百福殿在太极宫中公主院西承庆殿又在百福殿西。2、《唐会要 卷五 诸王》“先天之後。皇子幼則居內。東封後。以年漸長成。乃於安國寺東附苑城為大宅。分院居之。名為十王宅。令中官押之。於夾城中起居。每日家令進膳。又引詞學工書之士入教。謂之侍讀。十王謂慶忠棣鄂榮光儀潁永延盛濟等。以十舉全數。其後壽信義陳豐恆涼七王。又就封。入內宅。開元二十五年。鄂光得罪。忠王繼大統。天寶中。慶棣又歿。惟榮儀十四王居內。而府幕列於外坊。歲時通名起居而已。外諸孫長成。又於十宅外置百孫院。每歲幸華清宮。側亦有十王宅百孫院,十王宮人每院四百餘人。百孫院三四十人。又於宮中置維城庫。以給諸王月俸。諸孫納妃嫁女。亦就十宅中。太子不居於東宮。但居於乘輿所幸之別院。太子之子。亦分院而居。婚嫁則同親王公主。於崇仁里之禮院”) 大率君王子女,动辄数十甚百。幼年殇者所在多频,各自有因。未以为奇。若言皇女为王氏探看时所杀,此无可能。以干系事大。若为皇储计,有杀之意。所杀者,亦当皇子,杀皇女何为也?况则天皇后已育子。不杀,何择皇女而杀?是非王氏所为。废王氏诏书曰“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唐纪十六》“(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冬,十月,己酉,下诏称: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亦绝不言皇女事。若以则天皇后,废王氏早在意中,亦无需杀女也。况若其亲为,为此者,尚能再生女否?见所育之子女,又当生何所之情也?见(唐)高宗天皇大帝、殿廷内外,又当以何?即以人情之常,亦不可能为之。实在宫中皇子女历来殇者多频。自有多因。”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冬十月废王氏时(《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唐纪十六》),其实之究底何?” “玉娘(即杨玉环),当年王氏以则天皇后专宠,萧氏共谋之。乃有厌胜诸事。厌胜者,宫之大忌。皆不得行此术,违者皆废。历朝皆此,概莫能外。王氏不能以德才御后宫,徒以太子妃升位,位自难久。” “传王氏、萧氏为削手足,入酒瓮、大骂则天皇后诸事。又言则天皇后乃鼠,萧氏愿为猫,世世扼其喉。真耶?” “玉娘(即杨玉环),此安足信之。手足为削,复入酒瓮,血出必注。安能复与人言多者?此不过欲厚污则天皇后罢了。并无削手足,入酒瓮事。况则天皇后登位之《大云经疏》谓“离(狸)猫为你(武曌)守四方”云云。《易》曰:离者明也。位在南方,又是中女,属神皇南面而临天下,又是文明之应也。猫者,武之象,武属圣氏也。”《大云经疏》系为则天皇后登帝而作。此处“离猫为你守四方”、“猫者,武之象,武属圣氏也”,皆可见则天皇后不避猫,宫中养猫。(《敦煌宝藏第47册 500页》敦煌写本《大云经疏》(斯六五0二号 大云经疏)“离猫为你守四方”)。是其时宫中无有畏猫事也。 (注:1、《朝野佥载卷五》“则天时,调猫儿与鹦鹉同器食,命御史彭先觉监,遍示百官及天下考使。传看未遍,猫儿饥,遂咬杀鹦鹉以餐之。则天甚愧。”(此可见宫中养猫)2、《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五 唐纪二十一 则天后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太后习猫,使与鹦鹉共处。出示百官。传观未遍。猫饥。搏鹦鹉食之。太后甚惭。” (此可见宫中养猫)3、《敦煌宝藏第47册 500页》敦煌写本《大云经疏》(斯六五0二号 大云经疏)““离猫为你守四方”者,《易》曰:离者明也。位在南方,又是中女,属神皇南面而临天下,又是文明之应也。猫者,武之象,武属圣氏也。”《大云经疏》系为武氏登帝而作。此处“离猫为你守四方”、“猫者,武之象,武属圣氏也”,皆可见武后不避猫,宫中养猫。) 从来皇后之位,最重才德。王氏德不能御后宫,才不足辅帝王。又行厌胜。废所料中。” “闻厌胜术甚以忍。果然否?” “玉娘(即杨玉环),自古帝王凡所为,必问吉凶,此之常式。然厌胜术,生死道也。必制人死方休。杀人无异。” “无怪此事一俟众知,王氏、萧氏遂为废。” 寿王妃闻寿王此语,不觉寒意生。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89章 置职 “(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恩爱,世所共知。何有章怀太子乃韩国夫人生之传言也(《旧唐书 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高宗诸子》“又宫人潜议云“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亦自疑惧。)?此真匪夷。” “玉娘(即杨玉环),则天皇后正位后宫,又以则天皇后生育颇频。宫中觊觎,欲有所为者,不知凡几。此诼言出,(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共为谤,则天皇后、章怀太子离间成。此计之阴毒刻忍,适足见之。实在(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恩爱极深,从无(唐)高宗天皇大帝恩宠韩国夫人事。而况夫妻恩爱,三年生三,乃至年之首尾各育其一者,亦多所之。此不过故以诼言罢了。(唐)太宗皇帝之徐充容之妹,(唐)高宗天皇大帝封婕妤,长于宫中,虽无所出,宫中人皆待之礼。试问(唐)高宗天皇大帝若真行幸韩国夫人,则天皇后若生妒意,韩国夫人能复居宫中否?则天皇后若不生妒意,又何惜一宫中之位呢?以(唐)高宗天皇大帝所行,其之阿姆、阿保、保傅皆封“国夫人”,设若韩国夫人真为(唐)高宗天皇大帝所宠,韩国夫人又非罪籍,又岂会仅止封“国夫人”而不改封内命妇呢?实在(唐)高宗天皇大帝、韩国夫人两相无涉,故此。 况章怀太子系于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十二月,戊午,发京师谒昭陵,在路生(《旧唐书高宗本纪》“(永徽五年十二月)戊午,发京师谒昭陵,在路生皇子贤”)。斯时也,则天皇后尚未立为后。后宫非居皇后位者,眷属出入宫禁多难。出入宫禁且不便,又何能随军产子耶? 又再,即则天皇后居二品昭仪时,韩国夫人以故入宫,韩国夫人于宫之时,随处必有宫人宦者,又不可随意之往,入宫、出宫、于宫所处之时之地皆先有定,何能容易面见高宗天皇大帝耶?若欲得见高宗天皇大帝,非居昭仪之位之则天皇后助力方有机也。则若高宗天皇大帝与韩国夫人有私,需先得则天皇后助也。若此,则天皇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得皇后之位时,韩国夫人安会不得封妃嫔位乎?韩国夫人不能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则天皇后得皇后位时得封妃嫔,即可证斯时韩国夫人与高宗天皇大帝无涉也。 同此,(天皇大帝,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易(内官)官名。置贊德二人。正一品。以代夫人。宣儀四人。正二品。以代九嬪。承閨五人。正四品。以代美人。承旨五人。正五品。以代才人。卫僊六人。正六品。以代宝林。供奉八人。正七品。以代御女。侍栉二十人。正八品。以代采女。又置侍巾三十人。正九品。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复旧(《唐会要 卷三内职》)。此之置正一品贊德二人。正二品宣仪四人。正四品承闺五人。正五品承旨五人,正六品卫僊六人。正七品供奉八人。正八品侍栉二十人。正九品侍巾三十人。皆宫之内官名也,依此,龙朔二年置内官,不言正三品者,余之正一品至正九品内官数,亦已八十人矣。 韩国夫人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近卒世,斯时之前后,则天皇后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至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为高宗天皇大帝长置内官八十余人,此内官更名、复旧、及之(内官)择选,皆经天后亲为。若韩国夫人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近卒世前有宠,自当为妃嫔选,何必依前为国夫人耶?天皇母文德皇后(长孙皇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早逝,宫之主事,天后而已。此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至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之内官八十余人,无一择选,不经天后之议也。岂有韩国夫人事耶? 至乎高宗皇帝之置内官,此之譬若中书门下之置职也。宫内属者,动辄数万人,宫之诸事,皆待有职内官依品级次第掌之,无有皇后一人诸事亲为说。宫之宫官,六尚之职,皆五品下,所司之者,不皆同内官所司。各有统御也。故内官依品级于皇后之下,各有所掌,亦以职掌所需也,非皆恩幸者。历朝内官之数皆备不可缺,亦由此也。即高宗皇帝惟一恩幸者则天皇后,亦需备选内官数以敷宫之所用也。非所置内官即恩幸者也。 唐高宗时则天皇后为置之宫之内官数八十余人已此,然自唐高宗皇帝即位则天皇后复入宫至高宗皇帝崩,惟则天皇后有出也。亦无有她之内官有宠说,惟皆礼待之耳。天皇以独宠天后,于内官少恩幸者,斯天皇、天后两相恩爱也。 故谓,(唐)高宗天皇大帝独宠则天皇后,(唐)高宗天皇大帝、韩国夫人两相无涉。她之闲言,皆欲以离间天皇大帝、则天皇后耳。 况章怀太子若非则天皇后生,又安会立为太子耶?章怀太子若非则天皇后生,其时则天皇后尚有余二嫡子,皆可为立。何必立之(章怀太子)?至于章怀太子谋逆心,乃为废,后之事也。则天皇后之待韩国夫人,若非亲爱,又何能常出入宫禁也?”寿王淡言说着。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90章 厚诋 “若有宫外人闲言,如何则天皇后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在路生子也?以分娩将近,当于宫中,如何谒昭陵,在路生子也(《旧唐书 卷四本纪第四高宗上》“(永徽五年十二月)戊午,发京师谒昭陵,在路生皇子贤”)?恐有疑处。” “宫之险恶地。居非常之境时,妃嫔身孕,将行分娩,仍为出行,乃至皇子于路为母所生,斯事亦未为奇。此譬若后汉光武帝与阴丽华后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五月于路所生皇子后汉孝明帝。后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四年二月还洛阳宫中(《资治通鉴卷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建武四年(公元28年)二月,壬子,上行幸怀;壬申,还雒阳”),是时阴丽华已孕数月矣。然建武四年阴丽华临产一月前,夏,四月,丁巳,后汉光武帝行幸鄴;己巳,幸临平,…五月,幸元氏,辛巳,幸卢奴,将亲征彭宠。…六月,辛亥,车驾还宫(《资治通鉴卷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则阴丽华四月丁巳产前二十七日自宫中出,从征于路,经十余日至临平,又十余日于元氏产子后汉孝明帝。又二十余日复还宫中。故载“建武四年(公元28年),从征彭宠,(阴丽华)生显宗(后汉孝明帝)于元氏。(《后汉书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光烈阴皇后》)”其确之日乃建武四年(公元28年)五月甲申,后汉孝明帝生于元氏(《东观汉记卷二纪二显宗孝明皇帝》“孝明皇帝讳阳,一名庄,世祖之中子也。建武四年(公元28年)夏五月甲申,帝生,丰下锐上,顶赤色,有似于尧,世祖以赤色名之曰阳”)。四月丁巳出宫从征至五月甲申生后汉孝明帝,不过二十七日也。斯事于后有记“(永平五年,公元62年)冬十月,行幸鄴。与赵王栩会鄴。常山三老言于帝曰:“上生于元氏,愿蒙优复。”诏曰:“丰、沛、济阳,受命所由,加恩报德,适其宜也。今永平之政,百姓怨结,而吏人求复,令人愧笑。重逆此县之拳拳,其复元氏县田租更赋六岁,劳赐县掾史,及门阑走卒。”至自鄴。(《后汉书 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岂后汉光武帝登位数年后,阴丽华建武四年(公元28年)产前二十余日能出行在路于元氏生子后汉孝明帝。高宗天皇大帝(李治)共则天皇后(武曌)不能者?乃谓章怀太子非则天皇后亲出者?言此者,至无知之人也。” “竟如此厚诋(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寿王妃闻寿王言竟,不觉面色微变。 院内月正中天,梅树横枝,四静悄然。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91章 抵牾 “传韩国夫人有一女,曾为天皇大帝(唐高宗)所宠,韩国夫人卒,封其女魏国夫人,欲以立为嫔御,乾封元年为则天皇后所杀,此为实否?” “曾无有之。韩国夫人卒乾封年初。从来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葬,“王公以下皆三月而葬”(《新唐书 卷二十 志第十 礼乐十 五曰凶礼 五服之制》)。就古之体制,何尝不是“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太平御览卷第五百五十三礼仪部三十二葬送一》“《礼记王制》曰: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则天皇后(武曌)为韩国夫人卒逝于敦义坊立崇福寺。此寺本隋灵觉寺。开皇六年亲王杨雄所立。武德初废。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则天皇后为韩国夫人复立为崇福寺祈福。(《隋唐两京坊里谱敦义坊》敦义坊 福田寺、灵觉寺、崇福寺。《长安志》“东北隅废福田寺”注:本隋灵觉寺。开皇六年,亲王杨雄所立。武德初废。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武后为其姊贺兰氏复立为崇福寺。仪凤二年(公元677年),改福田寺。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废) 此事距今未为远。寺尚有址,韩国夫人之碑文亦(据《集古录目》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欧阳修之子记《集古录目》系欧阳修命其(欧阳棐)编录。《集古录目》序亦欧阳修撰。《集古录目卷五 唐郑国夫人武氏碑》“司列少常伯李安期撰,前戎卫兵曹参军殷仲容八分书。夫人名顺,字(缺一字)则,太原寿阳人。武后之妹,司卫卿贺兰安石之妻。封韩国夫人,追赠郑国,碑以乾封三年(公元668年)立。”《金石录(宋,赵明诚编录)卷第四第六百八十二唐郑国夫人武氏碑上》【李安期撰殷仲容八分书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二月】。此处《集古录目卷五 唐郑国夫人武氏碑》记郑国夫人武氏夫贺兰安石,名同《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一)上 一一三大唐故贺兰都督(敏之)墓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八月十八日》1964年陕西咸阳市周陵乡出土《大唐故贺兰都督(敏之)墓志》所记贺兰敏之“父安石,袭爵应山县开国男,赠卫尉卿、户部尚书、驸马都尉、韩国公。”《集古录目卷五 唐郑国夫人武氏碑》《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一)上 一一三大唐故贺兰都督(敏之)墓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八月十八日》,可为相互之印证)。皆可为证。说来立寺祈福大率皆于当载,焉有姊卒逝数年后方为之立寺祈福之皇后?任之一朝,帝、后为丧制之礼,皆经殿臣议论而定,天皇大帝(李治)当载为太宗文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守制之制服期,何尝不是经朝臣议论而定?况则天皇后为其姊立寺祈福,又非为则天皇后父母,若过丧数年亦为此,岂合礼制?朝臣岂有不议论则天皇后过越情礼者?历来丧制之礼,固不可不及情,亦不可过越于情。焉有为姊丧制之礼过于为父母者?则天皇后若于姊卒逝数载方为之立寺祈福,殿上纷纷矣。是故,敦义坊之崇福寺既立于乾封二年(公元667年)。韩国夫人必近乾封二年卒逝。约莫韩国夫人卒逝乃乾封年间事。” “然有以韩国夫人早卒,碑系改葬迁坟而立者,有疑。” “玉娘(即杨玉环),此何可能。迁坟改葬,大率随夫。韩国夫人之夫早卒,设若韩国夫人与其夫合葬,葬即为之,何须改葬?至于言韩国夫人或系随其夫迁至其夫族祖坟者,贺兰氏坟曾无远迁说。韩国夫人子贺兰敏之洛京人,以罪故,卒三十八年后,韩国夫人孙贺兰琬景龙年间将其归葬咸阳(《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一)上 一一三大唐故贺兰都督(敏之)墓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八月十八日》“以景龙三年八月十八日,葬于雍州咸阳县奉贤乡洪滨原”)而非归葬洛京。设若有祖坟远地迁葬说,何贺兰敏之归葬咸阳不归葬洛京也。此其一。其二,设若迁坟改葬系随韩国夫人之父、母所,则天皇后之父早逝、母卒于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咸亨元年八月二日,崩于九成宫之山第,春秋九十有二”)。韩国夫人若行改葬,碑所立时日当咸亨年后。然韩国夫人碑立于乾封年间(据《集古录目卷五 唐郑国夫人武氏碑》“司列少常伯李安期撰,前戎卫兵曹参军殷仲容八分书。夫人名顺,字(缺一字)则,太原寿阳人。武后之妹,司卫卿贺兰安石之妻。封韩国夫人,追赠郑国,碑以乾封三年(公元668年)立。”《金石录(宋,赵明诚编录)卷第四第六百八十二唐郑国夫人武氏碑上》【李安期撰殷仲容八分书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二月】),则无迁坟改葬之可能。 如此,韩国夫人早卒,封其女魏国夫人及乾封元年欲立魏国夫人为嫔御说无可能成立。以魏国夫人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卒时,韩国夫人尚在人间也。其前后抵牾之。若卒于韩国夫人年内。安有母方卒,不为守制,乃于年内论立为嫔御事乎?此显为谎也。所谓安得此说出?况崇福寺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为韩国夫人立之址尚在,可证韩国夫人当卒于近乾封二年时。故知韩国夫人早卒,乾封元年欲立韩国夫人女为嫔御说皆谎也。”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92章 监护 “再者,国夫人之封号,率有次第,有一品、二品甚或同三品者。 譬若以“道合于中宗皇帝”之王氏于景龙二年四月廿日,改封薛国夫人。后转封卫国夫人,同京官三品”(《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开元037》大唐故卫国夫人(王氏)墓志铭开元九年二月廿五日)。 又或中宗皇帝封上官昭容之母郑氏为沛国夫人。昭容正二品,上官昭容母郑氏以女居正二品得封位,自当以二品下、三品之位。(《旧唐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一 后妃上 上官昭容》“(上官婉儿)寻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又譬若阿爷(唐玄宗)乳母燕国夫人窦氏俸料禄课等,一准职事三品给(《全唐文唐卷二十六赐乳母窦氏俸料准三品诏》“燕国夫人窦氏,慈慧和顺,掌执礼经。女宪母师,独高柔则。朕在孩幼,躬劳乳养,远惟恩义,宁忘夙昔。瞻既往而莫追,见如存而永慕。抚渭城之事,未足为言;视南阳之书,益增其感。俾锡朝宠,微申朕怀。俸料禄课等,一准职事三品给”)。 国夫人追赠,大率次第以升,此之譬若韩国夫人卒,追赠郑国(夫人)也(据《集古录目卷五 唐郑国夫人武氏碑》“司列少常伯李安期撰,前戎卫兵曹参军殷仲容八分书。夫人名顺,字(缺一字)则,太原寿阳人。武后之妹,司卫卿贺兰安石之妻。封韩国夫人,追赠郑国,碑以乾封三年(公元668年)立”) 韩国夫人有封,以其乃则天皇后之姐也。高宗皇帝于则天皇后前有王皇后。王皇后之母以女王皇后居后位得封魏国夫人(《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后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国夫人柳氏及舅中书令柳奭入见六宫,又不为礼。”《旧唐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一 后妃上》“高宗废后王氏,并州祁人也。父仁祐,贞观中罗山令。同安长公主,即后之从祖母也。公主以后有美色,言于太宗,遂纳为晋王妃。高宗登储,册为皇太子妃,以父仁祐为陈州刺史。永徽初,立为皇后,以仁祐为特进、魏国公,母柳氏为魏国夫人。仁祐寻卒,赠司空”)。是魏国夫人之封号于韩国夫人封号之位前。 则天皇后姐因则天皇后故封韩国夫人。则天皇后姐若果有女以则天皇后及则天皇后姐之故得封,绝无可能封魏国夫人。以魏国夫人之封号于韩国夫人封号前也——皆为外命妇国夫人,安可能女非内职,又以姨母、母之故得封,女封号居母前之者?此绝无可能也。即韩国夫人女主动请封魏国夫人,亦无可能。以宫之封位,皆经议得,即宫中欲以封魏国夫人,朝臣以为乱序不可,亦难得封。宫之体制,岂随意乱之?若一女可乱宫之体制,高宗天皇大帝身侧八十余内官之属,宫内数万宫人,岂无一悦心目者?乃皆肃然?况若可乱体制得一品外命妇之封,何不能迳立嫔御之侧,蒙内官之宠也?乃至封国夫人名不得为正乎?可见谎也。(《唐会要 卷三杂录》载“天祐二年九月六日。內出宣旨。乳母楊氏可賜號昭儀。乳母王氏。可封郡夫人。第二乳母先帝已封郡夫人。可準楊氏例改封。中書奏議。言乳母古無封夫人賜內職之例。近代因循。殊乖典故。昔漢順帝以乳母宋氏為山陽君。安帝乳母王聖為野王君。當時朝議。猶或非之。惟中宗封乳母于氏為平恩郡夫人。尚食高氏為蓨國夫人。今國祚中興。禮儀革舊。臣等商量。楊氏望賜號安聖君。王氏福聖君。第二王氏康聖君。從之。”此可见内职、外命妇之封经朝议也) 天皇大帝(唐高宗)崩逝后,则天皇后、中宗、睿宗待贺兰敏之子贺兰琬甚厚。贺兰敏之子贺兰琬于中宗之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职正议大夫、行太子率更令、骑都尉、韩国公(神龙三年,公元706年,中宗年号)(《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一)上 一一〇大唐故雍王(李贤)墓志铭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七月一日》“乃敕金紫光禄大夫、行卫尉卿、上柱国、西河郡开国公杨元琰,正议大夫、行太子率更令、骑都尉、韩国公贺兰琬,监护丧事。册赠司徒,仍令陪葬乾陵。以神龙二年(706年,中宗年号)七月一日迁窆,礼也“)。中宗之景龙三年(公元709年)职银青光禄大夫、太仆卿(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中宗年号)(《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一)上 一一三大唐故贺兰都督(敏之)墓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八月十八日》“敕太子仆王先进监护葬事。歌堂馆。既铿锵于昔年;尽授密章,复芬芳于兹日。以景龙三年八月十八日,葬于雍州咸阳县奉贤乡洪滨原,礼也。嗣子银青光禄大夫、太仆卿琬”),皆未有欺之者。 其“进封贺兰琬母杨氏宏农郡夫人制” 门下:太仆卿员外置同正员贺兰琬母杨氏,家临桃塞,门映莲峰,赋蕡实於周诗,承累叶於台相。言成箴戒,淑慎其仪;德宪图史,闲和其性。正家贻则,徙宅成规,姻亲载隆,宠章犹阙,宜比绛纱之学,用膺青绶之命。可封宏农郡夫人,主者施行。(《全唐文唐卷二百五十三进封贺兰琬母杨氏宏农郡夫人制》) 有言章怀太子李贤之葬,于中宗之景龙三年(公元709年)着“乃敕金紫光禄大夫、行卫尉卿、上柱国、西河郡开国公杨元琰,正议大夫、行太子率更令、骑都尉、韩国公贺兰琬,监护丧事。”乃诋言李贤之母或为贺兰琬之祖母韩国夫人。 然监护丧事,寻常事也。则天皇后父武士彟于(贞观)九年,高祖皇帝崩时,奉讳号恸,因以成疾,太宗皇帝遣名医诊疗,道路相望。医以病候将深,劝令进药,则天皇后父武士彟因举声大哭,呕血而崩。太宗皇帝闻武士彟崩状,嗟悼久之,曰:「可谓忠孝之士。」乃命史官书之,追赠礼部尚书,配食太上皇庙,官造灵举,送达故乡。仍委本州大都督英国公李勣监护丧事,缘丧所须,并令官给。(《全唐文唐卷二百四十九 攀龙台碑》“(贞观)九年,唐高祖崩,帝奉讳号恸,因以成疾,太宗遣名医诊疗,道路相望。医以病候将深,劝令进药,帝因举声大哭,呕血而崩。……太宗闻帝崩状,嗟悼久之,曰:「可谓忠孝之士。」乃命史官书之,追赠礼部尚书,配食太上皇庙,赠物八百叚,米粟八百石,官造灵举,送达故乡。仍委本州大都督英国公李勣监护丧事,缘丧所须,并令官给”) 此太宗皇帝(李世民)之诏李勣监护丧事,岂则天皇后父武士彟之母便乃李勣之祖母耶?未之闻也。况贺兰敏之于景龙三年葬,“敕太子仆王先进监护葬事。歌堂馆。既铿锵于昔年;尽授密章,复芬芳于兹日。以景龙三年八月十八日,葬于雍州咸阳县奉贤乡洪滨原,礼也。嗣子银青光禄大夫、太仆卿琬”。(《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一)上 一一三大唐故贺兰都督(敏之)墓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八月十八日》)则贺兰敏之母,又与监护丧事之“太子仆王先进”之祖母,何事焉? 故曰,魏国夫人事,全伪也。言魏国夫人之事者,必诋言(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者也。”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93章 孝敬 “如此说来,孝敬皇帝上元年间请以义阳、宣城公主几四十不嫁事失爱则天皇后,乃至为之鸩毒事亦为伪耶?” “玉娘(即杨玉环),此自是伪。义阳、宣城公主皆贞观年生,婚于咸亨年间(1、义阳公主乃(唐)高宗天皇大帝之长女。《全唐文补遗第五辑唐故袁州刺史右监门卫将军驸马都尉天水权君(毅)墓志铭》“(权毅)乃尚义阳公主,拜驸马都尉。(义阳)公主讳下玉,即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元孙,(唐)高宗天皇大帝之长女”。2、宣城公主乃(唐)高宗天皇大帝第二女,生于贞观二十三年。《全唐文唐卷二百五十七高安长公主神道碑》“惟开元二年龙集摄提格夏五月哉生明,高安长公主薨於长安永平里第,享年六十有六。……长公主讳某字某,陇西狄道人,高祖神尧皇帝之曾孙,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孙,(唐)高宗天皇大帝之第二女,中宗孝和皇帝之姊也。……始封宣城公主,下嫁乎王氏驸马都尉故颍州刺史赠右监门将军太原王府君讳勖字遂古,右监门将军平舒公之孙,歙州司马之子。”(唐)高宗天皇大帝之第二女,开元二年高安长公主即宣城公主薨於长安永平里第,享年六十有六。开元二年(公元714年)虚岁66,即生于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也。3、义阳公主为(唐)高宗天皇大帝之长女,自亦生于贞观年。4、依《旧唐书 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诸子》义阳、宣城公主婚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则婚之年,皆方二十余岁也。《旧唐书 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诸子》“咸亨二年,驾幸东都,留太子于京师监国。……时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幽于掖庭,太子见之惊恻,遽奏请令出降。”)(唐)高宗天皇大帝生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旧唐书 卷第四本级第四高宗上》“(唐高宗)以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六月,生于东宫之丽正殿”),咸亨时,(唐)高宗天皇大帝方且四十三也。安有(唐)高宗天皇大帝之女义阳、宣城二公主几四十不嫁说? 孝敬皇帝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以病卒,方之义阳、宣城公主婚年,过数载矣。请义阳、宣城公主婚后数载,至上元二年三月丁未,日赤如赭。(《新唐书 卷三十二志第二十二天文二日变》,亦见之《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唐)高宗天皇大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武曌),(唐)高宗天皇大帝甚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旧唐书 本纪第五 高宗下》“三月丁未,日赤如赭。丁巳,天后亲蚕于邙山之阳。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 未几闻时为太子之孝敬皇帝旧疾复发,转而危重,(唐)高宗天皇大帝、天后乃定,及太子殿下之孝敬皇帝腠理微和,逊位于其。此亦(唐)高宗天皇大帝、天后爱子之意。未想孝敬皇帝疾患仍见増甚。(1、《唐大诏令集巻二十六追谥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仁孝闻于四海。若使负荷宗庙。宁济邦家。必能永保昌图。克延景曆。岂谓遽婴雾露。遂至弥留。顾惟辉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欷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増甚。”2、《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唐纪十八上元二年》(上元二年)“五月,戊申,下诏:“朕方欲禅位皇太子,而疾遽不起,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可谥为孝敬皇帝”) 至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时为太子之孝敬皇帝薨。年二十四。(《旧唐书 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诸子》“上元二年,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年二十四) 孝敬皇帝沉瘵婴身卒后,(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哀之甚甚,乃下《皇太子谥孝敬皇帝制》—— 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 朕肃承鸿绪。无忘御朽之懐。虔奉圣谟。每切临深之惧。幸以穹昊垂祐。宗社降灵。公卿尽叶赞之谋。黎庶遂怀生之望。故得乾坤交泰。日月休徴。垂衣而晏九瀛。端拱而家六合。方将……成功弗处。思遵象帝之规。守器斯传。用申知子之授。皇太子……生知诞质。惟几毓性。肃敬著于三朝。仁孝闻于四海。若使负荷宗庙。宁济邦家。必能永保昌图。克延景曆。岂谓遽婴雾露。遂至弥留。顾惟辉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欷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増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迁上賔之驾。昔周文至爱。遂延庆于九龄。眹之不慈。遂永诀于千古。天性之重。追怀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夫諡者行之迹也。号者事之表也。慈恵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可諡为孝敬皇帝。仍遵故典。式备徽章。布告遐迩。使知朕意【上元二年四月】(《唐大诏令集巻二十六追谥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 是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甚欲逊位于时为太子殿下之孝敬皇帝,何来失爱鸩毒说? 况孝敬皇帝卒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其年正月甲寅,荧惑犯房。占曰;“君有忧。”一曰;“有丧。”(《新唐书 卷三十三志二十三天文三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亦见之《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二年春正月甲寅,荧惑犯房。”)时皆未明应何人也。至四月,孝敬皇帝薨于合璧宫之绮云殿。宫中方解应者乃谥为孝敬皇帝之皇太子。痛悼余,未有不畏天命者。”寿王看着院内寂寂绽放之梅花,言说道。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94章 牡丹 “闻章怀太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廿七日卒(《全唐文补遗第三辑大唐故雍王赠章怀太子墓志并序》(章怀太子)“以文明元年二月廿七日终于巴州之别馆。春秋卅有一”)。有传乃则天皇后遣丘神勣逼使杀之也。事确否?” “玉娘(即杨玉环),章怀太子居太子位,起谋逆心,于东宫私藏铠甲数百。历朝太子如此事者,皆为废,概莫能外。此常事也。昔日承乾太子以数言即行易储,况章怀太子东宫具藏铠甲数百乎?历朝太子为废,多不长久。昔承乾太子贞观十七年为废,未久即卒。况章怀太子调露二年(公元680年)事发,至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廿七日卒,为废至卒,经数载也。至于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太后命左金吾将军丘神勣诣巴州,检校故太子贤宅,以备外虞。丘神勣往巴州下。时在三月。章怀太子二月卒,未至而亡,此预则天皇后何事也?君王者,所言所行,具有实录。则天皇后亦具。如此,阅则天皇后之《实录》,可知也。所谓历历皆在者,安可伪以年月诬则天皇后乎?”(1、《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唐纪十九》(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三月……丘神勣至巴州,幽故太子贤于别室,逼令自杀。”2、《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唐纪十九 考异》“《(资治通鉴)考异》曰:则天《实录》,贤死在二月,丘神勣往巴州下。旧本纪在三月。唐历,遣神勣、举哀、追封皆有日。今从之。则章怀太子卒,非因则天皇后之遣丘神勣也。”3、《资治通鉴考异》乃司马光于著《资治通鉴》同时著。4、《全唐文补遗第三辑大唐故雍王赠章怀太子墓志并序》(章怀太子)“以文明元年二月廿七日终于巴州之别馆。春秋卅有一”) “何世间于则天皇后,屡有以其子女言之者?” “玉娘(即杨玉环),父母子女,天之性也。帝王亦此。帝王子谋逆为废,势难免。孰能救之?为废者惭惧两发,少有能长久者。亦人情常也。则天皇后贵为皇后,身为人母,杀一子则少一子。宫中险恶地,自出之子女愈少,宫中之所处愈难。安有望其子皆死者?居皇后位而自所出之子嗣皆死者,譬若老树无干,势将危矣。则天皇后岂不明此理者?”寿王言至此,神色间不免些黯然。 “宫中险恶地,自出之子女愈少,宫中之所处愈难。安有望其子皆死者?居皇后位而自所出之子嗣皆死者,譬若老树无干,势将危矣。则天皇后岂不明此理者?此真确言也。”寿王妃闻,不免亦些黯然。 又日。 “今日冰雪,院内梅花不知开未?不如且看会子——” 寿王妃于院内。 “呀,这般样冰雪,梅花尚未得开,院内蔷薇竟开之盛矣。且花形巨,径至二指半余,如玫瑰大小。花上尚余冰雪。非暖室而冰雪蔷薇开,当真奇事。” 如何白兰亦花开也?寒冬之月,蔷薇、白兰两开,真曾未有见之奇也。 (注:1、2012年冬至过,吾于江西九江市区家蔷薇风雪盛开(露天非暖房也),其花形尤巨,径至二指半余(6厘米),玫瑰大小。且风雪夜花开地夜间温度摄氏0度下。是实证也,非妄言也,可为冬月蔷薇于冰雪非暖房地可开之实例证。2、2016年夏、秋、立冬、冬腊、春,凡历九月余,吾于江西九江市区家白兰花开五度。亦非于暖房之地。此亦实证,非为妄言) “此蔷薇移来此院未及一载,冰雪而绽,真真奇事。白兰寻常薰夏为芳,未见冬月绽者。此院白兰冬日凌寒而绽,倒令人想起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腊百花盛开事—— 皆谓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则天皇后)幸(洛京)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全唐诗卷五 则天皇后腊日宣诏幸上苑》)。 岂则天皇后帝位下诏,腊日上苑当真百花齐放耶?” “此确亦真。则天皇后登帝屡有神异。非止一端者。此亦为则天皇后帝位久,百官慑服因由一也。” “何有人言牡丹独不发,至贬于洛京?此岂非灵异乎?” “此非所言也。安足信之。《腊日宣诏幸上苑》之催花诗系则天皇后于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腊所作,上苑是于洛京,则天皇后亦于此。次日洛京上苑,百花俱发。群臣咸叹神异。是百花冬腊齐放之于洛京也,牡丹亦其一。焉有惟牡丹不发,贬于洛京说。 牡丹者,则天皇后至爱也,于天后之乡之众香精舍见之,以其花特异。叹洛京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洛京上苑)焉。由是,洛京牡丹,日月寝盛。(1、《全唐文唐卷七百二十七舒元舆牡丹赋(有序)》2、《新唐书 卷一百七十九 列传第一百四舒元舆》“(舒)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唐文宗)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牡丹名木芍药,现之长安禁中有移之。佛寺亦盛。每岁牡丹开时,京中奇赏,无人不观。玉娘(即杨玉环)若爱,可亦着人移焉。(唐李濬《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开元天宝)花呼木芍药,本记云禁中为牡丹花”。注:牡丹一词高宗朝即有。此见后附之详据)” 寿王言时,天寒愈浸。 “原来如此。吾道何牡丹独不发,原来亦花枝矣。说来当真神异。想则天皇后若爱牡丹,个中定有道理。则末吾亦爱之。” 详注: 一、牡丹一词见于唐时例证: 1、牡丹、芍药见于唐孙思邈《千金方卷三妇人方中治产后恶露第五》治产后恶露不尽,大黄汤方:大黄当归甘草生姜 牡丹芍药 (各三两)吴茱萸(一升)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一日令尽。 2、牡丹一词又可见于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撰成之《唐本草(新修本草)草部中品之下卷第九 牡丹》。 3、据《新唐书 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隐逸》孙思邈“永淳初(公元682年),卒”) 4、《唐本草(新修本草)》撰成时间见《新唐书 卷五十九 志第四十九 艺文三》《本草》二十卷 《目录》一卷 《药图》二十卷 《图经》七卷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英国公李勣、太尉长孙无忌、兼侍中辛茂将、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许敬宗、礼部郎中兼太子洗马弘文馆大学士孔志约、尚药奉御许孝崇胡子彖蒋季璋、尚药局直长蔺复珪许弘直、侍御医巢孝俭、太子药藏监蒋季瑜吴嗣宗、丞蒋义方、太医令蒋季琬许弘、丞蒋茂昌、太常丞吕才贾文通、太史令李淳风、潞王府参军吴师哲、礼部主事颜仁楚、右监门府长史苏敬等撰。 5、《全唐文唐卷七百二十七舒元舆牡丹赋(有序)》“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洛阳)牡丹,日月寝盛。” 据【旧唐书 卷四本纪第四高宗上】“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春正月甲子,(高宗)幸并州。……三月丙午,皇后(武后)宴亲族邻里故旧于朝堂。” 6、《新唐书 卷一百七十九 列传第一百四舒元舆》“(舒)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唐文宗)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7、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大和九年(公元835年),诛王涯、郑注后,仇士良专权恣意,上颇恶之,或登临游幸,虽百戏骈罗,未尝为乐。……上(唐文宗)于内殿前看牡丹,翘足凭栏,忽吟舒元舆《牡丹赋》云:“俯者如愁,仰者如语,合者如咽。”吟罢,方省元舆词,不觉叹息良久,泣下沾臆。”) 8、唐李濬《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开元天宝)花呼木芍药,本记云禁中为牡丹花。” 9、依舒元舆《牡丹赋 序》、《旧唐书》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宫中已种牡丹。 依《千金方》孙思邈卒年、《唐本草(新修本草)》修撰时间,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前已称牡丹。 二、木芍药一词据宋《证类本草卷第八芍药》“芍药图经曰∶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今处处有之,淮南者胜。(晋)崔豹《古今注》云∶芍药有二种。有草芍药、木芍药。……安期生(《史记》载秦时人)服炼法云∶芍药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 三、依宋《证类本草卷第八芍药》引晋崔豹《古今注》、秦安期生服炼法,木芍药一词唐之先已有。 依唐李濬《松窗杂录》,唐宫中木芍药即牡丹。 四、综据以上,武后时木芍药、牡丹已通称也。 五、吾从未从事过医药行业,亦未曾为医或医药类相关工作。然所阅书籍涉面甚广,甚至医书者。 六、1、2012年冬至过,吾于江西九江市区家蔷薇风雪盛开(露天非暖房也),其花形尤巨,径至二指半余(6厘米),玫瑰大小。且风雪夜花开地夜间温度摄氏0度下。是实证也,非妄言也,可为冬月蔷薇于冰雪非暖房地可开之实例证。 2、2016年夏、秋、立冬、冬腊、春,凡历九月余,吾于江西九江市区家白兰花开五度。亦非于暖房之地。此亦实证,非为妄言)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95章 神异 “则天皇后本来神异。说凡则天皇后曾于之地,建庙者,祷之无不灵异(《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即广政碑,碑现存四川广元市皇泽寺》“□□維□作聖眾時奄有於帝圖不測謂神終古是存於廟食□能以複子而明辟即唐天后武氏其人也事具實錄此不備書貞觀時父士彠為都督於是后焉寺內之廟不知所刱之因古老莫傳圖經罕記若乃地分綿□ □蒙之靈宮管境所依禱祈必驗……以水旱災沵之事為軍民祈禱於 天后之廟者無不響應……廣政二十二年歲在己未九月六日記)。凡皆有验。大约神母(神母,即则天皇后,武曌)之出,有卓异焉。非常理可度之者。” “又说则天皇后最爱改元及官称,武周朝改元、官称之频,前无有者。” “此倒确为之实。武周一朝,改元、官称之频,无其右者。” “则天皇后复有《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吾亦经读过。” “原来玉娘(即杨玉环)亦读过则天皇后之《开经偈》。则天皇后以母杨氏信持佛法,其自(即武曌)又曾于尼寺多时。也算与佛有缘了。” “当载太平公主父天皇大帝、母则天皇后、兄中宗、兄睿宗皇帝皆登帝位,太平公主一生荣显,贵盛无比。至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云太平公主有夺宗之计,言请公主就东都,出宁王已下为刺史,以息人心者。后睿宗皇帝以“朕更无兄弟,唯有太平一妹,朝夕欲得相见。岂可远置东都!卿等勿言,余并依卿所奏。”太平公主闻,大怒。今上(即唐玄宗)大惧,乃奏崇、璟离间骨肉,请加罪黜,崇、璟俱贬(《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 唐纪二十六》璟与姚元之密言于上曰:“宋王陛下之元子,豳王高宗之长孙,太平公主交构其间,将使东宫不安。请出宋王及豳王皆为刺史,罢岐、薛二王左、右羽林,使为左、右率以事太子。太平公主请与武攸暨皆于东都安置。”上曰:“朕更无兄弟,惟太平一妹,岂可远置东都!诸王惟卿所处。”………太平公主闻姚元之、宋璟之谋,大怒,以让太子。太子惧,奏元之、璟离间姑、兄,请从极法。甲申,贬元之为申州刺史,璟为楚州刺史)。岂太平公主真有夺宗之计耶?” “玉娘(即杨玉环),实在太平公主无有夺宗之计。若有,则□□即请为皇太女矣。母传女,本亦一道。太平公主曾不以为之。岂武周则天皇后朝不为,睿宗皇帝朝为之?是太平公主一生皆贵盛无比,诸人深忌之。阿爷(即唐玄宗),此事麽——”寿王及此,不觉语有凝滞。 寿王妃闻,亦看了眼远处静立之侍儿。低语道: “传太平公主曾欲废立起兵者。致为陛下所倾。究底之为何也?” “太平公主未有废立起兵事也。若言太平公主曾欲废立起兵,其将立者何?曾无人言将为立者也?以实无欲废立事。至于其之后,这个——” “太平公主既无夺宗之计,以其朝中之势,何竟蒙难?况睿宗皇帝尚在,何不得救呢?” “玉娘(即杨玉环)。太平公主时已知将难,以其朝中之势,一旦起变,方登帝位之阿爷(即唐玄宗)亦自难免。只睿宗皇帝时亦宫中。若为变,自要杀侄,且立新帝。若此,太平公主之兄,睿宗皇帝将何以之?太平公主遇此两难,遂以暂避。待之睿宗皇帝。以睿宗皇帝出,自然为解。睿宗皇帝时亦闻变,登承天门楼,又为所禁,诰曰“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朕方无为养志,以遂素心。”诰之同日,徙居百福殿,不得复出。(《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 唐纪二十六》(开元元年,公元713年,七月)乙丑,上皇诰:“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朕方无为养志,以遂素心。”是日,徙居百福殿)形同为禁。太平公主遂亦蒙难矣。”寿王言此,音愈低矣。 “言太平公主曾欲于陛下所食之天麻粉中下毒,此事确否?” “玉娘(即杨玉环),太平公主时宰相七人,四五出其门下(1、《新唐书 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太平公主》“玄宗以太子监国,使宋王、岐王总禁兵。主恚权分,乘辇至光范门,召宰相白废太子。于是宋璟、姚元之不悦,请出主东都,帝不许,诏主居蒲州。主大望,太子惧,奏斥璟、元之以销戢怨嫌。监察御史慕容珣复劾慧范事,帝疑珣离间骨肉,贬密州司马。主居外四月,太子表追还京师。时宰相七人,五出主门下。”2、《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六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若欲有变,迳为之可,何须于阿爷(唐玄宗)所食天麻粉中投毒?此无知人之论也。” 寿王语及此,面色愈发黯沉。 月愈深矣。远处院落笙歌亦歇。 “储嗣之争,由来酷烈,未知——” “玉娘(即杨玉环),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谶,以则天皇后为应。吾母亦武姓也。阿爷(即唐玄宗)于此谶至今心头有忌,故母(武惠妃)后宫宠隆,宫中礼秩,一如皇后(《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唐纪二十九》上乃止。然宫中礼秩,一如皇后)。阿爷(即唐玄宗)亦屡有立其为后之念。以若立其为后,代之将来,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谶亦为解。成之以势。故此。吾母亦切以盼。惟吾于此事之成否,甚淡看之。”寿王言语愈淡下来。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96章 太平 开元二十四年,冬,十月末。 “太平公主以荣国夫人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卒(《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咸亨元年八月二日,崩于九成宫之山第,春秋九十有二”),遂有祈福诸事,岂幼年即入道观了麽?” “玉娘(即杨玉环),荣国夫人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卒,太平公主为祈福,记名而已。其时皆长于公主院,未着道衣。惟荣国夫人卒数年后,吐蕃遣求婚。(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不欲此,故言太平公主已入道。为拒吐蕃婚也。其时太平公主亦长居公主院,不衣道服。惟以此之名,筑宫薰礼,拒和亲事也。常日皆着公主常服髻饰(《新唐书 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太平公主,则天皇后所生,后爱之倾诸女。荣国夫人死,后丐主为道士,以幸冥福。仪凤中,吐蕃请主下嫁,后不欲弃之夷,乃真筑宫,如方士薰戒,以拒和亲事”)。且太平公主常近佛门,屡兴佛寺(《长安志(宋 宋敏求)卷第八唐京城二次南进昌坊【按唐人多云晋昌坊然晋进义同】东南隅兴唐寺》“神龙元年太平公主为武太后立为罔极寺穷极华丽为京都之名寺开元二十六年改为兴唐寺”)。实在初不过记名为祈福,后不过为拒吐蕃事,不便为尼,记名道观,诸事便宜而已。故拒吐蕃婚前后,太平公主常日里皆以公主常服髻饰,未久议婚,又出降之。” “原来如此,吾亦甚奇,则天皇后生二女,一已早殇。安肯荣国夫人卒,使余一又入道也。原来记名而已。”寿王妃闻寿王此言,为解。 “世间于则天皇后登帝位种种,或有言。何也?” “玉娘(即杨玉环),男主国政自来已久,虽然,太后、后妃预政,朝之常式。然女帝者,上古事也。自多有以之言者。 则天皇后二圣名始,临朝称制,武周革命以继。吾唐之属,难免逆心,虽皆泛泛。中宗皇帝弘道元年即位,未久更之以睿宗皇帝,固自有因。睿宗皇帝数年,即行武周革命,亦自有故。 其时,天下屡变,君不能制,势将危矣。况帝之登位,观初所为,即可知其有否藏天下于登位先也。始若不见章度,安得望其后焉? 故中宗皇帝数月即更。睿宗皇帝数年则变。两帝于其位初,天下欲动、且亦李氏属者,不知凡几。则天皇后观此,若不自为,恐帝危时,天下未必不亦更革也。 再者,其时,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谶,众已咸知。则天皇后若不自应此谶,必有继之名以应谶者。则天皇后二圣理政久,复之临朝称制,百臣慑服。(唐)高宗天皇大帝早亦有传位议(《旧唐书 本纪第五 高宗下》“三月丁未,日赤如赭。丁巳,天后亲蚕于邙山之阳。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至遗诏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唐大诏令集卷第十一 帝王遗诏上 大帝(唐高宗)遗诏》“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此之种种,预之先矣。 故则天皇后革命,天下皆以为得序,未以为不可。或有言者,不过女帝当权而已。” “说来则天皇后之政,亦历历也。” “诚然。故未尝不以之者。”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97章 步辇 “宫之内外,皆有称内人者。宫外之称内人,大率人家妻妾也。何宫内普通宫人,乃至宫婢,皆称内人者?” “宫内之人,每载例行拣择,能为粗使,即称内人。历朝皆然。故普通宫女、宫婢,皆称内人。譬若后汉“康以太后久临朝政,心怀畏惧,托病不朝。太后使内人问之。时宫婢出入,多能有所毁誉,其耆宿者皆称中大人,所使者乃康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康闻,诟之曰:“汝我家出,尔敢尔邪!”婢怒,还说康诈疾而言不逊。太后遂免康官,遣归国,绝属籍。(《后汉书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和熹邓皇后纪》)”此和熹邓皇后所使宫之内人,乃康家先婢以故送入宫中为宫婢者。 又则天皇后朝“(李)迥秀少聪悟,多通宾客。喜饮酒,虽多不乱,当时称其风流。母少贱,妻尝詈媵婢,母闻不乐,迥秀即出其妻。或问之,答曰:“娶妇要欲事姑,苟违颜色,何可留?”武后尝遣内人候其母,或迎置宫中。(《新唐书 卷九十九 列传第二十四李迥秀》)”此迎李迥秀母之内人,亦乃宫人也。 又譬若梁“通理弟乂理,字季英,会理第六弟也。生十旬而简王薨。至三岁而能言。见内人分散,涕泣相送,乂理问其故,或曰:“此简王宫人,丧毕去尔。”乂理便号泣,悲不自胜。诸宫人见之,莫不伤感,为之停者三人焉。”(《梁书 卷二十九 列传第二十三高祖三王》,亦见之《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三梁武帝诸子》)此简王宫中之内人分散,即简王宫中之宫人也。 汉、魏、晋、梁、隋,乃至吾唐,莫不如此。 譬若阎立本所绘太宗皇帝《步辇图》之抬步辇之宫女,即抬步辇内人是也。抬步辇内人,亦历朝之制。 (注:1、抬步辇内人,历朝沿革。非单于唐。至北宋末、南宋初《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宋纪一百四】(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己酉三月(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是日,上移御显忠寺,宰执(百)官侍卫如仪,内人六十四人肩舆以从。傅等遣人伺察,恐匿内侍故也。甲午(申),太后与魏国公垂帘,朱胜非称疾不出,太后命执政诣其府,胜非乃出。是日,上徽号曰睿圣仁孝皇帝,以显忠寺为睿圣宫,留内侍十五人,馀诸州编置。降制大赦。”此之内人,南宋高宗之肩舆宫人,亦即阎立本所绘唐太宗《步辇图》中之抬辇内人也。 2、又或宫中抬辇普通男者,宋称辇官,辇官非官之有品职者,亦乃普通抬辇人也。《宋史卷一百四十四志第九十七仪卫二》“皇后仪卫,惟东都政和礼有卤簿,他无卤簿之名,惟曰仪卫而已。中兴后,皇太后既尚简素,后尤简焉。出入朝谒宫庙,用应奉御辇官一员,人吏三人。供应六十三人:内人员十五人,头帽、紫罗四单衫、金涂银柘枝腰带;肩擎辇官四十八人,幞头、绯罗单衫、金涂海捷腰带、紫罗表夹三襜、绯罗看带。次供应十四人:内人员一人,服同上,惟海捷带;辇官一十三人,服同肩擎官,惟行狮带。都下五十四人:内人员一人,帽服同前;辇官五十三人,服同上,辇官惟云鹤带。”此之内人,固乃普通宫人,即普通宫女。此之辇官,亦乃普通抬辇之男者也。 3、宋元以来,称普通人为“某官”者不单见之宫中,民间亦以成风。此宋之宫中称宫内抬轿人为辇官,譬若宋元时称普通看客、看话本小说人为看官,普通客人、普通入寺人为客官也。看官、客官之称,即至现今,亦有用之。宋 罗烨《醉翁谈录卷之一 甲集小说引子小说开辟》“举断模按,师表规模,靠敷演令看官清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聪问云)“客官从何来?”(末云)“小生西洛至此,闻上刹幽雅清爽,一来瞻仰佛像,二来拜谒长老。敢问长老在麽?” 此处宋 罗烨《醉翁谈录卷之一 甲集小说引子小说开辟》称看话本小说人为看官。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称入寺闲散游玩之张生为客官。即例证也。 4、《全唐文唐卷四十二肃宗皇帝》放宫人诏 国有五典,幽闭为重;刑有六宫,明章内理。所以教之阴礼,诏之御服。至於衡紞紘綖之美,织絍织纩之事,任适於用,则有司存焉。顷年已来,仍遭寇盗,违其情性,则谪见天象;恣其供亿,则糜费国储,非以达冤烦振系滞之义也。宜放内人三千人,各任其嫁。其年老及疾患,如无近亲收养,散配诸寺安置,待有去处,一任东西。仍各与一房资财,以充粮用,并委府县官勾当,勿使侵凌,以成朕无为之化也。 此之“内人三千人”,皆未蒙恩之“各任其嫁”之寻常宫人,亦即寻常“在内宫女”者。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98章 释道 “本朝于释、道、卜、筮诸家,何频下诏书,禁约之甚也?本朝迄今,所下释道诏—— 禁百官与僧道往还制 如闻百官家多以僧尼道士等为门徒往还,妻子等无所避忌。或诡托禅观,妄陈祸福。事涉左道,深斁大猷。自今已後,百官家不得辄容僧尼道士等,至家缘吉凶。要须设斋,皆於州县陈牒寺观,然後依数听去。仍令御史金吾明加捉搦。(《全唐文唐卷二十一》) 禁左道诏 如闻道俗之间,妄有占筮。诳惑士庶,假说灾祥,兼托符咒,遂行左道。先令禁断,不合更然。仍虑愚下,未能悛改,宜令所司申明格敕,严加访察。(《全唐文唐卷二十九》) 禁僧俗往还诏 惟彼释道,同归凝寂,各有寺观,自合住持。或寓迹幽闲,潜行闾里,陷於非辟,有足伤嗟。如闻远就山林,别为兰若,兼亦聚众,公然往来。或妄托生缘,辄有俗家居止,即宜一切禁断。(《全唐文唐卷三十》) 禁卜筮惑人诏 古之圣王,先禁左道,为其蠹政,犯必加刑。至如占相吉凶,妄谈休咎,假托卜筮,幻惑闾阎,矜彼愚蒙,多受欺诳。宜申明法令,使有惩革。自今已後,缘婚礼丧葬卜择者听,自馀一切禁断。(《全唐文唐卷三十一》) 诸般。 何禁之甚也?”寿王妃道。 “玉娘(即杨玉环),此固有因者。则天皇后大兴佛教,其女太平公主亦此,又多好与奇士相往还。袁天罡尝与则天皇后相面,李淳风出“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秘记。复以则天皇后朝以来,谶讳之风日甚。阿爷(唐玄宗)深忌之,故于僧道、占筮、占相吉凶者,皆严禁约。甚之甚者。”寿王淡言道。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时为东宫太子之高宗天皇大帝,宣令为母文德皇后(长孙皇后)营造寺院祈福。……道场宜名大慈恩寺(《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唐慧立本彦悰笺》),未久太宗皇帝诏京城及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僧尼)。弘福寺宜度五十人。 计海内寺三千七百一十六所。计度僧尼一万八千五百余人(《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唐慧立本彦悰笺》)。 此之诏书可见—— 诸州寺度僧诏 昔隋季失御。天下分崩。四海涂炭。八埏鼎沸。朕属当戡乱,躬履兵锋。丞犯风霜,宿于马上。比加药饵,犹未痊除。近日已来,方就平复。岂非福善所感,而致此休征耶?京城及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弘福寺宜度五十人(《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唐慧立本彦悰笺》,亦见之《全唐文唐卷八诸州寺度僧诏》)。 何言太宗皇帝抑佛,则天皇后兴佛呢?” “自然太宗皇帝抑佛,则天皇后兴佛。太宗皇帝终其一朝,皆未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贞观二十二年于道士女冠依旧在僧尼之上诏尚在同时,大度僧尼万八千余人,乃因太宗皇帝病体,所求佛药有灵之故。其事之详,具曰——”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99章 佛药 “太宗皇帝贞观十一年下《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曰—— 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贞观十一年二月) 老君垂范,义在于清虚。释迦遗文,理存于因果。详其教也,汲引之迹殊途。永其宗也,驰益之风齐致。然则大道之行,肇于遂古。源出无名之始,事髙有形之外。迈两仪而运行,包万物而亭育。故能兴邦致泰,反朴还淳。至如佛法之兴,基于西域,爰自东汉,方被中华,神变之理多方,报应之缘匪一。洎乎近世,崇信滋深。人翼当年之福,家惧来生之祸。由是滞俗者,闻玄宗而大笑,好异者,望真谛而争归。始波涌于闾里,终风靡于朝廷。遂使殊方之典,欝为众妙之先。诸华之教,翻居一乗之后。流遁忘反,于兹累代。朕夙夜夤畏,缅惟至道,思革前弊,纳诸轨物。况朕之本系,起自柱下,鼎祚克昌。既凴上徳之庆,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宜有改张。阐兹玄化。自今已后,斋供行法,至于称谓,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庶敦本之俗,畅于九有。尊祖之风。贻诸万叶【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 则天皇后天授年间下《释教在道法之上制》—— “朕(即武曌)先蒙金口之记,又承寳偈之文,歴数表于当今,本愿摽于曩劫。大云阐奥,明王国之桢符。方等发扬,显自在之丕业。驭一境而敷化,弘五戒以训人。爰开革命之阶,方啓惟新之运。宜叶随时之义,以申自我之规。虽实际如如,理忘于先后。翘心恳恳,畏展于勤诚。自今已后,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庶得道有识以归依,拯羣生于回向。布告遐迩。知朕意焉。【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三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释教在道法之上制》) 此二者之,一为抑佛,一为扬佛。 太宗皇帝终其一朝,皆未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 玄奘法师贞观初年欲往西行天竺,当去之时以再三表奏,不蒙太宗太宗皇帝允许。无任慕道之至乃辄冒越宪章,私往(偷,渡)天竺。至玄奘法师声名震动,自天竺归后之贞观十九年,太宗皇帝高丽亲征,铩羽归,又以大病,虽加药饵,不能为复,乃求佛药。玄奘所赠佛药有灵,太宗皇帝与玄奘法师手翰—— 太宗文皇帝长命婆罗门与玄奘法师书 造化陶均。短长异寿。天地覆载。愚智同生。故知上圣上贤。无代不有。然而前王前帝,罕得相逢。朕自顾德薄行轻。智微力浅。幸因夙缘有庆得遇真人。□□药已来。手脚渐觉轻损。弥加将慎。冀得全除。抚疫躬而自欢。荷神方而多愧。唯凭命于后药。庶遐龄之可期。必望超促世而长存。驻常颜而不朽。既白之发变素成玄。已弊之躬除衰益壮。此心此愿其可遂乎。唯竭深诚。敬伫良术。(内出与玄奘法师)(《大慈恩寺志卷八太宗文皇帝与长命婆罗门与玄奘法师书》,亦见于《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部 2119 寺沙门玄奘上表记(一卷)太宗文皇帝与长命婆罗门与玄奘法师书》) 玄奘乃屡请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惟以求佛药得灵故,贞观二十二年太宗皇帝诏“京城及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僧尼),宏福寺宜度五十人。”计时海内寺三千七百一十六所,度僧尼一万八千五百余人。(《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唐慧立本彦悰笺》) 然玄奘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之请,太宗皇帝虽许有商量,究未蒙准。佛药遂停,太宗皇帝遂乃以疾崩逝。此事之前后果因也。(《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 2053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九 唐慧立本彦悰笺》“往贞观十一年中,有敕曰:“老子是朕祖宗。名位称号宜在佛先。”时普光寺大德法常、总持寺大德普应等数百人于朝堂陈诤。未蒙改正。法师还国来已频内奏,许有商量,未果而文帝(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升暇……”)” 寿王看着横枝梅花,静静言道。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00章 榴裙 “(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之恩爱世所咸知,言(唐)高宗天皇大帝东宫时,悦之。究底如何? “则天皇后贞观中征召入宫,未蒙恩之女官才人承旨职至于太宗皇帝崩。(唐)高宗天皇大帝心慕其久,当自高宗天皇大帝未出阁时。以高宗天皇大帝未出阁,则天皇后又系未蒙恩之便殿承旨,常得以见也。见而慕之,心有悦之,人情之常。故于先,太宗皇帝亦有依例将则天皇后以未承恩之女官赐与(唐)高宗天皇大帝念。终以秘记之谶罢之。亦于详秘记之谶后,太宗皇帝终不宠幸宫中之武姓女。复因此由,令则天皇后于其崩逝后,虽未蒙恩,亦且随其嫔御之例出家。 至于(唐)高宗天皇大帝为东宫时,太宗皇帝有疾,兼之爱子,(唐)高宗天皇大帝常于御殿之侧,故有闲言。实在(唐)高宗天皇大帝心悦则天皇后,斯事确然有之。然(唐)高宗天皇大帝固且君子,则天皇后亦淑静之女,故终贞观一朝,或交言语。然皆无染。历朝宫中,东宫、殿臣、嫔御、未蒙恩内官、宫官之防,至为大忌。即武德年间一朝,宫中何尝不多此闲言?终且有之否?” “又则天皇后有《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全唐诗卷五 则天皇后如意娘》“乐苑曰。如意娘,商调曲。唐则天皇后所作也。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语,乃问出于何时?确出于尼寺否?”寿王妃疑且复问。 “玉娘(即杨玉环),安会出于尼寺也?则天皇后以未承恩之内官,依太宗皇帝令,虽未蒙恩,亦且随太宗皇帝嫔御出家。试问禁苑尼寺,可得有能取出石榴裙之衣箱?禁苑尼寺必无也。此诗之出,不过(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两相恩爱,偶尔戏笔为之。以为情证。(唐)高宗天皇大帝于其制服期满,迎则天皇后复入宫中,乃成专宠,惟则天皇后育子女。舍则天皇后外有何人耶?则天皇后又何需为此笔?不过两相恩爱,戏笔为之,致以传,如斯而已。实在非出尼寺。” “闻太宗皇帝周年忌时,(唐)高宗天皇大帝复得见则天皇后,乃得底定,或于斯时也。” “太宗皇帝周年忌时,皆集于行香之寺,故两相见之。斯时(唐)高宗天皇大帝已详秘记,复迎则天皇后入宫事亦且于时定之。至于(唐)高宗天皇大帝纳则天皇后时,是于制服期满,迎则天皇后复入宫之后了。” “然多有言或于东宫之时,或于尼寺时者。” “玉娘(即杨玉环),君上每纳新宠,皆有为之专择日者。皇子皇孙皆此。即百官众臣,何尝不如此也。所谓爱则生敬。(唐)高宗天皇大帝亦且君子,其后宫备选何尝不且无数?然惟爱则天皇后,焉会于其尚于尼寺之时,便为乱者?岂如此昏者也?所谓君子有爱,敬之护之。必深待之,使其无为所辱。安会未入宫,先使其于尼寺难安也。试问回宫之计尚需时日,禁苑尼寺皆且太宗皇帝旧日之人,品级大率相若。复入宫一旦不得成,则天皇后以何居其间?岂未得复入宫,先于尼寺蒙辱乎?无论(唐)高宗天皇大帝为则天皇后计,则天皇后为自身计,皆当不行此,而待之制服期满,迎之复入宫之后也。此所谓爱则有敬,使其无为辱者。(唐)高宗天皇大帝未出阁时,即心慕则天皇后。乃至贞观十七年(唐)高宗天皇大帝东宫时,甫有所出,所出之母贱籍,太宗皇帝欲东宫所出无贱者,欲为时为东宫之(唐)高宗天皇大帝敕选良家女,(唐)高宗天皇大帝以则天皇后故,拒之(《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贞观十七年)冬,十一月,己卯,上(唐太宗李世民)祀圜丘……(唐太宗李世民)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癸巳,太子(时为太子之高宗天皇大帝李治)遣左庶子于志宁辞之。上(唐太宗李世民)曰:“吾不欲使子孙生于微贱耳。今既致辞,当从其意””)。斯事殿臣咸知。(唐)高宗天皇大帝原非喜于乱者。故高宗天皇大帝于制服期满,迎则天皇后复入宫,则天皇后即成专宠矣。” 寿王与寿王妃并立于院内梅花树下,淡淡道来。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01章 制期 “吾记高宗天皇大帝、武周则天皇后两朝,又多有言三年之丧守制期乃二十五月者,亦是以言当载天皇大帝迎则天皇后自尼寺复归宫中之期合否礼制意麽?” “玉娘(即杨玉环)真慧人也。议丧守制之期,则天皇后武周一朝,屡为之。即高宗天皇大帝之朝,亦屡。武周时有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也。少补太学生,涉猎经史,尤好三礼,国子祭酒令狐德棻甚重之。进士擢第,累补青城丞。永昌元年,以贤良征试,同时策者千余人,柬之独为当时第一,擢拜监察御史。圣历初,(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武周年号),累迁凤阁舍人。时弘文馆直学士王元感著论云:“三年之丧,合三十六月。”(张)柬之(乃)著论驳之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不刊之典也。乃详引《春秋》、《仪礼》诸者,细论三年之丧,礼合二十五月之论。时人皆以(张)柬之所驳,合于礼典(《旧唐书 卷九十一 列传四十一 张柬之》)。其所案故典曰—— (张柬之)谨案《春秋》:“鲁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乙巳,公薨。”“文公二年冬,公子遂如齐纳币。”《左传》曰“礼也。”杜预注云:“僖公丧终此年十一月,纳币在十二月。士婚礼,纳采纳徵,皆有玄纁束帛,诸侯则谓之纳币。盖公为太子,已行婚礼。”故《传》称礼也。《公羊传》曰:“纳币不书,此何以书?讥丧娶。在三年之外何以讥?三年之内不图婚。”何休注云:“僖公以十二月薨,至此冬未满二十五月,纳采、问名、纳吉,皆在三年之内,故讥。”何休以公十二月薨,至此冬十二月才二十四月,非二十五月,是未三年而图婚也。按《经》书“十二月乙巳公薨”,杜预以《长历》推乙巳是十一月十二日,非十二月,书十二月,是《经》误。 “文公元年四月,葬我君僖公”,《传》曰,缓也。诸侯五月而葬,若是十二月薨,即是五月,不得言缓。明知是十一月薨,故注僖公丧终此年,至十二月而满二十五月,故丘明《传》曰,礼也。据此推步,杜之考校,岂公羊之所能逮,况丘明亲受《经》于仲尼乎?且二《传》何、杜所争,唯争一月,不争一年。其二十五月除丧,由来无别。此则《春秋》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 《尚书伊训》云:“成汤既没,太甲元年,惟元祀十有二月,伊尹祀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孔安国注云:“汤以元年十一月崩。”据此,则二年十一月小祥,三年十一月大祥。故《太甲》中篇云:“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是十一月大祥,讫十二月朔日,加王冕服吉而归亳也。是孔言“汤元年十一月”之明验。 《顾命》云:“四月哉生魄,王不怿”,是四月十六日也。“翌日乙丑,王崩”,是十七日也。“丁卯,命作册度”,是十九日也。“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须材”,是四月二十五日也。则成王崩至康王麻冕黼裳,中间有十日,康王方始见庙。则知汤崩在十一月,淹停至殓讫,方始十二月,祗见其祖。《顾命》见庙讫,诸侯出庙门俟,《伊训》言“祗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则崩及见庙,殷、周之礼并同。此周因于殷礼,损益可知也。不得元年以前,别有一年。此《尚书》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 《礼记三年问》云:“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断之者,岂不送死有已,复生有节?”又《丧服四制》云:“变而从宜,故大祥鼓素琴,告人以终。”又《间传》云:“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醯酱。中月而禫,食酒肉。”又《丧服小记》云:“再期之丧,三年也。期之丧,二年也。九月七月之丧,三时也。五月之丧,二时也。三月之丧,一时也。”此《礼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 《仪礼士虞礼》云:“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是月也吉祭。”此礼周公所制,则《仪礼》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 此四验者,并礼经正文,或周公所制,或仲尼所述,吾子岂得以《礼记》戴圣所修,辄欲排毁?汉初高堂生传《礼》,既未周备,宣帝时少传后苍因淹中孔壁所得五十六篇著《曲台记》以授弟子戴德、戴圣、庆溥三人,合以正经及孙卿所述,并相符会。列于学官,年代已久。今无端构造异论,既无依据,深可叹息。其二十五月,先儒考校,唯郑康成注《仪礼》“中月而禫”, 以“中月间一月,自死至禫凡二十七月”。又解禫云“言澹澹然平安之意也。”今皆二十七月复常,从郑议也。逾月入禫,禫既复常,则二十五月为免丧矣。二十五月、二十七月,其议本同。 窃以子之于父母丧也,有终身之痛,创巨者日久,痛深者愈迟,岂徒岁月而已乎故练而慨然者,盖悲慕之怀未尽,而踊擗之情已歇;祥而廓然者,盖哀伤之痛已除,而孤邈之念更起。此皆情之所致,岂外饰哉。故记曰:三年之丧,义同过隙,先王立其中制,以成文理。是以祥则缟带素纰,禫则无所不佩。今吾子将徇情弃礼,实为乖僻。 夫弃缞麻之服,袭锦縠之衣,行道之人,皆不忍也,直为节之以礼,无可奈何。故由也不能过制为姊服,鲤也不能过期哭其母。夫岂不怀,惧名教逼己也。若孔、郑、何、杜之徒,并命代挺生,范模来裔,宫墙积仞,未易可窥。但钻仰不休,当渐入胜境,讵劳终年矻矻,虚肆莠言?请所有掎擿先儒,愿且以时消息。 时人以柬之所驳,颇合于礼典。(《旧唐书 卷九十一 列传四十一 张柬之》) 是三年之丧制期,乃二十五月也。太宗皇帝崩于贞观二十三年五月,至永徽二年六月已过二十五月也。”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02章 释解 “皆言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二月己丑,幸玄武门,与近臣观宫女大酺,既而左右分曹,共争胜负。上又遣宫女为市肆,鬻卖众物,令宰臣及公卿为商贾,与之交易,因为忿争,言辞猥亵。上与后观之,以为笑乐(《旧唐书 卷七本纪第七中宗》)。”何中宗皇帝如此为也?似有负则天皇后嫡子之称。” “此自乃中宗皇帝苦心。以高宗天皇大帝崩逝,则天皇后主政二十余载,后宫体制为此斗转,宫中、臣下多不详太宗皇帝宫中旧日之制,致讽则天皇后曾为太宗皇帝才人、又次第为高宗天皇大帝昭仪、中宫之者。中宗为此,乃以晋武帝之赐才人谢玖与子晋惠帝生愍怀太子,愍怀太子于宫中西园设市鬻卖诸物之故典(《晋书 卷五十三列传第二十三愍怀太子》愍怀太子遹,字熙祖,惠帝长子,母曰谢才人(晋武帝之谢才人,晋武帝赐与其子晋惠帝,为晋惠帝之妃嫔)。幼而聪慧,武帝爱之,恆在左右。……而于宫中为市,使人屠酤,手揣斤两,轻重不差。其母(谢才人)本屠家女也,故太子好之。又令西园卖葵菜、蓝子、鸡、面之属,而收其利),使宰臣、公卿知宫中内官有经蒙恩生子—— 若晋书所载之晋武帝之徐才人生城阳殇王宪。匮才人生东海沖王祗。赵才人生始平哀王裕……王才人生孝怀帝……(《晋书 卷六十四列传第三十四》“(晋)武帝二十六男:杨元后生毗陵悼王轨、惠帝、秦献王柬。审美人生城阳怀王景、楚隐王玮、长沙厉王乂。徐才人生城阳殇王宪。匮才人生东海沖王祗。赵才人生始平哀王裕。赵美人生代哀王演。李夫人生淮南忠壮王允、吴孝王晏……王才人生孝怀帝…)。 或未经蒙恩乃赐与子嗣生孙,若晋书所载晋武帝才人谢玖,为赐晋武帝子晋惠帝生孙愍怀太子,之旧事(《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谢玖)选入后宫为(晋武帝)才人。”“惠帝在东宫,将纳妃。武帝虑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才人谢玖)往东宫侍寝,由是得幸有身。……玖求还西宫,遂生愍怀太子)。 解其母则天皇后于太宗皇帝朝入宫为备选内官才人,未经蒙恩,至高宗天皇大帝朝历高宗天皇大帝守制期满复归宫中,为高宗天皇大帝所宠次第为昭仪、中宫,之事。亦为使朝堂上下明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之礼也。 非中宗皇帝喜于宫中设市也。 中宗皇帝之上官昭容,于高宗天皇大帝朝之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自通天(通天元年,则天皇后年号公元696年,)以来,内掌诏命,掞丽可观(《新唐书 卷七十六列传第一上官昭容)。”是经武后亲选,为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时之才人,以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两相恩爱,未有经高宗天皇大帝蒙恩,以备选内官才人位长居宫中。历睿宗垂拱元年、睿宗永昌元年(垂拱元年公元685年至永昌元年公元689年)至武周之朝(公元690年至公元704年),至中宗皇帝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年四十二册为昭容。昭容者,九嫔之二,昭仪之次位。此之封位,亦以则天皇后初为太宗皇帝之才人,未经太宗皇帝蒙恩,至高宗制服期满复迎宫中,乃为高宗天皇大帝之昭仪、中宫之释解一也。虽然,上官昭容不可以比拟之则天皇后。(近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咸阳发掘了唐昭容上官氏即上官婉儿墓,出土墓志一合,其上官婉儿墓志铭(《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曰:(公元676年)年十三为才人。……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册为昭容。……(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亡身于仓卒之际。时春秋四十七。……以大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八月二十四日,窆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 中宗天子之心,自之所为,多有深意,岂其常哉。” “那中宗皇帝常时所好何也?” “吾唐自显庆以来,高宗(即唐高宗)圣躬多不康,而武太后(即武曌)任事,参决大政,与天子并。太后(即武曌)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选士。及永淳之后,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遐久,寖以成风。(《通典卷第十五 选举三历代制下 考绩历代制下 大唐》) 又以则天皇后好制香、诗酒风雅诸事,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中宗皇帝、睿宗皇帝朝,风雅斗香之会,诗酒会饮之风,漫兹浸之。 中宗皇帝以母故,好文雅,宫中常设之。太平公主“无心为子辄求郎”句即出中宗朝“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宫中诗会(《全唐诗卷二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又好斗香,宫中旧人云,中宗朝,宗、紀、韋、武閒為雅會,各攜名香,比試優劣,名曰鬬香。惟韋温挾椒塗所賜,常獲魁。(《清异录鬬香》)。 此皆风雅事也。非同愍怀太子屠酤母家(谢玖,即晋武帝之谢才人,屠酤家之女)。”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03章 茶、果 “饮茶之为事,魏晋以来,兹以成风。 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晋书》云:纳为吏部尚书)。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必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唐陆羽《茶经七之事》)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云: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都。门有速骑客,翠带腰吴彄。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蝑。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唐陆羽《茶经七之事》) 弘君举食檄:寒温既毕,应下霜华之茗,三嚼而终,应下诸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橄榄、悬豹葵羹各一杯(唐陆羽《茶经七之事》)”。 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唐陆羽《茶经七之事》)” 梁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传诏李孟孙宣教旨,垂赐米、酒、瓜、笋、葅、脯、酢、茗八种,气苾新城,味芳云松。江潭抽节,迈昌荇之珍;疆场擢翘,越葺精之美。羞非纯束野麏,裛似雪之驴;鲊异陶瓶河鲤,操如琼之粲。茗同食粲,酢颜望柑。免千里宿舂,省三月种聚。小人怀惠,大懿难忘。(唐陆羽《茶经七之事》) 陈宣帝宫廷亦载“至(太建)六年十一月(太建六年,公元574年),侍中尚书左仆射、建昌侯徐陵,仪曹郎中沈罕,奏来年元会仪注,称舍人蔡景历奉敕,先会一日,太乐展宫懸、高絙、五案于殿庭。客入,奏《相和》五引。帝出,黄门侍郎举麾于殿上,掌故应之,举于阶下,奏《康韶》之乐。诏延王公登,奏《变韶》。奉珪璧讫,初引下殿,奏亦如之。帝兴,入便殿,奏《穆韶》。更衣又出,奏亦如之。帝举酒,奏《绥韶》。进膳,奏《侑韶》。帝御茶、果,太常丞跪请进舞《七德》,继之《九序》。其鼓吹杂伎,取晋、宋之旧,微更附益。”(《隋书 卷十三志第八音乐上》) (茶果乃茶、果也:注1、《茶经(唐陆羽著)七之事》“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晋书》云:纳为吏部尚书)。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必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注2、《全宋诗卷二二〇九 陆游五六 听雪为客置茶、果》之“设茗听雪落”也。《听雪为客置茶、果》诗曰“病齿已两旬,日夜事医药,对食不能举,况复议杯酌。平生外形骸,常恐堕贪著。时时邻曲来,尚不废笑谑。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不飣栗与梨,犹能烹鸭脚。” 皆言茶之事也。 吾唐今朝(唐玄宗皇帝朝),饮茶之风日盛。未知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朝又复如何?” “玉娘(即杨玉环),魏晋以来如此然,况乃吾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中宗皇帝、睿宗皇帝朝之宫中?宴乐酒、茶、果、馔之食,皆应时之。 茶之为事,禅寺最擅精。则天皇后永徽初曾居禅寺,自亦精此道。太平公主以母则天皇后故,居宫中时,常近禅尼,于茶之道亦擅。宫中旧人谓,则天皇后时之宫中,茶事无有过太平公主者。 玉娘(即杨玉环)若爱此,有暇亦可为茶会也。”寿王微笑言道。 (注:唐玄宗朝及唐玄宗朝不几年饮茶之风: 1、《全唐诗卷114蔡希寂登福先寺上方然公禅室》“名都标佛刹,梵构临河干。举目上方峻,森森青翠攒。步登诸劫尽,忽造浮云端。当暑敞扃闼,却嫌絺绤寒。禅房最高顶,静者殊闲安。疏雨向空城,数峰帘外盘。午钟振衣坐,招我同一餐。真味杂饴露,众香唯茝兰。晚来恣偃俛,茶、果仍留欢。” 2、《全唐诗卷179李白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当暑阴广殿,太阳为裴回。茗酌待幽客,珍盘荐凋梅。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3、《全唐诗卷197张谓道林寺送莫侍御(一作麓州精舍送莫侍御归宁)》“何处堪留客,香林隔翠微。薜萝通驿骑,山竹挂朝衣。霜引台乌集,风惊塔雁飞。饮茶胜饮酒,聊以送将归” 4、《全唐诗卷109【句】李泌赋茶》“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 5、《旧唐书 卷二十四志第四礼仪四》“(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八月)二十四日,于国子监上。诏宰相及中书门下官、诸司常参官、六军军将送上。京兆府造食,内教坊音乐、竿木浑脱,罗列于论堂前。朝恩辞以中官不合知南衙曹务,宰相仆射大夫皆劝之,朝恩固辞,乃奏之。宰相引就食,奏乐,中使送酒及茶、果,赐充宴乐,竟日而罢”)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04章 安乐 “则天皇后革命之后,有闲言僧怀义、易之、昌宗者,究底者何也?” “玉娘(即杨玉环),大率宫之体制,后宫备选无数,又重子嗣,以无子无以传位也。子嗣单薄,亦难于择也。宫之常式,非为色者。岂君上皆皮肤滥蠢之人,耽于此者?况三省六部,表章无数,朝政万几,焉得有暇常于此?至乎僧怀义、易之、昌宗之属,修真之人,殿臣不知,乃有问者。答为合药诸事(《新唐书 卷一百四列传第二十九 (张)易之 (张)昌宗》“昌宗白进易之材用过臣,善治炼药石。……后问宰相,内史令杨再思曰:昌宗主炼丹剂,陛下饵之而验,功最大者也”)。则天皇后帝位时,近七十矣,焉得为此?历朝宫中,皆不乏僧、尼、道修、真人之属,不过男帝于位,无闲言耳。控鹤府者(《新唐书 卷一百四列传第二十九 (张)易之 (张)昌宗》“圣历二年,始置控鹤府,拜易之为监。久之,更号奉宸府,以易之为令。乃引知名士阎朝隐、薛稷、员半千为供奉”),精修之所,岂男色地?诬言此者,至无知也。 至于(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于色皆极自谨。(唐)高宗天皇大帝自迎则天皇后复归宫中,两相恩爱,三十余年,惟则天皇后育四子二女,两皆无有她事。岂则天皇后近七十者,乃有他事焉?宫中素多僧、尼、道修行之属,年少年高,无论男、女者,皆自有之。至于以易之、昌宗年少,诬言者,皆无聊人无知属也。并无此事。” “原来如此,吾亦奇之。(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两相恩爱,何(唐)高宗天皇大帝崩,乃得有此?原来亦诼言也。”寿王妃闻寿王言竟,解者。“岂太平公主荐者,皆僧修、道真之属也?” “诚然。太平公主为荐则天皇后,入于宫者,大率皆僧修、道真之属也。历朝帝王、后、妃、殿下、公主,皆不免于僧、尼、道修、真人者,皆非色事,宫中之常。惟则天皇后女帝登位,太平公主复其女,故有诼言也。言此者,多不解宫之常式。” “当年安乐公主为杀,多有言干系中宗皇帝之崩,果为实否?” “玉娘(即杨玉环),斯事亦多年矣。中宗之崩,非因安乐公主也。安乐公主屡请为皇太女(近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咸阳发掘了唐昭容上官氏即上官婉儿墓,出土墓志一合,其上官婉儿墓志铭(《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曰“以韦氏(唐中宗之皇后韦氏)侮弄国权,摇动皇极。贼臣递构,欲立爱女(唐中宗、韦后女安乐公主)为储,爱女潜谋,欲以贼臣为党。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将除蔓草”),以曾有立储之计,是以遭忌。故中宗皇帝崩逝未久,即生事端。此事,阿爷麽(即唐玄宗)——” 寿王言及此,音自低矣。又看了眼远处静立之侍儿,神色略些黯然。 寿王妃思及寿王母之夺储计,不免亦静默了。 良久,寿王妃言道。“这便可解矣。吾亦以中宗皇帝崩,非关安乐公主。以安乐公主前有皇太女之请,难免有忌。则末不得成,便得危。势所在也。” “自是,宫中储嗣之争,由来酷烈,无免者。历朝曾请或立为储君者,若不登位,皆不免之。” 月愈深了。侍儿依旧远处静立。起了些风,梅花枝微微作响。宅院深处,谁家院落隐隐笙歌——正是,梅花未解人愁绝。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05章 之婚 “或有言,其时太平公主夫薛绍为则天皇后狱中卒(《旧唐书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外戚 (武)攸暨 (攸暨)妻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者,高宗少女也。以则天所生,特承恩宠。初,永隆年降驸马薛绍。绍,垂拱中被诬告与诸王连谋伏诛”),宁太平公主及与薛绍子女皆不恨者?” “此有何恨?薛绍固以其兄预反一案,狱中卒。其母城阳公主先降杜荷,杜如晦子杜荷于太宗皇帝一朝,岂不亦因预承乾太子反案,为太宗皇帝所杀(1、《新唐书 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城阳公主传》“城阳公主,下嫁杜荷,坐太子承乾事诛,又嫁薛瓘”。2、《新唐书 卷九十六列传第二十一 杜如晦》“(杜如晦)次子荷,性暴诡不循法,尚城阳公主,官至尚乘奉御,封襄阳郡公。承乾谋反,荷曰:“琅邪颜利仁善星数,言天有变,宜建大事,陛下当为太上皇。请称疾,上必临问,可以得志”。及败,坐诛。”3、《旧唐书 卷六十六列传第十六杜如晦》“初,(杜如晦子)荷以功臣子尚城阳公主,赐爵襄阳郡公,授尚乘奉御。贞观中,与太子承乾谋反,坐斩”)。城阳公主又降薛绍之父,宁城阳公主当恨欤?历朝贵主之婿,预反案者,宁不皆以此卒?岂预反案,尚望仍贵主婿者?若此,其将之于朝,何自处也?众又复待之以何?况其于预反案初,宁不思一旦反成,其妻——贵主(贵主:指公主。《全唐文唐卷三百五 贞顺皇后哀册文》七子既均,六宫有礼。贵主三分於外馆),并其妻——贵主之族,将皆无以立者?吾诚不知其有所何恨。”寿王言此,语愈淡淡。 寿王妃闻此,不觉静默半晌,有些无言了。 未久,寿王妃又言:“闻薛绍卒,继之论太平公主婚,属武承嗣也,何罢之?” “以初议承嗣时,承嗣有疾。则天皇后爱女,故罢之。此亦非奇(《新唐书 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太平公主》“(薛)绍死,更嫁武承嗣,会承嗣小疾,罢昏”)。” “然何复议婚武攸暨也?世皆言武攸暨原有妻,则天皇后杀之,乃嫁太平公主。” “玉娘(即杨玉环),焉得有此事?太平公主、武攸暨、薛绍年相若。若则天皇后为太平公主嫁,杀武攸暨妻。岂太平公主初婚不择武攸暨,乃择薛绍乎?不过议婚武承嗣,承嗣有恙,罢之。复议本以武承嗣,其疾。时武攸暨恰以妻卒,故择之。世间宁有为嫁女,杀所嫁之原妻者。若此,夫妇将何自处也?焉得有此事?” “竟如此麽?说来亦是,若早以武攸暨,太平公主、武攸暨、薛绍年相若,何太平公主初降不与武攸暨,与薛绍也。复议婚时,何不先以武攸暨,乃先武承嗣也?” “则末太平公主又以何因,初以薛绍也。” “以太平公主、薛绍年相若。非以奇。”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06章 竞奢 又一日。王妃院。 “说来则天皇后时衣样儿当真是好,又多少般新翻旧,就是中宗皇帝那会子衣样儿也依着则天皇后时约莫样,倒是这些时——”橘侍儿一行侍奉,一行闲说着。 寿王妃一时郁闷起来,却没有说甚麽。 “则天皇后那会子还不是依着太平公主性子,衣裳怎麽样儿奢华怎麽样儿来。都说太平公主生得娇美,(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又只有这麽一位公主,就那般样儿打扮。”桐叶子道。 “这倒说是的。听宫里老人说,则天皇后入宫时不消说是宫里第一的美人儿,生得百般样好,就则天皇后年岁四十余时,看来也才方二十余,直将年少宫人们皆比了去。故此(唐)高宗天皇大帝在时,直是专宠。太平公主最似则天皇后(《新唐书 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后(武后,即武曌)常谓(太平公主)‘类我(武后,即武曌)’”),也是个美人儿。说是为打扮太平公主,天下皆起效尤。以致天下女子,皆好靡丽之服。然就有大臣看不过意,以过侈靡。言至(唐)高宗天皇大帝处。(唐)高宗天皇大帝遂于永隆二年春正月诏书,说是—— 朕思还淳返朴,示天下以质素。如闻游手堕业,此类极多。时稍不丰,便致饥馑。其异色绫锦,并花闲裙衣等,靡费既广,俱害女工。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间裙,岂不知更有靡丽服饰,务遵节俭也。其紫服赤衣,闾阎公然服用,兼商贾富人,厚葬越礼,卿可严加捉搦,勿使更然。(《全唐文唐卷十三高宗令雍州长史李义元(玄)禁僣侈诏》,亦见于《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 结果天下人皆道这大臣好管的太宽些。”橘侍儿说得自笑了。 寿王妃连旁侧侍儿们也皆笑了。 “(唐)高宗天皇大帝诏书上说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间裙。岂则天皇后素日里这般样俭朴,只着七破间裙麽?”有侍儿问道。 “哪里是那般样。不过(唐)高宗天皇大帝素好节俭。则天皇后贵为天后,系(唐)高宗天皇大帝之妻,自然依着(唐)高宗天皇大帝喜好来。所以就着七破间裙示人,也是天后垂范之意。若依则天皇后性情,也是喜装扮的。不然岂会那般样生法子着宫官们打扮太平公主?”橘侍儿道。 “宫里这些时皆好胡服,不单内官、宫官,吾见普通内人、宫人,亦常好着男子衣服靴衫。(《旧唐书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五 舆服》“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从来如此的麽?” “也是旧有的例。不单普通宫人好着男子衣服靴衫,就则天皇后那会儿时,太平公主就爱着男子衣服靴衫也(《新唐书 卷三十四志第二十四五行一》“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帝与武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则天(皇后)冬日里亦好以赭黄罗上银泥袄子以燕居。宫前御侍之宫人,无品级内人,着男子衣服靴衫者,不知凡几,也是旧例。上至皇后嫔妃内官宫官,下至普通内人宫婢,皆有之,未为奇也。前汉、魏晋,乃至前隋,亦皆如此,不稀奇的。 旧说宫人披袄子,盖袍之遗象也。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多以五色绣罗为之,或以锦为之,始有其名。(前隋)炀帝宫中,有云鹤金银泥披袄子。则天(皇后冬日里)以赭黄罗上银泥袄子以燕居。(《中华古今注卷中》“宫人披袄子”)”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07章 服制 “原来如此。武德以来,屡下《衣服令》,究底里怎生般?” “历朝以来,服制沿革,多不一者。譬之以宴服,盖古之亵服也,今亦谓之常服。江南则以巾褐裙襦,北朝则杂以戎夷之制。爰至北齐,有长帽短靴,合裤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虽谒见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会,一切通用。高氏诸帝,常服绯袍。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百官常服,同于匹庶,皆著黄袍,出入殿省。天子朝服亦如之,惟带加十三环以为差异,盖取于便事。 ……… 及大业元年,(隋)炀帝始制诏吏部尚书牛弘、工部尚书宇文恺、兼内史侍郎虞世基、给事郎许善心、仪曹郎袁朗等宪章古则,创造衣冠,自天子逮于胥吏,章服皆有等差。始令五品以上,通服朱紫。是后师旅务殷,车驾多行幸,百官行从,虽服裤褶,而军间不便。六年,复诏从驾涉远者,文武官等皆戎衣,贵贱异等,杂用五色。五品已上,通著紫袍,六品已下,兼用绯绿。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皁,士卒以黄。” 武德初,因隋旧制,天子宴服,亦名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武德)四年八月敕:“三品已上,大科绸绫及罗,其色紫,饰用玉。五品已上,小科绸绫及罗,其色朱,饰用金。六品已上,服丝布,杂小绫,交梭,双紃,其色黄。六品、七品饰银。八品、九品鍮石。流外及庶人服绸、絁、布,其色通用黄。饰用铜铁。”五品已上执象笏。三品已下前挫下方,五品已上前挫后屈。自有唐已来,一例上圆下方,曾不分别。六品已下,执竹木为笏,上挫下方。其折上巾,乌皮六合靴,贵贱通用。 贞观四年又制,三品已上服紫,五品已下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以青,带以鍮石。妇人从夫色。虽有令,仍许通著黄。五年八月敕,七品已上,服龟甲双巨十花绫,其色绿。九品已上,服丝布及杂小绫,其色青。十一月,赐诸卫将军紫袍,锦为褾袖。八年五月,太宗初服翼善冠,贵臣服进德冠。 龙朔二年,司礼少常伯孙茂道奏称:“旧令六品、七品着绿,八品、九品着青,深青乱紫,非卑品所服。望请改八品、九品着碧。朝参之处,听兼服黄。”从之。总章元年,始一切不许着黄。上元元年八月又制:“一品已下带手巾、算袋,仍佩刀子、砺石,武官欲带者听之。文武三品已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并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并鍮石带。庶人并铜铁带。” 文明元年七月甲寅诏:“旗帜皆从金色,饰之以紫,画以杂文。八品已下旧服者,并改以碧。 ……… (然)既不在公庭,而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所好尚。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无别。(《旧唐书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五 舆服》” “这说的是,历朝皆严《衣服令》,然越礼逾制者,从来禁之难绝。只是说总章元年,一切不许着黄。此说麽,似乎——” “所以言总章元年,始一切不许着黄者。乃为时洛陽縣尉柳延服黃夜行。為部人所毆。高宗(上是)聞之。以章服紊亂。故以此詔申明之。朝參行列。一切不得著黃也(1、《唐会要 卷三十一 舆服上 章服品第》2、亦见于《册府元龟卷六十 帝王部立制度一》先是,九品以上入朝参及视事听兼服黄。雒阳尉柳延夜行,为部人所殴。帝闻之,以章服错乱,下诏申明之,自此朝参行列一切不许著黄)。 乃朝参之时,不许着黄,非皆不许着黄也。(《唐会要 卷三十一 舆服上 杂录》(太和)六年(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六月敕。詳度諸司制度條件等。禮部式。親王及三品已上。若二王後。服色用紫。飾以玉。五品已上。服色用朱。飾以金。七品已上。服色用綠。飾以銀。九品已上。服色用青。飾以鍮石。應服綠及青人。謂經職事官成。及食祿者。其用勳官及爵。直司依出身品。仍聽佩刀礪紛帨。流外官及庶人。服色用黃。飾以銅鐵) 倒是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羃,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寻下敕禁断,初虽暂息,旋又仍旧,咸亨二年又下敕曰:“百官家口,咸预士流,至于衢路之间,岂可全无障蔽。比来多著帷帽,遂弃羃,曾不乘车,别坐檐子。递相仿效,浸成风俗,过为轻率,深失礼容。前者已令渐改,如闻犹未止息。又命妇朝谒,或将驰驾车,既入禁门,有亏肃敬。此并乖于仪式,理须禁断,自今已后,勿使更然。”则天之后,帷帽大行,羃渐息。中宗即位,宫禁宽弛,公私妇人,无复羃之制。 (本朝)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旧唐书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五 舆服》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08章 尚主 “那太平公主初降薛绍,薛绍卒后议婚武承嗣,以武承嗣有疾,遂降武攸暨。说是为降武攸暨,杀了武攸暨妻呢?就那般样儿喜欢不成?” “从无有之事,宫里人一提起太平公主降薛绍就笑。说(唐)高宗天皇大帝为贵主择婿,好费了神,左思右想,终才选定薛绍的。”橘侍儿笑着说。 “为甚麽左思右想,终选薛绍尚主啊?” “就为薛绍没爷没娘呗。说薛绍母城阳公主,先以下嫁杜荷,坐太子承乾事诛,又嫁薛瓘。……(城阳公)主坐巫蛊,斥瓘房州刺史,主从之官。咸亨二年,(城阳公)主薨而瓘卒,双柩还京师(1、《唐会要 卷六杂录》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五月十六日。城阳公主薨。(城阳公主:薛绍母)2、《新唐书 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城阳公主》城阳公主,下嫁杜荷,坐太子承乾事诛,又嫁薛瓘。…(城阳公)主坐巫蛊,斥瓘房州刺史,主从之官。咸亨中,(城阳公)主薨而瓘卒,双柩还京师(薛瓘:薛绍父)。至高宗天皇大帝为太平公主择婿之时,左思右想,惟薛绍阿爷阿娘皆卒。故此,太平公主降薛绍。”橘侍儿说完,侍儿们皆笑成一团。寿王妃止不住亦笑了。 “至于又降武攸暨,那是逢着巧。武攸暨妻正好亡故。若那般样儿喜欢武攸暨,为降武攸暨,要杀武攸暨妻,何以先议婚武承嗣。武承嗣有疾,方议婚武攸暨的?”橘侍儿又说。(《新唐书 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太平公主》“(薛)绍死,更嫁武承嗣,会承嗣小疾,罢昏”) “倒说的是。若那般样儿喜欢武攸暨,为降武攸暨,要杀武攸暨妻,那何以先议婚武承嗣,武承嗣有疾,方议婚武攸暨的?”侍儿们一旁亦道。 正语笑间,说传膳了。 膳后,寿王妃静静于内阅书。宅内一时风微寂。 “看要落雨了。”桐侍儿往外抬头看了看。说时阴云愈发近了,风急了好些。 “王妃,说起落雨,就有个则天皇后之神异事。”橘侍儿旁侧说着。 “甚麽神异事儿?” “则天皇后素来神验,宫中、前廷皆知的。否者亦难驭天下这麽许年。就说中宗皇帝那时。则天皇后崩逝了,逢着天不落雨,大旱祈雨不成时节,中宗皇帝就想起他阿娘来,说若阿娘,则天大圣皇后在时,定有法子。然后就提起则天皇后素日里如何神验甚麽的。臣下们亦皆知,就说请向则天皇后祈雨呗。中宗皇帝就遣人往神庙则天皇后前祈雨去。不过说来则天皇后亦真灵异,逢着这时祈雨,就落雨的。谁也不晓得为何这般样。”橘侍儿笑着说道。(《旧唐书 卷七本纪第七中宗》(神龙三年春正月)丙辰,以旱,亲录囚徒。己巳,遣武攸暨、武三思往乾陵祈雨于则天皇后,既而雨降,上(唐中宗)大感悦。二月辛未,制武氏崇恩庙依旧享祭,仍置五品令、七品丞,其昊陵、顺陵置令、丞如庙。壬午,赠太师、酆王庙号褒德,陵号荣先,置六品令、八品丞。庚寅,改中兴寺、观为龙兴,内外不得言“中兴”)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09章 卜信 “说来则天皇后当真非同于常。当年秘记之事,太宗皇帝那般样忌讳,杀君羡将军,又密查宫中诸人,究竟还是让则天皇后主位了。” “不是传袁天罡就曾与则天皇后相面的麽?” “这些个宫里传好些年了。皆说袁天罡当真凡言皆有验。还道李淳风,秘记亦真卜得准。” “不单这个呢。说就则天皇后出生的那几年,太白频昼见(《旧唐书 列传第十九 李君羡》“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占卜的都说太白昼见而经天,争明兵起,天下惊,强国弱,女主有名。或太白昼见经天,强国弱,弱国强,女主昌也。那时都不晓得应在谁上。到则天皇后入宫前后那几年,先是贞观十五年,二月十五。熒惑逆行。犯太微东藩上相(《旧唐书 志第十六天文下》)。六月,己酉。有星孛于太微(《旧唐书 本纪第三太宗下》)。贞观十六年,六月之甲辰,有流星状如月,西南流三丈乃灭(《唐会要 卷四十三》)。六月戊戌,太白昼见(《新唐书 卷二本纪第二太宗》)甚麽的。于是太宗皇帝召太史局密卜。方出的秘记。说唐三代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皇帝就定下凡宫中武姓女子皆不临幸,待其驾崩,武姓内官、宫官随嫔御禁苑尼寺出家,武姓宫女使往昭陵守灵,皆不许复入宫中。故此,则天皇后于太宗皇帝一朝,终于未蒙恩幸。至太宗皇帝驾崩,又随太宗皇帝嫔御禁苑尼寺的。” “这个也听说了。太宗皇帝将驾崩之贞观二十二年,七月,甲申,太白星昼见。(《新唐书 卷二本纪第二太宗皇帝》)说就为此杀了君羡将军。若非则天皇后一朝,君羡将军后人将此事始末道出,都不知君羡将军就为此秘记遭坐诛的。” “则天皇后以未承恩内官,随太宗皇帝嫔御出家禁苑尼寺。(唐)高宗天皇大帝方登位将一载之永徽元年五月己未,也是太白昼见(《新唐书 卷三十三志第二十三天文三》)。(唐)高宗天皇大帝那会子已详秘记,加之本就敬慕则天皇后。故此决意迎则天皇后复归宫中应谶。则天皇后回宫前后,及育其长子孝敬皇帝次年之(永徽)四年六月己丑,又复太白昼见(《新唐书 卷三十三志第二十三天文三》)。至永徽六年七月乙亥,岁星守尾。占曰;人主以嫔为后(1、《新唐书 卷三十三志第二十三天文三》“(永徽)六年七月乙亥,岁星守尾。占曰;“人主以嫔为后””。2、《唐六典尚书吏部卷第二司封郎中一人》“凡内命妇之制……。昭仪、昭容、昭媛、充仪、充容、充嫒并为嫔,正二品。”嫔,正二品,昭仪,嫔之首)。结果永徽六年十月就废王氏,立则天皇后为后的。都说天文显异,灵异非常。” “说起这个,还有人言呢,道太宗皇帝费了诺许些心思,就为防则天皇后登位。结果则天皇后还是如秘记所言登位了。可见天之所意,非人所能更。” 侍儿们于寿王妃旁侧,将宫中老人处听来,则天皇后封后登位始末纷纷道来。 “都道(唐)高宗天皇大帝待则天皇后宠隆非常。自太宗皇帝崩逝后,天皇大帝守制期满,迎则天皇后复归宫中,就蒙专宠。至(唐)高宗天皇大帝驾崩,简直恩爱得如民间小夫妻般样呢。” “太史局占卜向是灵验。当年(唐)高宗天皇大帝时上元二年正月,荧惑犯房。占曰;君有忧。有丧(1、《新唐书 卷三十三志二十三天文三月五星凌犯及星变》2、亦见之《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二年春正月甲寅,荧惑犯房”)。果然四月间,时方二十四的孝敬皇帝就因病逝去了。那会子,(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伤心不已。以本将传位,孝敬皇帝却沉瘵婴身。正月里占卜曰君有忧、有丧时,都未想应在孝敬皇帝的。” “太史局占卜素以验称,不然何以谶讳之学,皆不得习。” “就是呢。永徽年间,也不知怎地,世间皆传武媚娘曲(1、《全唐文卷卷二百七十六迦叶志忠进桑条歌表》“天后未受命时,天下歌《武媚娘》”。2、《新唐书 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永徽后,民歌《武媚娘曲》”)。又太白昼见。未久则天皇后封后。那时节就有人说真天意难违呢。” “历朝如此,每人主登位、朝代更革,皆不免谶讳感应之事。” “所以道人算不如天算。隋时童谣曰:桃李子,鸿鹄遶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隋书 卷二十二志第十七五行上 诗妖》)还有坊间街头传“李氏当得天下”、“杨氏灭,李氏兴”、“当有李氏应为天子”。那会子也不知杀了多少李姓人,结果高祖皇帝登位。太宗皇帝为“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杀了君羡将军,还不是则天皇后登位。可见事有天机,人不能更的。” “那说的李代杨氏,前汉文帝时之(汉)高祖十一年,诛陈豨,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代王之)十七年秋(注:代王之十七年,即汉高后吕雉八年。以代王元年,乃汉高祖十一年也),高后(吕雉)崩,诸吕谋为乱,欲危刘氏。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等共诛之,谋立代王。语在《高后纪》、《高五王传》。大臣遂使人迎代王。……代王报太后,计犹豫未定。卜之,兆得大横。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代王曰:“寡人固已为王,又何王乎?”卜人曰:“所谓天王者,乃天子也。”于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见太尉勃,勃等具言所以迎立王者。昭还报曰:“信矣,无可疑者。”(《汉书 卷四文帝纪第四》)卜之可信。历朝不鲜见者。”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10章 时令 “王妃(王妃,即寿王妃杨玉环)爱梧桐树儿麽?说来三内之中(三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最多梧桐树儿的便属大明宫也即蓬莱宫也(《长安志卷第六宫室四唐上》东内大明宫,在禁苑之东南。南接京城之北面,西接宫城之东北隅,南北五里,东西三里。贞观八年置为永安宫。明年改曰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暑,百官献赀财以助役。龙朔三年,大加兴造,号曰蓬莱宫。咸亨元年改曰含元宫,寻复大明宫)。此亦有个典故——” “甚麽典故?” “司稼卿梁孝仁,高宗时造蓬莱宫,诸庭院列树白杨。将军契苾何力,铁勒之渠率也,于宫中纵观。孝仁指白杨曰:“此木易长,三数年间宫中可得阴映。”何力一无所应,但诵古诗云:“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意谓此是冢墓间木,非宫中所宜种。孝仁遽令拔去,更树梧桐也。(《隋唐嘉话 卷中》) 故此蓬莱宫也即大明宫最多梧桐树儿。就这梧桐树儿,高宗天皇大帝时还有个玩笑话儿。” “说来听听——” “还不是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如王妃(王妃,即寿王妃杨玉环)般爱梧桐树儿。那会子太平公主宫中闲玩乐时。巧逢着立秋前一日时候,商量立秋怎生样玩。 说魏晋旧有的读时令。又说立秋秋气生感,叶儿当要落的。自然看叶落。 (太平公主)侍儿们听了,都说很对。 问谁见过秋天甚麽叶儿先落麽? 都说未留意过。 思量着宫里多梧桐树儿。立秋时候,定会有梧桐叶落。 (太平公主)就与侍儿们说,立秋时,先读时令,然后看梧桐叶落,就赶紧道“秋来”。就算正式入秋了。说这样报秋声不是很好玩麽? (太平公主)侍儿们都道有趣。又商量着谁报。 赵侍儿很高兴要作这个。 于是就这麽定下了。 立秋读时令时候,就皆于殿院里,等梧桐叶落。 等了好久。也不落下来。 后来好容易落下来了。 赵侍儿赶忙高兴地报“秋来。”侍儿们都松了口气。 (才知道)原来立秋叶落很难的。等那么久。” “那魏晋旧有的读时令怎生般的?” “说是自魏晉已來。創有此禮。每歲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常讀五時令。帝升禦坐。各服五時之色。尚書令已下就位。尚書三公。即奉時令就位伏讀。凡五時皆如之。所以祇迓天和。至(南北朝时南朝)宋朝(此处之宋朝指南北朝时南朝宋)亦行斯禮。此後尋廢(《唐会要 卷二十六讀時令》)。又道后齐立春日,皇帝服通天冠、青介帻、青纱袍,佩苍玉,青带、青袴、青袜舄,而受朝于太极殿。尚书令等坐定,三公郎中诣席,跪读时令讫,典御酌酒卮,置郎中前,郎中拜,还席伏饮,礼成而出。立夏、季夏、立秋读令,则施御座于中楹,南向。立冬如立春,于西厢东向。各以其时之色服,仪并如春礼。(《隋书 卷九 志第四礼仪四》)” “原来读时令系这般样儿。 那太平公主婿(薛)绍死,更嫁武承嗣,会承嗣小疾,罢昏(《新唐书 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太平公主》)。真如此麽?” “固是那般样说,其实还有个因由。此事也就宫里老人晓得,再少人知的。太平公主初出降前,武承嗣于任上宗正卿,常于宫中则天皇后处回事。尚功局藤典制,方才十五岁。算是宫中少有之美人儿。老一辈宫里人私底里议论,唐宫里,最似则天皇后的自然属太平公主(《新唐书 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后(武后,即武曌)常谓(太平公主)“类我(武后,即武曌)”)。能与太平公主相称美的就只有藤典制了。 宫中人又皆曰宗正卿是世上少有之美男子。藤典制亦乃世上少有之美人。那藤典制有一回与太平公主说,皇后殿下(即武曌)于便殿时,宗正卿(武承嗣)因任上未多久缘故,特来回事。说的甚麽没有太留意,约莫总是关于皇族事体。宗正卿(武承嗣)行礼时候,很些洒脱样子。与皇后殿下(即武曌)言语时,因为都是亲戚,没有隔帘,然而也甚是斯文。宫中人皆谓宗正卿是世上少有之美男子甚麽的。 太平公主看藤典制说起宗正卿(武承嗣)情形,像是很喜欢宗正卿(武承嗣)样子。太平公主后来又知道尚局的猫,藤典制称野狐君的,系宗正卿武承嗣送与藤典制。故此知道武承嗣爱怜那藤典制。那要不要求皇后殿下(武曌)将藤典制赐与宗正卿(武承嗣)呢?太平公主很为犹豫。毕竟,藤典制又没有明白与太平公主说喜欢宗正卿。若是亲口问一下藤典制约莫就可以知道。可是又不好意思问。 后来不知太平公主怎麽说的,成全时为宗正卿之武承嗣与藤典制,将藤典制赐与时为宗正卿之武承嗣了。” “那太平公主可曾爱怜那武承嗣麽?” “那倒未有。天下风流倜傥之美男子又非武承嗣一个,岂有见个风流倜傥之美男子,就爱怜的?太平公主非这样人儿。藤典制亦非这样人儿,只是人间之缘法。故此太平公主婿薛绍卒,议婚更嫁武承嗣,罢昏的。” “嗯,此说甚是。天下风流倜傥之美男子又非武承嗣一个,岂有见个风流倜傥之美男子,就爱怜的?只是人间之缘法。若见个风流倜傥之美男子,便生爱怜。就不好说了。 那太平公主究底里爱的谁人?” “王妃,说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为太平公主择婿时,真好生难为也。高宗天皇大帝不好问其女。只则天皇后私底里闻太平公主言道,历朝宫中之婚,朝之大事,无有惟男女之意者。公主之婚,在固家邦,岂有私之情者。故此,就皆不知太平公主心意了。” “太平公主此言极是。宫中之婚,朝之大事,无有惟男女之意者。公主之婚,在固家邦,岂有私之情者。” “王妃(王妃,即寿王妃杨玉环)亦以太平公主“宫中之婚,朝之大事,无有惟男女之意者。公主之婚,在固家邦,岂有私之情者”此言为然麽?” “嗯。” “那藤典制甚麽样儿,就说能与太平公主相称美?” “宫里老人说,藤典制向来少有敷粉,很娇小身影,脸上常带着婴儿般稚气神情,口脂倒是娇艳的很的那种殷红,卧蚕眉涂得乌黑。说起宗正卿(武承嗣)时泛着神采。” 附注: 读时令:1、(《唐会要 卷二十六讀時令》)自魏晉已來。創有此禮。每歲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常讀五時令。帝升禦坐。各服五時之色。尚書令已下就位。尚書三公。即奉時令就位伏讀。凡五時皆如之。所以祇迓天和。至(南北朝时南朝)宋朝(此处之宋朝指南北朝时南朝宋)亦行斯禮。此後尋廢。 2、(《隋书 卷九 志第四礼仪四》)后齐立春日,皇帝服通天冠、青介帻、青纱袍,佩苍玉,青带、青袴、青袜舄,而受朝于太极殿。尚书令等坐定,三公郎中诣席,跪读时令讫,典御酌酒卮,置郎中前,郎中拜,还席伏饮,礼成而出。立夏、季夏、立秋读令,则施御座于中楹,南向。立冬如立春,于西厢东向。各以其时之色服,仪并如春礼。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11章 帘下君 “尚局猫,藤典制称野狐君——这猫名儿起得好生——” “王妃亦觉此猫之名令人别想麽?” “嗯。武承嗣送与藤典制甚麽样猫儿也?怎生为太平公主看到?既乃养于尚局。” “说是夏日里时——好似无端样子,为了甚麽,愁绪起来。 烟云般样愁绪,恼人的,只不去。 侍儿们看闷闷的,商量着作个甚麽围子棋。 尚局的猫,藤典制称野狐君的,不知怎麽,这时到的殿院。 赵侍儿说快将去罢。不然尚局人各处寻,未必寻着。 野狐君却那麽于殿院紫薇树下看着殿内呼喝宫人的赵侍儿,很不屑样子。小小的,墨墨黑。眼珠子倒湛蓝——野狐君是枚很小黑猫。 果然不一会尚局人来,抱了将去。 ——是第一般太平公主看见野狐君小黑猫。 第二般是—— 夏日里雨还未落下来时候,多数伴轰雷声。 赵侍儿很怕这个。 那日正值雷雨,尚局猫,就是野狐君,又来太平公主殿院。恰逢上。 如前所述,野狐君是枚很小黑猫——遇上雨淋湿,更觉小了——平日里毛蓬蓬松。 后来野狐君进殿避雨。却只于殿门水晶帘下——那就称野狐君“帘下君”罢。太平公主说道。 侍儿们听了,都笑。 约莫雨下得大缘故罢,帘下君——就是尚局藤典制亲自豢养的心爱小黑猫,野狐君,一直未离去。 尚局也未得来人寻。 “给帘下君些小鱼干罢。可怜人的。这般大雷雨,就只于帘下。”太平公主就吩咐赵侍儿。 赵侍儿果然着宫人不知哪里寻来些小鱼干,给帘下君。 帘下君不食。 “哎呀,到底是藤典制亲自豢养的心爱的野狐君哪。这麽半下午,小鱼干也不食。”赵侍儿道。 “看雨停了抱归尚局去。不是思念藤典制了罢。都不理人。”太平公主道。 帘下君却只是看殿院的雨。 又过了大半时辰,雨停了。帘下君自归尚局去了。 后两日藤典制来太平公主殿院,太平公主说起帘下君——就野狐君,尚局小黑猫之事。 藤典制只是笑。衣襟掩着娇艳的点着殷红口脂之唇。卧蚕眉愈发乌黑,两颊未施脂粉,容色莹润着。 真真美人。 未久因伏夏缘故,大明宫里各处皆懒懒的。 每年皆这般样。 太平公主很想有个甚麽由头,闹热一下。 可是又没有。 是不是皇后殿下起个甚麽兴头呢? 可皇后殿下总是忙。就不想打扰皇后殿下。 这麽想着时候,尚局小黑猫,就是藤典制亲自豢养的心爱的不食小鱼干的野狐君,太平公主称帘下君的那枚,又来了,殿院紫薇花树下,看着殿内,墨墨黑。 赵侍儿很不高兴。说“贵主说的不理人的帘下君又来了。”说时往殿院紫薇花树下行了行,看着野狐君。 帘下君仿佛听懂了样子,复看了殿内一眼,转的身,离去了。 归藤典制那里去了罢—— 不知怎麽,太平公主就觉得,帘下君——就藤典制亲自豢养的心爱的不食小鱼干的尚局小黑猫,野狐君,些似宗正卿(武承嗣)。 约莫知道了不食小鱼干的尚局小黑猫野狐君往殿院缘故,藤典制抱了野狐君来太平公主殿院。 进殿后,放下野狐君。野狐君还是往水晶帘下去了。 “哎呀,真的就喜欢于帘下呢。还是贵主将野狐君称帘下君得宜呢。”藤典制惊讶道。 众侍儿皆掩袖,笑将起来。 阿姆也笑了。 本于帘下之野狐君听了,蓝眼珠忽地有些濡湿,回转来看了藤典制,身上毛蓬蓬松,突地离了水晶帘,一径行往藤典制坐之青地黄栀子花锦绫缘边簟席,至簟席侧停了停,复看了看青地黄栀子花锦绫缘边席上坐着之藤典制,入的藤典制怀袖中。蜷了,很小墨墨团。只管微蹭着。 真真喜欢藤典制呢。” “那就为太平公主觉得,帘下君——藤典制亲自豢养的心爱的不食小鱼干的尚局小黑猫,野狐君,些似宗正卿。就晓得帘下君——藤典制亲自豢养的心爱的不食小鱼干的尚局小黑猫,野狐君,系宗正卿武承嗣送的麽?” “好像为太平公主看藤典制亲自豢养的心爱的不食小鱼干的眼珠湛蓝的尚局小黑猫野狐君有趣,不晓得哪里来的,让问问。然后不晓得谁打听着了,是宗正卿武承嗣送小黑猫野狐君,与藤典制亲自豢养之事。太平公主遂晓得了。” “原来这般样儿。则天皇后时宫里常养狸猫儿麽?” “嗯。则天皇后那会子宫里养狸猫儿。还有个典故说的这个——就系则天皇后登帝位的那卷经疏《大云经疏》(斯六五0二号 大云经疏)(敦煌宝藏第47册 500页)言的““离猫为你守四方”者,《易》曰:离者明也。位在南方,又是中女,属神皇南面而临天下,又是文明之应也。猫者,武之象,武属圣氏也。”既言“离猫为你守四方”、“猫者,武之象,武属圣氏也”,则天皇后当固爱狸猫儿,以“猫者,武之象,武属圣氏”是言其兴,“狸猫为你守四方”,君之上吉。自然则天皇后不避猫,宫中养猫。 不仅此,太平公主还与皇后殿下说起尚局小黑猫野狐君殿院之事。 说起猫之可爱,又说猫食鸟的不好。 皇后殿下说将猫、鸟一起驯养,约莫就可友好不食鸟的。且说以后便宜时着人试试。试好了送将与太平公主来养。 “那后来呢?——” “后来——” (注:1、《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五 唐纪二十一 则天后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太后习猫,使与鹦鹉共处。出示百官。传观未遍。猫饥。搏鹦鹉食之。太后甚惭。”2、《朝野佥载卷五》“则天时,调猫儿与鹦鹉同器食,命御史彭先觉监,遍示百官及天下考使。传看未遍,猫儿饥,遂咬杀鹦鹉以餐之。则天甚愧。”此可见宫中养猫)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12章 忌日 “国史载昭成皇后窦氏(即唐玄宗生母)长寿二年正月二日崩,宫中忌日何言子月十一月二日也?” 注1、《唐会要 卷二十三忌日》“永貞元年十二月。中書門下奏。昭成皇后竇氏。按國史長壽二年(693年)正月二日崩。其時緣則天臨禦。用十一月建子為歲首。至中宗復舊用夏正。即正月行香廢務日。須改正。以十一月二日為忌”2、《讀禮通考卷七十八刑部尚書徐乾學撰喪儀節四十一 國忌》“順宗永貞元年十二月中書門下奏昭成皇后竇氏案 國史長夀二年正月二日崩其時縁則天臨御用十一月建子為嵗首至中宗復舊仍用夏正今正月行香妨務廢日須改正以十一月二日為忌”3、《讀禮通考卷七十八刑部尚書徐乾學撰喪儀節四十一 國忌》“文宗太和七年二月勅準令國忌日唯禁飲酒舉樂至於科罰人吏都無明文但縁其日不合釐務官曹即不得決斷刑獄大小笞責在禮律固無所妨起今後縱有此類臺府更不要舉奏均王傅王堪男損國忌日於私第決責下人為御史臺所奏遂下此勅十五年五月太常禮院奏睿宗神主祧遷其六月二十日忌并昭成皇后十一月二日忌準禮合廢從之”4、《讀禮通考卷七十八刑部尚書徐乾學撰喪儀節四十一 國忌》“睿宗六月二十日忌安國西明寺各三百人齋昭成皇后竇氏十一月二日忌慈恩寺昭成觀各三百人齋” “斯以载初元年(公元689年)春正月,神皇(则天皇后)亲享明堂,大赦天下。依周制建子月为正月,改永昌元年十一月(子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十二月(丑月)为腊月,改旧正月(寅月)为一月,大酺三日(《旧唐书 卷六本纪第六则天皇后》)。 所谓“武太后称制,诏曰:“顷者所司造历,以腊月为闰。稽考史籍,便紊旧章,遂令去岁之中,晦仍月见。重更寻讨,果差一日。履端举正,属在于兹。宜改历于惟新,革前非于既往。可以今月为闰十月,来月为正月。”是岁得甲子合朔冬至。于是改元圣历,以建子月为正,建丑为腊,建寅为一月。命太史瞿昙罗造新历。至三年,复用夏时,《光宅历》亦不行用。中宗反正,太史丞南宫说奏:“《麟德历》加时浸疏。又上元甲子之首,五星有入气加时,非合璧连珠之正也。”乃诏说与司历徐保乂、南宫季友,更治《乙巳元历》(《旧唐书 卷三十三志第十三历二》)。 是昭成皇后崩逝于子月二日,非寅月二日也。故则天皇后用十一月建子为岁首,即十一月子月为正月,十二月丑月为腊月,元月寅月为一月时,忌日乃正月二日。至中宗皇帝反正用夏正之寅月为岁首正月时,昭成皇后忌日改正为为子月十一月二日也。” “原来昭成皇后窦氏忌日竟乃子月二日也。竟非寅月二日者。说来昭成皇后(即唐玄宗生母)究底何故而崩?何人言乃为则天皇后也?” “玉娘,昭成皇后窦氏之卒逝,非为则天皇后也。天授、长寿年间,宫中叵测。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则天皇后)幸(洛京)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全唐诗卷五 则天皇后腊日宣诏幸上苑》)。 即天授二年腊日,卿相甚欲宫中有谋害则天皇后者。至长寿二年子月正月二日,不过年载。宫中之势,常有不法。国史云长寿二年,昭成皇后窦氏为户婢团儿诬谮与肃明皇后厌蛊咒诅。(子月)正月二日,朝则天皇后于嘉豫殿,既退而同时遇害。梓宫秘密,莫知所在(《旧唐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一 后妃上 睿宗昭成皇后窦氏》)。 既言昭成皇后朝则天皇后于嘉豫殿,既退而遇害。则非于嘉豫殿也。是时宫中叵测,能于天授二年腊(公元691年)卿相图谋害则天皇后于宫中之未逞。历年余,有图谋害昭成皇后于宫中得逞者,自非奇事。至于梓宫秘密,莫知所在。宫中非常因以罪猝杀而有品位者,若韦氏、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她之者,皆有葬地。如何昭成皇后窦氏梓宫秘密,莫知所在焉?此非为实耳。”(1、《旧唐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一 后妃上 中宗韦庶人》枭(韦)后及安乐公主首于东市。翌日,敕收(韦)后尸,葬以一品之礼,追贬为庶人。安乐公主葬以三品之礼,追贬为悖逆庶人2、考古出土安乐公主《大唐故勃逆宫人志文并序》、上官婉儿《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 “又言长寿二年,后母庞氏被酷吏所陷,诬与后咒诅不道,孝谌左迁罗州司马而卒。(《旧唐书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外戚》)” “玉娘(即杨玉环),前廷后宫,阴司之地。不知自处,往往得祸。即至亲至贵之人,遇此遭人诬指,不知自处避祸者,亦难救之。 此之譬若承乾太子,谓纥干承基曰“我西畔宫墙,去大内正可二十步来耳。此间大亲近,岂可并齐王乎?(《旧唐书 卷八十 列传第二十六太宗诸子恒山王承乾》”遂以废储流逐。谁不知其无意语也。岂太宗皇帝不知其子无意乎?不能救之。 再之譬若章怀太子之东宫藏甲具数百,谁不知此未必章怀太子亲所指为,恐系遭人陷害耳。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岂不明此者?不能救之。 若承乾太子、章怀太子,皆不知自处避祸者。 故前廷后宫,不知自处之道,位居至贵难救之者,不知凡几。” “章怀太子之东宫藏甲具数百,若系冤情,岂非可怜?” “玉娘,章怀太子东宫藏甲具数百,即确属冤情,章怀太子亦再不能为太子也。” “何故以之?” “玉娘,太子东宫,地不过数里。不能辖东宫数里之属,至东宫甲具数百亦不知者。此太子日后登位,天下之乱,知几何乎?如此太子,纵系蒙冤,亦难居太子位也。此之譬若承乾太子居贵之贵者,轻言肆语,亦再难主贵位也。 故太宗皇帝之废承乾,未尝不伤怀也。则天皇后之废章怀太子,未尝不悲子之将流谪也。 皆居贵位者,不能免之阴司之事。”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14章 三郎 开元二十四年。冬,十一月一日。 “皆言陛下(即唐玄宗)前许年曾赐忠王(即唐肃宗)数人,可为实者?” “阿爷(即唐玄宗)前数年曾往其(忠王,即唐肃宗)宅中,见庭宇不洒扫,而乐器久屏,尘埃积其间,左右使命,无有□□。为之动色,乃诏下京兆尹,亟选人间女子细长洁白者五人,将以赐之。臣属以曾宣旨京兆阅致女子,人间嚣嚣然,而朝廷好言事者,得以为口实。乃以掖庭中故衣冠以事没其家者,按籍阅视。得细长者数人,乃以赐之(指忠王)。(《次柳氏旧闻唐李德裕》肃宗在东宫,为李林甫所构,势几危者数矣。无何,鬓发斑白。常早朝,上(唐玄宗)见之,愀然曰:“汝第归院,吾当幸汝。”及上至,顾见宫中庭宇不洒扫,而乐器久屏,尘埃积其间,左右使命,无有□□。上为之动色,顾(高)力士曰……上即诏力士下京兆尹,亟选人间女子细长洁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力士趋出庭下,复还奏曰:“臣他日尝宣旨京兆阅致女子,人间嚣嚣然,而朝廷好言事者,得以为口实。臣以为掖庭中故衣冠以事没其家者,宜可备选。”上大悦,使力士诏掖庭,令按籍阅视。得三人,乃以赐太子)” “陛下命择选掖庭宫女子之细长者赐忠王麽?” “阿爷(唐玄宗)宫中尚窈窕。素以细长为美——” “原来陛下(唐玄宗)之宫中尚窈窕之者也。说来何宫中之称陛下(即唐玄宗)三郎也?” “玉娘(即杨玉环),称阿爷(唐玄宗李隆基)为三郎者,不过阿爷行三,宫中久习之称。即于睿宗皇帝朝,亦皆称阿爷(唐玄宗李隆基)为三郎也。其时睿宗皇帝常与太平公主图议大政,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每宰相奏事,睿宗皇帝辄问:‘尝与太平公主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三郎,即谓时为太子(唐玄宗李隆基)之阿爷也。 (1、《资治通鉴卷二百九 唐纪二十五》“太平公主沉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爱幸,颇得预密谋,……上(唐睿宗)常与之(太平公主)图议大政,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每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三郎,谓太子(唐玄宗李隆基)也。(太平)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余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 2、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九 谀佞第二十一》太平公主,沉断有谋,则天爱其类己。诛二张,灭韦氏,咸赖其力焉。睿宗朝,军国大事皆令宰相就第谘决,然后以闻。睿宗与群臣呼公主为太平,玄宗为三郎。凡所奏请,必问曰:“与三郎商量未?”) 如吾(寿王李瑁),乃阿爷(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八子,宫中何尝不皆称吾(寿王李瑁)十八郎。(1、《唐会要 卷五 诸王 杂录》壽王瑁母武惠妃。頻產夏王懷王。及上僊公主。皆繈褓不育。瑁之初生。讓帝妃元氏。請於邸中收養。妃自乳之。名為己子。十餘年在寧邸。故封建晚於諸王。邸中常呼為十八郎。2、《旧唐书 卷一百七列传第五十七玄宗诸子寿王瑁》“寿王瑁,玄宗第十八子也。……及瑁之初生。讓帝妃元氏請瑁於邸中收養。妃自乳之。名為己子。十餘年在寧邸。故封建之事晚於諸王。宫中常呼(寿王李瑁)为十八郎。”) 又之玉娘(即寿王妃杨玉环),与玉娘母家中人言语时,玉娘母家中之人,何尝不称玉娘为娘子也。(《册府元龟卷第三百七外戚部(八)》玄宗闻河朔变起,欲以皇太子监国,而自亲征。谋於国忠。国忠大惧,归谓姊妹曰:我等死在旦夕。今储宫监国,当与娘子等併命矣。姊妹哭诉於贵妃。贵妃衔土请命,其事乃止。是时称娘子者,皆普通之称呼也。杨国忠亦以此称其姊妹国夫人诸人者。则杨玉环母家之戚者,称呼杨玉环时,亦当如此作称。) 当载太宗文皇帝于贞观十九年东征高丽之时,与时为太子之高宗皇帝书翰,以时为太子之高宗皇帝之太子嫔疾患,乃于书翰中谓“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即唐太宗)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即唐高宗)手书,报娘子(即时为太子之唐高宗之太子嫔)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淳化阁帖历代帝王法帖卷一 唐太宗书 两度帖》(淳化阁帖系)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宋太宗)圣旨(将御府之书,繇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勒上石,其中即有此唐太宗之两度帖)” 是唐太宗称时为太子之高宗皇帝之太子嫔“娘子”也。 此皆称呼之通例。未之为奇。 (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卷十 题跋(《淳化阁帖历代帝王法帖》)阁帖跋》“(宋)太宗皇帝以文治,制诏有司,以善贾购法书,聚之御府,甚者或赏以官。时五代丧乱之余,视唐所藏,存者百一,古迹散落,帝甚悯焉。淳化中(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题曰上石,其实木也。既成,赐宗室、大臣人一本,自此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黄太史曰:“禁中板刻古帖皆用歙州贡墨,墨本赐群臣。今都下用钱万二千便可购得。元祐中,亲贤宅借板墨百本,分遗宫僚,用潘谷墨,光辉有余,而不甚黝黑,又多木横裂文,士大夫或不能尽别。由此观之,刻同而墨殊,亦有以也”) 详注一:三郎,即唐玄宗李隆基。睿宗朝至玄宗朝皆称唐玄宗为三郎。 1、《资治通鉴卷二百九 唐纪二十五》“太平公主沉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爱幸,颇得预密谋,……上(唐睿宗)常与之(太平公主)图议大政,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每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三郎,谓太子(唐玄宗李隆基)也。(太平)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余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 2、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九 谀佞第二十一》太平公主,沉断有谋,则天爱其类己。诛二张,灭韦氏,咸赖其力焉。睿宗朝,军国大事皆令宰相就第谘决,然后以闻。睿宗与群臣呼公主为太平,玄宗为三郎。凡所奏请,必问曰:“与三郎商量未?” 注二:十八郎,唐玄宗宫中称寿王李瑁为十八郎。 1、《唐会要 卷五 诸王 杂录》壽王瑁母武惠妃。頻產夏王懷王。及上僊公主。皆繈褓不育。瑁之初生。讓帝妃元氏。請於邸中收養。妃自乳之。名為己子。十餘年在寧邸。故封建晚於諸王。邸中常呼為十八郎。 2、《旧唐书 卷一百七列传第五十七玄宗诸子寿王瑁》“寿王瑁,玄宗第十八子也。……及瑁之初生。讓帝妃元氏請瑁於邸中收養。妃自乳之。名為己子。十餘年在寧邸。故封建之事晚於諸王。宫中常呼(寿王李瑁)为十八郎。” 注三:娘子:唐时称年轻女子为娘子,非惟妻室之称也。 1、《册府元龟卷第三百七外戚部(八)》玄宗闻河朔变起,欲以皇太子监国,而自亲征。谋於国忠。国忠大惧,归谓姊妹曰:我等死在旦夕。今储宫监国,当与娘子等併命矣。姊妹哭诉於贵妃。贵妃衔土请命,其事乃止。是时称娘子者,皆普通之称呼也。杨国忠亦以此称其姊妹国夫人诸人者 2、《淳化阁帖历代帝王法帖卷一 唐太宗书 两度帖》“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淳化阁帖系)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宋太宗)圣旨(将御府之书,繇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勒上石。 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卷十 题跋(《淳化阁帖历代帝王法帖》)阁帖跋》“(宋)太宗皇帝以文治,制诏有司,以善贾购法书,聚之御府,甚者或赏以官。时五代丧乱之余,视唐所藏,存者百一,古迹散落,帝甚悯焉。淳化中(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题曰上石,其实木也。既成,赐宗室、大臣人一本,自此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黄太史曰:“禁中板刻古帖皆用歙州贡墨,墨本赐群臣。今都下用钱万二千便可购得。元祐中,亲贤宅借板墨百本,分遗宫僚,用潘谷墨,光辉有余,而不甚黝黑,又多木横裂文,士大夫或不能尽别。由此观之,刻同而墨殊,亦有以也” 注四:《次柳氏旧闻唐李德裕》肃宗在东宫,为李林甫所构,势几危者数矣。无何,鬓发斑白。常早朝,上见之,愀然曰:“汝第归院,吾当幸汝。”及上至,顾见宫中庭宇不洒扫,而乐器久屏,尘埃积其间,左右使命,无有□□。上为之动色,顾力士曰:“太子居处如此,将军盍使我闻之乎?”——上在禁中,不名力士,呼为将军——力士奏曰:“臣尝欲上言,太子不许,云:无以动上念。”上即诏力士下京兆尹,亟选人间女子细长洁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力士趋出庭下,复还奏曰:“臣他日尝宣旨京兆阅致女子,人间嚣嚣然,而朝廷好言事者,得以为口实。臣以为掖庭中故衣冠以事没其家者,宜可备选。”上大悦,使力士诏掖庭,令按籍阅视。得三人,乃以赐太子,而章敬皇后在选中。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15章 留颜 未数月。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仲春。 “今儿不知怎地,这般样儿回寒。”桐叶子添了香,将笼上置的灰地绫绣山节子花鸟文夹衫子薰了薰,言道。 “桐叶子,记得则天皇后传下个益母草留颜方子。你且寻了来。宫中旧方,于颜有术,想来这益母草留颜方当是管用。还有,太平公主擅制香,若寻着了太平公主香方子,也一行抄来。” “唯。王妃。”桐侍儿应的声,就寻方子去了。 院内,仲春风有些清冷。梨花开了满树。 “王妃,寻着了则天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桐侍儿将新抄好的炼益母草留颜方献与寿王妃。寿王妃拿于手中,看着—— “则天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五月五日收取益母草,暴令干,烧作灰,收草时勿令根上有土,有土即无效。烧之时预以水洒一所地,或泥一炉烧益母草。良久烬无,取斗罗筛。此灰干,以水熟搅和溲之令极熟,团之如鸡子大作丸。于日里曝令极干讫,取黄土作泥,泥作小炉子,于地四边各开一小孔子,生刚炭,上下俱着炭。中央著药丸。多火经一炊久,即微微着火烧之,勿令火气绝,绝即不好。经一复时药熟。切不得猛火。若药熔变为瓷巴黄,用之无验。火微即药白色细腻。一复时出之于白瓷器中,以玉捶研,绢筛,又研三日不绝,收取药以干器中盛,深藏。旋旋取洗手面,令白如玉,女项颈上黑,但用此药揩洗,并如玉色。”(《中国古代妆容配方第七章二面脂近效则天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 “看着方子倒好。只是现下距端午时日还长呢。哪里现收根上无土的益母草去。”寿王妃言道。 “王妃,别地想也寻不着。宫里当必有。不然遣人往宫里寻去。”橘侍儿旁侧言道。 “倒说的是。且寻些。寻着了,再着人依这方上所书模样泥个小炉,好用的。” “唯。王妃。” “王妃,这则天皇后益母草留颜方用着倒好。闻说太平公主还以玉容膏敷面。系上好细研珍珠粉添牛乳调浓,搽搓面上,良久,以水洗面。润肤如白玉,光彩夺人。” “这个倒初闻听得。可有方子?”寿王妃听了,看着金背镜儿中以益母草留颜粉净面毕,方施薄脂,描小山眉,口脂淡殷红,娇艳容颜的自己。问道。 “王妃,太平公主这个玉容膏方子倒没传下来。不过王妃可以珍珠粉调牛乳用着,若好时,定下个方子,以后王妃长用。岂不好?”橘侍儿将折枝牡丹花金钿轻插于寿王妃如云发鬟间,回道。 “珍珠粉宅里倒易寻。取些来将用着罢。” 天愈发阴下来。一忽儿,就落雨了。雨意缠绵人,寿王妃看着帘外微雨,拨弄着螺钿紫檀琵琶,若些烦恼。 “王妃,今儿天只管落雨,当真烦恼人。不若围棋子罢。”橘侍儿言道。 寿王妃懒懒点了点头。 又一日。微雨。 “王妃,这几日可是落雨,竟停不歇儿。”橘侍儿言道。 “橘吉子,这宫里脂粉用着也罢了。只是少些甚麽。换个方儿也好。”寿王妃看着镜中自己。 “唯,王妃。”橘侍儿应的声。 “杏仁最嫩肌肤,且添些。滑石、轻粉亦是要用。各等分细研末,记得杏仁要去皮。放甑内蒸过。再添少许龙脑、麝香细研,不必蜂蜜,就使鸡子白调合成。每日取少许涂搽颜面。最好用的。龙脑、麝香不单嫩肤见颜色,亦芳香袭人。这些个份例合好了,与我将来。”寿王妃吩咐着。“这方子我洛京时自用过,最悦泽容色。(《本草纲目石部第九卷水银粉即轻粉》女人面脂太真红玉膏轻粉、滑石、杏仁去皮等分,为末,蒸过,入脑、麝少许,以鸡子清调匀,洗面毕敷之。旬日后,色如红玉。)” “唯,王妃。”橘侍儿应着。 到底仲春天,方落着雨。一忽儿,又晴了。 “王妃,可是晴了,院处梨花开满枝桠。王妃不想看回麽?”橘侍儿旁凑着趣。 “罢了。且看会子。” 寿王妃娇慵地点了点头。往院处梨花树下行去。但见梨花满树皆白,落过雨,皆湿湿的。“真是梨花满树春带雨呢。王妃。”橘侍儿又道。 “嗯,这梨花开得倒好。直美人月下之意。”寿王妃立于梨花树下,淡黄衣裳,窈窕腰肢,人面梨花。 风起了些。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16章 白兰 仲春。寿王宅。 “橘吉子,再旬日就将暮春了。前数日宫里赐下,移来几树茶花,说是异种,一名黄香子,一名醉妆楼,还有一树好像称甚麽紫殊的。明儿你且教人移于廊檐厢,不要近梨花。梨花共茶花色有殊别,就前次宫里赐下,移来玫瑰处就好。想着衬景儿。(玫瑰花之常见于盛唐:《全唐诗卷279 奉和李舍人昆季咏玫瑰花寄赠徐侍郎卢纶》)” “唯。王妃(即寿王妃杨玉环)。”橘侍儿一行应着。 “王妃,这两年不知怎生般,院里白兰花去载夏日开过,秋时复开,至去载立冬、冬腊又开两度。本以为去载开得四度,今载再不能了。不想这两日仲春又复开了呢。凡历九月,花开五度,当真从未有之奇事。侍儿们皆道,定是王妃自洛京至王宅长居异吉之徵。故此白兰花这般样的。”橘侍儿道。 (1、2012年冬至过,吾,江西九江市区石红梅亦名石淇文亦名绿竹之江西九江市区家蔷薇风雪盛开(露天非暖房也),其花形尤巨,径至二指半余(6厘米),玫瑰大小。且风雪夜花开地夜间温度摄氏0度下。是实证也,非妄言也,可为冬月蔷薇于冰雪非暖房地可开之实例证。 2、2016年夏、秋、立冬、冬腊、2017年春,凡历九月余,吾,江西九江市区石红梅亦名石淇文亦名绿竹之江西九江市区家中白兰花开五度,非于暖房之地。2018年仲冬、冬腊、2019年正月、仲春、暮春,凡历五月,吾,江西九江市区石红梅亦名石淇文亦名绿竹之江西九江市区家中白兰又复花开五度,亦非于暖房之地。此夏花四季常开者,皆实证也,非为妄言。至于吾,江西九江市区石红梅亦名石淇文亦名绿竹之江西九江市区家中之春花秋绽、秋花春绽,亦乃常事,曾不以奇) “这白兰花开得恁般样巧,且是瞧瞧。”寿王妃听了,看铜镜中浓发如云、眉色浓艳、窈窕腰肢之自己,言道。 “王妃,这白兰花儿当真香沁。去夏至现仲春,时长九月,已自花开五度,未知今夏还能复开不能?”橘吉子于寿王妃身侧,言道。 “说起花开,则天皇后方登帝位,于洛京宫中那会子,有一至罕异事。就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则天皇后)幸(洛京)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全唐诗卷五 则天皇后腊日宣诏幸上苑》)。 云云。尤者牡丹。此事至今宫中人等皆传。当真神异得很。”橘吉子又道。 “此则天皇后腊日凌晨牡丹名花遍苑之事我亦听闻过。宫中移来之白牡丹原亦于洛京宫中。说系神龙革命(神龙革命:即则天皇后退位之事)后自洛京归长安时方始移来。即于洛京宫中,亦乃牡丹异种。故此移来长安。” 寿王妃言道:“本来牡丹属木芍药。说当载亦以则天皇后故,改称牡丹。传而成习,宫中皆称木芍药之牡丹。” “此事宫之内外无有不知闻者,确有人以为属奇。然自王妃(即寿王妃杨玉环)洛京归长安王宅长居以来,宅中百花不惟应时而开,且夏花常有四季皆开者,至于春花秋绽,秋花春绽,皆不以奇。倒不禁使人觉当载则天皇后腊日牡丹遍苑,不过寻常之事了。”橘吉子道。 寿王妃闻言,只淡笑了笑。 “王妃,看风起了。”桐叶子看风起时,言道。 “且将白兰折了置案侧,自然满室沁香。最能着人心神。橘吉子,折两枝来。”寿王妃又吩咐道。 “唯。王妃。”看窈窕腰肢之寿王妃行归入内。橘侍儿折得两枝白兰。亦往内行去了。 暮色渐深了。宫中皆上灯火。寿王妃于内闲闲阅着卷书。 仲春风暖了些。帘处吊着的银香囊儿微打着旋。 “将银香囊儿、熏炉皆息了罢。有白兰香就好。”寿王妃吩咐道。 详注: 一、牡丹一词见于唐时例证: 1、《全唐文唐卷七百二十七舒元舆牡丹赋(有序)》“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洛阳)牡丹,日月寝盛。” 据【旧唐书 卷四本纪第四高宗上】“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春正月甲子,(高宗)幸并州。……三月丙午,皇后(武后)宴亲族邻里故旧于朝堂。” 2、《新唐书 卷一百七十九 列传第一百四舒元舆》“(舒)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唐文宗)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3、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大和九年(公元835年),诛王涯、郑注后,仇士良专权恣意,上颇恶之,或登临游幸,虽百戏骈罗,未尝为乐。……上(唐文宗)于内殿前看牡丹,翘足凭栏,忽吟舒元舆《牡丹赋》云:“俯者如愁,仰者如语,合者如咽。”吟罢,方省元舆词,不觉叹息良久,泣下沾臆。”) 4、唐李濬《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开元天宝)花呼木芍药,本记云禁中为牡丹花。” 5、依舒元舆《牡丹赋 序》、《旧唐书》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宫中已种牡丹。 二、木芍药一词据宋《证类本草卷第八芍药》“芍药图经曰: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今处处有之,淮南者胜。(晋)崔豹《古今注》云:芍药有二种。有草芍药、木芍药。……安期生(《史记》载秦时人)服炼法云:芍药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 三、依宋《证类本草卷第八芍药》引晋崔豹《古今注》、秦安期生服炼法,木芍药一词唐之先已有。 依唐李濬《松窗杂录》,唐宫中木芍药即牡丹。 四、综据以上,木芍药、牡丹,通称也。 五、唐玄宗时牡丹诗例则: 1、《全唐诗卷124 白牡丹裴士淹》裴士淹,开元末,尝为郎官。诗一首 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 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2、《全唐诗卷128红牡丹王维》王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3、《全唐诗卷196 牡丹柳浑》柳浑,天宝初,擢进士第。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六、吾从未从事过医药行业,亦未曾为医或医药类相关工作。然所阅书籍涉面甚广,甚至医书者。 七、1、2012年冬至过,吾,江西九江市区石红梅亦名石淇文亦名绿竹之江西九江市区家蔷薇风雪盛开(露天非暖房也),其花形尤巨,径至二指半余(6厘米),玫瑰大小。且风雪夜花开地夜间温度摄氏0度下。是实证也,非妄言也,可为冬月蔷薇于冰雪非暖房地可开之实例证。 2、2016年夏、秋、立冬、冬腊、2017年春,凡历九月余,吾,江西九江市区石红梅亦名石淇文亦名绿竹之江西九江市区家中白兰花开五度,非于暖房之地。2018年仲冬、冬腊、2019年正月、仲春、暮春,凡历五月,吾,江西九江市区石红梅亦名石淇文亦名绿竹之江西九江市区家中白兰又复花开五度,亦非于暖房之地。此夏花四季常开者,皆实证也,非为妄言。至于吾,江西九江市区石红梅亦名石淇文亦名绿竹之江西九江市区家中之春花秋绽、秋花春绽,亦乃常事,曾不以奇。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17章 百福笺 “宫里纸倒好。”寿王妃习字毕,将笔置于案之砚台。 “说起纸,当载太平公主作的百福笺。真得意趣儿。”橘侍儿自幼宫中,素与宫中老人亲厚,宫中旧掌故大略晓得些。 “那百福笺怎生样儿的?”寿王妃问道。 “说是太平公主自制各样染料,以宫中上好新纸,染的各样纸笺。染成后,皆割作五寸见方。左下角印个“福”字,右上角穿孔,银环串了,百纸为笺。称百福笺。” “这样儿?” “太平公主还制乌木小签。挂银环之上。纸笺将染时,说染之不匀色,取洒脱不羁意。故皆色染不匀。百福笺制成时,未有不赞之者也。” “果然得意儿。妙在染不匀色,取洒脱不羁趣。”闻橘侍儿言毕,寿王妃托了腮,若思着。 “王妃(即寿王妃杨玉环),今儿风意真暖。”橘侍儿言道。 寿王妃依样慵懒着。 “王妃,上回王妃吩咐的面脂经合好了。王妃就用些麽?”看铜镜中娇艳可人之寿王妃,橘侍儿问道。 “用罢。橘吉子。”寿王妃吩咐着。 “唯。王妃。” 施过面脂,扫过小山眉,淡注口脂,将蕊花钿贴于额心。着了淡黄地绫满绣金棣棠文的单衫儿,绯地绫丝帛缘边帔子,浓黄裙的寿王妃娇艳可人地立内之央。 “王妃真吾唐第一美人。宫里那麽些皆比下去了。”橘侍儿看着寿王妃,止不住赞道。 “自然比下去了。王妃原于洛京时,容色之浓艳早闻于国戚。宫里人皆晓得。不然岂会——”桐侍儿旁侧言着。 “桐叶子。”寿王妃看了桐侍儿一眼,桐侍儿就便止了言。 “今儿天那般样好。往院处铺了锦席,将我于洛京携之茶器取来。且自烹些茶。” “唯。王妃。”桐侍儿应的声,就准备将去了。 锦裀席铺于院廊檐侧处,桐侍儿将红泥小炉燃了松木,就便烹茶起来。 “桐叶子,如何此茶与宫里的不同?”橘侍儿一旁道。 “橘吉子,你不晓得。此饮法乃尼寺之烹茶法,与世殊别,乃系我于洛京时,家中有幼年曾于尼寺者,故桐叶子知此尼寺之烹茶法。”寿王妃饮的口茶,闲闲道得。 (烹茶魏晋以来,兹以成风。烹茶诗自魏晋、隋唐起,至开元初即大盛也。即茶事之兴非自唐时陆羽《茶经》始,乃以陆羽《茶经》,民间愈盛也 注:魏晋及唐玄宗朝及唐玄宗朝不几年饮茶之风: 1、晋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云: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都。门有速骑客,翠带腰吴彄。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蝑。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唐陆羽《茶经七之事》) 2、弘君举食檄:寒温既毕,应下霜华之茗,三嚼而终,应下诸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橄榄、悬豹葵羹各一杯(唐陆羽《茶经七之事》)”。 3、《全唐诗卷179李白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当暑阴广殿,太阳为裴回。茗酌待幽客,珍盘荐凋梅。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4、《全唐诗卷197张谓道林寺送莫侍御(一作麓州精舍送莫侍御归宁)》“何处堪留客,香林隔翠微。薜萝通驿骑,山竹挂朝衣。霜引台乌集,风惊塔雁飞。饮茶胜饮酒,聊以送将归” 5、《全唐诗卷109【句】李泌赋茶》“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18章 香饼 “王妃(即寿王妃杨玉环),今载院里山节子好沁香的。” “是麽?既这般样。桐叶子,且去折一满瓶来,就置侧格架边角处。” “唯。王妃。”桐侍儿应着,就往院山节子处了。 “王妃,这山节子恁般样儿甜香,合香饼儿可好?”看桐侍儿将山节子折来,置内一角。橘侍儿言语着。 “橘吉子,你想将山节子合香麽?侍儿里,你最擅这个。且试着,要用甚麽,宅里有的且用。没有的,别生样寻寻。我记上回桐叶子寻则天皇后益母草留颜方时,还抄了几样太平公主传下来香方子。让桐叶子抄与你。太平公主于此最为行家。合香时,不单沉、檀、香花诸属,若橘叶、草汁,皆可用的。倒别拘泥了。” “唯。王妃。”橘侍儿应着。 案侧。寿王妃习着字。桐叶子旁侧研墨。 “看王妃之正、草,当真笔意精妙。”寿王妃一纸写毕,正换纸时,橘侍儿旁侧言道。 (1、草书:《旧唐书 卷八十四列传第三十四裴行俭》高宗以(裴)行俭工于草书。尝以绢素百卷,令行俭草书《文选》一部,帝览之称善,赐帛五百段。2、正、草书:《新唐书 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颜真卿》(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如李正己、田神功、董秦、侯希逸、王玄志等,皆真卿始招起之,后皆有功。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王妃自是书家行手。前数年于洛京时,王妃书字之精绝就闻于国戚了呢。王妃且不临帖,书皆出己意的。”桐侍儿系寿王妃自杨家随入寿王宅的,寿王妃于洛京事,皆知些。 侍儿们言语时,寿王妃闲闲一笔,所书正带草意——“何人教开浓淡花”。 “桐叶子,现是仲春时节,不比秋时,这墨研得浓些方得趣。太淡了,未免落花人暮之意了。可记得了?”寿王妃吩咐着。 “唯。王妃。现是仲春时节,不比秋时,这墨研得浓些方得趣。太淡了,未免落花人暮之意了。桐叶子记下了。” “得闲时,你们且作些墨。麝香浓些。宫里这墨麝香淡了些。作墨用胶贵合宜。不合难免笔滞,又或笔滑。 再着人作枚墨条合儿。白檀就好。白檀合儿浓檀香,最宜置放墨条。合上勿镌字,镌字便俗了。木用白檀,合页就金最宜,华贵些。” 寿王妃若不经意吩咐着。窈窕身姿,浅灰地绫绣白兰花齐胸裙,夹衫子浅绯地上淡黄团花文,原于肩侧之深绯地绫夹帔子早落一旁。 “唯。王妃。”橘侍儿应着。 “王妃,白檀墨盒将好了。”橘侍儿将一枚白檀木墨合献与寿王妃案前,打开与寿王妃看。 “倒还作得精巧。且说与他们,再将白檀木作纸镇、砚台托儿。素而无文的好。”寿王妃看过,淡言道。 “唯。王妃。”橘侍儿应的声。 “王妃,说再月就入夏了。问入夏衣裳绣些甚麽样儿的好,及衣裳色样。”一旁侍儿言道。 “既入夏了,衣裳色泽浓艳、淡雅均好,绮丽亦可,夏日薰和,浓淡皆宜。” “唯。王妃。” 待寿王妃吩咐过,侍儿去了。 空气里淡荡着山节子芳香。风愈发和暖。阳光斜射入内,光阴寂静。寿王妃慵懒地倚于案前,浓绯齐胸裙上结子垂于淡绯地绫绣金折枝玫瑰文衫子上,青地绫绣瑞连珠文帔子随意搭下,神色间若思着。(玫瑰花之常见于盛唐:《全唐诗卷279 奉和李舍人昆季咏玫瑰花寄赠徐侍郎卢纶》) “王妃,这次第天时正好,可要往花苑散散麽?”橘侍儿旁侧小心道。 “罢了。今儿只觉懒懒地,就这般样罢。橘吉子,你前些时道将以山节子合香。可怎生样了?”寿王妃意儿愈发慵懒着,只是斜倚着隐囊。 “王妃,院里山节子虽开了,然还未开得遍。为此,橘吉子想待些时,方以合香。”橘侍儿应着。 “倒罢了。”寿王妃略些漫不经心。 仲春春意愈浓了。黄莺鸟于枝上婉转轻啼。侍儿们见寿王妃满是懒意,便只是随侍。寿王妃说熏炉香太轻些罢,橘侍儿将香复添了添。白檀烟于熏炉袅袅而上,银香囊随意打着旋。侍儿们旁侧着。 注:依《初学记》,魏晋南北朝、隋、唐已有缥红纸、青赤缥绿桃花纸、土纸、藤角纸、苔纸、及称官纸者。 依《旧唐书》,唐太宗、唐高宗、武则□□纸乃常物也。甚有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者。 详注: 1、《初学记卷二十一 纸第七》【缥红青赤】《东宫旧事》曰:皇太子初拜,给缥红纸各一百枚。桓玄《伪事》曰:诏命平准作青赤缥绿桃花纸,使极精,令速作之。 【藤角桃花】范甯教曰:土纸不可以作文书,皆令用藤角纸。桓玄《伪事》曰:诏命平准作青赤缥绿桃花纸,使极精,令速作之。” 2、《初学记卷二十一 纸第七》【后梁宣帝《咏纸诗》】皎白犹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隋薛道衡《咏苔纸诗》】昔时应春色,引渌泛清流;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梁刘孝威《谢赍官纸启》】 3、《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三年(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春正月戊戌,徙封冀王轮为相王。……闰三月己巳朔,吐蕃入寇鄯、廓、河、芳等四州。……戊午,敕制比用白纸,多为虫蠹,今后尚书省下诸司、州、县,宜并用黄纸。” 4、《旧唐书 卷七十四列传第二十四刘洎》“太宗疾愈,诏问其故,洎以实对,又引马周以自明。……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 5、《旧唐书 卷八十七列传第三十七刘祎之》“祎之曰:吾必死矣。太后(武曌)临朝独断,威福任己……祎之乃自操数纸,援笔立成,词理恳至,见者无不伤痛。” 6、《旧唐书 卷九十八列传第四十八杜暹》“杜暹,濮州濮阳人也。父承志,则天(武曌)初为监察御史。……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19章 绣被 将近暮春,时日渐长。寿王宅一片和熙春意。 “王妃(即寿王妃杨玉环),昨儿一夜春雷春雨。卯初方停。王妃可将息得好?” “也还罢了。春日里总这些般。” “王妃,将上巳了。宫里自要办上巳宴,宅里旧例要作个小宴甚麽的。今载可亦备办麽?”橘侍儿旁侧言道。 “既是宅里旧例,今载总亦要办的。依常例就是了。桐叶子亦从旁罢。”寿王妃懒懒言道。 “唯。王妃。” “宫里上巳宴倒是怎生般样的?”寿王妃说时,看了外婉转轻啼的黄莺鸟一眼。 “王妃,宫里上巳宴自是闹热。赐筵、流觞、诗会甚麽的。今载当亦如此。” “宅里呢?”寿王妃又问。 “宅里只是小宴。”橘侍儿道。 暮春。上巳过。 夜暮愈深了。橘侍儿为寿王妃取下发鬟间插着的金钿,灯火隐隐微着光,橘侍儿看着铜镜中艳冶横生的寿王妃—— “王妃的发真美,这般样夜间灯火下看着,当真动人心怀。”橘侍儿忍不住赞道。闻橘吉子这般样说,寿王妃看了铜镜中妖冶万方的自己,微理了理发尖,眼波漫转,嫣然而笑。 当值侍儿将灯皆重添了,又复挑了挑灯芯。灯火的光愈发明灭着。浓紫绣被早香薰过,晚妆卸尽的寿王妃轻轻滑入(浓紫)绣被,当值侍儿于近侧。 月正中天。宅内各处守夜灯火。报时音声有时传来,夜正静谧。 这个开元二十五年长安寿王宅的暮春,熙暖得让人直生微薰微醉之意。 “王妃(即寿王妃杨玉环),再些时日就立夏将用纨扇之时节了。问王妃喜欢甚麽样纨扇儿。请王妃甄选。” “纨扇清雅些好。秾丽亦可。罗扇素白的多选些。绫扇亦选些。画扇且不必了,我自题字来用,不必人画。扇骨紫檀的好,紫檀最清。至于扇形,满月形制固然典雅,海棠花形的亦为可怜人,梅花形且用些。余的也则罢了。”寿王妃言道。 “还有,若绫扇隐织海棠文时,海棠过满则溢。海棠最好将开待开,又或半开。需得典雅之要。 至于夏日用扇,最宜紫檀为骨。织绫隐栀子文最佳,隐山节子、白兰文亦可。骨则宜清。”寿王妃又道。 注一:被用于绣被之词,盛唐前、盛唐已常用之。例: 1、《全唐诗卷二十一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六首冬歌二首其二郭元振》 帷横双翡翠,被卷两鸳鸯。婉态不自得,宛转君王床。 2、《全唐诗卷二十三琴曲歌辞王敬伯歌李端》 妾本舟中客,闻君江上琴。君初感妾叹,妾亦感君心。 遂出合欢被,同为交颈禽。传杯惟畏浅,接膝犹嫌远。 侍婢奏箜篌,女郎歌宛转。宛转怨如何,中庭霜渐多。 霜多叶可惜,昨日非今夕。徒结万里欢,终成一宵客。 王敬伯,渌水青山从此隔。 3、《全唐诗卷二十五 杂曲歌辞同前三首其三李白》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犹闻香。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 注二:唐时扇有罗扇、织绫扇、青纸扇、纸扇等。 1、《全唐诗卷五百九 顾非熊 子夜夏秋二曲》 相持薄罗扇,绿树听鸣蜩。君筵呈妙舞,香汗湿鲛绡。 银床梧叶下,便觉漏声长。露砌蛩吟切,那怜白苎凉。 2、《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一 李商隐燕台四首》 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石城景物类黄泉, 夜半行郎空柘弹。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帷翠幕波渊旋。 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桂宫留影光难取, 嫣薰兰破轻轻语。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 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安得薄雾起缃裙, 手接云輧呼太君。 3、《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一 詹琲追和秦隐君辞荐之韵,上陈侯乞归凤山》 谁言悦口是甘肥,独酌鹅儿噉翠微。蝇利薄于青纸扇, 羊裘煖甚紫罗衣。心随倦鸟甘栖宿,目送征鸿远奋飞。 击壤太平朝野客,凤山深处□生辉。 4、《全唐诗卷八百四十六齐己城中晚夏思山》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苦热恨无行脚处, 微凉喜到立秋时。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 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 5、《全唐诗卷八百九十四词六顾夐遐方怨》 帘影细,簟文平。象纱笼玉指,缕金罗扇轻。 嫩红双脸似花明,两条眉黛远山横。 凤箫歇,镜尘生。辽塞音书绝,梦魂长暗惊。 玉郎经岁负娉婷,教人争不恨无情。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20章 海棠 暮春半已过。 “王妃,入夏将用的扇儿送来了。王妃可看看麽?”橘侍儿道。 “可是看看。”寿王妃正行阅书,闻橘侍儿此言,放下卷书,道。 “唯。王妃。”橘侍儿向侍儿吩咐了声,宫人将盛着夏用纨扇之盒皆捧入内。 “王妃,这满月素扇儿看着当真清雅。”桐侍儿旁侧道。说时将满月素扇儿于一盒内拣出,与寿王妃看。 “嗯,倒也罢了。紫檀骨格最清,素扇儿衬着,确清雅出尘。” “王妃,海棠花形亦好,有娇慵之美。王妃用了,两相衬宜,定是比花还娇。” 闻橘吉子此言,寿王妃淡笑了笑。 橘侍儿又道。“梅花形倒少有见。此织绫扇儿隐折枝栀子文当真精绝。王妃请看。” 说时橘侍儿将织绫隐文扇取出,执于手中与寿王妃细看时,见织绫扇儿隐折枝栀子文,正如寿王妃吩咐下的,皆行半开,欲语还休,深得回首掩面之美。寿王妃看了,略点了点头,道:“倒甚可看得。” “王妃,因王妃吩咐下的,多些素扇儿,备王妃题字。故今夏送来的扇儿,素扇儿甚多。”橘侍儿又道。 “嗯,就这般样儿罢。”寿王妃看罢,懒懒言道。 暮春将了,寿王宅各处若无意绪,春花还未都落,草木愈繁盛着。时有雀鸟飞来。夏时衣裳已经送至,侍儿们忙着各自份内职司,四处悄然。 寿王妃若是闲暇地倚着深绯地绣合欢花隐囊。想起数日前,宫中传言太子及其属近来屡有异言。太子性情好轻动。前此太子妃之昆弟潜搆异端,陛下于东都时,闻之,遂有妃之兄弟流谪海隅事。妃之又一兄驸马都尉亦若有所谋,不得不预为之防。况太子素以寿王母过蒙宠,嫉之甚甚—— 注一:据《初学记卷二十五 器物部上 扇第七》【梁简文帝《谢赉扇启》】“垂赉细绫大文画柳蝉山扇一柄,”唐之前,梁时即有绫扇。 《初学记卷二十五 器物部上 扇第七》“【梁简文帝《谢赉扇启》】臣纲启,传诏饶僧明奉宣敕旨。垂赉细绫大文画柳蝉山扇一柄,文筠析缕,香发海檀,肃肃清风。即令象簟非贵,依依散彩,便觉夏室含霜。饮露青蜩,应三伏之修景;群飞黄雀,送六月之南风。蔽日垂阴,薰泽惭采,浮凉涤暑,苹末愧吹。圣人造物之巧,俯萃庸薄;王府好玩之恩,于兹下被。顶戴曲私,伏增欣跃。谨奉启事谢闻。谨启。” 注二:据《南史卷二十九 列传第十九》、《南史卷三十 列传第二十》,南朝时之达官贵人皆常自持小团扇。甚乃南朝时之达官贵人有以自持之小团扇自掩口唇而笑者。 1、据《南史卷二十九 列传第十九》“元嘉初,中书舍人秋当诣太子詹事王昙首,不敢坐。其后中书舍人弘兴宗爲文帝(南朝刘宋文帝)所爱遇,上(南朝刘宋文帝)谓曰:「卿欲作士人,得就王球坐,乃当判耳,殷、刘并杂,无所益也。若往诣球,可称旨就席。」及至,(王)球举扇曰:「君不得尔。」” 此《南史卷二十 列传第十》载“文帝(南朝刘宋文帝)初封宜都王,镇江陵,以琅邪王球爲友,”之南朝刘宋文帝之友王球自举之扇,自当乃自持之小扇。若乃大团扇、大方扇、长扇诸等,侍从所执之者也。 《南史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四》又载“中书令王球以名公子遗务事外,与延之雅相爱好,每振其罄匮。” 2、据《南史卷三十 列传第二十 何昌宇》“(何)昌宇后爲吏部尚书,尝有一客姓闵求官。昌宇谓曰:「君是谁后?」答曰:「子骞后。」昌宇团扇掩口而笑,谓坐客曰:「遥遥华胄。」” 此处南朝齐时吏部尚书何昌宇自掩口唇而笑之团扇,自乃是能使吏部尚书自持之能自掩口唇之小扇也。若乃大团扇、大方扇、长扇诸等,侍从所执之者也。 注三:据《全唐诗》,唐时扇有罗扇、青纸扇、纸扇等。 1、《全唐诗卷五百九 顾非熊 子夜夏秋二曲》 相持薄罗扇,绿树听鸣蜩。君筵呈妙舞,香汗湿鲛绡。 银床梧叶下,便觉漏声长。露砌蛩吟切,那怜白苎凉。 2、《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一 詹琲追和秦隐君辞荐之韵,上陈侯乞归凤山》 谁言悦口是甘肥,独酌鹅儿噉翠微。蝇利薄于青纸扇, 羊裘煖甚紫罗衣。心随倦鸟甘栖宿,目送征鸿远奋飞。 击壤太平朝野客,凤山深处□生辉。 3、《全唐诗卷八百四十六齐己城中晚夏思山》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苦热恨无行脚处, 微凉喜到立秋时。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 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 注四:唐大诏令集巻三十一 废皇太子瑛为庶人制 朕恭承天命。嗣守先业。不敢失坠。将裕后昆。所以择元良、策奇器。为国之本。岂不谓然。太子瑛幼而钟爱。爰加训诱。亲范之师。所望日新。年既长成。与之婚冠。而妃之昆弟。潜搆异端。顷在东都。颇闻疑议。所以妃兄薛愿。流谪海隅。导之诲之。谓其迁善。驸马都尉薛锈。亦妃之兄也。今又扇惑。谋防弟兄。朕之形言。愧于天下。教之不改。其如之何。葢不获已。归诸大义。瑛可废为庶人。鄂王瑶、光王琚等、自幼及长。爰加抚育。为择师资。欲其恭顺。而不率训典。潜起异端。及与太子瑛搆彼凶人。同恶相济。亦既彰露。咸引其咎。孽由己作。义在灭私。并降为庶人。驸马都尉薛锈、离间骨肉。惑乱君亲。潜通宫禁。引进朋党。陷元良于不友。误二子于不义。险薄之行。遂成门风。皆恶迹自彰。凶慝昭露。据其所犯。合寘严诛。言念琐姻。用申寛典。舍其两观之罚。俾就三危之竄。可长瀼州百姓【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21章 历日 “橘吉子,且看看,今儿日子宜沐发不宜。若宜时,选个吉时。”晨睡初醒之寿王妃吩咐着橘侍儿。 “唯。王妃(即寿王妃杨玉环)。”橘侍儿应的声,就寻宫中赐下之历日去了。 (历日,即历书。1、《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李益 书院无历日,以诗代书,问路侍御六月大小》野性迷尧历,松窗有道经。故人为柱史,为我数阶蓂。2、《全唐诗卷四百五十四白居易十二月二十三日作兼呈晦叔】案头历日虽未尽,向后唯残六七行。床下酒瓶虽不满,犹应醉得两三场。病身不许依年老,拙宦虚教逐日忙。闻健偷闲且勤饮,一杯之外莫思量。3、《全唐诗卷七百八十四太上隐者答人》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4、《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 唐纪六十六》(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十二月,黠戛斯遣将军乙支连几入贡,奏遣鞍马迎册立使及请亥年历日。5、《宋史卷一百二十三志第七十六礼二十六凶礼二》中兴之制:忌日,百僚行香,在外州军亦诣寺院行香,如在以日易月服制之内,并依礼例权停。大祥后次年,于历日内笺注立忌辰,禁音乐一日。) “王妃,橘吉子方看过历日,今儿宜沐。辰时便吉。若至午后——” “就辰时罢。如此,不必理妆。”寿王妃言道。 晨起的风依次传来,暮春些微薰暖,微卷长发皆散了,不施脂粉的寿王妃着的黄地绫绣白兰花文齐胸裙,浅紫地绫绣团花文衣,青地绣金卷草文帔子旁侧随意斜放着。 侍儿于寿王妃身后替寿王妃漫理着长发。 “橘吉子,不用宫中澡豆,木槿叶就好。有了这个,花露亦不必了。”寿王妃言道。 “唯,王妃。”橘侍儿应的声。看将至辰时,就往院内木槿处采的些木槿叶,置银盆中,又以银剪将木槿叶剪碎,取来一方丝帛将碎木槿叶裹了。银盆添了温热水,将丝帛紧裹之木槿叶置银盆水中揉搓着。 “王妃,将好了。”辰时已至,橘侍儿回道。 暮春院内的风依旧静静吹拂着,山节子开得正盛。茶花将谢了,黄香子、醉妆楼落了一地,紫殊于枝头有些微残。 沐发方毕的寿王妃于锦席上斜倚着深绯地绣合欢花隐囊,发湿漉漉随意披散。面上全无脂粉,泛着莹润的光。因着湿发,黄地绫绣白兰花文齐胸裙、浅紫地绫绣团花文衣微湿了。一旁侍儿将银盆、水皆收拾过了。橘侍儿将金背梳替寿王妃梳着发。 “橘吉子,记得与洒扫人说,那落了茶花且留着,看着是个意趣儿。”寿王妃随意吩咐着。 “唯。王妃。”橘侍儿答应着。“这木槿叶用了当真清沁,无怪王妃不用澡豆、花露了呢。” “说来宫里花露亦好,只是大率皆添沉、檀、丁香,用得多了,总那般样。”寿王妃懒懒言说着。 “王妃说的是。沉、檀、丁香之属,用得多了,也没个趣。只是橘吉子听宫里老人说,当年太平公主还有个腻发的香方子,说用了,最浓沁人。” “太平公主的甚麽方子?橘吉子,倒说来听听。”寿王妃闻橘吉子言太平公主的香方,不禁问道。 “说就盛夏当节令时晨采白兰,合蜂蜜,添牛乳提香,制成腻发花露,沐发时用,最香沁人。” “嗯,白兰香确最动人心怀。既如此,今载浓夏时,橘吉子,你且依太平公主的香方子,作些。” “唯。王妃。”橘侍儿一行替寿王妃梳发,一行答应着。 天时愈发暖了,侍儿们忙着熏衣、合香甚麽的。 “橘吉子,这会子天时恁般样好,且将榻移往院山节子开处,再将那卷《汉书》拿来。” “唯。王妃。”橘侍儿听了,指着侍儿们将榻置于院中山节子近处。又将《汉书》与寿王妃取来。 “橘吉子,看些儿风,张屏风来。”寿王妃懒懒步至榻前,倚着深绯地绣合欢花文隐囊,言道。 “唯。王妃。” 橘吉子着侍儿们将屏风移来。寿王妃榻上阅着书。 风暖暖拂过花枝,山节子浓香传来,薰人欲醉。蝴蝶儿只是于花间舞。天阴阴的了。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22章 图书 又日。 寿王妃倚着深绯地绣合欢花隐囊,若些娇慵地看着院内暮春闲开山节子。身上绯地绫绣金衣散漫着,黄地绫玫瑰文帔子随意搭垂。数卷书散于案间,桐侍儿欲作整理,寿王妃摇摇头,桐侍儿见状,退归旁侧。 膳后寿王妃复将书拣取,将阅着。又想起甚麽,与橘侍儿言:“橘吉子,宅里书室的书也乱着。我看分些次第的好。你自幼宫中的,宫里书室怎生样,你且说说。” “唯。王妃。宫中藏书楼几经大整。今之藏书,大率(唐)太宗、(唐)高宗前代旧书,其中杂有梁陈齐周及隋代古书,皆分部撰次。四库新写之书,各於本庫每部為目錄。其有與四庫書名目不類者。依劉歆七略。排為七志。其經史子集。及人文集。以時代為先後。以品秩為次第。其三教珠英。既有缺落。宜依舊目。隨文脩補。 (本朝开元)十九年冬。車駕發京師。集賢院四庫書。總八萬九千卷。經庫一萬三千七百五十二卷。史庫二萬六千八百二十卷。子庫二萬一千五百四十八卷。集庫一萬七千九百六十卷。其中雜有梁陳齊周。及隋代古書。貞觀。永徽。麟德。乾封。總章。鹹亨年。奉詔繕寫。 (《唐会要 卷三十五 经籍》)” “目录如此,其梁陈齐周及隋代古书,太宗、高宗,则天皇后,及至本朝卷书,又皆如何?”寿王妃(即杨玉环)问。 “说是武德五年。祕書監令狐德棻奏。今乘喪亂之餘。經籍亡逸。請購募遺書。重加錢帛。增置楷書。專令繕寫。數年間。群書畢備。至貞觀二年。祕書監魏徵。以喪亂之後。典章紛雜。奏引學者。校定四部書。數年之間。祕府粲然畢備。 乾封元年十月十四日。上以四部群書。傳寫訛謬。並亦缺少。乃詔東臺侍郎趙仁本。兼蘭臺侍郎李懷嚴。兼東臺舍人張文瓘等。集儒學之士。刊正然後繕寫。 文明元年十月敕。兩京四庫書。每年正月。據舊書聞奏。每三年。比部勾覆具官典。及攝官替代之日。據數交領。如有欠少。即徵後人。 景雲三年六月十七日。以經籍多缺。令京官有學行者。分行天下。搜檢圖籍。 本朝開元三年。右散騎常侍褚無量。馬懷素。侍宴。言及內庫及祕書墳籍。上曰。內庫書。皆是太宗高宗前代舊書。整比日。常令宮人主掌。所有殘缺。未能補緝。篇卷錯亂。檢閱甚難。卿試為朕整比之。至七年五月。降敕於祕書省。昭文館。禮部。國子監。太常寺。及諸司。並官及百姓等。就借繕寫之。及整比四部書成。上令百姓官人入乾元殿東廊觀書。無不驚駭。 七年九月敕。比來書籍缺亡。及多錯亂。良由簿歷不明。綱維失錯。或須披閱。難可校尋。令麗正殿寫四庫書。各於本庫每部為目錄。其有與四庫書名目不類者。依劉歆七略。排為七志。其經史子集。及人文集。以時代為先後。以品秩為次第。其三教珠英。既有缺落。宜依舊目。隨文脩補。 十九年冬。車駕發京師。集賢院四庫書。總八萬九千卷。經庫一萬三千七百五十二卷。史庫二萬六千八百二十卷。子庫二萬一千五百四十八卷。集庫一萬七千九百六十卷。其中雜有梁陳齊周。及隋代古書。貞觀。永徽。麟德。乾封。總章。鹹亨年。奉詔繕寫。 (《唐会要 卷三十五 经籍》) 在《汉艺文志》者,裁三万三千九百卷。后汉兰台、石室、东观、南宫诸儒撰集,部帙渐增。董卓迁都,载舟西上,因罹寇盗,沉之于河,存者数船而已。及魏武父子,采掇遗亡,至晋总括群书,裁二万七千九百四十五卷。及永嘉之乱,洛都覆没,靡有孑遗。江表所存官书,凡三千一十四卷。至(南朝)宋谢灵运造《四部书目录》,凡四千五百八十二卷。其后王俭复造书目,凡五千七十四卷。南齐王亮、谢朏《四部书目》,凡一万八千一十卷。齐末兵火延烧秘阁,书籍煨烬。梁元帝克平侯景,收公私经籍归于江陵,凡七万余卷。盖佛老之书,计于其间。及周师入郢,咸自焚炀。周武保定之中,官书裁盈万卷。平齐所得,数止五千。及隋氏平陈,南北一统,秘书监牛弘奏请搜访遗逸,著定书目,凡三万余卷。炀帝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国家平王世充,收其图籍,溯河西上,多有沉没,存者重复八万卷。 自武德已后,文士既有修纂,篇卷滋多。我朝现之(开元时),甲乙丙丁四部书各为一库,置知书官八人分掌之。凡四部库书,两京各一本,共一十二万五千九百六十卷。皆以益州麻纸写。其集贤院御书,经库皆钿白牙轴,黄缥带,红牙签,史书库钿青牙轴,缥带,绿牙签,子库皆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签,集库皆绿牙轴,朱带,白牙签,以分别之。(《旧唐书 卷四十七志第二十七经籍下》)”橘侍儿答道。 “原来如此般样儿。过些时,择些宅里书室里卷书,我且看看。”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23章 秦吉了 寿王宅。 暮春天阴阴地。寿王妃神情若惘地看着外山节子。 “橘吉子,甚麽鸟儿最会得学人言语?” “鹦鹉、秦吉了。王妃。” “秦吉了,能言鸟。既这麽,吩咐人,选只秦吉了来罢。要方学人言语,还未几句的。不然恐学了甚不好的,至这里说了,为人听去,就不好了。” “唯。王妃。”橘侍儿答应着。 未几日。 “王妃。”橘侍儿身后跟着一拿着鸟笼之宫人。“王妃(即寿王妃杨玉环)吩咐选的秦吉了,经送来了。” 橘侍儿言时,拿着鸟笼宫人将鸟笼上掩的布撩开,一个紫乌秦吉了于笼内。 “置廊檐近山节子处罢。”寿王妃懒懒吩咐着。 “唯,王妃。”橘侍儿应着,领了拿鸟笼宫人去廊檐近山节子处了。 膳后。 “这秦吉了可会得说甚麽?”寿王妃于廊檐秦吉了鸟笼处问橘侍儿道。 “王妃万吉。王妃万吉。”紫乌秦吉了突地言语起来。侍儿们皆轻笑了。寿王妃亦笑了。 “王妃吩咐,选秦吉了要方学人言语,还未得几句的。不然恐学了甚不好的,至这里说了,为人听去,就不好了。故选了此方学人言语,只会一句“王妃万吉”的。”橘侍儿言道。 “这秦吉了可有名儿?”寿王妃看着秦吉了问道。 “正待王妃赐名。现只称秦吉了。”橘侍儿旁道。 “此秦吉了色泽乌中暗紫,就称紫乌儿罢。”寿王妃言道。 “唯,王妃。” “记得于紫乌儿处言语时,不要甚麽皆言说。教得不好了,学了甚,看人来时,听去笑话。”寿王妃叮嘱着。 “唯。王妃。”侍儿们皆答应着。 “王妃,这几日可教紫乌儿甚?”橘侍儿问道。 “山节子犹开,诸花并聚,就教我前些时自作的那句“何人教开浓淡花”。”寿王妃懒懒言道。说时往内去了。 “唯,王妃。” 将暮。 “王妃,说也巧了。当年之太平公主亦曾养得一个秦吉了。”橘侍儿看寿王妃倚着深绯绣合欢花隐囊,若些聊赖,一旁言道。 “是麽?”寿王妃百无聊赖地看着院内盛开的山节子。 “说是则天皇后遣人送了一个秦吉了与太平公主,道可以教它说话。太平公主就着侍儿们教秦吉了言语。不知怎地,那秦吉了就是慢。初教的句“新年万吉”,侍儿们教许久,也未得学会。后来说是会了一句“秋风秋雨愁满怀”,就总这么一句。又好容易学了句“愁怀随雨入梦来”,那秦吉了就总念。没落雨时,也“愁怀随雨入梦来”。宫里人都觉好笑。” “那太平公主的秦吉了后来怎生样儿?那般样不会言语。”听橘侍儿说太平公主的秦吉了,侍儿们都笑得止不住,就问。 “虽然不擅学人言语。太平公主还是喜欢呗。因是她阿娘——则天皇后送的。反是则天皇后道未曾想选的那般样不会说话秦吉了。未免气闷人。”橘侍儿笑道。 侍儿们听得皆笑了。寿王妃亦笑了。 注:秦吉了,又名能言鸟。又名吉了。 据《旧唐书 卷二十九 志第九 音乐二》,能言鸟,即(秦)吉了。唐高宗、武后宫中养之。汉武帝宫中亦有称能言鸟之秦吉了。是汉武帝时宫中即有秦吉了也。 据《全唐诗》“秦吉了,人云尔是能言鸟”。亦以秦吉了即能言鸟。 1、《旧唐书 卷二十九 志第九 音乐二》“《鸟歌万岁乐》,武太后所造也。武太后时,宫中养鸟能人言,又常称万岁,为乐以象之。舞三人。绯大袖,并画鸜鹆,冠作鸟像。今案岭南有鸟,似鸜鹆而稍大,乍视之,不相分辨。笼养久,则能言,无不通,南人谓之(秦)吉了,亦云料。开元初,广州献之,言音雄重如丈夫,委曲识人情,慧于鹦鹉远矣,疑即此鸟也。《汉书 武帝本纪》书“南越献驯象、能言鸟。”注《汉书》者,皆谓鸟为鹦鹉。若是鹦鹉,不得不举其名,而谓之能言鸟。鹦鹉秦、陇尤多,亦不足重。所谓能言鸟,即(秦)吉了也。北方常言鸜鹆逾岭乃能言,传者误矣。岭南甚多鸜鹆,能言者非鸜鹆也。” 2、《全唐诗卷八十七张说广州萧都督入朝过岳州宴饯得冬字》 孤城抱大江,节使往朝宗。果是台中旧,依然水上逢。京华遥比日,疲老飒如冬。窃羡能言鸟,衔恩向九重。 3、《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四李白自代内赠》 ……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 4、《全唐诗卷三百八十五 张籍昆仑儿》 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言语解教秦吉了, 波涛初过郁林洲。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 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 5、《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七白居易秦吉了-哀冤民也》 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颈红。耳聪心慧舌端巧, 鸟语人言无不通。昨日长爪鸢,今朝大觜乌。 鸢捎乳燕一窠覆,乌啄母鸡双眼枯。鸡号堕地燕惊去, 然后拾卵攫其雏。岂无雕与鹗,嗉中肉饱不肯搏。 亦有鸾鹤群,闲立高飏如不闻。秦吉了,人云尔是能言鸟, 岂不见鸡燕之冤苦。吾闻凤凰百鸟主, 尔竟不为凤凰之前致一言,安用噪噪闲言语。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24章 旧典 “王妃,说起秦吉了,太宗皇帝、长孙皇后之时,还有一白鹦鹉之旧典。是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林邑国其王范梵志遣使来朝。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献五色鹦鹉。太宗皇帝异之,诏太子右庶子李百药为之赋。又献白鹦鹉,精识辩慧,善于应答。太宗皇帝悯之,谓侍臣曰:“朕闻声色之娱,不如好德。且山川阻远,怀土可知。近日林邑献白鹦鹉,鸣之不止,是解思乡。朕愍此鸟远来,付其使,令放还于林薮。 说来太宗文皇帝当真慈悯。” “斯事确然。贞观五年林邑国献白鹦鹉,太宗皇帝将白鹦鹉付长孙皇后养之。长孙皇后见鹦鹉思乡之情殷殷,语与太宗皇帝,遂有太宗皇帝愍鸟远来,付其使,令放还于林薮事。 是长孙皇后、太宗文皇帝皆怀慈悯心也。” (注:白鹦鹉之事,详见《旧唐书 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七林邑》、《旧唐书 卷一百九十九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上 东夷新罗》。 1、《旧唐书 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七林邑》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其王范梵志遣使来朝。…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又献五色鹦鹉。太宗异之,诏太子右庶子李百药为之赋。又献白鹦鹉,精识辩慧,善于应答。太宗悯之,并付其使,令放还于林薮。自此朝贡不绝。 2、《旧唐书 卷一百九十九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上 东夷新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新罗)遣使献女乐二人,皆鬒发美色。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声色之娱,不如好德。且山川阻远,怀土可知。近日林邑献白鹦鹉,尚解思乡,诉请还国。鸟犹如此,况人情乎!朕愍其远来,必思亲戚,宜付使者,听遣还家。”) “贞观五年,太宗文皇帝、长孙皇后愍白鹦鹉自林邑国远来,怀土思归,乃将林邑国所献白鹦鹉付其使,令放还于林薮。斯事听来当真令人感怀。 说来太宗皇帝、长孙皇后恩爱世所共知。长孙皇后之父长孙晟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卒,太宗皇帝、长孙皇后婚于何年也?” “(大业)五年(609年),(长孙皇后之父长孙晟)卒,时年五十八。(隋炀)帝深悼惜之,赗赠甚厚。(《隋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十六长孙晟》) 长孙晟又有子长孙安业。即长孙皇后异母兄也,嗜酒无赖。长孙晟卒,长孙皇后及长孙皇后同母弟长孙无忌并幼。以长孙皇后之母乃继母,虽嫡母,非亲母也。共居一宅,颇多不便。遂有长孙皇后、长孙无忌与母守制期满,还居于舅氏之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二唐纪八》安业,皇后之异母兄也,嗜酒无赖;父晟卒,弟无忌及后并幼,安业斥还舅氏) 长孙晟卒之时,长孙皇后虚龄九岁。守制期满,虚年将近十二。还居于舅氏。太宗皇帝、长孙皇后婚事乃长孙晟早年所定。斯事谓之曰(长孙)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唐高祖)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曰:“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太宗。(《新唐书 卷七十六列传第一 后妃上 文德长孙皇后》) 然未及成婚,长孙晟卒。至长孙皇后守制期满,还居舅氏。长孙皇后舅士廉迎妹及甥于家。见太宗皇帝非常人,又以婚约于先,遂以晟女妻焉,即长孙文德皇后也。约莫长孙皇后婚于虚龄十三时。(1、《旧唐书 卷六十五 列传第十五 高士廉》(高)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见太宗潜龙时非常人,因以晟女妻焉,即文德皇后也。”2、《旧唐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一 后妃上》(长孙皇后)年十三,嫔于太宗。) 长孙皇后婚后,有一异事。乃隋大业中,(长孙皇后)常归宁于永兴里。后舅高士廉媵张氏,于后所宿舍外见大马,高二丈,鞍勒皆具,以告士廉。命筮之,遇《坤》之《泰》,筮者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牝马地类,行地无疆。变而之《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象》曰:后以辅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龙,《乾》之象也。马,《坤》之象也。变而为《泰》,天地交也。繇协于《归妹》,妇人之兆也。女处尊位,履中居顺也。此女贵不可言(见之《旧唐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一 后妃上》。亦见之于《新唐书 卷七十六列传第一 后妃上 文德长孙皇后》)。 是命卜之家,皆言长孙皇后之命贵不可言。” “当载长孙安业以长孙皇后之母乃继母,虽嫡母,非亲母耶。共居一宅,颇多不便。遂有长孙皇后、长孙无忌与母守制期满,还居于舅氏之事。 岂非亲母之者,即乃嫡母,又有子女,共居一宅,不便若此乎?” “自属不便至极。武德(年)间,(唐)高祖皇帝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其母竞交结诸长子以自固。建成与元吉曲意事诸妃嫔,谄谀赂遗,无所不至,以求媚于上。或言蒸于张婕妤、尹德妃,宫禁深秘,莫能明也。(《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 唐纪六武德五年》) 是父尚在,子与非亲母之母交结,即事端横生。况父已卒。子与继母共居一宅,如何得便?自然宜分处之者。”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25章 笔墨 又日。寿王宅内。 寿王妃(即杨玉环)习着字,写的略带草意之行书“一朝风雨催人来。” “一朝风雨催人来。王妃之行书略带草意,真可谓精妙夺人。看这几字直有风雨萧萧之境。”橘侍儿一旁赞道。 “橘吉子,你倒能看出些笔墨之趣。”寿王妃淡淡言道。 “橘吉子不敢。只是见王妃笔意精妙,言出于心罢了。” 橘侍儿说时,寿王妃换过一纸,复书起来。 “说来王妃之字,橘吉子看着,绝似一人。”橘侍儿又道。 “绝似一人?橘吉子,我之字绝似何人?你且言来。”寿王妃听了,问道。 “王妃笔意绝似当年之太平公主。”橘侍儿道。 绝似当年之太平公主?寿王妃掌中的笔略顿了下。 “橘吉子可是言错了。王妃习字从不临帖,亦不学人,只出己意,挥洒而已。”桐侍儿一旁言道。 “当年太平公主习字亦从不临帖,亦不学人,只出己意,挥洒而已。然就王妃之字看来,竟有当年太平公主笔墨之意。” “我自来不学人,太平公主笔墨我亦无缘得见。橘吉子自幼宫中,总是见过。世间巧合诸事颇多,偶尔笔意略同,也非奇事。” 寿王妃言时,又取一纸,笔下正是——“浓月最在秋尽时”。 “橘吉子,你且试言,这一笔呢?” “王妃这一笔倒有浓菊秋霜将尽之意,以于月下,复生幽趣。” “倒也罢了。”橘侍儿言毕,寿王妃搁下笔,斜倚着深绯地绣合欢花隐囊,若无心思地看了不远处立着侍儿们。 “我记得数日前写过一纸——暮春心事无人知。桐叶子,你可寻寻,置哪里了。寻得时,将枕屏上换了。” “唯。王妃。” 桐叶子一旁寻寿王妃所书之“暮春心事无人知”去了。未久寻着,将枕屏上换了。 “橘吉子,你自幼宫中,宫中旧事当必晓得些。据闻则天皇后曾言,太平公主与其相类,事果然麽?(《新唐书 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后(武后,即武曌)常谓(太平公主)‘类我(武后,即武曌)’”)” “王妃,据宫中老人说,太平公主颇似其母。太平公主四十余时,看来不过二十余样子。只是王妃(即寿王妃杨玉环)笔墨绝似当载之太平公主。当载之太平公主笔墨却绝不似则天皇后。”橘侍儿回道。 “如此麽。”寿王妃闻,淡言道。 “王妃,说来当年则天皇后、太平公主皆爱阅史传,又皆好习字,只是太平公主笔墨好自出机杼。王妃性情倒绝似当年之太平公主。” “当年太平公主于宫中时,绝得(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爱宠,又以父天皇,母天后,宫中惟其一公主,爱过天下(《旧唐书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三武攸暨》“二十余年,天下独有太平一公主,父为帝,母为后,夫为亲王,子为郡王,贵盛无比”)。自是百般样儿娇宠。则末其于宫中,平日家皆作些甚麽?”寿王妃问。 “宫中规矩,皇子未出阁时,自有殿院。公主未出降时,亦自有公主殿院。太平公主居公主院(《玉海卷一百五十九 宫室殿上 唐承庆殿甘露殿》两京记百福殿在太极宫中公主院西承庆殿又在百福殿西),平日家阿姆阿保众侍儿兼随从诸等,亦有侍读者。乐艺棋书事,宫中本有专司者,欲习何事,皆有事之之人。橘吉子听宫中老人言,太平公主幼年绝慧,凡有所学,皆为灵性。若生而知之者。则天皇后屡言太平公主与其相类(《新唐书 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后(武后,即武曌)常谓(太平公主)‘类我(武后,即武曌)’”)。想来以绝似母故,慧知过人。虽为荣国夫人祈冥福,记名出道,不过记名而已。后为拒吐蕃求婚,建太平观。亦不过以名称之。平日里太平公主皆着宫中绮丽雅淡之服,亦非女道发式。又以母曾禅寺出家,倒常近禅门。” 一阵风轻拂过,小帘钩微微作响,熏炉内白檀香,愈发馥郁着浓沁人。 开元二十五年长安寿王宅之暮春,和熙静寂得仿佛寿王宅若世外悠然,全不解斯世间之犹惘愁思。 寿王妃懒懒思度着这个再半月余就将开始的长安寿王宅之夏日。自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册封为寿王妃,已十余月了,虽然归长安寿王宅第还未半年。一切看来皆如初册寿王妃时般美好。 注:行书、正书、草书、真书、楷书 1、行书:《晋书 卷三十六列传第六》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巧,今大行于世云。 《晋书 卷六十五 列传第三十五》珉字季琰。少有才艺,善行书,名出珣右。时人为之语曰:“法护非不佳,僧弥难为兄。”僧弥,珉小字也。 《晋书 列传第四十九 谢安》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兒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暢,善行书。 2、正、草书:《新唐书 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颜真卿》(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如李正己、田神功、董秦、侯希逸、王玄志等,皆真卿始招起之,后皆有功。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3、草书:《旧唐书 卷八十四列传第三十四裴行俭》高宗以(裴)行俭工于草书。尝以绢素百卷,令行俭草书《文选》一部,帝览之称善,赐帛五百段) 4、真书:即楷书、正书。《晋书 卷八十 列传第五十 王羲之》(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书)相半。 5、楷书:《晋书 卷九十二列传第六十二文苑李充》(李充)善楷书,妙参钟、索,世咸重之。 6、正书:即楷书,亦称真书。《南史卷二十二列传第十二王僧虔》高帝素善书,笃好不已,与(王)僧虔赌书毕,谓曰:「谁爲第一?」对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帝笑曰:「卿可谓善自爲谋。」或云帝问:「我书何如卿?」答曰:「臣正书第一,草书第二;陛下草书第二,而正书第三。臣无第三,陛下无第一。」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26章 嫣之夭夭 过些时。 “橘吉子,此口脂色泽似乎略浓了些。且换了罢。”寿王妃(即杨玉环)看着铜镜中方注了口脂之自己。 “唯。王妃。”橘侍儿又选了淡色口脂,与寿王妃重注上。 “还是不好。橘吉子,宫里口脂总这番样儿,不若自作些。”寿王妃微蹙了眉。“橘吉子,太平公主那会子可有甚别样口脂方子。待理完妆,你可去与我寻来。”寿王妃腕间镶金于阗白玉臂环儿微微作响。 “唯。王妃。”橘侍儿答应着。 寿王妃将小山眉着意描过了,着了侍儿昨夜备好的橘红地绫绣文衣,淡黄地绫隐卷草文齐胸裙,深浅绯地绫间色帔子随意披垂着。 午后。 “王妃,橘吉子去寻过了,说是太平公主那会子于宫中时,吩咐合口脂的,专合的个别生样口脂,传下来个口脂方子。”橘侍儿说时,将抄来的口脂方子置寿王妃前。 寿王妃却看时——“嫣之夭夭,好妖媚的口脂名儿。”寿王妃不禁道。 “王妃,说此口脂名儿亦是太平公主赐的。宫里那会子皆称此口脂名儿赐的太过妖娆。”橘侍儿道。 “此口脂用的各样大致参差。只内里添的香最是与旁不同。系那会子宫里尼寺尼师送的玫瑰香。(玫瑰花之常见于汉唐:1、《西京杂记卷第一》“樂遊苑自生玫瑰樹。樹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懷風。時人或謂之光風。風在其間,常蕭蕭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爲懷風。茂陵人謂之連枝草。”2、《全唐诗卷279 奉和李舍人昆季咏玫瑰花寄赠徐侍郎卢纶》) 口脂色泽随紫草所用,深浅各别。倒非定的。太平公主那会子选的淡殷红,亦为此,名儿称嫣之夭夭。”橘侍儿又道。 “那也罢了,既如此,教合口脂的依这方子作些。至于名儿麽。淡紫绯称“姹紫”,浅绯称“嫣红”,淡紫浅绯之间的就称“芳菲色”,合来便称“姹紫嫣红芳菲色”了。浓绯就不必了,我素不喜。”寿王妃一行看着口脂方子,一行言道。 “唯。王妃。司口脂的还说,当载太平公主用的玫瑰香是再不能得了。宫里作的玫瑰香亦有。只不知王妃以为能用否?” “我自来亦好玫瑰香。虽不能再得着太平公主当载的玫瑰香。现下作这口脂,宫里玫瑰香且先用着。待后些时橘吉子你亦作些玫瑰香,与合口脂的送去。日后皆用自作的玫瑰香添口脂里就好。”寿王妃放下口脂方子,吩咐道。 “唯。王妃。” 暮色渐降下来,寿王妃言明儿着橘红地绫绣文衣,裙就淡黄地绫隐卷草文的,帔子说不要浅灰地绫的了,着寻深浅绯地绫间色的。 桐叶子依旧灯火旁忙着。橘侍儿伴着寿王妃闲言宫中旧故。大率皆则天皇后、太平公主之事。侍儿们旁侧凑着趣。 寿王妃慵懒地倚着深绯地绣合欢花隐囊,听侍儿们闲言着。暮春的风淡荡地拂进来,一侍儿说弹箜篌罢。就便往乐室取了来。乐声渐高起来,侍儿们停了言闹,静静听此侍儿为曲为乐。 要至将息之辰候了。然而还未得将息。侍儿们与寿王妃卸了妆,换了衣。松了发鬟间金钿,寿王妃席上慵然斜倚着隐囊。都说不要这麽早就睡了罢。于是侍儿们就皆笑闹着。又议论夏日将至,立夏时宫里总要办节会的。 夜色愈发深了,因了年轻美貌之寿王妃归长安寿王宅,整个宅第都笼罩着一种慵懒、轻快、适意之氛围。侍儿们欢快地侍奉着她们年方十余,美艳动人之女主人。浓艳夺人之寿王妃也觉这个开元二十五年春日如此美好,美好得教人觉得仿佛可以就如此这般样儿一直下去。 这是开元二十五年暮春夜的长安寿王宅。月半空悬。花开满院庭。郁郁浓香。 暮春天日愈发长了。时日向暖百花盛。寿王妃吩咐的白檀书镇、白檀砚托亦皆成了。寿王妃时而院内赏花,侍儿们一例相陪。倒也不觉时日。 廊檐处山节子愈发繁盛,满丛白玉。山茶是早谢尽,然枝叶扶疏,亦颇看得。秦吉了紫乌儿于廊檐下,侍儿们教着念“何人教开浓淡花”,寿王妃亦常去听。 又或天时正雨。秋时固然一场秋雨一场寒,春日则雨后新笋发,暖意复前庭了。雨天没甚麽趣,寿王妃就只于内闲倚着深绯地绣合欢花隐囊,看侍儿们笑乐。 暮春节候了。开元二十五年暮春的长安寿王宅平静如常。若无愁思之寿王妃心下不觉微些怅惘,依前拨弄着螺钿紫檀琵琶。 院内风吹拂着。橘侍儿将采的山节子合着香。除了寿王妃拨弄的琵琶音,若无声息。偶尔风拂水晶帘微着,带着银香囊儿微响。 再半月余就将入夏,看似无忧之寿王宅每日里继续着依例日子。至乎自洛京随归方经数月之寿王妃,容色浓艳却早动长安,国中贵戚,莫不知者。便异国贡者,亦皆知名。 注:水晶帘乃水晶珠帘也。 1、《西京杂记卷二》漢諸陵寢,皆以竹爲簾。簾皆爲水紋及龍鳳之像。昭陽殿織珠爲簾。風至則鳴,如珩佩之聲。 2、《全唐诗卷九十五 沈佺期古歌》 落叶流风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开。水晶帘外金波下, 云母窗前银汉回。玉阶阴阴苔藓色,君王履綦难再得。 璇闺窈窕秋夜长,绣户徘徊明月光。燕姬彩帐芙蓉色, 秦女金炉兰麝香。北斗七星横夜半,清歌一曲断君肠。 3、《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四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27章 姹紫嫣红芳菲色 暮春夜灯火明烁着,寿王妃披的灰地绫淡黄棣棠文帔子早落旁侧,浓黄地绫折枝玫瑰文衣肩处些微褪,右肩如雪肌肤灯下莹润着。灯火映于她娇艳照人之脸上,小山眉乌青,口脂淡殷红,额间蕊花钿微闪着光,眼睫时而扬起,时而敛垂,腕间镶金于阗白玉臂环儿随拨弄琵琶弦之手滑动着。 风依约起了,水晶帘微微作响,银香囊儿香些甜润,与寿王妃隐隐体香混一起,隐约着。 夜愈发深了。侍儿将灯暗下来。寿王妃白日里着的浓黄地绫折枝玫瑰文衣,深绯地绫绣黄灰瑞联珠文齐胸裙,灰地绫淡黄棣棠文帔子换了,换的夜衣微暗灯光下泛着光。灯影映射下来,年方十余寿王妃脸上若些迷惘。晚妆卸尽。侍儿们皆待寿王妃歇息了。寿王妃却说过些会子方歇息罢,虽则夜是深了。 于是灯火重明起来,橘侍儿将熏炉内香复添了添,寿王妃让橘侍儿说些宫之陈年旧事,桐侍儿旁侧亦听着。 弦月上来,月色静静映射入内,倚着深绯地绣合欢花隐囊的寿王妃夜衣松散胸前,洁白细长之手指若无力微垂着,卸尽晚妆之面容如脂玉般腻白莹洁,眼眸时而深如夜星,时而羞如弱草。 到底夜了。寿王宅各处灯皆暗了。寿王妃亦将就寝。侍儿们服侍着,轻滑入浓紫绣被之寿王妃躺于寝席之上,浓紫地团花文绣被些柔暖。暮春院内荼蘼花香阵阵袭来,各处弥漫着混合了入沉檀香中,年方十余、浓艳夺人之寿王妃渐沉梦乡。 “王妃吩咐的“姹紫嫣红芳菲色”口脂合好了。”橘侍儿道。 “且呈上来,我瞧瞧。”晨起寿王妃方理完妆,倚着深绯地绣合欢花隐囊,浓黄绣玫瑰花鸟文帔子些些秾丽。 “唯。王妃。”橘侍儿言时,将宫人呈上来之金花小盒置寿王妃面前,打开来,与寿王妃看。 寿王妃看时,一阵浓郁玫瑰香向人袭来,却是淡紫绯、浅淡殷红、淡紫浅绯红三色。寿王妃轻点了头,道:“看着倒好。过几日且试试。” “唯。王妃。” “王妃,今儿不知怎生,这天阴阴的,怕是要落雨了。”桐叶子看了天色,道。 “怕真是要落雨呢。”橘侍儿也道。 “要落雨不要落的,未免闷气人。只可惜了花,开得正盛,这一落雨,花亦要落了。”寿王妃曼倚着深绯地绣合欢隐囊,案前小银盏盛了些乌梅(乌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 消渴方第一》□□□枣丸,兼治口干方。 □枣(一升五合)酢石榴子(五合,干之)葛根覆盆子(各三两)乌梅(五十枚)□茯苓栝蒌(各三两半)桂心(一两六□)石蜜(四两半)□如酸枣许,不限昼夜,以口中津液为度),寿王妃亦不用,淡说着。 隐囊偏了些,寿王妃倚得愈深了。浓绯地绫绣金卷草文衣袖口处些微褪,镶金于阗白玉臂环儿滑下来,衬着手腕间莹雪肌肤,可爱怜人。 风起了,一大片乌云移过来,霎时间,雨哗啦啦直落下来,水晶帘吹得作响,银香囊儿乱旋。正浓云黯淡、大雨倾盆时节,突地,未半刻功夫,天光骤亮,雨倏地停了。阳光云层间透出来,风止息了。 “王妃,这雨来的倒快。去的亦太快些。”桐侍儿道。 “桐叶子,且看看,花儿是不是就落了。”寿王妃道。 “唯。王妃。”桐侍儿应下,就往近花丛去了。一时归内,桐侍儿道:“王妃,桐叶子看过了,倒还好,只落些些。倒是近旁王妃今春吩咐方种下茶花,有一树醉妆楼的,看着将将要倒。”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28章 谢家之女 次日天时愈发向暖,山节子开得薰人欲醉。不单寿王妃(杨玉环)觉得春懒,就侍儿们也觉些懒懒的。就商议作些甚麽好呢。说看秦吉了紫乌儿学会了那句“何人教开浓淡花”没。就都往廊檐下近山节子处了。 侍弄秦吉了紫乌儿的宫人见寿王妃来,行了礼。 寿王妃道:“可是这紫乌儿学会了些甚麽?那句“何人教开浓淡花”可会说了?” 未待侍弄紫乌儿宫人回话。秦吉了紫乌儿先开了言:“紫乌儿,可学会了不曾?何人教开浓淡花。何人教开浓淡花。” 寿王妃听了,轻笑起来。侍儿们也皆笑了。 寿王妃亲自替秦吉了紫乌儿换了食,又添了水,逗弄过了秦吉了紫乌儿。归了内,寿王妃道不如试试新曲儿罢。就教侍儿往乐室取了自己素日用的螺钿紫檀琵琶,锦席上拨弄起来。 橘侍儿见寿王妃要试新曲,就取了箜篌来,旁侧乐音和着。 暮春风暖暖拂进内来,侍儿们安静侍立旁侧,寿王妃静静拨弄着,娇艳可人脸上微散莹光。额间蕊花钿淡色微黄,小山眉时而微蹙,时而扬起,浅绯殷唇微抿着。指尖灵动,腕间镶金于阗白玉臂环儿随动着。 橘侍儿小心辨着乐音。室内静悄悄的,只寿王妃螺钿紫檀琵琶与橘侍儿箜篌音。 这个春暮的寿王宅如斯薰暖,空气充溢着明亮之暖黄。阳光斜射入内来,在寿王妃娇艳莹光之脸上,眷恋徘徊,若而不舍。 开元二十五年长安寿王宅之孟夏,愈近了。 “橘吉子,这些时暮春院内百花齐发,算是极盛。花发之性,一载得天时地气,下一载难免差些些,大率皆此。今载地气极盛,花亦会好。香花中,玫瑰最可爱人。我前些时与你言,作些玫瑰香。现下想来,不单可作香,亦可作些腻发,常日里用。”寿王妃又复言道。 “唯。王妃。”橘侍儿应着。 “说来今载花气皆发,再些时入夏,紫薇花亦待要开了。”寿王妃言时,神情略些怅惘。 “王妃不想再于院内赏回春日百花麽?”橘侍儿旁侧言道。 “倒是。再些时便入夏了,春花再发,要待来年。于其今载盛时,且再赏一回春日百花罢。”寿王妃言毕,将灰地绫黄棣棠文帔子随意理了理,侍儿们随跟着,就往廊檐侧花丛处去了。 春花依旧盛时,瓣洁若雪,蕊艳过金。时方半下午,春阳熙暖,着浓黄地绫折枝玫瑰文衣,深绯地绫绣黄灰瑞联珠文齐胸裙之寿王妃,为熙暖之春阳,映衬得愈发娇艳动人。 “王妃万吉。王妃万吉。何人教开浓淡花。何人教开浓淡花。” 看寿王妃及众侍儿于此,廊檐下近花丛处秦吉了紫乌儿突地念起诗来。 闻秦吉了紫乌儿学舌,正行赏花的寿王妃不禁回头看了,行至秦吉了紫乌儿鸟笼旁,寿王妃嫣然一笑,复言道:“这紫乌儿可是当教些旁的言语了。说来女子之中,最以谢家之女道韫,故长孙皇后曰“林下何须逺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是长孙皇后自以其(即长孙皇后以为自己)有谢道韫之林下风致也。 (注一:《世说新语笺疏贤媛第十九》謝遏絕重其姊(謝道韞),張玄常稱其妹,欲以敵之。有濟尼者,並遊張、謝二家。人問其優劣?答曰:王夫人(王夫人,即謝道韞)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箋疏】〔一〕嘉錫案:林下,謂竹林名士也。賞譽篇曰:“林下諸賢,各有俊才子”是其證。此言王夫人(王夫人,即謝道韞)雖巾幗,而有名士之風,言顧(家婦)不如王(王夫人謝道韞)。晉書列女傳所載道韞事蹟,如施青綾步障為小郎解圍,嫠居後見劉柳與之談議,皆足見其神情之散朗,非復尋常閨房中人舉動。類聚八十八引其擬嵇中散詩曰:“遙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彫。願想遊下憩,瞻彼萬仞條。騰躍不能升,頓足俟王喬。時哉不我與,大運所飄颻。”居然有論養生服石髓之意,此亦林下風氣之一端也。道韞以一女子而有林下風氣,足見其為女中名士。至稱顧家婦為閨房之秀,不過婦人中之秀出者而已。不言其優劣,而高下自見,此晉人措詞妙處。 注二:《全唐诗卷五 春游曲文德皇后长孙氏》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逺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斯事说来久远矣。为此,就教此紫乌儿言语“堪怜自是乌衣(乌衣巷),谢家之女(谢道韫)”罢。” “唯。王妃。”侍弄秦吉了紫乌儿的宫人一旁答应着。 逗弄过秦吉了紫乌儿,寿王妃复于花丛旁细赏了一回,方向内行去。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29章 恃宠 未几日就将孟夏了,荼蘼花依旧繁茂着,迷人欲醉。院内静悄悄的,偶尔廊檐下近山节子处秦吉了紫乌儿正学言语。 “桐叶子,且将锦席、隐囊携去,设于荼蘼花下,将茶器亦设于近荼蘼花处,烹一回茶。我闲坐会子。”寿王妃阅书毕,与桐侍儿言道。 “唯。王妃(指杨玉环)。”桐侍儿应下,安排去了。 一时桐侍儿与侍儿们皆安排停当,寿王妃行往荼蘼花下锦席上倚着深绯地绣合欢花隐囊,看桐侍儿烹茶。 风微微吹拂着,荼蘼花散落寿王妃锦席之上,蝴蝶时而飞来。 橘侍儿侍立旁侧,看桐侍儿以茶盏将茶盛了,置寿王妃锦席前案上。寿王妃且不饮茶,只倚着深绯地绣合欢花隐囊,若思着。过了一小息儿,寿王妃道:“就这般样,未免无趣。橘吉子,你且去,让将那秦吉了紫乌儿携来。” “唯。王妃。” 一时橘侍儿领着提了秦吉了紫乌儿鸟笼宫人来。将秦吉了紫乌儿置于寿王妃锦席前。寿王妃逗弄着。 晚春天有些热了。寿王妃一行饮着茶,一行教秦吉了紫乌儿学人言语。浓紫地绫绣黄栀子花鸟文衣些微热,浅青紫地绣小团花文帔子是早褪下,置锦席旁。为饮茶故,口脂褪了些些。又吩咐橘侍儿取来“姹紫嫣红芳菲色”口脂与金背镜儿,寿王妃选淡紫浅绯红间的“芳菲色”对着金背镜儿用了。说太热了,归内罢。 于是归内。桐侍儿将散置荼蘼花处之茶器置放妥当,亦归于内。橘侍儿又道山节子合的香成了,请寿王妃择日试香。寿王妃道,看择个落雨过阴凉些的日子罢。橘侍儿就应下了。 天日愈发向暖,眼见将立夏了,寿王宅依例办着夏节之礼。 “橘吉子,再几日立夏了。自要办节会的。可都齐全了?” “依往年旧例,皆备办齐全了。王妃。”橘侍儿言道。 一个蝴蝶突地穿过帘,自外飞入,于空中打着旋,犹疑着,不知当往哪里去。 “怎生蝴蝶儿进来了。”桐侍儿道。 “罢了,由这蝴蝶儿自来自去罢。”寿王妃道。 “唯。王妃。”说时蝴蝶儿于内复打了个旋,往寿王妃身侧去了,忽地停于寿王妃发鬟间,又过会子,飞起,过帘处,往院荼蘼花丛去了。 “王妃(即寿王妃杨玉环),粉蔷薇花开了。浓香薰烈呢。”橘侍儿道。 “罢了,可是看看。”寿王妃道。说时理了身上浓紫地绫花鸟文帔子。往院粉蔷薇花丛去了。 粉蔷薇花开得正应时,约莫花香薰烈故,引来蜂蝶。“此蔷薇花香与别若是不同。似非吾唐之品。”寿王妃道。 “王妃,此系西域所来异种。香薰浓烈。说是香闻数里呢。”橘侍儿旁侧言道。 “蔷薇,吾唐之先早有。魏晋多歌咏之者。若吾唐欧阳询所撰《艺文类聚卷第八十一 药香草部上 蔷薇》【诗】齐谢朓咏蔷薇诗曰:低枝讵胜叶,轻香幸自通。发萼初攒紫,余采尚霏红。新花对白日,故蘂逐行风。 梁简文帝咏蔷薇诗曰:鷰来枝益软,风飘花转光。氛氲不肯去,还来阶上香。 又赋得咏蔷薇诗曰:石榴珊瑚蘂,木槿悬星葩。岂如兹草丽,逢春始发花。迴风舒紫萼,照日吐新芽。 梁刘缓看美人摘蔷薇花诗曰:新花临曲池,佳丽复相随。鲜红同暎水,轻香共逐吹。绕架寻多处,窥丛见好枝。今新犹恨少,将故复嫌萎。钗边烂熳插,无处不相宜。 梁鲍泉咏蔷薇诗曰:经植宜春馆,靃靡上兰宫。片舒犹带紫,半卷未全红。叶疏难蔽日,花密易伤风。佳丽新妆罢,含笑折芳丛。 梁柳恽咏蔷薇诗曰: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春闺不能静,开匣理明妃。曲池浮采采,斜岸列依依。或闻好音度,时见衔泥归。且对清酤湛,其余任是非。 皆记之。 《玉台新咏卷六王僧孺詠歌(【按】一作寵)姬》 及君高堂還。值妾妍妝罷。曲房褰錦帳。迴廊步珠屣。玉釵時可挂。羅襦詎難解。再顧傾城易。一笑千金买。 亦言及之。” “王妃,此王僧孺之咏宠姬,何处言蔷薇也?” “王僧孺咏宠姬之“一笑千金买”乃蔷薇旧典。【崔駰七依】回眸百萬。一笑千金。旧典谓曰武帝與麗娟看花。而薔薇始開。態若含笑。帝曰。此花絕勝佳人笑也。麗娟戲曰。笑可買乎?帝曰。可。麗娟遂命侍者取黃金百斤,作買笑錢。奉帝爲一日之歡。(《玉台新咏笺注卷六》) 此王僧孺《咏宠姬》“一笑千金买”旧典乃武帝对武帝宠姬丽娟言蔷薇绝胜佳人之笑,武帝宠姬丽娟乃以黄金百斤戏买武帝之笑,自固武帝于其(丽娟)之宠。乃武帝宠姬丽娟恃君王特宠,自娇之意也。” “王妃,武帝宠姬丽娟以黄金百斤戏买武帝之笑,则末是以武帝之笑譬喻佳人之笑了?岂非言武帝乃佳人也?” “便是以武帝譬喻佳人。亦为此,不惟武帝,便武帝身侧侍应之人,无不笑者。”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30章 妃薨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寿王母惠妃薨。谥曰贞顺皇后。寿王依礼守制。 贞顺皇后哀册文 维开元二十五年岁次丁丑十二月庚子朔七日丙午,惠妃武氏薨於兴庆宫之前院,移殡春宫丽正殿之西阶。粤翌日,乃命有司持节册谥曰贞顺皇后,以旌德饰终也。洎明年春二月己亥朔二十二日庚申,将迁座於敬陵,礼也。启攒涂於春禁,候重门於初旭,转灵卫於金根,缅哀怀於上国。亦既有命,铭於贞王。其词曰: 《风》之始者,(阙二字)备内。职选才淑,政兼翊戴。化锡丕祉,繁华锺美。我天后之从孙,周桓王之季子。於渭之涘,重开戚里。鹓鸾飞翔,珮玉锵锵。自婕妤而三命,乃率先於雁行。出言有章,彤管有光。孝慈之心,谅自天启。鞠育孙幼,恩流恺悌。七子既均,六宫有礼。贵主三分於外馆,贤王两辟於朱邸。彼阴教兮惟微,承日月之光辉。辅圣人之至德,故动用而无违。骊谷汤泉,天行暮律。属车之内,陪游之日。孰谓荡邪,兹焉遇疾。(阙)焚香山,以邀元吉。却届重城,弥留永毕。思勿药之有喜,痛还年之无术。呜呼哀哉!览旧馆兮洞开,践芳尘兮徘徊。指甘泉之画像,谓德容之在哉!自昔层城之宫,椒风之殿,获遇明主,是矜邦媛。有平生之渥恩,无沦没之馀眷。况贞顺之宠锡,伊往古而莫见。卜兆考常,三龟既良。园陵苍苍,在国之阳。傍芙蓉而左转,怨桃李之春芳。风卷旌旆,繁笳委咽。中使护道,懿亲辞诀。山藏玉衣,地留金穴。惟清灞之永矣,流国风而不竭。呜呼哀哉!(《全唐文唐卷三百五 贞顺皇后哀册文》) 又年。册忠王为皇太子。 册忠王为皇太子文 维开元二十六年,岁次戊寅,七月戊寅朔,二日己卯,皇帝若曰:於戏!受天命者,皇王之业大。为国本者,储副之位崇。所以上承宗祧,下固黎献。咨尔开府仪同三司单于大都护河东河北道行军元帅朔方军节度大使兼关内度支营田盐池押诸蕃部落等使上柱国忠王玙,幼而夙成,长有宏量,佩服仁义,周旋礼乐。忠孝极於君亲,友爱闻於兄弟。正以率下,谦以持盈,识洞於微,知周於物。通刑政之大体,负文武之殊能。果於积德,乐於为善。凡此数德,尝试皆能,岂矜知子之明,谅曰至公之义。况复仰稽天道,俯察人心,立长则顺,天所助也,议才则贤,人之望焉。是用命尔为皇太子。往,钦哉!尔其敬膺典册,无忘诫慎。思创业之多难,知守器之为重,作贞万国,允协重明,以扬烈祖之耿光,永贻多嗣之成式,可不慎欤。(《唐大诏令集巻二十八》) 开元二十五年寿王母贞顺皇后(即武惠妃)薨逝。寿王依礼守制。现于今,忠王为册太子事亦底定,天下于吾杨玉环皆少事也。 又久。 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 敕、至人用心,方悟真宰,淑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唐大诏令集巻四十》) 寿王妃(即杨玉环)—— 天下岂有若是之理也?孝之道,有子女、孙子女请为追福者。焉有子女、孙子女不为,着孙媳为者?况吾素近佛门,何得度为女道士?君上有此敕书,必早为之计也。此事断难抽身。孝之名,自古事大。吾无以自言者。惟寿王遇此何不言也?何不言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寿王瑁求与寿王瑁妃杨氏共度,以为素心。若此,君上计不得行。寿王瑁之名、共吾——寿王瑁妃杨氏名皆得全者。 况为太后追福,道观君上宫中。吾一旦依此敕书,长居君上宫之道观。吾何得为自处?宫中一干诸人又待吾之何?天下又将何以吾视之?惟寿王,寿王何不言也? 长安,宫中道观。寿王妃(即寿王妃杨玉环)—— 吾于此君上宫之道观中,将何以为聊赖也。寿王自于寿王宅,吾以寿王妃名度为女道士居君上宫之道观。宫之礼制,亲王妃度为女道士,依旧亲王妃品级礼待之。虽如此,寿王不请以相见,吾不得以见寿王。吾又无由以出宫之道观。斯事将何以为继之?天下,何无一人为吾与君上言,斯事不可以为之?天下何无一人为言也?吾于此君上宫之道观中,进退将皆无以自名者。如此,吾何以自处之也? 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宁王薨。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31章 宁王 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宁王薨,谥曰让皇帝,寿王瑁请制服以报乳养之恩,玄宗从之。(《唐会要 卷五 诸王 杂录》“及讓帝薨。(寿王)瑁請制服。以報乳養之恩。玄宗從之”《旧唐书 列传第五十七寿王瑁》“二十九年,让帝薨,瑁請制服。以報乳養之恩。玄宗從之”) 长安,风雪,宫中。寿王妃(即寿王妃杨玉环)。 让皇帝薨。寿王请制服以报乳养之恩守制。此之请,何尝不由寿王之愤激。而吾——为太后追福之度为女道士之寿王妃,长于君上宫之道观中。此之守制,寿王不别娶妻,固自清白,吾何尝不乃尔。只服满终了,复如之何呢? 宁王諡让皇帝制 勅、能以位让,为吴太伯。存则用成其节,殁则当表其名,非常之称,旌德斯在。故太尉宁王宪,诞含粹灵,允膺大雅,孝悌之至。本乎中诚,仁和之深。非因外奬,率由礼度。雅尚文儒,谦以自牧。乐于为善,比两献而有光,与二南而合德。自出临方镇,入配台阶,逾励忠勤,益闻周慎。实谓永为藩屏,以辅邦家。曽不憗遗,奄焉殂殁。友于之痛,震恸良深。惟王朕之元昆,合升上嗣。以朕奉先朝之睿略,定宗社之阽危,推而不居,请予主鬯。又承慈旨,焉敢固违。不然者,则宸极之尊,岂归于薄德?茂行若此,易名是凭。自非大号,孰副休烈。按諡法推功尚德曰让。德性寛柔曰让。敬追諡曰让皇帝。宜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日】(《唐大诏令集巻二十六》) 又数载。 天宝四载。七月。 “册韦昭训女寿王妃事行之否?” “已行之了。” “寿王可有言?” “……” 册夀王韦妃文 维天寳四载、歳次乙酉、七月丁巳朔、二十六日壬辰,皇帝若曰:于戏。古之建封,式崇垣翰,永言配德,必择幽闲。咨尔左卫勳二府右郎将韦昭训第二女,毓庆高门,禀柔中壶,动修法度,居翫琴瑟。夙闻师氏之学,素习公宫之礼。聿求贞懿,作俪藩维。爰资辅佐之徳,以成乐善之美。是用命尔为夀王妃。今遣使光禄大夫行左相兼兵部尚书弘文馆学士李适之、副使金紫光禄大夫行门下侍郎集贤院学士兼崇玄馆大学士陈希烈,持节礼册,尔其钦承宠数,率由令则,敬恭妇道。可不慎欤。(《唐大诏令集巻四十》) 果然寿王曾无一言。此册寿王妃韦昭训女礼毕。自日始,寿王复得有妻。而吾,寿王宅再无由得以归。宫中再无度为女道士之寿王妃杨氏,惟一以亲王妃礼待之女道士杨氏而已。吾于此君上宫之道观中,将何以名自立也?吾将恐难免为天下之所共笑。此事行,皆由寿王父君上。君上不德,至于乃而。自兹后,吾由是日始,纵一世清白,不与君上合,吾亦再无以于斯世自立身—— 天宝四载。八月。 自今于此君上宫中,若之进退,皆不能免失据。吾唯有万事不于心,此天下江山皆不与我相干系,由它好则好了。若不好时,也且由君上百官。如此,或可免于难。吾且居宫中,静过时日。看诸事因循。前事若此,避得祸时,且避一祸。 天宝五载。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32章 天宝 天宝五载。 “娘子(即杨玉环)。前些时李翰林(即李白)为娘子作的阙曲儿词,宫里新为传音。三郎(即唐玄宗李隆基)请娘子一听也。” “前些时李翰林(即李白)为吾作的甚曲儿词,宫里新为传音——” “娘子(即杨玉环)。三郎(即唐玄宗李隆基)着李翰林(李白)作的阙《清平乐(一名忆萝月)》,专言娘子御前闲舞霓裳,折旋中度,身姿颀长,不过尺余之窈窕腰肢—— 清平乐(一名忆萝月)李白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全唐诗卷八百九十 词二李白清平乐(一名忆萝月)》)” 歌舞皆散尽,殿院闲居时。杨玉环—— 宫中闲居,尽皆如此,不过歌舞诗书漫以度日。世上谁人知吾之清白。纵吾杨玉环一世未与君上好合,世上谁人为吾之信也? 十一载后。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长夏。 马嵬驿。 上(唐玄宗)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 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唐纪三十四公元756年》上(唐玄宗)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 佛堂,梨花树下。 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秋,皇太子(唐肃宗)即位。赦天下,改元至德。 上(唐玄宗)称上皇。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归长安。 上元元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秋,七月,丁未,辅国矫称上(唐肃宗)语,迎上皇(唐玄宗)游西内(太极宫),至睿武门,辅国将射生五百骑,露刃遮道奏曰:“皇帝(唐肃宗)以兴庆宫湫隘,迎上皇(唐玄宗)迁居大内(太极宫)。”上皇(唐玄宗)惊,几坠。……如西内(太极宫),(唐玄宗)居甘露殿。辅国帅众而退。……旧宫人皆不得留左右。(《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 唐纪三十七》) 上元三年(762年),建巳月,……甲寅,上皇(唐玄宗)崩于神龙殿。……太子(唐代宗)监国。甲子,制改元(宝应)。复以建寅为正月,月数皆如其旧。赦天下。 ……丁卯,上(唐肃宗)崩。……己巳,代宗即位。 ……(五月)壬午,以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 ……丁酉,赦天下。(《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唐纪三十八》) (注一:三郎,即唐玄宗李隆基。睿宗朝至玄宗朝皆称唐玄宗为三郎。 1、《资治通鉴卷二百九 唐纪二十五》“太平公主沉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爱幸,颇得预密谋,……上(唐睿宗)常与之(太平公主)图议大政,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每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三郎,谓太子(唐玄宗李隆基)也。(太平)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余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 2、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九 谀佞第二十一》太平公主,沉断有谋,则天爱其类己。诛二张,灭韦氏,咸赖其力焉。睿宗朝,军国大事皆令宰相就第谘决,然后以闻。睿宗与群臣呼公主为太平,玄宗为三郎。凡所奏请,必问曰:“与三郎商量未?” 注二:十八郎,唐玄宗宫中称寿王李瑁为十八郎。 1、《唐会要 卷五 诸王 杂录》壽王瑁母武惠妃。頻產夏王懷王。及上僊公主。皆繈褓不育。瑁之初生。讓帝妃元氏。請於邸中收養。妃自乳之。名為己子。十餘年在寧邸。故封建晚於諸王。邸中常呼為十八郎。 2、《旧唐书 卷一百七列传第五十七玄宗诸子寿王瑁》“寿王瑁,玄宗第十八子也。……及瑁之初生。讓帝妃元氏請瑁於邸中收養。妃自乳之。名為己子。十餘年在寧邸。故封建之事晚於諸王。宫中常呼(寿王李瑁)为十八郎” 注三:娘子:唐时称年轻女子为娘子,非惟妻室之称也。 1、《册府元龟卷第三百七外戚部(八)》玄宗闻河朔变起,欲以皇太子监国,而自亲征。谋於国忠。国忠大惧,归谓姊妹曰:我等死在旦夕。今储宫监国,当与娘子等併命矣。姊妹哭诉於贵妃。贵妃衔土请命,其事乃止。是时称娘子者,皆普通之称呼也。杨国忠亦以此称其姊妹国夫人诸人者 2、《淳化阁帖历代帝王法帖卷一 唐太宗书 两度帖》(淳化阁帖系)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宋太宗)圣旨(将御府之书,繇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勒上石:“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注四:唐尺有大尺、小尺。 1、《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金部郎中一人》“凡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一尺二寸为大尺,十尺为丈。…凡积秬黍为度、量、权衡者,调锺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之制则用之;内、外官司悉用大者。” 2、《唐六典尚书兵部卷第五》“兵部尚书、侍郎之职…其三奇、五等之选有殊尤者,得令宿卫。其宿卫皆带本官以充。其选人有自文资入者,取少壮六尺已上,材艺超绝;考试不堪,还送吏部。凡官阶注拟,团甲进甲,皆如吏部之制。凡大选终於季春之月。所以审名实之铨综,备戎仗之物数,以戒军令,而振国容焉。” 3、《唐六典尚书兵部卷第五》“员外郎一人掌贡举及诸杂请之事。凡应举之人有谋略、(谓闲兵法。)才艺、(谓有勇技。)平射、(谓善能令矢发平直。十发五中,五居其次为上第;三中,七居其次为下第。)筒射,(谓善及远而中。十发四中,六居其次为上第,三中,七居其次为下第;不及此者为不第。)皆待命以举,非有常也。…五曰材貌;(以身长六尺已上者为次上,已下为次。)” 4、此《唐六典》所选入为宿卫少壮及应举之人者,1尺所度当为1尺30厘米类唐墓出土唐尺者方合理也。 则开元天宝年间测量身高之唐尺1尺约30厘米,此有唐墓出土唐尺1尺约30厘米为实例。杨玉环身形细长,腰肢纤细,即赤足散发身长约1.675米,腰身1尺6、7寸——非松紧弹力之尺度,乃非弹性松紧之腰围尺度1尺6、7寸也。唐腰围尺1尺7为51cm,当代腰围尺1尺7为56.7cm。 注五:唐人诗词皆以杨玉环资质丰艳,纤秾合度。 2、天宝年间,李白曾作《清平乐》写及唐玄宗宫中之事。 《全唐诗卷八百九十 词二李白清平乐(一名忆萝月)》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此阙全写唐玄宗天宝年间宫内事,能于唐玄宗宫中“赌珠玑满斗”、“御前闲舞霓裳”者,非唐玄宗宫中贵宠人莫能为也。以“御前闲舞”也。“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李白曾亲见唐玄宗天宝年间宫内之杨玉环,为杨玉环作诗词,未有闻见为她之妃嫔作诗词也。是唐玄宗宫内尚杨玉环之“窈窕细腰”之明证也。 2、杜甫,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诗人。《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绝句漫兴九首杜甫》 隔户杨柳弱嫋嫋,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3、《次柳氏旧闻 唐李德裕》“上即詔力士下京兆尹,亟選人間女子細長潔白者五人,將以賜太子。”此处“上即詔力士下京兆尹,亟選人間女子細長潔白者五人,將以賜太子”,是唐玄宗宫中尚细长身、窈窕细腰者之明证又一也。 4、是故有言,开元天宝年间测量身长之唐尺近乎1尺30厘米,此有唐墓出土唐尺1尺约30厘米实例。杨玉环身形细长,腰肢纤细,即赤足散发身长约1.675米,腰身1尺6、7寸——非松紧弹力之尺度,乃非弹性松紧之腰围尺度1尺6、7寸也。唐腰围尺1尺7为51cm,当代腰围尺1尺7为56.7cm。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33章 李师师 越三百余年后。 宋徽宗年间。 李师师。 “师师,新史《唐书》“(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唐玄宗)幸温泉宫。以寿王妃杨氏为道士,号太真。(《新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玄宗》)” 《资治通鉴》(天宝四载)八月,壬寅,册杨太眞为贵妃。(资治通鉴)考异曰:统纪:八月册女道士杨氏为贵妃。本纪甲辰,唐历甲寅。今据实录,壬寅赠太眞妃父玄琰等官。甲辰、甲寅皆在后,恐册妃在赠官前。新本纪亦云,八月壬寅立太眞为贵妃。今从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唐纪三十一 附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本》)。 说来史载杨玉环开元二十八年以寿王妃度为女道士,又于天宝四载八月册女道士杨氏为贵妃。玄宗于斯时如此为之,朝中岂无议论?何无人为一言也?乃由君王任性如此,好生教人难解。” “杨玉环之以寿王妃度为女道士(《新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玄宗》),又于天宝四载八月册女道士杨氏为贵妃(《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唐纪三十一 附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本》)。其中真大有缘由。只知晓内里究竟者非众,又为马嵬坡之乱于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唐玄宗崩逝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白居易生于唐玄宗崩逝后之十载。故曰,白居易不晓其时唐玄宗宫中之事,乃有白居易乱弹《长恨歌》一曲,千古人皆误也。” “何解?” “以唐玄宗着杨玉环以寿王妃度为女道士,因由有二。其一,杨玉环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于洛阳行寿王妃册礼,乃入王宅,宫教礼仪。至于开元二十四年十月归长安。虽与寿王名分已定,又以亲王、王妃,合婚择日。合房亦待之择。然寿王妃虽自幼歌舞诗书,却雅爱精修。至开元二十四年十月归长安前,寿王、王妃竟不曾合房。” “王妃精修,婚后近年,亲王、王妃不相合房,斯事真系罕异。” “寿王妃至开元二十四年十月归长安,至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又复以王妃精修,寿王、王妃不相合房。乃至开元二十五年冬寿王母武惠妃病重薨逝,寿王依礼守制,自然更不曾合房了。” “此何得可能?” “便为斯事世所罕闻,故《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有“至人用心,方悟真宰,淑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之语。便言的寿王妃“淑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之事也。(《唐大诏令集巻四十 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敕、至人用心,方悟真宰,淑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 “居然如此。此缘由一。则末缘由之二呢?” “缘由之二,玄宗时之前朝后廷,议论唐太宗、高宗两朝故事。以宫之历武周一朝女主朝政、宫之女官授位以权,又复唐中宗开汉唐以来男主朝政,后宫女子亦营外宅之先河(《新唐书 卷七十六列传第一 后妃上 上官昭容》(唐中宗朝)是时,左右内职皆听出外,不何止。婉儿与近嬖至皆营外宅),致宫之体制大乱。玄宗开元间着大学士诸人编撰宫廷典制之书若《唐六典》、《开元礼》等。杨玉环时以寿王妃之身份于前朝则天故事、宫之体制多有议论。之先,武周一朝大足元年之时,时中宗皇帝方复立为武周一朝太子。则天皇后以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中宗皇帝子李重润即懿德太子与其妹永泰郡主、婿魏王武延基等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懿德太子因之乃卒。 此懿德太子事于《资治通鉴》“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资治通鉴)考异》曰“重润传云:重润为人所构,与其妹永泰郡主壻魏王武延基等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则天令杖杀。今从实録。(《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唐纪二十三附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本》)” 旧史《唐书》“大足元年,为人所构,与其妹永泰郡主、婿魏王武延基等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则天令杖杀,时年十九。(《旧唐书 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 及新史《唐书》“大足中,张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谮重润与其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窃议,后怒,杖杀之,年十九。(《新唐书 卷八十一 列传第六三宗诸子懿德太子重润》)” 此懿德太子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则天皇后宫中,因之乃卒事。可见之二。其一,若张易之兄弟果与则天皇后为乱,乃则天皇后之男宠,则末女帝男宠,出入宫中,何须为奇,至于议之。以为男臣不当恣意入女帝宫中,可见张易之兄弟实在男臣,非男宠也。其二,男为帝王,宫中女官之属,因事入便殿言事,曾不为奇。何男臣入女帝便殿,乃为奇也?况女帝君主,若男臣中之为重用者难入便殿,女帝何以便宜与男之重臣议国事耶?是则天皇后女帝之时,宫之体制斗转,懿德太子不悟男女帝王星移斗转,宫之体制之为变,可见懿德太子之愚之甚。”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34章 因由 “那寿王妃杨玉环论那前朝则天皇后故事与其被度为女道士之因由何干?” “寿王妃杨玉环论那前朝则天皇后故事,以其言,则天皇后于唐太宗皇帝后宫居备选内官五品才人承旨之位,唐太宗皇帝驾崩后以唐太宗皇帝未承恩内官之身份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于禁苑尼寺,再复于唐高宗皇帝制服期满,迎而复归宫中进封唐高宗皇帝内官二品嫔之首,昭仪之位,未有不合宫之体制之处。 斯言一出,宫之朝臣勋贵皇戚有详唐太宗、高宗朝后宫体制者固解其意,然不了后宫体制之殿臣未免哗然矣。” “师师。尚有不了后宫体制之宫之殿臣麽?” “历朝历代,不了后宫体制之殿臣非鲜。以后宫至密之地,宫之前朝后寝,即居至贵之位,若非皇戚,亦少有能晓后寝之细事者。故杨玉环以寿王妃身份,议论此事,不免惊动前朝后宫之人也。 又复杨玉环虽为亲王正妃,却雅爱精修,自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册为寿王正妃。至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武惠妃薨逝,此近两载间,竟不曾与寿王合房。斯事固亦罕闻也。 朝中未有不议论纷纷者。” “师师,史书言唐玄宗贵妃杨氏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辄悟。(《新唐书 卷七十六列传第一 后妃上 杨贵妃》) 又言唐玄宗贵妃杨氏太真(杨玉环)肌态丰艳,晓音律,性警颖,善承迎上意,不期岁,宠遇如惠妃,宫中号曰“娘子”,凡仪体皆如皇后。(《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唐纪三十一》) 或言(唐玄宗杨贵妃)太真(杨玉环)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旧唐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一 后妃上 玄宗杨贵妃》) 如何雅爱精修也?” “谓寿王妃杨氏玉环容色之美。此言自是。” “师师,你道寿王妃杨氏玉环容色之美,此言自是。李白曾为杨玉环作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句,然近来有人道不单此“云想衣裳花想容”句非李白为杨玉环所作,且李白其人形容猥琐。你可知麽?(《全唐诗卷二十七杂曲歌辞清平调李白》开元中,禁中重木芍药。会花方繁开。帝(唐玄宗)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从,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帝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辞为?遽命白作清平调词三章。令梨园弟子略抚丝竹以促歌。帝自调玉笛以倚曲。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不过胡言耳。那李白容色盛唐以来人皆知之。旧之相书有篇曾专言李白之相格。便说的李白“容色韶秀”。至于“云想衣裳花想容”句,是否专为杨玉环所作,此事麽——” “师师,此事怎讲?” “无论“云想衣裳花想容”句是否为杨玉环作,杨玉环皆当得起“云想衣裳花想容”句也。” “你怎能确定此?” “你且思之。当载寿王母武惠妃六宫冠首,礼同皇后,屡有废太子立寿王之议。武惠妃若欲废太子立其子寿王为皇太子,为寿王择正妃便当择能助力寿王登太子之位高权重勋臣家之亲女。如何会择立一父母早亡、寄养七品叔父处之孤女?自是为杨玉环之容色也。故立寿王妃之诏书谓杨玉环“含章秀出”,便乃此意。开元时位高权重之勋臣众多,位高权重勋臣中可择之亲女亦多。杨玉环父母早亡,一介孤女,其父、并寄养之叔父皆不过七品。能择立为一品亲王寿王正妃。自是为其容色绝艳的了。” “杨玉环之父、叔父皆惟官居七品麽?” “旧史《唐书》载“玄宗杨贵妃,高祖令本,金州刺史。父玄琰,蜀州司户。妃早孤,养于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旧唐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一 后妃上 玄宗杨贵妃》)”。 《册寿王杨妃文》亦言“维开元二十三年,岁次乙亥,十二月壬子朔,二十四日乙亥。皇帝若曰:于戏,树屏崇化,必正壶闱,配德协规,允兹懿哲。尔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长女、公辅之门,清白流庆,诞钟粹美,含章秀出。固能徽范夙成,柔明自远,修明内湛,淑问外昭。是以选极名家,俪兹藩国。式光典册,俾叶龟谋。今遣使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李林甫、副使黄门侍郎陈希烈,持节册尔为寿王妃。尔其弘宣妇道,无忘姆训。率由孝敬,永固家邦。可不慎欤”(《唐大诏令集卷四十 册寿王杨妃文》)。 是杨玄璬官居河南府士曹参军。 唐时州县官员:京兆、河南、太原等府…功、仓、户、兵、法、士等六曹参军事各二人,正七品下。(《旧唐书 卷四十四志第二十四职官三》)。即杨玉环养父即叔父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正七品下也。 杨玄琰官居蜀州司户,唐时上州…国家制,户满四万以上为上州…(上州)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曹参军事各一人,并从七品下(《旧唐书 卷四十四志第二十四职官三》)。 蜀州…领县四,户五万六千五百七十七,口三十九万六百九十四(《旧唐书 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地理四剑南道》)。 依此,蜀州乃上州。杨玉环父蜀州司户杨玄琰,从七品下也。”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35章 立身 “至于寿王妃杨玉环之晓音律,性警颖。精修之人,岂不皆精于律吕音者?无论佛、道,乐事,香事、茶事、笔墨诸事,皆不少详细之。况精修得道之人,俱警敏颖悟。修来佛、道似神仙,仙家岂愚者也。自然警敏颖悟。此非之奇。 然就为寿王妃杨玉环居亲王妃之位,却雅爱精修,自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册为寿王妃。至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武惠妃薨逝,此近两载间,竟不曾与寿王合房。斯事罕闻,朝中上下于此莫不暗下议论纷纷。至武惠妃薨逝,又经时,唐玄宗乃着寿王妃杨玉环以为唐玄宗生母祈福为名,度为女道士。其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曰:“敕、至人用心,方悟真宰,淑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唐大诏令集巻四十 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 寿王妃遂乃入宫,于宫之道观为一女道士也。虽然,入宫之道观中,依以亲王妃礼待之。” “师师,寿王妃杨玉环既度为女道士,居宫之道观中,如何依以亲王妃礼待之也?此言——” “寿王妃杨玉环虽为度女道士,是依君上之旨,于太后忌辰为太后追福乃度,非因罪贬为庶人。即度为女道士居君上宫之道观,宫之斯属,自然依以亲王妃礼待之。” “如此的麽?” “自然。譬若当载则天皇后居唐太宗后宫备选内官五品才人承旨之位,于唐太宗崩逝后,以唐太宗皇帝未承恩内官之身份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于禁苑尼寺,人待之以,亦当以五品之礼待之。斯宫之常式也。 又之譬若则天皇后于唐太宗皇帝驾崩后,以唐太宗皇帝未承恩五品内官之身份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于禁苑尼寺,再复于唐高宗皇帝制服期满,迎而复归宫中进封唐高宗皇帝内官二品嫔之首,昭仪之位。若复迎之入宫之同时受封内官二品嫔之首昭仪,则末入宫之礼,亦当以内官二品嫔之首昭仪之礼待之。斯亦宫之常式也。” “原来如此。师师,史书亦载寿王妃杨氏之美。肌态丰艳者。岂寿王妃杨氏玉环肌肤丰泽麽?” “言寿王妃杨氏之美,肌态丰艳者,所谓肌态丰艳,非体态丰艳者也。乃谓其容色丰艳,肌态充盈。肌态充盈之人,容色有丰艳之意,非肌态枯槁者也,亦非体态丰艳者也。 李白天宝年间亲见唐玄宗宫中之杨玉环,为杨玉环作清平调诗曰“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全唐诗卷二十七杂曲歌辞清平调李白》)”赵飞燕体轻掌上舞,赵飞燕既似杨玉环,自然杨玉环窈窕腰肢。 故天宝年间,李白又作《清平乐》词言及唐玄宗宫中之事。其词曰: 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全唐诗卷八百九十 词二李白清平乐(一名忆萝月)》 李白此阙清平乐词全写唐玄宗天宝年间宫内事,能于唐玄宗宫中“赌珠玑满斗”、“御前闲舞霓裳”者,非唐玄宗宫中贵宠人莫能为也。以“御前闲舞”也。又以“霓裳”羽衣之舞,杨玉环专属。至于“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李白曾亲见唐玄宗天宝年间宫中之杨玉环,为杨玉环作诗词,未有闻见为她之妃嫔作诗词也。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宫中尚杨玉环之“窈窕细腰”之明证也。” “师师,那寿王妃杨氏玉环既于太后忌辰,属为太后追福,奉旨度为女道士,入君上宫中之道观,后何竟为一品女官贵妃也?”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36章 女官 “那寿王妃杨氏玉环奉旨度为女道士,入君上宫中之道观。至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唐玄宗长兄宁王薨,宁王薨,谥曰让皇帝,寿王瑁请制服以报乳养之恩,玄宗从之。寿王乃而守制。至寿王守制期满,起为寿王纳新寿王妃之论。如常而论,亲王纳妃,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册妃、亲迎、同牢、妃朝见,等(《大唐开元礼 卷第一百十五 嘉礼 亲王纳妃》)。斯以贯之。 自寿王守制期满,经诸番拣择,又经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至天宝四载七月,册寿王韦妃。 册夀王韦妃文 维天寳四载、歳次乙酉、七月丁巳朔、二十六日壬辰,皇帝若曰:于戏。古之建封,式崇垣翰,永言配德,必择幽闲。咨尔左卫勳二府右郎将韦昭训第二女,毓庆高门,禀柔中壶,动修法度,居翫琴瑟。夙闻师氏之学,素习公宫之礼。聿求贞懿,作俪藩维。爰资辅佐之徳,以成乐善之美。是用命尔为夀王妃。今遣使光禄大夫行左相兼兵部尚书弘文馆学士李适之、副使金紫光禄大夫行门下侍郎集贤院学士兼崇玄馆大学士陈希烈,持节礼册,尔其钦承宠数,率由令则,敬恭妇道。可不慎欤。(《唐大诏令集巻四十》) 然寿王韦妃方于天宝四载七月二十六为册,度为女道士之杨氏玉环便于天宝四载八月为册内官一品贵妃。故册杨氏玉环为内官一品贵妃之事当早为筹划之。” “君王筹划此事,又以时无皇后,武惠妃早经崩逝,且据《唐六典》,玄宗时宫中内官之制革变,置内官 惠妃一人丽妃一人华妃一人淑仪一人德仪一人贤仪一人顺仪一人婉仪一人芳仪一人美人四人才人七人。又谓皇朝上法古制,而立四妃,其位:贵妃也,淑妃也,德妃也,贤妃也。今上以为后妃四星,其一后也,既有后位,复立四妃,则失其所法象之意焉。因省嫔妇、女御之数,改定三妃、六仪、美人、才人四等,共二十人,以备内官。其位:惠妃也,丽妃也,华妃也。(《唐六典内官宫官内侍省卷第十二内官》) 是玄宗之时,一后、三妃、六仪、四美人、七才人之制,三妃者,惠妃、丽妃、华妃也。至杨氏玉环为立贵妃,是复立唐初四妃之首贵妃以言荣宠。乃仪体如皇后者。 然宫中无皇后时,册内官一品贵妃,岂有不经朝堂议者?况杨氏玉环经寿王妃度为女道士,立为寿王父、玄宗内官一品贵妃,朝之上下,岂有能容此之臣者耶?斯事纵出君王之意,朝中三省六部,贵戚之臣,岂不议论此?师师,斯事实难为信。” “斯事确难为信。《资治通鉴》载(天宝四载)八月,壬寅,册杨太眞为贵妃。(资治通鉴)考异曰:统纪:八月册女道士杨氏为贵妃。本纪甲辰,唐历甲寅。今据实录,壬寅赠太眞妃父玄琰等官。甲辰、甲寅皆在后,恐册妃在赠官前。新本纪亦云,八月壬寅立太眞为贵妃。今从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唐纪三十一 附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本》)。” 既《资治通鉴考异》载统纪、本纪、新本纪皆以天宝四载八月册贵妃。则末斯事当以为实。 本来杨氏玉环于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为册寿王妃,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武惠妃薨,寿王守制期满,开元二十八年太后忌辰。寿王妃杨氏为度女道士。又经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寿王乳养之父让皇帝宁王薨,寿王复守制。期满后论纳新寿王妃。乃于天宝四载七月纳寿王新妃韦妃。天宝四载八月册杨氏玉环为玄宗一品内官贵妃。 以时而论,寿王妃杨氏玉环婚后近两载,未与寿王合房,故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曰:“敕、至人用心,方悟真宰,淑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唐大诏令集巻四十 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 则末寿王妃杨氏玉环婚后近两载,又经寿王母武惠妃薨逝寿王守制母丧期满,寿王妃杨氏又以精修之由,不曾与寿王合房。敕诏乃言淑女勤道,自昔罕闻。时皇亲国戚,前朝宫中,当皆议论者。乃有玄宗之度寿王妃为女道士之敕诏。 吾国历朝,无论帝后妃、亲王、公主,婚之纳娶,皆重子嗣也。岂有为纳寿王妃近五载,寿王妃精修之名,不与亲王合房者。斯事宫之上下,难有容者。故此,寿王妃为度女道士,自合情理。无可怪者。 至于杨氏玉环经寿王妃度为女道士,又立为女官一品贵妃,斯事——”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37章 贵妃 “师师,你所言吾国历朝,无论帝后妃、亲王、公主,婚之纳娶,皆重子嗣者。寿王妃以精修之名,凡婚后近五年间,不与寿王合房,斯事宫之上下,难有容者。如此,寿王妃为度女道士,自合情理。无可怪者。所言当然。 然杨氏玉环经寿王妃度为女道士,立为寿王父、玄宗内官一品贵妃,朝之上下,岂有能容此者之臣耶?斯事纵出君王之意,朝中三省六部,贵戚之臣,岂不言此?况册一品贵妃,必经朝堂之议,朝堂上下皆不容此事时,敕诏如何行得下耶?此难言说。” “斯事本来罕闻。《资治通鉴》载“初,武惠妃薨,上悼念不已,后宫数千,无当意者。或言寿王妃杨氏之美,绝世无双。上见而悦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为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娶左卫郎将韦昭训女;潜内太真宫中。太真肌态丰艳,晓音律,性警颖,善承迎上意,不期岁,宠遇如惠妃,宫中号曰“娘子”,凡仪体皆如皇后。(《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唐纪三十一》)” 史书此处“为女官,号太真(《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唐纪三十一》)”之为女官一词,真大有深意,此词之用,当有承之。可为斯事之一解耶。” “师师,你言那杨玉环为女官一词,大有深意,此词之用,当有承之。竟是何意?” “以是为女官,未必便为嫔御也。” “宫中岂有位列内官一品四妃之首贵妃、仪体如皇后而非嫔御者?” “自然有之。所谓何朝何代,宫中无罕异之事也。” “便是如此,岂有亲王妃以君主之旨度为女道士居君主宫之道观中,立为内官一品四妃之首贵妃、仪体如皇后,而朝之内外能容之者?斯事,便于何朝何代,亦难行之。” “固然如此。你看那唐玄宗前廷后宫,何人议此当为不当为也?” “师师此言确是。唐玄宗一朝名臣数众,何无人议此当为不当为也?” “此固亦别有因由者。其因有三。 其一,寿王妃杨氏玉环于寿王宅时论及,则天皇后于唐太宗皇帝后宫居备选内官五品才人承旨之位,唐太宗皇帝驾崩后以唐太宗皇帝未承恩内官之身份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于禁苑尼寺,再复于唐高宗皇帝制服期满,迎而复归宫中进封唐高宗皇帝内官二品嫔之首,昭仪之位,未有不合宫之体制之处。 至开元二十八年属太后忌辰,寿王妃杨氏玉环度为女道士,长居君上宫之道观。于君上宫之道观中,以宫中咸议唐太宗、高宗两朝故事,依亲王妃礼为待之女道士杨氏玉环难免亦复议论之。 此议复之一出,其时之唐玄宗本于斯事极重之。以唐玄宗于宫中常自称阿瞒(阿瞒,即曹操),自谓曹操之转世也。斯事有唐时文载——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 忠志》记“玄宗,禁中尝称阿瞒,亦称鸦。” 唐李濬《松窗杂录》“上(唐玄宗)曰:大哥好作主人,阿瞒(唐玄宗自称)但谨为上客。上(唐玄宗)在禁中尝自称阿瞒。” 唐玄宗生之初,曾自言唐太宗转世,以其自称唐太宗转世,故则天皇后朝之时,则天皇后将唐高宗之生母、唐太宗之文德皇后赐与唐高宗之玉龙子赠为印证。玉龙子事记于唐郑处诲撰《明皇杂录》。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上》唐天后尝朝诸皇孙坐于殿上,观其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莫不奔竞,厚有所获,独玄宗端坐,略不为动。后大奇之,抚其背曰:\"此儿当为太平天子。\"遂命取玉龙子以赐。玉龙子,太宗于晋阳宫得之,文德皇后常置之衣箱中,及大帝载诞之三日后,以朱络衣褓并玉龙子赐焉。其后常藏之内府,虽其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 为此,唐玄宗于则天皇后唐太宗皇帝驾崩后以唐太宗皇帝未承恩内官之身份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于禁苑尼寺,再复于唐高宗皇帝制服期满,迎而复归宫中进封唐高宗皇帝内官二品嫔之首,昭仪之位事极耿耿于怀之。 其二,寿王妃杨玉环以精修之故,为册寿王正妃凡近五载间不与寿王合房。宫之体制,皇家事即国家事。况皇家子嗣事也。斯事实关国体,故寿王妃以精修之由,太后忌辰追福孝之为名,度为女道士。 其三,女道士杨氏玉环于寿王宅言则天皇后出家为尼复入宫封高宗二品嫔之首昭仪,是合体制之论。其居寿王宅时虽传于宫中,未为实证。待其入君上宫之道观,宫内言之,是实证也。 女道士杨氏玉环于君上宫之道观中时,复引前朝例证—— 一若汉宣帝曾着皇后遣备选家人子王政君予汉宣帝子汉元帝生孙,居汉元帝后位之事也(《汉书 卷九十八元后传第六十八》“久之,宣帝……乃令皇后择后宫(备选)家人子可以虞侍太子者,(王)政君与在其中。及太子朝,皇后乃见(王)政君等五人,……皇后使侍中杜辅、掖庭令浊贤交送(王)政君太子宫,见丙殿。得御幸,有身”)。 二若晋武帝曾遣其(晋武帝)才人谢玖予其子(晋武帝子)晋惠帝生孙(《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谢玖)“选入后宫为(晋武帝)才人。”“惠帝在东宫,将纳妃。武帝虑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才人谢玖)往东宫侍寝,由是得幸有身。……玖求还西宫,遂生愍怀太子”)。晋武帝后宫才人多有为晋武帝生子者,是为晋武帝嫔御。此若(晋)武帝二十六男:…徐才人生城阳殇王宪。匮才人生东海沖王祗。赵才人生始平哀王裕…王才人生孝怀帝…(《晋书 卷六十四列传第三十四》)之才人者。晋武帝赐晋武帝才人谢玖予其子晋惠帝,为晋惠帝生愍怀太子,则为晋惠帝嫔御也(《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谢玖)“选入后宫为(晋武帝)才人。”“惠帝在东宫,将纳妃。武帝虑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才人谢玖)往东宫侍寝,由是得幸有身。……玖求还西宫,遂生愍怀太子”) 三若汉元帝之嫔御傅昭仪少为上官太后才人(即汉宣帝之才人),自元帝为太子,得进幸。元帝即位,立为倢伃,甚有宠。……元帝既重傅倢伃,及冯倢伃亦幸,生中山孝王,上欲殊之于后宫,以二人皆有子为王,上尚在,未得称太后,乃更号曰昭仪,赐以印绶,在倢伃上。昭其仪,尊之也。(《汉书 卷九十七下 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是汉元帝之傅昭仪乃汉元帝时之宫之才人,汉元帝为太子时与其相悦,至汉元帝继位为君上,纳之为昭仪之事。 四若孝文幽皇后为尼迎之复入宫中封昭仪又居皇后位之事。孝文幽皇后,亦冯熙女。母曰常氏,本微贱,得幸于熙,熙元妃公主薨后,遂主家事。生后与北平公夙。文明太皇太后欲家世贵宠,乃简熙二女俱入掖庭,时年十四。其一早卒。后有姿媚,偏见爱幸。未几疾病,文明太后乃遣还家为尼。高祖犹留念焉。岁余而太后崩。高祖服终,颇存访之。又闻后素疹痊除,遣阉官双三念玺书劳问,遂迎赴洛阳。及至,宠爱过初,专寝当夕,宫人稀复进见。拜为左昭仪,后立为皇后。《魏书 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38章 一品 “曾为寿王妃之女道士杨氏玉环于君上宫之道观中时,引前朝例证,论则天皇后唐太宗皇帝驾崩后以唐太宗皇帝未承恩内官之身份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于禁苑尼寺,再复于唐高宗皇帝制服期满,迎而复归宫中进封唐高宗皇帝内官二品嫔之首,昭仪之位事,之合宫之规制。实在触怒天颜,未免使唐玄宗生恨也。以唐玄宗斯时尚未以信。 斯乃唐玄宗于天宝四载八月册女道士杨氏玉环、号太真者、为内官一品贵妃之由。亦为女道士杨氏玉环于则天皇后于唐太宗、高宗两朝故事之所论,前朝后宫之上下,皆难言不可。以唐太宗之备选内官五品才人武曌为未蒙恩之女官,可婚于唐高宗。汉元帝父之未蒙恩家人子王政君,可婚于汉元帝。晋惠帝父之未蒙恩才人谢玖,可婚于晋惠帝。汉元帝父之未蒙恩傅才人,可婚于汉元帝为昭仪。 则末唐玄宗一怒以为,寿王妃以未经合房之寿王正妃,度为女道士,进封为唐玄宗之决意不蒙恩之内官,亦可行之矣。此之进封,非为嫔御,实怒以为羞之也。 唐玄宗此意一出,朝之上下,宫之内外,无有敢相言者、惟有相觑者也。” “师师。如此说来,似乎无理可讲。然封内官一品贵妃,如何可言非殊宠,乃尔决意不蒙恩乎?斯事断难信之。” “须知寿王妃杨氏玉环非为罪籍,乃以唐玄宗生母太后祈福之孝之名度为女道士,居君上宫之道观,依以亲王正妃礼待。无罪进封内官,即终身不予进幸,亦只有升迁之理,断无有无故贬之之理。亲王正妃之品级再复升迁,自然惟有女官一品贵妃也。” “如此说来,似乎不好讲的。师师,依前朝旧例,汉元帝、晋惠帝、唐高宗皆可纳父之未蒙恩之内官,如何未经合房之寿王妃杨氏玉环,度为女道士,进封一品贵妃。决意不予恩幸乎?” “便为的名不正者言不顺。汉元帝、晋惠帝、唐高宗所纳之父之未蒙恩之内官。皆为其父之未蒙恩女官,非正妻也,不过女官之属。唐玄宗之女官贵妃杨氏玉环,曾册为寿王正妃。虽未经合房,然名分所在,寿王正妃,乃正妻之名,若进封内官一品贵妃,自属名不正者。故杨氏玉环绝不可承恩。为斯所在,攸关名誉也。” “师师。则末唐玄宗此为,竟使女官贵妃杨氏玉环颜面失却麽?” “自然。须知帝王特宠,亦需名正言顺。若非,进退难也。故杨玉环以寿王正妃度为女道士,为立内官一品贵妃,蒙天下之辱,天下无人一言。杨玉环其时蒙羞訾耻,真斑斑血泪也。” “师师,何言贵妃蒙天下之辱、斑斑血泪也?” “你可知以子媳立女官贵妃,看似爱倾天下,冒天下之大不韪,帝皇贵宠。然宫之上下数万之众,可有不嘲讽之者?纵不明言,暗讽之声,已足杀人无形。又以时无皇后,女官贵妃六宫冠首,仪体等同皇后。每一出见,天下之议,如何入其耳中也?寿王从玄宗金舆之时,曾为寿王正妃之女官贵妃何以自处之?天下之贞烈儿女,又如何以为子媳之立女官之贵妃也?纵不蒙君上之恩,寿王亦辱,女官贵妃亦自羞之。 故有唐一朝,李商隐《骊山有感》诗曰“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全唐诗卷五百四十 骊山有感李商隐》)”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39章 赐死 “师师,那杨玉环既以未与寿王合房之寿王正妃度为女道士,又立女官一品贵妃,蒙天下之辱,斑斑血泪,何不自尽?” “此言当真可笑。杨玉环先为册寿王正妃,度为女道士,乃因与寿王婚后数载,未与寿王合房,又复为太后追福之以孝之名,自尽成何体统?至于天宝四载八月册女官一品贵妃前,天宝四载七月玄宗已为寿王另册寿王韦妃,寿王曾无一言,则末不当为寿王自尽也。 女子于此难地,自尽说来容易。只天下事,非如此般简单可解。” “师师此言甚奇,为何不是自尽般简单可解?” “唐玄宗囚其姑太平公主,世所共知。太平公主于其为囚先,宰相七人中,四、五出其门下,或废或杀唐玄宗易如反掌。然以唐玄宗乃兄之爱子故,且兄尚在为太上皇,又不欲另立帝皇,故此自尽了。世人无知,如何议论自尽之太平公主,你晓得麽?(1、《新唐书 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太平公主》“玄宗以太子监国,使宋王、岐王总禁兵。主恚权分,乘辇至光范门,召宰相白废太子。于是宋璟、姚元之不悦,请出主东都,帝不许,诏主居蒲州。主大望,太子惧,奏斥璟、元之以销戢怨嫌。监察御史慕容珣复劾慧范事,帝疑珣离间骨肉,贬密州司马。主居外四月,太子表追还京师。时宰相七人,五出主门下。”2、《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六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 “言太平公主,输与其侄唐玄宗了。” “这便是底。若是那杨玉环又复自尽,日后世人论起,便是杨玉环又输与那唐玄宗了。此言语,听于杨玉环耳中,有甚意味也?若是无因自尽,不过为无生趣,早求脱之。人也不笑。若这般自尽,日后世人论起,不过道一声女子无用,惟知自尽而已。说不得还笑两声。” “那杨玉环终于马嵬坡为唐玄宗赐死,人不也笑?” “天下人固笑杨玉环为赐死,可是不也笑那唐玄宗无能,惟知赐死杨玉环自保麽?帝皇为人挟持,赐死无过之美人自保,其之羞,亦难言也。此乃唐玄宗杨玉环之两羞,总好过杨玉环同那太平公主般自尽,只杨玉环一羞也。” “师师,这般说来,无怪为册女官贵妃时,那杨氏玉环不自尽也。 另者,那杨玉环说唐玄宗生母太后忌日度为女道士,如何非正月二日,乃子月二日也?” “《唐会要 卷二十三忌日》永貞元年十二月。中書門下奏。昭成皇后竇氏。按國史長壽二年(693年)正月二日崩。其時緣則天臨禦。用十一月建子為歲首。至中宗復舊用夏正。即正月行香廢務日。須改正。以十一月二日為忌。则末唐玄宗生母太后忌日当为子月,即子月二日了。” “原来唐玄宗生母忌辰非寅月里正月二日。竟是子月二日也。” 注、十一月二日为唐玄宗生母太后忌辰 1、《唐会要 卷二十三忌日》“永貞元年十二月。中書門下奏。昭成皇后竇氏。按國史長壽二年(693年)正月二日崩。其時緣則天臨禦。用十一月建子為歲首。至中宗復舊用夏正。即正月行香廢務日。須改正。以十一月二日為忌” 2、《讀禮通考卷七十八刑部尚書徐乾學撰喪儀節四十一 國忌》“順宗永貞元年十二月中書門下奏昭成皇后竇氏案 國史長夀二年正月二日崩其時縁則天臨御用十一月建子為嵗首至中宗復舊仍用夏正今正月行香妨務廢日須改正以十一月二日為忌” 3、《讀禮通考卷七十八刑部尚書徐乾學撰喪儀節四十一 國忌》“文宗太和七年二月勅準令國忌日唯禁飲酒舉樂至於科罰人吏都無明文但縁其日不合釐務官曹即不得決斷刑獄大小笞責在禮律固無所妨起今後縱有此類臺府更不要舉奏均王傅王堪男損國忌日於私第決責下人為御史臺所奏遂下此勅十五年五月太常禮院奏睿宗神主祧遷其六月二十日忌并昭成皇后十一月二日忌準禮合廢從之” 4、《讀禮通考卷七十八刑部尚書徐乾學撰喪儀節四十一 國忌》“睿宗六月二十日忌安國西明寺各三百人齋昭成皇后竇氏十一月二日忌慈恩寺昭成觀各三百人齋”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40章 征召 “师师,有人言则天皇后于唐太宗一朝为未蒙恩之内官才人,与时之太子即后之唐高宗天皇大帝之事者,语多讥讽。斯事你可知耶?” “世有言则天皇后为未蒙恩之内官才人,与时之太子即后之唐高宗天皇大帝之事,便以嘲讽。此皆无知薄行之人也。 须知则天皇后以征召入宫,入宫时即为五品才人承旨。凡五品殿上之人。太宗一朝,中书门下之宰辅,亦不过三品也。至于唐宫之规制,才人卤簿五十人也。 有书详载之曰—— 后妃命妇以下车辇卤簿 内命妇四妃九嫔婕妤美人才人卤簿(太子良娣以下同)。清道二人,青衣六人(青衣,九嫔四人,馀并二人),偏扇、团扇、方扇各十六(九嫔十四,馀并十),行障三具(九嫔以下二具),坐障二具(九嫔巳下一具,并妇人执),厌翟车(九嫔翟车,婕妤以下安车,并驾二马,驭十人,九嫔以下八),内给使十六人(九嫔十四,馀并十人),从车六乘(九嫔四,馀并三乘),繖一、大扇二(九嫔已下无大扇),团扇二(内给使执),戟六十(九嫔四十,馀并二十)。(《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九 王礼十四后妃命妇以下车辇卤簿》) 按唐制,皇太子妃、亲王、文武职事官四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并长安县令、内命妇才人以上,外命妇四品以上,皆给卤簿。(《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九 王礼十四后妃命妇以下车辇卤簿》) 《通典》卷第一百七礼六十七开元礼纂类二序例中 内命妇四妃九嫔婕妤美人才人卤簿太子良娣以下同 清道二人,青衣二人,青衣,九嫔四人,余并二人。偏扇、团扇、方扇各十六,九嫔十四,余并十。行障三具,九嫔以下二具。坐障二具,九嫔以下一具。并妇人执。厌翟车,九嫔翟车,婕妤以下安车,并驾二马。驭人十,九嫔以下八。内给使十六人,九嫔十四,余并十人。从车六乘,九嫔四,余并三乘。繖一,大扇二,九嫔以下无大扇。团扇二,内给使执戟六十。九嫔四十,余并二十。” 以上之据,可见斯唐时后宫才人卤簿五十人,斯唐宫之规制。 其中特以当言之者,乃按唐制,皇太子妃、亲王、文武职事官四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并长安县令、内命妇才人以上,外命妇四品以上,皆给卤簿。(《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九王礼十四 后妃命妇以下车辇卤簿》)此之一详注,方之唐廷宰辅之方居三品,可见内官才人之对照文武职事官之品位矣。 才人之属二十七世妇,于唐初至高宗武周之朝,皆司承旨。至以玄宗之朝,改司掌序燕寝,理丝臬,以献岁功焉。此之 “掌序燕寝,理丝臬,以献岁功焉” 亦多系虚掌。若宫中之职,唐初至盛唐之才人,居二十七世妇之,然虽列位号,不依世妇之职,实掌者,承旨也。(《唐六典卷第十二内官宫官内侍省 内官》“才人虽列位号,不依世妇之职”) 方之所言,才人出,车驾次第之卤簿五十余人也。即于宫中便行之时,亦当处有随人侍应者。太子随人更盛。宫中之地,即帝、后之者,独对之时亦鲜。况太子、备选内官、宫官,规制大妨,何时何地能得密语之机耶?” “师师,唐宫既复如此,何以于则天皇后为未蒙恩之内官才人,与时之太子即后之唐高宗天皇大帝之事者,历数百年,闲言皆使不断也?” “此般闲言,皆位卑权轻,不晓宫之主位之事者。妄自猜度,言之纷纷。若此般位卑权轻、不晓宫之主位之事、妄自猜度者既众,此般闲言自亦难绝。 玄宗时于唐太宗、高宗两朝则天皇后故事不明,是唐玄宗时之百官,于那宫之规仪,亦且不能详解也。” “此话如何说底?” “《唐六典》谓内官、宫官,此之区分,也则罢了。以凡内官、内人未经承恩于宫之内,皆为备选。若为宫官之属,则非备选,皆若宫之带发之尼也,入宫即难出宫,又非备选之身。君王择妻妾,非出常因,皆不于宫官属人择选。此历朝宫之常规。少有例外者。至于君王赐宫官于臣子,倒是有的。此若赐备选内官、备选内人、宫人与皇子、臣子,皆为常式。 至于备选内官、备选内人于何朝承恩,为何朝嫔御之理,此甚易解。譬若朝之更革,惟承恩之人或因崩逝君王之命非承恩随嫔御之例安置或自愿为安置者。此处之“随嫔御”,譬若新旧史唐书之载武才人“随嫔御之例出家”也。若为嫔御,当为“依嫔御之例出家”也。岂唐太宗一朝所有非宫官之属之入宫之女,于唐太宗崩逝之后,皆安排了却?高宗朝所有非宫官之属之宫之女,皆高宗朝重经择选入宫者?此事焉得可能?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崩(公元820年)、唐穆宗长庆四年崩(公元824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崩(公元826年)、唐文宗大和元年即位(公元827年)。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至大和元年(公元827年),凡七年间,历经四朝,若所有非宫官之属之宫之女,皆改朝即经安置,改朝即重择选,宫之非宫官之属之女动辄万余、数万,且七年间,安置再择选皆经三番,每番过万人之适龄女,此可能之否?唐诗有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全唐诗卷四百十 行宫(一作王建诗)元稹》)”,是可见改朝之宫之女,多留宫中也。”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41章 初学记 “惟《唐六典》出,于内官未加详解,后世无学之人以凡内官者皆经承恩为嫔御,以武曌于唐太宗一朝为内官才人,即已于唐太宗一朝承恩者,便是一桩笑话。 《唐六典》先,徐坚亦著《初学记》,于后宫事多所涉典。徐坚于开元十七年卒,(徐)坚长姑为(唐)太宗(徐)充容,次姑为(唐)高宗(徐)婕妤(《旧唐书 卷一百二列传第五十二徐坚》),皇家贵戚,于后宫事多所详知。其所著《初学记》多涉汉、魏、晋后宫故典,可为内官非皆经承恩之一解也。 所谓无论唐、后唐等、乃至本朝,非皇亲国戚,即居内殿近臣,亦多于后宫事多不明也。” “师师,《初学记》何等样书?” “《初学记》系唐玄宗着张说、徐坚、韦述诸学士编撰。《大唐新语卷九 著述第十九》(唐刘肃)“(唐)玄宗谓张说曰:“儿子等欲学缀文,须检事及看文体。《御览》之辈,部帙既大,寻讨稍难。卿与诸学士撰集要事并要文,以类相从,务取省便,令儿子等易见成就也。”说与徐坚、韦述等编此进上,诏以《初学记》为名。赐修撰学士束帛有差,其书行于代。” 旧史《唐书》云“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徐坚)再迁左散骑常侍。其年,玄宗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坚为学士,副张说知院事,累封东海郡公。以修东封仪注及从升太山之功,特加光禄大夫。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开元)十七年卒(公元729年),年七十馀。上深悼惜之,遣中使就家吊,内出绢布以赗之,赠太子少保,谥曰文。坚长姑为(唐)太宗(徐)充容,次姑为(唐)高宗(徐)婕妤,并有文藻。坚父子以词学著闻,议者方之汉世班氏。”(《旧唐书 卷一百二列传第五十二徐坚》) 徐坚生唐高宗登位初年,历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五朝,又复此五朝之贵戚,故于宫中事,多所知。其著《初学记》言两汉魏晋前隋后宫事,尤者帝皇赐备选内官才人、备选内人、宫人与皇子朝臣事,多讽古意。阅《初学记》,不可不详此也。” 注:唐君王赐备选内官、备选内人、宫人与皇子、臣子之例——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 唐纪一 武德元年》“先是,帝(隋炀帝)选骁健官奴数百人置玄武门,谓之给使,以备非常,待遇优厚,至以宫人赐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五 唐纪六十一 开成元年》“李孝本二女配没右军,上(唐文宗)取之入宫。秋,七月,右拾遗魏謩上疏,以为:“陛下不迩声色,屡出宫女以配鳏夫。窃闻数月以来,教坊选试以百数,庄宅收市犹未已;又召李孝本女入宫,不避宗姓,大兴物论,臣窃惜之。昔汉光武一顾列女屏风,宋弘犹正色抗言,光武即撤之。陛下岂可不思宋弘之言,欲居光武之下乎!”上即出孝本女。擢謩为补阙,曰:“朕选市女子,以赐诸王耳。怜孝本女宗枝髫龀孤露,故收养宫中。謩于疑似之间皆能尽言,可谓爱我,不忝厥祖矣!”命中书优为制辞以赏之。” 《旧唐书 卷五十二列传第二后妃下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肃宗章敬皇后吴氏,坐父事没入掖庭。开元十三年,玄宗幸忠王邸,见王服御萧然,傍无媵侍,命将军高力士选掖庭宫人以赐之,而吴后在籍中。容止端丽,性多谦抑,宠遇益隆。” 《旧唐书 卷五十二列传第二后妃下 顺宗庄宪皇后王氏》“顺宗庄宪皇后王氏,琅邪人。曾祖思敬,试太子宾客;祖难得,赠潞州都督,封琅邪郡公;父颜,金紫光禄大夫、卫尉卿。后幼以良家子选入宫为才人,顺宗在籓时,代宗以才人赐之,时年十三。大历十三年,生宪宗皇帝,立为宣王孺人。顺宗升储,册为良娣。后言容恭谨,宫中称其德行。” 《旧唐书 卷五十七列传第七张长逊》“张长逊,雍州栎阳人也。…及征薛举,长逊不待命而至,以功授丰州总管,进封巴国公,赐以锦袍金甲。是时言事者以长逊久居丰州,与突厥连结;长逊惧,请入朝,拜右武候将军,徙封息国公,(唐高祖)赐以宫人、彩物千余段。” 《旧唐书 卷五十八列传第八长孙顺德》“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之族叔也。祖澄,周秦州刺史。父恺,隋开府。顺德仕隋右勋卫,避辽东之役,逃匿于太原,深为高祖、太宗所亲委。时群盗并起,郡县各募兵为备。太宗外以讨贼为名,因令顺德与刘弘基等召募,旬月之间,众至万余人,结营于郭下,遂诛王威、高君雅等。义兵起,拜统军。从平霍邑,破临汾,下绛郡,俱有战功。寻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每战摧锋。及通将奔洛阳,顺德追及于桃林,执通归京师,仍略定陕县。高祖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武德九年,与秦叔宝等讨建成余党于玄武门。太宗践祚,真食千二百户,特赐以宫女,每宿内省。” 《旧唐书 卷六十九 列传第十九 李君羡》“李君羡者,洺州武安人也。初为王世充骠骑,恶世充之为人,乃与其党叛而来归,太宗引为左右。从讨刘武周及王世充等,每战必单骑先锋陷阵,前后赐以宫女、马牛、黄金、杂彩,不可胜数。太宗即位,累迁华州刺史,封武连郡公。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42章 广平郡王 “师师。则天皇后第一子孝敬皇帝说是永徽三年生。此事似乎——” “似乎甚麽?” “唐太宗皇帝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崩,守制三年之丧。如何则天皇后第一子孝敬皇帝是永徽三年生也?斯事似乎于礼制麽——” “则天皇后第一子孝敬皇帝永徽三年生,斯事于礼制并未有不合之处也。” “师师,此如何解得?” “唐太宗皇帝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崩,守制三年之丧。然唐高宗皇帝为唐太宗皇帝所守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也。此初唐之规制,亦经唐太宗皇帝崩逝之时,朝臣议定。故唐太宗皇帝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崩,至永徽二年六月,已过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也。设若唐太宗皇帝崩逝后,则天皇后以未蒙恩之承旨才人,随嫔御之例出家,至唐高宗皇帝三年之丧二十五月守制期满,复迎归宫中。至永徽二年八月初成孕,则末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按医者之所言,凡二十八日为怀胎一月计,十月怀胎者,自孕日之前之月事初历二百八十日也。永徽二年有闰九月,则末至永徽三年三月末四月初即足十月分娩。胎儿常有早产说。若永徽三年正月初分娩,即孕六月余也。胎儿凡怀胎六月约一百七十日生产,亦常有存活之例。 故唐太宗皇帝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崩,唐高宗皇帝守制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至永徽二年六月过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守制期。则天皇后第一子孝敬皇帝乃于永徽三年生,斯事无可怪处。全合礼制也。” “师师,永徽二年有闰九月麽?” “自然有之。” “斯永徽二年有闰九月之文证极多。若例之一,《开元释教录總括群經錄上之八》沙門釋法琳大乘成業論一卷(見內典錄世親菩薩造第二出與業成就論同本永徽二年閏九月五日於大慈恩寺翻經院譯沙門大乘光筆受)。 若例之二,旧史《唐书》(《旧唐书 卷四本纪第四高宗上》)“(永徽二年)九月癸巳,改九成宫为万年宫,废玉华宫以为佛寺。闰月辛未,颁新定律、令、格、式于天下。” 若例之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永徽二年九月)闰月,长孙无忌等上所删定律令式。” 若例之四,《唐会要 卷第八十八仓及常平仓》“永徽二年闰九月六日敕。义仓据地收税。实是劳烦。宜令率户出粟。上下户五石余各有差。” 皆详载也。历历在目者。何之奇?” “师师,又有人以则天皇后于年少之张易之张昌宗有莲花六郎之言语,以为涉于私情。师师何以为非也?” “那则天皇后于年少之张易之张昌宗有莲花六郎之言语,不过系常人见人间俊俏郎君,言语赞得几句。斯亦世间常事。关甚麽私情?譬若官家(宋徽宗)子广平郡王(南宋高宗)今载年方十余,师师我见那广平郡王(南宋高宗)风姿俊逸。官家(宋徽宗)若问我年方十余之广平郡王(南宋高宗)如何?我赞得声“其人(广平郡王,即后之南宋高宗)风姿特秀,对之如沐春风”。难不成便系我爱怜那广平郡王(南宋高宗)不成?不过系见俊逸年少,乃有赞之之言。此言语,无关私情。若以为私之,者般讲来,人皆不得赞那年少郎了。你观那《世说新语》,赞年少郎君者何其多也。那言语讥讽则天皇后赞年少张易之张昌宗者,不过无聊轻薄之辈,万莫理会。理会得,反添了他薄面了。” “师师,那年方十余之广平郡王(南宋高宗)当真风姿俊逸麽?” “确是风神俊朗。”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 第143章 乳母 “师师,世间于有唐之朝,后宫规制,议论极多。岂有唐一朝,后宫规制究乱之否?” “有唐一朝,内命妇、外命妇体制森然。至唐末后唐诸国,方始乱之。爰至本朝(即宋朝,即北宋),诸多乱序矣。” “此话怎般样说得?” “有唐一朝,内官之列,皆为备选。宫官大率若宫之带发之尼。至于外命妇者,皆无涉帝王也。此内命妇、外命妇体制森然之例证一。 《唐会要 卷三杂录》,天祐二年九月六日。內出宣旨。乳母楊氏可賜號昭儀。乳母王氏。可封郡夫人。第二乳母先帝已封郡夫人。可準楊氏例改封。中書奏議。言乳母古無封夫人賜內職之例。近代因循。殊乖典故。昔漢順帝以乳母宋氏為山陽君。安帝乳母王聖為野王君。當時朝議。猶或非之。惟中宗封乳母于氏為平恩郡夫人。尚食高氏為蓨國夫人。今國祚中興。禮儀革舊。臣等商量。楊氏望賜號安聖君。王氏福聖君。第二王氏康聖君。從之。 又有 请改定乳母封号奏(天祐二年九月中书门下) 伏以奶婆杨氏等,保持夙宵,善养劳苦,且隆恩泽,以报勤劬。窃以事体参详,合陈管见。臣闻周制宫职,夫人只列三人,汉氏後宫之号,十有四位。元帝时置昭仪,位视丞相,秩比诸侯王。至於列妾,纵称夫人,亦无裂土割郡之号。以乳母郭徵卿、胡维,著保养宣帝之功,後子孙只受厚赏,而无封爵之号。且帝外祖母封博平君,非乳母之例。後汉顺帝封阿母宋氏为山阳君,则致汉阳地震。安帝时封乳母王氏为野王君,亦致地震京师。其时中正上言,亦以封爵过当,乃贻厥咎,非叶高祖山河之约。至晋室中兴,乳母阿苏有保元帝之功,赐号保帝圣君。既非爵邑,又彰其功。爰择美名,在理甚当。至高齐陆令萱,以乾阿奶授封郡君,寻乱制度。中宗神龙元年,封乳母于氏为平恩郡夫人。景龙四年,封尚食高氏为蓨国夫人,封爵之失,始自於此。後睿宗下诰封玄宗乳母莫氏为夫人,窃以中宗朝政归韦氏,睿宗朝驾蹑轩辕,当时无复纪纲,历载寖为讹弊。伏以陛下重兴宝运,再阐丕图。奉高祖太宗之旧,行往代前贤故事。克臻至道,以显中兴,庶彚提纲,众务毕举。今者进封保母为郡夫人,再至加恩,须至封国夫人。窃以妇人无爵,从夫之爵,以赏功勋则命爵。又四方多事,方注意公卿,以勋劳昭著者。室家爵邑自郡夫人。今则宣授乳母为郡夫人,加恩必及列土。朝廷大柄,以爵禄为主,命爵不定其等差,则天下之人无以为贵。以为贵功则封比砺山,荣室则爵同乳母。臣等窃意有室家者实耻之。况四海九州之内,有功劳安社稷勋贤,得不对室家惭於所命之爵?其所封乳母杨氏、王氏,臣等参详,望赐厘革。虽居湿推燥,毕彰保养之勤,但胙土分茅,且异疏封之例。况昭仪内侍燕寝,位列宫嫔;夫人则亚列妃嫱,供奉左右。窃按《仪礼》:乳母缌。以其名母,方有缌服。今则不可以嫔御之号,增荣於阿保,揆於礼文,有乖事体。宜加眷佑,当树鸿私,永示规程,以报寰宇。臣等商量:奶婆杨氏望赐号「安圣君」,奶婆王氏望赐号「福圣君」,第二奶婆王氏望赐号「康圣君」。(《全唐文唐卷九百六十八请改定乳母封号奏》) 是具言有唐一朝内命妇、外命妇体制,之森然也。 逮至吾之宋(指宋朝,北宋)麽,就不好说得了。”爱你中文网小说阅读_www.20zw.com